河南民族民间音乐

合集下载

河南戏曲大全河南坠子

河南戏曲大全河南坠子

河南戏曲大全河南坠子河南戏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传统剧种之一,而河南坠子则是河南戏曲中的一种唱腔。

河南坠子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演风格,成为了河南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河南戏曲大全中,河南坠子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河南坠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的河南坠子又称作“坠腔”,是河南戏曲的主要唱腔之一。

河南坠子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上。

坠子的旋律多变,音域宽广,音调跳跃频繁,富有变化,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而坠子的节奏感强,旋律跌宕起伏,富有激情,能够很好地配合剧情的发展,使得表演更加生动。

在表演风格上,河南坠子以其激情奔放、豪放不羁的特点而著称。

演唱时,要求演员情绪饱满,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同时又要保持声音的音准和音色的美感,这对演员的唱功和表演功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河南坠子的表演还注重舞台动作和身段的配合,演员需要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更加丰满。

河南坠子在河南戏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出现在各种正剧、杂剧中,还独立成曲,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曲艺形式。

在《三岔口》、《二进宫》、《打金枝》等经典剧目中,坠子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它们通过坠子的演唱,使得剧情更加紧凑、感情更加丰富,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除了在传统河南戏曲中的应用,如今的河南坠子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一方面,传统的坠子剧目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有新的创作和改编,使得坠子这一形式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些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坠子作品,不仅在剧情和音乐上有所创新,还通过舞美、服装等方面的设计,使得坠子表演更加富有现代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总的来说,河南坠子作为河南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激情奔放的表演风格,成为了河南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传统剧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为河南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河南坠子会继续发扬光大,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精)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精)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和结合的演唱方式 a交替呼应式 b重迭式 c 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三)、作品介绍 《川江船夫号子》 《澧水船工号子》
二、山 歌
一) 概述: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劳动中表达内心情感的民歌。曲调爽 朗质朴,节奏自由舒展,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山歌通常是对唱 歌曲,如《小河趟水》、《敖包相会》等。 二)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2、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3、即兴性强,随时随感而发。 4、曲式结构最多、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戏曲音乐





二)、板式的演化(分类) 1、慢板:或称“慢三眼”,4/4节拍。 2、原板:2/4,俗称“一板一眼”是唱腔的基本板式。 3、二六:有2/4的“缓二六”与1/4“有板无眼”的“紧二六”。 4、流水:1/4,速度较(原板)快。 5、快板:比“流水”的速度更快。 6、散板:即散伴散唱,或称“无板无眼”。 7、摇板:即紧伴宽唱,也是“无板无眼”,它的唱与伴在音乐时值上 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 8、“导板”和“回龙”:不能作为独立的板式。 三)、板式的转接:1、渐转 , 2、突转。
说唱音乐
四、伴奏 一)、“过板音乐” 1、前奏;2、引子;3、过门 二)、唱腔伴奏 1、随腔伴奏;2、对比和变化的伴奏;3、接 尾伴奏 五、艺术特征总结

曲种简介
一、鼓词类 二、弹词类 三、牌子曲类 四、琴书类 五 、渔鼓道情类

第四篇戏曲音乐

山歌
三) 类别 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 ;“走西口”; “花 儿” ⑴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 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⑵ 山曲: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山曲又被 当地人叫做“酸曲儿”,意思是它主要唱爱情内容 。 ⑶花儿,又叫做“少年”,多表达爱情,是起源于甘肃、青 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少数民族情歌, 2、放牧山歌 3、田秧山歌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

填空1、周代时,我国的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以发挥的很齐全,鉴于记载的乐器已达到70多种。

当时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合称八音。

其中钟,铙等属于金类乐器,如玉罄,鸣球等属于石类乐器。

陶埙,陶鼓等属于土类乐器。

鼓,鼗属于革类乐器。

琴,瑟等属于丝类乐器。

柷,敔属于木类乐器。

笙,竽,稣,等属于匏类乐器。

箫,篪等属于竹类乐器。

2、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战国早期编钟,共64枚,每钟可发2个音,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以上。

3、秦汉至魏晋时期从西域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曲项琵琶,筚篥等。

其中,竖箜篌是在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波斯乐器,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传入我国甘中一带。

4、隋唐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领域。

5、隋唐时期,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使我国民族乐队组合形式较前丰富了起来,根据《隋书。

