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规范
(可直接使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ppt

最新课件
30
3.3 地质建模的兴盛时期:随机建模
(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
由于克里金估计方法是一种数据内插方法,把它用于储层评 价常常会平滑掉储层特征在空间展布的变异性,从而对研究储层 的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是不适合的。
所谓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应用随机函数理 论、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的方法。
合在一起,则构成混合模型,亦称为二步模型,即第一步建立离散模型,
描述储层大范围的非均质特征(储层结构)特征,第二步是在离散模型
的基础上建立表征岩石参数空间变化和分布的模型,由此便获得了混合
模型。这种建模方法成为“二步建最模新课”件 方法。
32
随机建模与确定性建模的差异
确定性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 即试图从具有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出点间(如 井间)确定的、唯一的储层参数。
沉积学:在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各类沉积体的建筑 结构要素,识别界面特征;
计算机自动对比:有模拟手工对比,有地质统计对 比(见一些报导)。
最新课件
20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目前的实际应用:
在建立本区“岩—电”关系的基础上,用测 井
曲线,地质家手工对比到可能的最小单元(一 般为砂组,或三级旋回),计算机建模时按一 定的地质规律进一步机械劈分。
渗透层(储层) 有效层
含油层
含气层
孔隙度
渗透率
隔夹层 含水层 饱和度
最新课件
10
(一)、建立井模型技术
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
方法手段:以岩心及各种测试资料为基础,以 测井为主要手段;
Direct4.0软件技术手册

Direct4.0 软件技术手册Direct简介 (4)关于本手册 (4)Direct及相关功能简介 (5)1、如何建立数字工区 (7)1.1、如何进行工区管理 (7)1.2、设置 (8)1.3、工具 (10)2、数据收集整理 (12)2.1、单井数据 (12)2.2、地质分层及断点数据 (14)2.3、层面数据 (15)2.4、断层数据 (16)2.5、数据处理工具介绍 (18)3、单井 (19)3.1、如何输入单井数据 (19)3.2、如何进行数据查询 (22)3.4、如何编辑单井模版 (23)3.5、如何进行单井数据管理 (26)3.6、如何开展测井二次解释 (28)3.7、如何进行沉积相自动识别 (32)4、多井 (33)4.1、如何添加连井线 (33)4.2、如何开展地层对比 (33)4.3、如何开展砂体连通剖面关系分析 (38)4.4、如何绘制油藏剖面图 (39)4.5、如何绘制沉积相剖面 (40)4.6多井投影剖面功能应用............................... 404.7剖面成果显示与输出.. (41)5、构造 (42)5.1、如何加载三维点或三维线数据 (42)5.2、如何进行层面插值 (42)5.3、如何进行构造层面的显示控制设置 (43)5.4、如何进行构造层面的点校正 (43)5.5、如何添加虚拟数据线和数据点 (43)5.6、如何定义断层名 (44)5.7、如何加载断层stick数据 (44)5.8、如何加载断层多边形数据 (44)5.9、如何生成断面 (45)5.10、由断面如何生成断层线 (46)5.11、由断层线如何产生断层多边形 (46)5.12、如何编辑断层多边形 (46)5.13、如何拾取断层Z值 (46)6、平面层 (48)6.1、如何定义平面层 (48)6.2、如何进行平面层井数据提取 (48)6.3、如何进行原始数据检查分析 (49)6.4、如何计算地层厚度 (50)6.5、如何计算井点处地层真厚度 (50)6.6、如何进行微构造表征 (50)6.7、如何开展沉积相研究 (51)6.8、如何开展流体分布研究 (55)6.9、如何开展参数分析 (56)6.10、如何开展地质储量计算 (61)6.11、如何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63)目录6.12、变差函数理论方法 (64)6.13、曲流河构型分析 (65)7、三维层 (68)7.1、如何定义角点网格层模型 (68)7.2、如何进行骨架网格剖分 (68)7.3、如何进行构造层面插值 (70)7.4、如何进行地层创建(层面内插计算) (70)7.5、如何进行垂向网格划分 (71)7.6、如何进行BW创建(井数据网格化) (71)7.7、如何建立三维相模型 (72)7.8、如何建立三维流体模型 (75)7.9、如何建立相控孔渗参数模型 (75)7.10、如何建立油水界面模型 (76)7.11、如何建立净毛比模型 (77)7.12、如何计算地质储量 (77)7.13、如何进行模型粗化 (78)7.14、如何进行模型输出 (79)7.15、如何导入Eclipse模型 (80)7.16、如何进行亚层合并 (81)7.17、如何进行构型界面建模 (81)8、图胜 (83)8.1、如何打开文件(.bts图件) (83)8.2、如何进行图层管理 (83)8.3、如何编辑图元属性 (83)8.4、如何导出位图 (83)8.5、如何导出数据 (84)8.6、如何进行文档设置 (84)8.7、如何进行打印设置 (84)8.8、如何进行图册管理.................................... 848.9、如何数字化图件. (85)8.10、如何打开其他软件提供的图件 (86)8.11、如何进行散点数据成图 (86)8.12、如何绘制矿物组分三角形图 (86)8.13、如何绘制粒度概率曲线 (87)8.14、如何绘制C-M图 (87)8.15、如何绘制裂缝玫瑰图和方位图 (88)8.16、如何绘制地震测线网图 (88)8.17、如何绘制地震剖面图 (88)8.18、如何绘制产能柱状图 (88)8.19、如何绘制饼图 (89)8.20、如何绘制小层平面图 (89)8.21、如何把图胜绘制的各类等值线图网格化输入direct软件 (90)8.22、如何用图胜进行井名简化 (91)Direct简介关于本手册本文档为Direct软件技术手册。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第0版主编单位:北京超维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时间:2009年01月10日总则1.为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建模质量,提高建模水平,以使建模过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地质、矿山地质、煤田地质、石油地质三维模型构建。
3.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应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参数,优化设计。
4.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0 术语1.GSIS:Geology Space Information System 地质空间信息系统;2.GOCAD:Geology Object Computer Aided Design地质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3.钻孔:Drill 获得地层岩性分层情况的一种方式;4.探槽:Prospecting Trench 在地质勘查或勘探工作中,为了揭露被覆盖的岩层或矿体,在地表挖掘的沟槽;5.轮廓线:Contour Line 地质对象(矿体)的外边缘线;6.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7.褶皱:Fold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8.断层:Fault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9.地震:Earthquake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10.地基:Subsoil 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11.1 收集资料不同的工作区,不同的建模要求,数据的类型,格式也不同。
综合分析,目前地质数据详见表1。
表1显示,地质图件主要是MapGIS和AutoCAD两种格式,其他取样数据主要是Access数据库和Excel数据表的格式,而工程地质方面还有理正数据,石油地质有地震剖面数据和测井曲线。
建立数字工区及三维地质建模注意事项817

