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讲座——说秦桧
这一讲,我们讲秦桧。为什么说秦桧呢?其一,秦桧是南京人。其二,秦桧是历史上有争议的南京人。传统历史上,秦桧通常被塑造成大奸臣的形象,诸如谋害岳飞、卖国求荣之类的罪名都扣在他头上。咱们今天在这里说秦桧,不是要给秦桧平反,而是要抛开传统的“明君贤臣”式的视角,去客观地看待、评价秦桧。…………………………………………………………………………………………
一、秦桧其人
咱们说历史人物,首先要知人论世。下面咱们先看一看“秦桧其人”。秦桧,出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书记载,“秦桧,字会之,江宁人。登政和五年第,补密州教授。继中词学兼茂科,历太学学正。——《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江宁就是指现在的南京,政和五年(1115),秦桧24岁那年考中进士。24岁的年纪中进士应当说是相当年轻了,大致相当于现在本科毕业的年纪就迈入仕途。一开始担任密州教授,就是在今天的山东诸城担任专门负责教育的行政长官,大概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密州这个地方可以说文化非常繁荣,苏轼苏东坡曾经主政密州,写下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此外,宋代大画家张择端,词人李清照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等文化名人都出自密州。在一个文化兴盛的地方主管教育,可以说秦桧的起点非常好。后来,秦桧又考中词学兼茂科,这是个宋代科举的名目之一,每次只录取五人,选拔出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后来秦桧当的这个太学学正,相当于清华北大的教导主任。咱们可以看到,秦桧的起步平台非常好,这也为他日后平步青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道理说,这样一个大好青年,天资好、够努力、起点高,不出意外应该青云直上,指点江山,名垂青史。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意外”发生了,而且这个“意外”还不小——金人南下灭亡了北宋。金兵攻入汴梁时,除了在外召集兵马勤王的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君臣宫眷悉数被掳往北方的金国,这里面包括徽钦二帝,当然也包括留守京城的秦桧。秦桧的人生转折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逃返南宋,极力主和
靖康二年(1127),秦桧跟随徽钦二帝被掳到金国,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囚徒生活。在金国,金人对秦桧无非威逼利诱,这里我们不多讲,但是关键在于,秦桧既没有投敌叛国,也没有身死报国,而是于建炎四年(1130)逃回了南宋,这说明秦桧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到这里为止,咱们不但不能说秦桧是个奸臣,而且还是个赤胆忠心的忠臣。但是,历来就有人怀疑,金国守备森严,秦桧如何能凭一己之力逃回南宋?加上秦桧是主和派的领袖,很多人就认为,秦桧是金国派到南宋的内奸。这样轻易下论断显然是不妥的,战争和谈判本来就是解决国家争端的两种基本途径,不能因为秦桧主张谈判就说秦桧是奸臣。而且,要判断秦桧到底是不是奸臣,还要看看他到底跟金人谈了什么,又谈成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南宋与金国议和的情况。
首先,我们看宋金战场上的情况。南宋初年,金灭北宋士气正盛,宋高宗则刚刚建立南宋,立足未稳,民生凋敝,正需要休养生息。宋高宗逃至临安(今杭州)后,决定放弃淮河一线,退守长江,固守半壁河山。金天会七年十月(1129),
金军乘南宋江防未固之机,在完颜宗弼的统帅下,分东西两路第三次南下攻宋。西路军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取洪州(今江西南昌),攻掠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后撤军。完颜宗弼率东路军于十月攻陷寿春(今安徽寿县)。十一月,相继攻克庐州(今合肥)、和州(安徽和县)等地后,欲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渡江,追击高宗,因受南宋郭伟军阻击,遂移师马家渡(今马鞍山市东北)渡江,击败宋守军,连克建康(今南京)、临安。高宗乘船飘泊于温州(今属浙江)、台州(今浙江临海)濒陆海区。完颜宗弼恐孤军深入,有腹背受敌之险,遂于天会八年二月(1130)自临安北撤,在黄天荡(今南京东北)为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军阻截,被困40日,后以火攻击败宋军,始得渡江北去。金军全面进攻未能达到灭亡南宋的预期目的,遂改变战略部署,将全面进攻改为东守西攻,集中力量进攻川陕,企图控制长江上游,为迂回包围南宋创造条件(参见川陕之战)。七年十二月(1129),完颜娄室军攻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八年九月(1130),完颜娄室、完颜宗辅军在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击败宋川陕五路大军,使宋军在西北战场陷入困境,只得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等地,据险设防,抗御金军(参见富平之战)。九年至十二年初(1131-1134),宋秦凤路经略使吴玠在和尚原、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两败金军,使南宋川陕的防务趋于稳固(参见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金军东守西攻失败后,旋将主攻方向指向襄汉地区,欲控制长江中游,实施中间突破,灭亡南宋。十二年春(1134),金命伪齐(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刘豫,遣军攻占襄阳府(今属湖北襄樊)等六郡。五月至七月,宋命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参见岳飞收复襄阳六郡之战)。九月,完颜宗弼与伪齐军联合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遭到韩世忠、岳飞军的坚决抗击,后因金太宗病危,金军渡淮北撤。十四年(1136),岳飞为恢复中原,率军北伐伪齐,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继而宋军又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大败伪齐军,迫使金廷于十五年十一月(1137)废除伪齐政权。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打了有七八年时间,打到这个时候,双方互有胜负,互有得失,尤其是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后,宋金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谁也吃不掉谁。
就前面所讲的形势来看,议和是双方的需要,双方都需要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寻找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么,这次议和,双方究竟谈了什么。
绍兴七年(1137),挞懒(完颜昌)在金国主政;八年(1138),秦桧在南宋主政,双方开始了议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第一,宋向金称臣,许每岁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第二,金将原属宋的河南、陕西等地交还给宋;第三,金将宋徽宗的棺材(此时徽宗已死于北方)和钦宗、韦后(高宗生母)交给宋。纳币求和历来就是宋人的传统,北宋时宋朝在对辽国军事上占优的情况下仍然签署了“澶渊之盟”,更不用说当时金国国势远强于宋。称臣纳贡是历史上弱国向强国求和的必要条件,并不是秦桧的发明。以名义上的称臣和纳一些贡,反而能收回一大片土地,不能说成是卖国。相反,河南、陕西等地早已被金人占领,他们在那里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号曰“大齐”。议和后,挞懒将伪齐废除,把地跨两省以上的土地交还给了宋朝。虽说仍有许多人不满意同金人化解世仇,但对兵不血刃地收回这么大的一片土地都是高兴的。就连岳飞,也很欣赏这次和约的条款,并以为和平有望,打算就此辞职。他在呈给高宗的《乞解军务第二札子》中说:“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情,无避事之谤。”(岳珂《鄂国金佗稡编》)。
南宋初年,宋朝的财政收入至少达到了 6000万贯以上,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绍兴三十一年冬十月癸丑)条,(绍兴末年东南)合茶盐酒算坑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