音乐志》所载,当时传入宫廷的西域音乐,其乐队组合形式有7种之多,其中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和勒乐。

(只有六个空就填前六个)6、宋元时期,拉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由奚琴变化发展而成的拉弦乐器胡琴。

此外还有火不思,唢呐,葫芦琴。

7、宋元时期,胡琴用马尾张弓擦弦的演奏方式代替了奚琴之类的乐器用竹片轧弦的演奏,是拉弦乐器制作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8、唐宋以来,琵琶独奏的形势也很流行。

但是,当时的乐曲流传下来的很少,目前能见到的仅有产生于元代的《海青拿天鹅》。

9、郭沔,字望楚,宋末永嘉人。

南宋时期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古琴浙派的创始人,现存琴曲《潇湘水云》为郭沔所作。

10、宋代,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已有多种。

如:以箫管,笙,嵇琴,方响之类的乐器合奏的细乐,用笛,笙,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等演奏的清乐。

在当时已经很流行。

11、明清时期,我国的拉弦乐器在宋元时期胡琴产生的基础上,已有板胡,四胡,京胡,坠胡等。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一)民族器乐1.吹奏乐器中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包括笛、箫、唢呐、笙等。

笛子,又称竹笛。

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能吹两组多的音。

主要作品:《五梆子》、《鹧鸪飞》、《姑苏行》、《荫中鸟》等。

箫,也称洞箫。

它的音色圆润、柔和、悠扬、穿透力强。

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主要作品:《百鸟朝凤》等。

笙可以同时发音达到三个以上,有和声乐器之称。

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2.拉弦乐器拉弦乐器主要有二胡、马头琴、京胡、板胡、艾捷克等。

其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代表作分别有《二泉映月》、《赛马》、《蒙古小调》、《赞歌》等。

3.弹拨乐器中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古筝、古琴、扬琴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

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

代表作分别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

4.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镲、板、梆、铃等。

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二)民歌民歌特点: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悍性、鲜明的风格色彩。

1.号子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

2.山歌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3.小调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中国歌舞音乐其特征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广泛流传于中国各民族地区。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考略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考略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考略教是我国传统的古老宗教。

从东汉诞生之日至今,道教已绵延一千八百多年,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鲁迅先生曾对道教的历史作用给予恰当的评价:“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

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①道教音乐是道教举行科范仪式时所使用的音乐。

《道教大辞典》对道教音乐作了如下定义:“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

它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之音乐。

斋醮音乐亦即‘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和外向形式,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代称。

”早期道教音乐的资料极少,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制《云中音诵新科之诫》,改直诵为乐诵,是道教音乐现存最早的记载。

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编著斋教仪范,为道教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与扶植,道教大昌,道教音乐亦获得较大发展。

宋代,统治阶级对道教更是宠爱有加,道教音乐也沿着官方与民间两个方向发展。

“南宋,道教音乐已广泛流传,民间各种教派纷呈。

金元时期,全真道创立,道教音乐向官方与民间多派发展。

明代,以道教起家的明代封建王朝对道教采取了优宠加抑制的双重政策,设‘神乐观’专司祭祀音乐,斋醮祭祀音乐得到了空前发展。

近代道教音乐基本上承袭了明代以来的音乐传统并进一步民间化、世俗化。

”②宫观道乐也有了各具地方色彩的个性化特征,正一道除了宫观道乐的继续发展外,尚有流入民间的散居正一道教,俗称火居道,其音乐更是与民间音乐、民俗等结合紧密。

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道教音乐就属于火居道音乐。

淮河流域河南部分,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商丘市南部、洛阳市的汝阳县、南阳市东南部等地。

而调查的结果发现,民间道乐相对仅存于豫南。

豫南指河南南部的信阳市、南阳市的东南部、驻马店市的南部等地。

河南民歌

河南民歌

河南民歌作者:高平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8期【摘要】河南作为中原地区文化大省,拥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原经济的崛起,中原文化的发展日益受到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笔者通过对中原文化中河南民歌的探索,期望能够加强对河南民歌的保护、发展和创新,让更多的人熟识河南民歌,了解河南民歌文化。

