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那么,草地贪夜蛾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被赋予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灰犀牛”之称号。
那么本文就从各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一下草地贪夜蛾是什么以及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
一、什么是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属于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取食玉米、甘蔗等禾本科作物为主,可为害80多种作物,具有寄主范围广、适生区域广、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为害重等特点,是一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暴发性、灾害性害虫。
另外,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强,温度在11℃-30℃下都可以正常繁殖,当温度在28℃时,30天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雌雄虫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总产卵量约1500粒左右。
二、草地贪夜蛾的爆发历程
资料显示,草地贪夜蛾最早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曾导致美国佛罗里达州玉米减产20%。
2016年起传播至在非洲并爆发,后在撒哈拉以南地区迅速入侵蔓延,严重区域出现毁种绝收现象,造成玉米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对应高达24.8亿-61.9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18年5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在印度出现,随即向亚洲其它国家发散。
2018年11月,该害虫入侵孟加拉和斯里兰卡。
2018年12月中旬,开始在缅甸迅速蔓延。
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普洱市发现。
这个不速之客从2019年一月份在我国云南发现以后,短短5个月就从云南蔓延到广西、广东、贵州、四川等,入侵我国19个省。
在我国农业植保各方面奋力阻击下,一路迁飞3000公里,终于在内蒙古自治区停下来,没有威胁到东北三省玉米产区。
但是,即使是这样,2019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也高达1500多万亩,玉米受害面积占比98%。
今年,农业部门监测预报,2020年预计发生面积1亿亩!
三、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形态特征
1、第一阶段卵
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状,并多数表面覆有鳞毛,呈白色。
卵块初期呈浅绿或者白色,后期颜色逐渐加深,到孵化前则变为棕色。
卵粒直径0.4mm,卵高0.3mm。
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
适宜温度下,2~3d 孵化。
2、第二阶段幼虫
一般6个龄期,体长1~45mm,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
3、第三阶段成虫
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
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4、第四阶段蛹
被蛹,体长15~17mm,体宽4.5mm,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
常在2~8cm 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四、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草地贪夜蛾发生适宜温度为摄氏11~30度,在28度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雌、雄虫均可以多次交配,一只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产卵量约1500粒。
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一般集中将卵产在叶片背面,每头雌蛾可产10块左右的卵,每个卵块有100~200粒,最高可产2000粒卵。
卵孵化后,低龄幼虫危害幼嫩叶
片,被害叶片上留有大量孔洞,叶脉成窗纱状。
随着虫龄的逐渐长大,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天可吃光1~2片叶片,大量幼虫群聚在一起危害,几天即可吃光全田玉米叶片,叶片吃光后还可危害嫩茎。
老龄幼虫同地老虎一样,可将30日龄的幼苗沿基部切断。
后期幼虫还可钻蛀玉米雄穗和雌穗。
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五、草地贪夜蛾2020年大面积爆发原因
1、虫源基数大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南方6省冬季发生危害,形成国内周年繁殖区。
西南、华南六省冬季玉米种植区和云南、四川等地小麦,至2月10日,上述地区见虫面积超过60万亩,是2019年同期的90倍。
与云南毗邻的老挝草地贪夜蛾已发生112万亩,虫源基数明显大于上年。
除了面临缅甸、老挝的虫源之外,我国还将面临从越南、泰国等周边国迁入的虫源迁入,与国内本地虫源叠加。
2、北飞时间早
由于境内发生时间提早,加之境外虫源的持续迁入,预计2020年周年繁殖区和迁飞过渡区虫源北迁时间提早1个月左右。
2019年1月,4月从蔓延到云南周边省份,5月到达长江流域,到达黄淮海夏玉米区比较晚,且为点片发生,成虫最北迁飞到内蒙古自治区。
2020年北飞提前一个月,3月底,江苏、安徽就有可能出现零星迁入,长江流域主要迁入期是在4-5月份,5-6月可能会到达河南、山东一带黄河区域,7月份有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产区。
3、虫害发生面积大
草地贪夜蛾的主要危害,除了玉米之外,也要重点关注防范甘蔗、高粱,以及黄淮海地
区的冬小麦。
在南方它是全年危害的,在北方它基本上在春天到秋天之间危害比较严重。
草地贪夜蛾防治措施:
六、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草地贪夜蛾成虫性诱测,卵、幼虫和蛹的田间调查方法。
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预报。
2、成虫诱测
草地贪夜蛾成虫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等活动,温暖、潮湿的夜晚最为活跃,白天藏身在地面的植物残枝叶片或其他隐蔽处,也可在叶片基部的叶腋处。
成虫寿命为7-21天,平均约为10 天,多为14-21天。
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趋性诱性,可利用性诱剂在玉米、甘蔗等适宜成虫发生场所进行诱测。
在玉米等寄主作物生长期开展监测。
统一使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推荐的草地贪夜蛾性诱产品和设备,设置倒置漏斗式干式诱捕器或桶形诱捕器,诱芯置于诱捕器内,诱芯每隔60天更换一次。
每块田放置3个诱捕器。
苗期玉米等低矮作物田,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50m,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m,诱捕器底口距地面1.2m—1.5m左右。
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最好选田埂走向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的田块,诱捕器放置于田边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1m左右,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50m。
虫量少时5天调查1次,虫量多时1-2天查1次。
监测时间:3-11月。
3、田间调查方法
