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登岳阳楼》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 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 月星辰就像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 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 无边无际。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 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明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 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 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 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 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一、二句是对句,雄厚有力, 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 天终于登楼见到了。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日月像是漂浮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却随孤舟到处飘流。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这首诗描写了岳阳楼的 雄伟景色,叙述了个人漂泊 的景况,抒发了对国事艰难 的忧伤情怀。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历来 被认为是咏岳阳楼的绝唱,试与孟浩然就以歌 咏洞庭的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 比较赏析。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 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 雄壮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 几云梦。” “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 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 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 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 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叙登临 眼前景 眼前事 心中事
人世沧桑 百感交集 无限辛酸 无限悲愤
Fra Baidu bibliotek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 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 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 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 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 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 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 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 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 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 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 将鲁肃的“阅军楼”。李白赋诗之后,始称 “岳阳楼”。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 览胜境,凭栏抒怀。宋代重修岳阳楼,范仲淹 曾撰《岳阳楼记》,楼名更传扬天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 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 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因而称为“诗 史”。其主要作品有“三 吏”“三别”等。因其卓 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 “诗圣”,与“诗仙”李 白齐名。著有《杜工部 集》。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 甫由公安一路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 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诗人 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 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 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 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第五、六句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 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 剩一条孤舟。从意境来说,三、四句宽阔 广大,五、六句变得如此狭窄,似乎不太 相称。其实,空阔的境界,往往能激发人 们的飘零之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凭阑干北望,不禁声泪俱下。 这与诗的开头“今”“昔”二字是照 应的。诗人昔日远大抱负全成泡影, 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因而只有老泪纵 横了。
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
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 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 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 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 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