通过传承和发展河南民歌,为中原文化大繁荣以及把河南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河南民歌;中原文化发展;传承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69-02中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建设中原文化、发展中原文化内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乃至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加快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为中原文化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河南民歌是河南民间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经过历史长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以来,在民歌基础上,曲艺、戏曲音乐发展较早较快,民间群众的文化多被曲艺艺术所代替,河南民歌大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山区和一些边沿地区,其风格比较鲜明,品种也比较多;有部分民歌还与民间的舞蹈紧密联系。

一、河南民歌的独特之处河南民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出来的民歌,遍及河南省境内。

由于中原地区自宋、元、明、清以来,在民歌发展、曲艺演唱以及戏曲音乐发展上相对较快,民间群众的文艺活动,多被中原戏曲和曲艺音乐所代替。

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民歌、曲艺、器乐曲、歌舞、戏曲等各种传统音乐形式在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在各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曲集中收录的与河南民歌相关的有千余首之多,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在各类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收录的河南民歌千余首,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我国民间音乐1.分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2.特点:(1)创作过程集体性。

(2)传播方式口头性。

(3)音乐曲调变异性。

二.民间歌曲(一)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

(二)号子(劳动号子):1.种类:搬运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2.代表作品:《走绛州》《渔民号子》《川江船夫号子》(三)山歌:1.一般山歌:(1)信天游:《蓝花花》《脚夫调》(2)云南山歌:《赶马调》《弥渡山歌》(3)四川山歌:《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4)花儿(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对白鸽子》2.放牧山歌3.田秧山歌(四)小调1.形式:带有伴奏的独唱为主。

2.分类:谣曲(儿歌、摇篮曲)、时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杨柳青调)、吟唱调(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看秧歌》)。

(五)少数民族民歌1.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1)长调:一部分礼俗歌。

(2)短调:欢快活泼、节奏感鲜明、音域相对窄。

《黑缎子坎肩》2.维吾尔族的情歌(1)体裁:(2)音乐体系: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3.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歌曲(1)内容:(2)演唱形式:独唱、对唱、弹唱(3)独唱:《黑云雀》(4)弹唱(冬不拉伴奏):《红花》4.朝鲜族的抒情谣(1)爱情:《阿里郎》《呃浪打令》(2)劳动和丰收喜悦:《丰收歌》《道拉基》(3)妇女受苦:《苦媳妇》(4)知识性内容:《月令歌》《释花图》《九九乘法解》5.藏族的山歌和酒歌(1)6.彝族“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三.民间舞蹈音乐(一)民间舞蹈音乐代表种类:1. 秧歌:北方汉族地区。

歌、舞、戏为一体。

河北冀中秧歌、冀东秧歌,山东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山西祁太秧歌,陕北秧歌,东北秧歌。

2. :南方产茶区。

3. 花灯:云南、贵州、四川、湖南。

4. 花鼓:安徽、湖南。

凤阳花鼓、湖南花鼓。

1. 维吾尔族:赛乃姆、木卡姆。

河南戏曲大全河南坠子

河南戏曲大全河南坠子

河南戏曲大全河南坠子河南坠子,是河南地方戏曲的一种唱腔,它是以河南地方戏曲为基础,融合了地方音乐和民间艺术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河南坠子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单独演唱,也有与其他表演形式相结合。

在表演形式上,河南坠子以其独特的韵律、音调、音韵和唱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河南坠子的曲调优美动听,富有地方特色。

它的唱腔流畅婉转,富有感情,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在演唱时,演员需要通过喉音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产生共鸣。

同时,河南坠子的表演还需要配合精湛的表演技巧,如动作、表情、眼神等,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河南坠子的剧目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传统剧目,也有现代题材剧目。

在传统剧目中,有《牡丹亭》、《汉宫秋》、《霸王别姬》等,这些剧目在演唱时,能够展现出河南坠子的独特魅力。

而在现代题材剧目中,有《白毛女》、《红灯记》等,这些剧目则能够体现出河南坠子的时代感和现代性。

河南坠子的演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艺术修养。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表演技巧,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演绎河南坠子。

同时,演员还需要对剧目的背景和故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作为河南地方戏曲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河南坠子在传承和发展中,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一方面,需要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和整理优秀的剧目,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演唱。