草地贪夜蛾雌蛾产卵前期约3-4天,第4-5天产卵量最大,有的产卵可持续至第21天。
卵期通常2-4天。
幼虫期因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而变化,多为12-30天,夏季14天左右,天气冷凉季节可达30天。
在25°C温度下饲养,1-6龄幼虫平均发育时间为3.3、1.7、1.5、1.5、2.0和3.7 天。
蛹期各个季节表现不同,夏季约为8-9天,春秋季约为12-14天,天气冷凉季节可达20-30天,蛹不能承受漫长的寒冷天气。
田间主要调查卵、幼虫和蛹发生数量和状态,依据当地温度估算各虫态发育进度,作出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
(1)卵调查
当灯诱或性诱诱到一定数量的成虫(始盛期)、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开始田间查
卵,5天调查1次,成虫盛末期结束。
调查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采用5点取样,每点查10株,田间每点取样方法见图1,每点间隔距离视田块大小而定。
主要调查植株基部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连接处的茎秆,成虫种群数量较大时,卵也会产在植株的高处或附近的其他植被上。
卵通常数十到数百粒堆积成块,多为单层排列,有时会分几层。
卵块上覆盖有棕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每块卵粒数。
(2)幼虫调查
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均可受害,也要注意观察甘蔗、高粱、小米、棉花及各种蔬菜等作物发生情况。
田间受害株呈聚集分布,发现1株受害,其周围可见数量不等的受害株。
幼虫虫量调查自卵始盛期开始调查,直至幼虫进入高龄期止,5天调查1次,田间取样方法同卵调查。
观察为害状后,再调查叶片正反面、心叶、未抽出雄穗苞和果穗中幼虫数量和龄期,同时注意观察天敌发生情况。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不同,玉米的受害状显著不同,根据为害状可区分田间幼虫发育状态、明确重点调查部位。
低龄幼虫取食叶片的叶肉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被吃透后随着叶片的伸长呈大小不等的孔洞,3龄以上幼虫喜好钻蛀在幼嫩玉米的心叶、雄穗苞中取食为害,种群数量较大时,幼虫可通过雌穗一侧外苞叶蛀洞进入取食籽粒。
幼虫体色、头宽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1-6龄幼虫体长从1mm至45mm。
(3)蛹调查
当地幼虫进入老熟发生期后,7天调查1次。
田间5点取样方法同卵和幼虫,每点查1m 单行。
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通常落到地上浅层(深度为2-8cm)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
如果土壤太硬,幼虫会在土表利用枝叶碎片等物质结成丝茧,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要注意调查。
七、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技术方案
1、防控目标
以有效压低草地贪夜蛾虫口基数,减轻危害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药减量控害为目标,实现发生区域防控处置全覆盖。
2、防控策略
坚持应急防控与可持续防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一经发现,立即防治”的要求,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治早、治小、压基,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和统防统治。
可持续治理要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重点,实施“分类治理、联防联控、综合治理”防控策略。
3、防控措施
(1)人工捕杀:对于小规模种植的田块,鼓励采用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的方式进行处置。
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
发现卵块或未分散初孵幼虫及时人工摘除,并妥善处理带有虫源的植物残体。
(2)化学防治: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田块,吐丝期以前建议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虫螨腈、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酯、氟氯氰菊酯、甲氯菊酯、溴氰菊酯、阿维•氯苯酰、阿维菌素、乙多·甲氧虫、甲维盐等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对于吐丝期以后的田块,建议在卵孵化初期喷施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制剂(Bt)、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以保证产品安全。
施药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并注意兑足水量,喷施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其次要注意轮换用药,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或混配使用。
第三要注意安全用药,农药安全间隔期可参考其在瓜果、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
(3)成虫诱杀:对于集中连片种植的区块,可在成虫发生期,探索使用性诱产品诱杀。
(4)可持续治理:要充分利用浙江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的作物布局,发挥我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优势,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形成生态阻截带。
研究推广适合浙江实际的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优化制定我省防治指标,指导农民达标防治。
八、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根据2019年各地草地贪夜蛾防治用药效果调查,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评估,也发布了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一、单剂(8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茚虫威、
四氯虫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虱螨脲、
虫螨腈、
乙基多杀菌素、
氟苯虫酰胺。
二、生物制剂(6种):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苏云金杆菌、
金龟子绿僵菌、
球孢白僵菌、
短稳杆菌、
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
三、复配制剂(14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
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
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
氟铃脲·茚虫威、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
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脲、
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九、草地贪夜蛾防治所用仪器推荐清单
而为了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严防草地贪夜蛾爆发成灾,托普云农整理了一整套新的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治所用仪器清单,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