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App的现状与趋势教案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类App的现状与趋势
(来源:出版参考网)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尤其是手机以其方便携带、功能全面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进行阅读的重要通道。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极大改变,移动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其中,手机作为携带最为方便且普及率最广的移动终端,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基于手机的各种阅读App层出不穷,涉足者络绎不绝,发展势头强劲,好似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多看原副总裁胡晓东于今年3月底从多看悄然离职。这一事件,似乎并未对当下的移动阅读带来怎样的震动,群雄逐鹿般的竞争依然每天在上演,但或许能让业内人士对阅读类App乃至整个数字出版的发展,多一些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思考。
现状:市场竞争激烈,内容价值标准发生转变
1.用户群体庞大,吸引参与者众多。手机早在2012年,就已超越台式电脑,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终端,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阅读类App不断涌现,成为多方争抢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重要入口。其中包括新兴科技公司,如掌阅、多看等;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基于自身资源和品牌的App产品,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双语阅读App“爱洋葱”、《三联生活周刊》的“节气”App;2013年,互联网门户网站纷纷进军数字阅读领域,展开移动互联网布局,也纷纷推出图书或资讯类App,如网易云阅读、搜狐新闻,其通过在互联网强大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积
累,以强势之姿迅速赢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此外,电信运营商和电子商务平台,近两年也凭借各自用户或平台上的优势,进军数字阅读市场,在阅读App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如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和京东的“Lebook”。在庞大的用户群体所产生多元阅读需求的驱动下,App成为多个领域、多方企业进军数字阅读市场的突破口,竞争日益激烈。
2.产品类型日益丰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阅读App从内容上说大体包括图书类、期刊类和资讯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单本类和平台类。图书App以平台型居多,也有出版社推出了单本图书的App,通常属同一系列,如接力出版社推出了“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七星瓢虫》和《走进森林》两个单本图书App;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解读敦煌”系列App,共包含13本单本App。出版社推出系列型单本App,主要是通过特色内容,塑造其自身独立品牌。然而,这对于出版单位在App的内容制作、产品设计、市场推广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用户心目中获得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因为单本App需要用户每阅读一本书,便进行一次购买及下载行为,在操作上不如平台型App便利。笔者认为,出版社若以系列为单位开发App更为适宜,即将同一系列的图书包含在一个App内,形式类似于单种期刊App,这样既可打造品牌,也免去了用户因多次下载所带来的在操作过程上的繁琐。此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于数据挖掘的资讯聚合类App广泛兴起,成为当前期刊、资讯类阅读App 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如“今日头条”,包括平台型期刊App“VIVA”的最新版本,也开始向此方向发展,此类App大多可与微博等社交账号相连,内容推送基于对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进行智能实时分析,
故推送的内容与个体用户的阅读需求贴合更近。而在对内容获取方式的需求日益多元下,“阅读”的含义也得到延伸,为缓解浏览、阅读电子屏幕所带来的视觉疲劳,或满足一些特需人群的阅读需求,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听书类App,如喜马拉雅听书、天行听书。
3.“内容为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新的阅读方式出现、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人们对阅读有了新的要求,希望拥有更佳的阅读体验,但并不意味着内容于阅读就此失去了重要意义。事实上,“内容为王”与“用户至上”的观点,并不相互背离,优质的阅读体验可以通过App 功能的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上的进一步到位来实现,内容本身或许已不再是吸引用户阅读的唯一突破口,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虽然移动阅读具有碎片化的阅读属性,却不应完全将其与“浅阅读”的速食文化传播等同起来,人们只要还保留着阅读的习惯,就会对内容质量有所要求,至少对于图书类App而言仍然如此,人们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能够读到优质的内容。然而内容优质与否的标准也逐渐不尽相同,因人而异。或是文字上的精雕细琢、或是文字的精炼实用,又或是内容呈现方式的丰富性。总之,随着人们新型阅读习惯的不断养成,对于数字内容的要求就会不断提高,不同的是需要优质内容以更加贴合当前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方式予以呈现。既然人们将阅读从纸上转移至手机、平板,就需要得到与纸质阅读不同的更加丰富的体验,当纸版与电子版同步发布,需要做到App与纸质内容的差异化。此外,当前优质内容不再仅仅只掌握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手中,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广泛兴起,其在数字阅读中所占比重及传播效应和价值不断提升,为传统出版内容带来极大挑战。
问题:产品趋同性较强,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1.差异化发展尚未形成,市场有待进一步分化。虽然当前移动阅读不断普遍,阅读类App数量不断增多,但同质化较为明显,这里主要指平台型图书App。一些图书类App均已在市场上形成一定影响力和占有率,然而它们在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上均存在较大的趋同性,具备的功能大都别无二致,内容资源聚集方面,也多为千篇一律,本着“多多益善”的心态,未能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和定位至关重要。除非其平台拥有像腾讯那样依靠QQ、微信所聚拢的强大用户优势,否则没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首要关键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继而根据用户调整自身资源整合、产品设计及营销方式,才能形成产品特色。“专注”是互联网思维中的一条重要法则,意为一款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与其花费精力去满足所有人,不如专注于特定市场。相似的产品,无法在用户心目中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只有形成差异化发展,才能各自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占据一席之地。在这方面,豆瓣阅读的产品定位较为清晰,豆瓣在互联网时期就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因此其阅读App无论从页面设计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保留了豆瓣的固有特点,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同时贴合了移动阅读的碎片化习惯,以专栏和连载的形式,向用户推送“短作品”内容。此外据悉,由于国外的互联网付费环境较好,人民卫生出版社故选择了将开发的App产品面向国外市场。而搜狐、网易等大型互联网门户网站推出的阅读App,因它们在互联网时期,已各自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用户和品牌影响力,故而它们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应该是基于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上的竞争。总之,阅读App应该在价格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均采取差异化策略,才能形成自身特有优势,也更加利于忠实用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