另一方面,还需要开发和创作适合现代观众口味的新剧目,使河南坠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河南坠子作为河南地方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它以其优美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在今后的传承和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河南坠子的保护和传承,使其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希望河南坠子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资料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资料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资料一
一、名词解释:
1、板腔体: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

或称“板式变化体”。

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

2、四川清音: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

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

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3、花鼓
花鼓:花鼓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在元宵节或其他节日,花鼓常与秧歌、花灯、采茶等一起表演。

花鼓的主要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

所唱的曲调是在当地的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的特点。

4、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曲艺道情类,“坠子”演唱形式分“单口”自拉自唱,“双口”一人唱一人拉,“群口”三种。

“坠子”的音乐由唱腔和伴奏部分组成,唱词属于诗赞系。

二、简答题:
1、简述小调的艺术特征。

①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②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③高亢的曲调
④曲式结构
2、我国传统乐种的分类
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一)、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指的是由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和表达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其特征有:(1)创作过程的集。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散逗兆、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2、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冲租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指游协调舞台节奏。

5、民族器乐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综合性乐种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

扩展资料: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中国民族歌曲大全100首

中国民族歌曲大全100首

中国民族歌曲大全100首1、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演唱:德德玛包田宝2、歌曲《鸿雁》演唱:呼斯楞3、歌曲《阿里郎》演唱:金美儿4、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演唱:李丹阳5、歌曲《小拜年》演唱:徐子崴魏伽妮6、歌曲《沂蒙山小调》演唱:草帽姐7、歌曲《包楞调》演唱:吴碧霞8、歌曲《摇篮曲》演唱:曲丹9、歌曲《鄂伦春小唱》演唱:鄂伦春阿呼纳日合唱团10、歌曲《忠实的心儿想念你》演唱:敖丽芳11、康定情歌(四川民歌)12、茉莉花(江苏民歌)13、交城山(山西民歌)14、放马山歌(云南民歌)15、绣荷包(云南民歌)16、北京有个金太阳(藏族民歌)17、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18、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19、正月里来迎新年(陕西民歌)20、龙船调(湖北民歌)21、在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22、牧歌(蒙古族民歌)23、刮地风(甘肃民歌)24、一根扁担两个箩(湖南民歌)25、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插曲(江苏民歌)26、蜗牛与黄鹂鸟(台湾民歌)27、歌曲《一杯美酒》28、小河淌水(云南民歌)29、挂红灯(陕西民歌)30、浏阳河(湖南民歌)31、小看戏(吉林民歌)32、歌曲《看秧歌》演唱:王喆33、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民歌)34、记绣荷包(山西民歌)35、贵州山歌(贵州民歌)36、歌曲《在那东山顶上》37、玛依拉(哈萨克族民歌)38、歌曲《懂你》39、哪有闲空回娘家(湖北民歌)40、织手巾(宁夏民歌)41、《茉莉花》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以单曲形式发行。

42、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43、都达尔和玛丽亚(哈萨克族民歌)44、歌曲《云在飞》45、娃哈哈(维吾尔族民歌)46、蓝花花(陕西民歌)47、卖汤圆(台湾民歌)48、必东北风调(黑龙江民歌)49、《荷花颂》50、《下四川》51、森吉德玛(蒙古族民歌)52、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53、《刮地风》54、红旗歌(蒙古族民歌)55、马车夫之恋(维吾尔族民歌)56、歌曲《凉凉》57、浏阳河(湖南民歌)58、八月桂花遍地开(安徽民歌)59、小白菜(河北民歌)60、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陕西民歌)61、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62、做篓歌(浙江民歌)63、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64、绣荷包(云南民歌)65、开花(山西民歌)66、《茉莉花》经典耐听的民歌67、阿里郎(朝鲜族民歌)68、康定情歌(四川民歌)69、台湾岛(台湾民歌)70、知道不知道(陕西民歌)71、采茶灯(福建民歌)72、天涯歌女电影《马路天使》插曲(江苏民歌)73、《妹妹的山丹花儿开》74、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75、无锡景(江苏民歌)76、青年参军(黑龙江民歌)77、小拜年(辽宁民歌)78、赶牲灵(陕西民歌)79、孟姜女(江苏民歌)80、《妹妹的山丹花儿开西北民歌》是群星的音乐作品,收录在《民歌联唱200首》专辑中。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简述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音乐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山歌抒发的是歌唱者心中郁积已久而不得不发的强烈感情,因此,它的音乐并不过多的讲究形式上的修饰,表现手法较单纯,主要为抒发感情。

