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渔业专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陵江上游广元段渔业资源现状和

保护对策的研究

一、综述

1、嘉陵江上游广元段概况

1.1 自然概况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前者发源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的朗木寺;后者发源于秦岭西南,因在汉江之西,故称西汉水,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与白龙江相汇于我市元坝区昭化镇。嘉陵江自略阳流经广元、南充、北碚,自北向南纵贯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于重庆注入长江。

嘉陵江广元河段河道长261.2km,其中,朝天区50.5公里,利州区33.66公里,元坝区98.28公里,剑阁县44.50公里,苍溪县78.73公里(剑阁县与元坝区及苍溪县界线在河心,与元坝区重合35.21km,与苍溪县重合9.29km)。天然落差168m,平均比降0.64‰,其中昭化至苍溪河段,穿过剑门山,形成120km峡谷段。出峡谷后,河谷逐渐变宽,一般为400~1000m,河道蜿蜒曲折,水流较平缓,两岸有较多台地,沿河漫滩与阶地相间,植被较差,农耕发达。

嘉陵江广元河段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之龙门山系北段前缘部位,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一般海拔高程450~800米,最高约1000米,最低约357米,一般相对高差100~300m,区内最大高差约600~700米,属中低山、丘陵中等切割区。嘉陵江上游河谷狭窄,平均比降 3.8‰,水流湍急,曲流蜿蜒,形成大量的环形、菌形河曲,常有滑坡、泥石流现象。降水丰沛,植被覆盖率不高,土壤组成除西汉水上游部分有 2350Km2的黄土区外,其他均为紫色土和土石山区,质地松脆,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输沙产沙地。

嘉陵江一级支流东河历史上称宋水、宋熙水或东游。源头有二:东源-宽滩河,西源-盐井河,两河至双汇镇汇合后成为东河干流,由北向南入苍溪县境,在阆中县的文成汇入嘉陵江。东河全流域面积5191km2,河道长307km,平均比降5.0‰。干流十分弯曲,河谷开阔,河床宽敞,河宽一般在170~450m。

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河,又名西水、小潼水,发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流经剑阁县部分乡镇,于涂山乡界流入南部、阆中县内,为剑阁县内较大河流。剑阁县境内流长118公里,流域面积12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0%。河道平均比降1.45%,落差302米,中下游河面宽100米至200米。

嘉陵江上游广元段有已建成的江河控制性骨干水电工程宝珠寺水利枢纽和即将建成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另分布有紫兰坝、昭化、上石盘、洄水、东河六级等梯级电站。其中宝珠寺水利枢纽形成的白龙湖,正常蓄水位水面9.3万亩,现已成为西部地区有机鱼生产基地,年产商品鱼2万余吨;于2013年关闸蓄水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将形成水面16.97万亩,将为我市水产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紫兰坝、昭化、上石盘、洄水、东河六级等梯级电站渔业的有序开发利用,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2、历史渔业资源研究与相关文献

上世纪 60 年代,来自日本岸上镰吉对嘉陵江的鱼类进行了标本的收集和各种鱼类产地的登记。这是对嘉陵江鱼类第一次用近代科学方法进行的分类调查和整理。伍献文教授等在1940-1945 年期间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黄鳝、鲫鱼、鲤鱼等作了相关的研究。解放后,对嘉陵江流域的鱼类资源调查更加重视(黑田竹弥等,1982),1957-1962,四川大学生物系在渠江、涪江和嘉陵江干流等部分江段,收集大量的鱼类标本,写成了《四川鱼类区系的研究》,其中罗列了嘉陵江鱼类 87 种,渠江 54 种,涪江 64 种。1958 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嘉陵江亭子

口和涪江的武都进行了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记述了 68 种鱼类。1958-1959 年,施白南先生编写完成了《嘉陵江鱼类志》。1976 年,以嘉陵江水系的综合利用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为目的,四川省农业局,省科委组织了当时的西南师范大学和南充师院等的相关专家,组成了嘉陵江水系鱼类资源调查组,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调查,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提出嘉陵江流域全水系的鱼类总 153 种,对其中20 多种经济鱼类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学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有:中国鲤科鱼类志(伍献文,1963;1977)长江鱼类(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研究室,1976);嘉陵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报告(嘉陵江鱼类资源调查组,1980,铅印本);中国条鳅志(朱松泉,1989)四川鱼类志(丁瑞华,1994);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褚新洛等,1999);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和下卷(陈宜瑜等,1998;乐佩琦等,2000);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空间格局与资源分析(傅萃长,2003);长江鱼类早期资源(曹文宣等,2008);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Ⅰ卷)和(第Ⅱ卷)(汪松等,2004;2009)等等。

二、嘉陵江上游广元段鱼类多样性格局

1、鱼类物种名录

嘉陵江上游广元段鱼类多样性丰富。据文献统计,嘉陵江流域共有鱼类 153 种,隶属于7 目19 科83 属。其中属于长江特有种的鱼类物种数达54 种,占整个长江流域特有物种的约 1/3,居长江流域各水系第4 位,物种密度达到 9.6 种/10000Km2,居长江流域各水系的第 7 位(傅长萃,2003 )。嘉陵江流域不仅鱼类物种丰富,珍稀鱼类,特有鱼类的种类也相当多,进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松,2009)的淡水鱼类中,有12 种在嘉陵江有分布,仅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就有 36 种。

2、鱼类区系分析

根据蒋学龙(2002)的无量山哺乳动物区系存在度概念来计算嘉陵江流域鱼类的区系存在度(Value of Faunal ):某一类群在某地的区系

存在度(VFP )= 某地存在的次级分类单位数目/次级分类单位总数×

100%。对嘉陵江鱼类目、科不同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其区系性质,次级

分类单位总数数据来自Fishbase(World Wide Web Electronic

Publication,2009)。

(1)区系组成及存在度分析

①区系组成分析

根据动物区系复合体是同一地理起源,并不断演化发展的原则,流

域内的鱼类大致可以归入以下7 个不同的区系复合体。

Ⅰ中亚山地区系复合体:以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 和条鳅亚科Newacheilinae 为代表。分布于干、支流的上游,在冬季

可延伸到中游上段,条鳅亚科的某些种类也可扩散到下游。分布区域河

道狭窄,比降大,水流湍急。水温较低,河床底质多位岩石或砾石。

Ⅱ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在嘉陵江的干支流种类较多,分布广泛,

大多善游泳。以鮈属Rhinogobio 、蛇鮈属Saurogobio 、鳊属

Parabramis 、鲂属Megalobrama 、鲢属 Hypophthalmichthys 、鲴属

Xenocypris等为主要代表,构成了嘉陵江流域的优势种群。自上游往下,

由于地形的变化,水流缓急交错,水温逐渐升高,水中营养物质和饵料

生物复杂多样,本区系的鱼类多集中在中游或者中上游,越趋上游则种

类越少。例如: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 等。

Ⅲ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以鮠属Leiocassis ,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 等为代表,包括鰕鯱鱼科Gobiidae、斗鱼科Osphronemidae 等,在中游和下游有一定的数量和分布。有的种类也分

布在支流、沟渠等小型水域。本区系的鱼类表现为体型较小,游泳能力

较弱。由于长期适应周期性的局部缺氧环境,致使某些种类产生特殊的

适应性特征,例如:鳞片的退化、出现辅助呼吸器官。主要的地貌特征

是由北部低山区至丘陵区(绵阳—南充),河床逐渐加宽,比降减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