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高于一切_第十一章 刺激执行力,引入竞争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力的提升需要必要的刺激手段作为辅助。在执行中引入良性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将自己的能量投入到执行中去,企业执行力就会因比得到提升。
1. 鲶鱼效应,竞争制度保证企业“活水”
缺乏执行力的企业总是缺乏企业活力,具体表现就是员工态度松懈、没有创新思维、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企业管理者往往误以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员工没有执行能力所导致的。其实,并非是员工能力不足,而是员工缺乏雄心和斗志。一个人如果丧失了斗志,无疑是对整个世界的态度都是消极以待,又何谈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呢?激发斗志的最有效的方法,无疑就是竞争。竞争带来压力,压力带来动力。所以,如果企业里已经出现上述的状态,或者有这种态势的苗头,管理者就要考虑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了。
挪威人很爱吃沙丁鱼,可是渔民把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渔港时,发现很多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了。死鱼卖不上价钱,怎么办呢?
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渔民出海捕鱼时,先准备一些生猛的鲶鱼,捕获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便把鲶鱼也放入水槽,鲶鱼因精力旺盛而四处游动,偶尔追杀沙丁鱼。
沙丁鱼呢,则因发现异己分子,自然异常紧张,四处逃窜,把整槽鱼扰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能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被运进渔港。
这一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管理者如果善于运用“鲶鱼效应”,建立竞争机制,员工的能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本田公司是如何通过引入“鲶鱼”,来刺激企业执行活力的:
本田发现,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想法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因此,本田觉得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终于把和松公司销售部副经理武太郎挖了过来。
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首先制定了本田公司的行销法则,对原有市场进行分类研究,制订了开拓新市场的开拓计划和明确的奖惩办法,并调整销售部的组织结构,使其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上任一段时间后,武太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行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出来,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也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都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能干、思维敏捷的三十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似的感觉。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本田公司看到自己的员工缺乏活力时,就将有能之士通过外部聘用引入到了自己的企业中,借“鲶鱼效应”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了企业执行力。
人一旦处于无压力的状态下,很容易放纵自己,竞争机制的作用正是将压力在无形中施予员工身上。一般来说,除了像本田公司一样,通过外部聘用引入“鲶鱼”,管理者同样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发现并培养“鲶鱼”,来刺激企业活力。而且,外部人士对新企业的生疏,不仅表现在工作业务上,有时候人际关系也存在一个磨合期,很可能造成员工的抵触情绪。所以,正确利用企业内部“鲶鱼”,一定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企业整体执行力的提高。
那么,该如何才能发现企业自己的“鲶鱼”呢?答案就是:竞争。让我们先来看看海尔集团是怎样通过竞争来发现“鲶鱼”,从而提高企业活力的:
海尔集团把企业变成了赛场,让每位员工参赛,提出“变相马为赛马”的理念。
海尔的赛马规则包括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适职适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对人才的任免考核讲求公平、公正、公开,简称“三公”,决不搞“暗箱操作”。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参赛,所有的岗位都是赛场,人人能升迁,而且向社会全面开放,不分年龄大小、身份贵贱、资历高低,只要有技能、活力、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这里就是人才驰骋的赛场。
为了保持企业领导阶层的活力,海尔经常会根据员工的“赛马”业绩,选拔、吸收和提拔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领导能力的干部,为企业内部不断注入更新新鲜血液,不断调整企业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海尔按照“破格提拔”与“阶梯晋升”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提升,即只要员工工作绩效突出,又具备相应的素质能力结构,可以胜任较高职位要求,那么员工个人就可以按照规定的步骤得到升迁和提升。而且员工的申报很简单,只需要进入公司的人才库就可以竞争上岗,在聘任之后也享有相应的待遇。
竞争是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最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竞争可以增加50%或更大的创造力。强有力的竞争,可以促使员工发挥高效能作用。因此,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设立竞争对象(包括外来的和内部的),让每个人都有竞争的意识并能投入到竞争之中,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竞争欲望,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企业的活力就永远不会衰竭。
以下是几种有效引入竞争机制的方法:
(1)引进外来优秀人才
一个团队人员如果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很多员工正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来享受安定,以至于不思进取。在今天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论团队还是个人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企业管理者想时刻在团队中保持充足的活力,时刻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就应该学会利用“鲶鱼效应”,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这种“鲶鱼效应”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刺激可以说是非常奏效的。因此,作为管理者来说,要想让企业充满活力,就需要一定数量的“鲶鱼”式人物。
(2)合理开展工作竞赛
竞争的开展并非一定需要外在因素刺激,在内部同样可以展开。如果企业内部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气氛,无疑是最简单、最易行的竞争措施。这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定期成绩评比、推选优秀员工、公开招标等,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并注意要常换常新,在一段时间之后,适当更换竞争形式,保持新鲜感,避免松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竞争一定要是公平的,否则,企业的执行力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走向低落。
(3)制定工作日志制度
如果管理者能够在企业中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并及时对比、检查员工的工作日志,就可以给每个员工施加足够的压力。工作日志的设立,不但可以促使员工每天都能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外,工作日志还可以在员工进行多项工作时,及时提醒他不能忽略重要的事情,使他更好地完成工作。
张瑞敏说:“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升一倍。每个人都这样做,企业就会产生很大的威力。”工作日志对每个员工来说都有竞争的压力,因为别人的成绩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这样就能促使员工每天都必须有所提高,经过日积月累的效应,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会获得成功。
2. 优胜劣汰,用:大自然法则打造职业生存丛林
竞争是激发员工潜能最有效的手段,优胜劣汰则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形式。优胜劣汰就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竞争的必然要求。如果管理者能够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在企业中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将人才及时提拔上来,将庸才及时剔除出去。无疑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强大压力的刺激下,员工不得不努力工作,以保住自己的岗位不被替代。有这样一个寓言小故事:
鹰妈妈有四五只小鹰,由于他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鹰妈妈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只奖励那些有能力抢得食物的小鹰,在这种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
这样的竞争虽然显得残酷,但是在商业竞争中,市场决不会用感情来决断一个企业是应该成功还是失败,同样,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是挂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嘴边的话。因为这句话稍显冰冷,我们并不提倡管理者对员工说出来,但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竞争就是如此残酷,谁也不能脱离客观法则的制衡。所以,为了让员工能够自觉意识到这点,我们建议管理者在企业中引用淘汰制度。
杰克·韦尔奇说:“行动能力是淘汰出来的,你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把最差的员工变为表现不错的员工,而是要把表现不错的员工变成最好的。”要提高企业的活力,在企业内部的用人机制上,需要及时地裁减冗员,将那些不胜任工作的人坚决淘汰下去。这样一来,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留下来的精英时刻有一种危机感,也就在事实上达到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