2.山歌多无规整节拍,节奏悠长、自由。

唱词陈述部分有规律的密集型节奏,与感情咏叹时的自由延长音形成了密集与宽放、规律与自由的鲜明对比。

有规律的节奏与自由的节奏交错,是山歌最鲜明的特点。

3.高亢的曲调。

山歌具有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的特点。

往往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4.山歌最典型的曲式结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

北方山歌大多为对应性的二句体结构,如信天游,花儿。

南方山歌则常见四句结构,这些四句结构多为二句结构的发展。

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常出现句幅比例和节奏安排不对称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具体手法有自由延长音,如《红菱牵到藕丝根》;加垛,如《跟着太阳一路来》;前后夹腔,如《弥渡山歌》。

戏曲音乐的构成要素:戏曲的音乐,包括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等。

其中,声乐居主导地位。

戏曲唱腔大致有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与戏剧性唱腔。

抒情性唱腔字少腔多,旋律性强,长于抒发内心的感情,常用于剧中主要人物的大段独唱;叙事性唱腔字少腔多,朗诵性强,长于叙述、对答,常用于小段的独唱或对唱;戏剧性唱腔在节奏的对比、变化方面有极大的灵活性,长于表现激昂的强烈情感,也多用于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

戏曲乐队的特点是少而精,组织传统习惯上分为文场与武场两类,文场即管弦乐部分,武场即打击乐部分。

文场除为唱腔伴奏外,还演奏器乐曲牌、过门等过场音乐;武场主要是配合演员的身段表演,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烘托舞台气氛,并起到场次、段落以及唱、念、做、舞之间的转换和衔接作用。

戏曲音乐中各种各样的器乐曲牌,以及打击乐的各种锣鼓点,构成了戏曲中的场景音乐。

场景音乐一般分为粗、细两类。

河南民族民间音乐

河南民族民间音乐

河南民族民间音乐河南民族民间音乐文档:一、概述河南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河南省特有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是河南省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本章将介绍河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二、历史沿革1、古代河南民族音乐:介绍古代河南省境内的民族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

2、民间音乐的兴起:讲述民间音乐在河南省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元曲、杂剧和豫剧等地方戏曲中的音乐特色。

3、现代民间音乐:阐述现代河南省的民间音乐形态及其影响。

三、主要表演形式1、丝竹乐:介绍河南省传统的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形式,包括琵琶、古筝、笛子、笙等。

2、声乐表演:讲述河南省民族民间音乐的声乐表演形式,包括民歌、花鼓戏和翻车戏等。

3、舞蹈表演:介绍河南省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舞蹈表演,包括舞剧和民间舞蹈等。

四、地域特色音乐1、郑州音乐:介绍郑州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包括地方戏曲、民歌和舞蹈等。

2、开封音乐:讲述开封地区的音乐特色,包括豫剧、梆子和滚龙舞等。

3、洛阳音乐:介绍洛阳地区的音乐表演形式,包括古琴、山花、山歌等。

五、民间音乐节庆活动1、巩义牡丹音乐节:介绍巩义市举办的牡丹音乐节,内容包括音乐竞演、音乐展览和民间音乐比赛等。

2、洛阳牡丹音乐节:讲述洛阳市举办的牡丹音乐节,内容包括音乐演出、音乐会和民间舞蹈表演等。

3、郑州花灯音乐节:介绍郑州市花灯音乐节的活动形式,包括音乐游行、音乐会和民间乐器展示等。

附件:1、河南民族音乐舞蹈资料和演出视频。

2、相关音乐节庆活动的传单和海报。

法律名词及注释:1: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和管理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我国文化遗产。

2:艺术表演管理条例:管理艺术表演市场,保证艺术表演的质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3:民俗文化保护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豫剧喜庆歌曲

豫剧喜庆歌曲

豫剧喜庆歌曲
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它起源于河南省,以河南方言为基础。

豫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喜庆的歌曲。

这些歌曲通常在豫剧的喜庆场合,如婚礼、庆典等活动中演唱。

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豫剧喜庆歌曲:
1.《庆贺新郎》:这是一首用于庆贺新郎的歌曲,歌颂新郎的英俊和喜庆的场合。

