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战略格局讲课纲要

潘京苏

目的要求: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类型和历史演变

过程,把握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

和发展趋势,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主要内容: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趋势

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

教学重点: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时间:3课时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也称“国际格局”。

1、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美欧俄中日印

国家综合国力,包括有形的硬实力和无形的软实力

硬实力:

自然条件:人口与国土面积等因素在过去与未来的力量对比中仍具重要作用。

经济实力:近500 年世界上大国的兴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力量,如英国是最早成为的“世界工厂”,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期崛起,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使这些国家先后成为国际战略力量。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说:“在一场大国间(通常是联盟间)的长期战争中,胜利往往属于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的一方,或属于最后仍有财源的一方……正因为5个世纪以来大国的国力与经济力量相辅相成,弄清目前经济与技术发展趋势对当前力量对比可能产生的影响才有意义。”

军事力量:军事力量的强弱在现代国家战略力量对比中举足轻重

科技力量:科技力量是影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民族性与凝聚力、政府体制与管理效率、领导者决策管理能力一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其国力强弱的表现,同时也会影响这个国的综合国力

2、国际格局中的大国战略关系

国际格局形成实际上是大国战略关系调整的结果,这种调整过程充满了竞争和斗争。国际战略格局在形成过程中遵循着三条规律:

第一条,国家的强弱和实力的大小,决定着这个国家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利益分配。

第二条,在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根据这个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决定回报。

第三条,在新格局中,主要角色间经过讨价还价达到一种和国家力量相适应的利益均衡。

3、国际格局中的国际秩序

国际格局反映的是国际基本力量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模式和态势,而国际秩序更多地研究相对稳定的国际态势的基本运作机制与位次顺序。

美国凭借其超一流的实力,构架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从而形成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

美国力图操纵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政治组织与集体,构筑了以西方大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各国在处理相互关系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这些准则、制度,主要是由在国际格局下充当重要角色的那些国家制定的,它是大国意志的反映。

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转型与演进,为世界大国与未来世界大国改变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曾指出:现在的国际政治出现了新的情况,由对抗转到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看来应该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了。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在其《日本的构想》一书中也认为:“随着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个新时代开始出现。现在我们正处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转折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海湾战争期间提到,现在正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机会”。

(二)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战略格局类型

1、单极格局

所谓单极格局,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

单极格局中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超群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制定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种单极格局,古代有过“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近代19世纪初英国联合俄、奥等国,打败了拿破仑,成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英国海军成为海洋霸主,“不列颠统治下的和平”保持了将近一个世纪。在现代,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在寻求“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大部分的美国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美国著名学者布热津斯基曾经说:在我的超级大国定义中,这种国家应当在经济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技术上占优势,有文化扩张的作用,军事上能影响到全球。只有这四种因素聚于一身的国家才有权得到这种地位。

尽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在各个权力层次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仍然有许多重要的安全、经济和政治目标仅仅靠美国自身实力是无法达到的。事实上,2008年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美国经济衰败后,美国维持其世界领袖地位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有限。

2、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由两个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格局中,两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形成一种势力均衡的状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影响国际事务,主导国际进程。冷战时期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是这种两极对抗格局的很好注脚。

二战结束不久,美苏开始了冷战。在美国一方有其西方盟国和北约集团,在苏联一方有其东欧盟国和华约、经互会。在每个阵营内部,有一个中心国家,下面有一些听从中心国安排的小国或盟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3、多极格局

多极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平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就是这样类似情况。多极格局的形成的条件是,必须有一系列的力量上大体平衡的国家存在,他们的利益相互矛盾,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从整体上看,这种多极格局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体系内存在着一种自发的维持这种国际格局的力量。

多极格局与西方学者所说的“均势”模式基本相同。均势结构在世界历史上最初以“欧洲均势”的形态出现。均势原则促使世界近现代史出现四次均势格局,即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维也纳格局、凡尔赛格局、雅尔塔格局。

多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有三点:第一,体系内联横合纵不断,秘密外交、损人利己为国际关系的常态。第二,因为在体系内扩张受到限制,所以各个国家都存在向体系外扩张的持久压力,如在18世纪的欧洲。第三,在这种多极格局条件下,国际关系动荡不定,冲突不断,各国间存在着一种激励的军备竞赛。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人类发展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形成了全球性的政治经济联系,才出现国际战略格局的问题。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态势已经经历了以下几次重大变化。

1、维也纳格局(1815—1865年)

严格意义上的“世界格局”形成于19世纪初。1814年滑铁卢战役后,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最后形成英、俄、普、法、奥等列强在欧洲相对均势的格局。

2、欧美列强瓜分世界的殖民掠夺格局(19世纪末—1914年)

美国的南北战争、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战争、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重大事件改变了维也纳格局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尤其是美、日等北美、亚洲国家也上升为世界列强,全世界被英、法、德、日、意等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世界格局显现出欧美日列强多极共存的态势。

3、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战争格局(1914—1917)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使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资本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于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与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便组成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意为另一方的同盟国集团相互抗争格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之间的战争格局(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瓜分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以战胜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形成了多极格局。同时,战争引起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并成为世界战略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英国和法国开始衰落,德国暂时削弱,美国开始崛起并加入了争夺世界的行列。

而战败国德国、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以及意大利为了推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成法西斯阵营,发动空前规模的世界性侵略战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两个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中,德、意、日作为法西斯集团主要角色,英、美、苏、中为反法西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