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

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24.本文围绕“读书就如种庄稼”,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分析。

①段:提出“读书就如种庄稼”的观点。

②③段: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

④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25.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

....,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

26.文章用“种庄稼”和读书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27.第②③可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答案】

24.④⑤段:种庄稼要巧下力气,读书也要付出汗水(读、抄、思、悟)⑥段:庄稼成长会遭遇恶劣天气,读书也会遭遇困难,要有勇气和毅力。

25.指一些人自称喜欢读书,但并非真的喜欢阅读或者真的深入阅读。

26.把读书和“种庄稼”比较着来写,这种说理的方法就是类比说理。借具体的生活中的事谈抽象的大道理,这样说理使得道理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27.不可以。这两段之间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第②段阐述了“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这一观点,第③段论述了为什么要选好书,这两者之间先说明问题后解释原因,符合人们认识事理的顺序。

【解析】

2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仔细阅读文章,首段由儿时父母种庄稼的事引出本文的中

心论点: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依次论述了读书需读好书,读书需有方法,读书需克服困难三个分论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据此分析根据提示填空作答即可。

25.“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这里指的是一些人自称喜欢读书,但并非真的喜欢阅读或深入阅读的做法。

26.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文章把“读书”和“种庄稼”比较着来写,就是类比论证,更加形象地论证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的观点,使论证更加通俗易懂。27.关于段落之间能否调换顺序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析各段落的论述内容,再分析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其能否调换。第②段阐述的是“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的观点,第③段论述了为什么要选好书。前者是果,后者是因,两段由果及因,符合人们对事理的认知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