2.《喜迎新娘》:这首歌曲通常用于婚礼场合,歌颂新娘的美丽和新婚生活的美好。

3.《百年好合》:此歌曲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共度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4.《贺寿歌》:这是一种常见的庆祝长寿的歌曲,用于庆贺年长者的寿辰。

5.《闹元宵》:这是一首庆祝元宵节的歌曲,通常在节日期间演唱,歌颂团圆和欢庆的氛围。

6.《新年好》:庆祝新年到来的歌曲,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望。

这些歌曲通常在豫剧的演出中以唱腔的形式呈现,伴随着传统的豫剧表演风格。

它们通过歌颂喜庆场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为豫剧的表演增添了欢快和喜庆的氛围。

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各地民间音乐(1)西北民歌:代表曲目: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陕西民歌《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山西民歌《刨洋芋》。

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较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中原民歌代表曲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江苏民歌《茉莉花》(3)南方民歌代表曲目: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浙江民歌《对花》《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风格特点:歌词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蒙古民歌代表体裁:长调《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西藏民歌代表作品:《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宗巴朗松》(西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

)维吾尔族民歌代表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牡丹汗》《阿拉木汗》《新疆好》《达坂城的姑娘》各民族代表乐器:藏族(扎木聂)蒙古(马头琴)维吾尔族(冬不拉、弹布尔、手鼓)二、中国民间器乐1.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

2.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分为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四大类。

3.吹歌: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

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

因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4.打溜子: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

演奏乐器有: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

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代表曲目《锦鸡出山》。

5.江南丝竹6.广东音乐三. 中国戏剧、曲艺世界三种古老戏剧艺术,即: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京剧:1、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至今有二百多年。

2、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3、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四大艺术特征:唱、念、做、打。

5、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河南民歌——中原文化建设中的一朵奇葩

河南民歌——中原文化建设中的一朵奇葩

和 曲艺 音 乐所 代 替 。河 南是 中华 文 化 的发 祥地 之 一 ,历 史 悠久 , 源 远 流长 ,民族 民间音 乐 丰富 多彩 ,民歌 、曲艺 、
器 乐 曲 、歌舞 、戏 曲 等各 种 传 统 音 乐形 式 在 河 南 省传 统 音 乐 文 化 中都 有 所 体 现 。在 各 类 中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曲集 中收 录 的 与河 南 民歌 相关 的有 千 余 首 之多 ,都 具 有非 常
复 兴提供 强 大 的精神 动 力 和智力 支 持 。 而 且 在 文化 内容 上缺 乏 相 应 的 引导 ,再 加 上 目前 通 过各 河 南 民歌是 河 南 民间 文 化 艺术 的杰 出代 表 ,经 过 历 种 媒体 传 播 的豫剧 节 目和 演 出又 具 有很 强 的 覆盖 性 ,很 史 长河 的发 展 ,已经 成 为 我 们 中华 民族 传 统 文化 的重 要 多 人 对 于传 统 的河 南 民歌 知 之甚 少 ,随 着 城市 经 济 的快 组 成 部分 。 自宋 朝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以来 ,在 民歌 基 速 发展 ,农 村外 出劳 务 人 员 的大 量输 出 ,越 来 越 多 的流 础 上 , 曲艺 、戏 曲音 乐 发展 较早 较 快 ,民 间群 众 的文 化 行 音乐 以及 多 元化 的歌 曲对 人 们 产 生 了更 大 的 吸引 力 ,

河南 民歌 是 广 大 的人 民群 众 在 生 活 、生 产 劳 动 中不 断 创造 出来 的 民歌 , 遍 及河 南 省境 内。 由于 中原地 区 自宋 、 元 、明 、清 以来 ,在 民歌 发 展 、曲艺 演 唱 以及 戏 曲音 乐 发 展 上 相 对 较快 ,民间 群众 的文 艺 活 动 ,多被 中原 戏 曲
中原 是 中华 民族 文 明 的发 祥 地 ,建设 中原 文 化 、发 但 不 了解 河南 传 统 的 民歌 曲 目,河 南 民歌 的传播 范 围相 展 中原 文 化 内涵 是 中原 经济 区建 设 的 主 要 组成 部 分 ,它 对 来 说 非 常 的狭 小 ,大 部 分 人都 可 以演 唱豫 剧 片段 ,但 对 中原 经 济 区经 济 发 展 ,乃 至 于 全 面 实 现 小康 社 会 ,实 是 对 于河南 传 统 的民 间歌谣一 无所 知 。 现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因此 我 们 要加 快 ( 一) 河 南传 统 民歌 的根 基分 布 在各 个 区域 的农 村 , 中原 经济 区文 化 建设 ,为 中原 文化 的 崛起 和 中华 民族 的 但 是 由于近 几 年农 村 的文化 娱 乐生 活相对 来说 比较 匮乏 ,

采拮河南民歌的朵朵花儿

采拮河南民歌的朵朵花儿

采拮河南民歌的朵朵花儿作者:孙唯祯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4期【摘要】民歌是人民的歌,在小学音乐课中,有很多作品是关于民歌的。

《编花篮》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具有鲜明河南地方色彩的民歌。

是由钟庭润作词,郭复善作曲的一首小调原创音乐作品。

这首歌曾一度被认为是集体创作的河南民歌,传唱中国大江南北半个世纪,历久弥新。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将一群纯朴而活泼的上山采牡丹的姑娘喜悦心情和俏皮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为四小节一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旋律中sol-mi’的六度大跳最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特点。

歌曲结尾“哪哈咿呀哎”衬词的运用,更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关键词】河南民歌;《编花篮》一、课堂实录一师:河南的采花姑娘们在采花时,传唱着一首悦耳的民歌,今天老师就邀请你们一起步入牡丹花田,学习这首河南民歌《编花篮》。

师:请你听一听,找一找,哪些地方最有河南特色?(播范唱)师:非常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师: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第一句。

师:你发现前面有个小小的音符了吗?这个叫做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

它的时值非常短,唱的时候一带而过。

(师带生唱唱完歌谱再唱歌词)师:这短短的两句话啊,里面包含了几个“编”?师:你可不要小看这四个“编”哦,它可是生动了表现了河南姑娘们兴奋、急切的心情和欢快劳动的场景。

师:民歌是人民的歌,是他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用口口相传的方式创编出来的,是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幻灯片出示:口口相传)案例分析:在准备这节课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了民歌的特点。

仔细分析歌曲《编花篮》,知道了很多我之前所不熟悉的人文知识。

河南人性格率直朴实,干任何事都舍得俯下身子干。

歌与言都是他们的心声,更是他们性格的真实流露。

从地方语言特征来看,真正的民族音乐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歌“隔山隔水不隔音”必然存在的结果。

通过孩子的发现,我们轻松地从歌词中找到了歌曲的演唱难点,即“编”的前倚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河南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河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民歌,遍及河南省境内各个角落。

由于中原地区自宋、元、明、清以来,在民歌基础上,曲艺演唱,以及戏曲音乐发展较早较快,民间群众的文艺活动,多为戏曲曲艺音乐所代替,河南民歌现任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和省内的一些边沿地区,风格格鲜明,品种(或歌种)以及数量上也是比较多的;有些民歌现在还和民间的舞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部分发展成为曲艺或戏曲,或者被曲艺,戏曲吸收应用,现在流行的民歌除了和劳动结合紧密的号子、夯、硪歌和少量的民歌之外,其余多半是流行在城市集镇里的小调。

研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民间音乐,详细的了解调式和音阶在其音乐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因为调式和音阶是形成一个民族或地区音乐特点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河南从已收集到的民歌资料中来看,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在民歌中全有应用。

但是以“徵、宫”两种调式为最多,可以说河南民歌以徵、宫调式为主。

其他如商调式和角调式较为少见,仅在信阳地区的一些县里较少数的几首民歌中应用。

羽调式在平原地区的民歌中也较为少见,它主要在山区的民歌中应用,调式交替,临时转调和移调终止(即离调终止)的情况,在河南的民歌中也有运用,但其数量较少。

河南民歌使用的音阶是很丰富的,大量的民歌使用的五声音阶,同时也有出现“4”(或#4)或“了”的六声音阶〔即:1 2 3 4(或#4)56或1 2 3 5 6 7〕和“4和7”全出现的七声音阶(即:1 2 3 4 5 6 7 )。

但是河南的七声音阶里所出现的“4和7”两个音都不是十分稳定的,往往是游移在“4”和“#4”以及“7”和“b7”之间,介于两音之间即↑4和↓7的音位上。

河南民歌中“↑4”、“↓7”出现的七音音阶,使中原民歌的风格特色,显得更加浓郁突出。

形成一个地区民歌风格的因素很多,如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人民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以及人们在这个环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志趣爱好等等,这些都对民歌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由于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语言、音韵、声腔、音调等的不同,它们也影响着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差异。

河南虽然地处于中州音韵的大平原领域之内,但是它东西南北绵亘千余里,山区平原地势悬殊很大,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劳动、语言音调以及各项活动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因此也形成了各个区域性民歌风格上的不同。

对于河南的民歌风格,我们大致划分了以下几个区域。

⑴大别山,桐柏山区
这个地区的山歌、田歌,调子高亢嘹亮,灯歌、小调及其种类的民歌,曲调则是活泼跳荡,轻盈明快。

⑵伏牛山区和和南阳地带
这个地区的民歌风格敦厚朴实,新颖酣畅,中州韵味浓郁,像淅川的锣鼓曲,镇平、南阳一带的灯歌,曲调中更多的保持了中州的音韵。

⑶豫西山区的民歌风格
这个地区以卢氏的劳动号子尤为突出,其曲调粗犷朴质,声腔浑厚有力,多在田间劳动时吆喝劳动号子。

⑷平原地带的民歌风格
小调较多,旋律多为五声音阶,曲调平缓流畅,柔和优美。

例如巩义纺花歌。

⑸中原劳动号子
号子的风格上,除了各个河流上的船工号子稍有差异外,其他如夯歌、拉板车号等等,他们都是以中州语言形成的曲调,其基本上是一致的。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河南民歌的风格,就是将河南范围以内,把各地不同的风格的民歌,集在一起的民歌风格的总汇。

这就好比把许多色彩鲜艳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簇拥成一束五彩缤纷的大花束。

此外还必要说及一点的是:河南边缘有一些地方的民歌和临近省的民歌有相通和相似之处,甚至还有完全相同的,我们也都慎重的把它们收入其中,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遗产,也是民歌“隔山隔水不隔音”必然存在的结果。

民族民间音乐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各种类型的民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

然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已经原貌消失,有的甚至遭到全面的破坏,尤其进入21世纪
之后,新事物不断出现,我们的社会演变成“快餐式”的发展,所以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已迫在眉睫。

关于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民族民间因音乐对当代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更是由于它给人以有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刚刚开始上这门课时,我对民族音乐也不太能接受,一直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听起来总是觉得乡土气息浓重,但是不断接触下来,反而觉得民族音乐正是由于源于生活,接地气,反而让人踏实不浮躁,而这又是现代社会人最最缺乏的品质,在普遍的空虚、冷漠的精神“贫困”之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其次,要优秀的民间音乐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有所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些民族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虽深受老年人喜爱,青年人则知之不多,会唱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这样的形势下,民间音乐只有加强保护、不断创新、协调发展、保持特色,才能跻身于音乐艺术之林,显现其独特魅力。

“西部歌王”王洛宾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之所以能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其音乐形式是分不开的。

他所整理的民歌,在很多场合都是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绎的,人们可以很快地接受这些作品。

如果音乐工作者也可以把民族性强的、专业性强的民族音乐放低门槛,先吸引普通大众来关注它、了解它,正确地引导大众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人们对其产生兴趣后再深入去研究它,从而
更完好地去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是不是会更好呢?
再者,以往传统民间音乐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这种无意识无体系的传播方式决定了民间音乐的不稳定性,许多优秀的民间音乐已经失传了。

所以我认为,在现代,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意识的传播。

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专门场所,是其他任何传播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一旦进入教育系统,就会以教育自身的规律将其整理、归纳、重组,并将其系统化和体系化,最终形成教材并通过授课的形式而继承。

把民间的传承方式与现代学院式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把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从根本上培养传承人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并且喜欢上它,让民间音乐得以最好的传承。

民族音乐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任何时代的音乐都离不开对音乐传统的继承。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音乐,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改造和创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

要在继承中发展,是一切事物的根基,是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基本法则。

如今是注重教育的时代,要把无意识传播方式转换为有方式的传播,只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民间音乐,它才会得到更广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