应用Direct-Mod软件开展根底地质研究及三维建模考前须知〔20118117〕以下文字是近期对胜利油田培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展总结,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充分理解软件的地质理念,掌握软件的思想,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第一:了解软件特色1〕该软件拥有多用户协同功能,可以实现工程组成员在同一工区同步开展地质研究工作;防止了数据拷贝、重复工作麻烦。
2〕该软件基于“多维互动〞的核心理念,实现了一维单井—二维剖面或平面--三维立体之间互动,尤其是单井相—平面相—三维相之间的互动最能表达地质思想,强化了油藏地质研究成果对三维建模的指导。
3〕该软件开发了角点网格的三维地层建模技术,能很好处理复杂边界断层和复杂岩性边界。
4〕该软件开发了最具前沿性的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技术,在沉积相模型里“嵌入〞侧积层,满足储层精细研究的需要。
5〕该软件实现了地质研究、三维建模、矢量制图一体化,地质成果图件化满足生产应用的需要。
6〕该软件具有良好继承性,可以不断追加新井,可以不断深化根底地质研究,完善三维地质模型,直到油田生命周期完毕。
第二:如何理解软件地质理念?1〕软件是按照中国陆相油藏开发地质的“三步工作程序〞,设计单井、多井、层面、断层、平面层、三维层模块。
单井模块建立井孔一维柱状剖面:划分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判别产油层,产气层和产水层;给出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值。
多井模块建立分层井间等时比照关系:等时比照把各个井中同时沉积的地层单元逐级地分别连接起来,形成假设干个二维展布的时间地层单元。
这是由点到面的过程,也是由一维井孔柱状剖面向建立三维油藏地质体过渡最关键的一步。
精细比照从一套含油层系一直要逐级解剖到流体流动单元。
平面层和三维层模块完成在储层分布格架进展各种属性空间分布的描述:如何利用井点的己知参数进展井间参数的插外推:首先以分层的各种等值图来表现,然后是用整个油藏的三维数据体来展示。
2〕单井数据是根底,参数准确齐全决定参数模型的可靠性。
三维地质建模(全)

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模拟退火类似金属冷 却和退火。高温状态 下分子分布紊乱而无 序,但随着温度缓慢 地降低,分子有序排 列形成晶体。 模拟退火的基本思路 是对于一个初始的图 象,连续地进行扰 动,直到它与一些预 先定义的包含在目标 函数内的特征相吻合
目标函数
表达了模拟实现空间特性与希望得到的空间特性 之间的差别。
理)
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 (object-based)
布尔模拟
标点过程 (示性点过程)
基于目标的方法与 建立目标模型(离 散变量模型)的方 法有差别,很多人 混淆了这种差别
基于象元的随机建模方法 (pixel-based) pixel : Picture element, 象元、象素
高斯模拟 (连续)
(简单克里金、普通克里金、
具有趋势的 克里金、 同位协同克里金)
(综合地震信息)
P
P
Mean St.Dev.
φ
(cdf)
(ccdf) φ
随机模拟: 从条件概率分布函数(ccdf)中随机地提
取分位数便可得到模拟实现。
序贯高斯模拟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SGS) 概率场高斯模拟 P-field Gaussian Simulation
③克里金插值法(包括其它任何插值方法) 只产生一个储层模型,因而不能了解和 评价模型中的不确定性,而随机模拟则 产生许多可选的模型,各种模型之间的 差别正是空间不确定性的反映。
(克里金作为部分随机建模方法的基础)
第一节 随机模拟原理
随机模拟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 随机函数由区域化变量的分布函数
和协方差函数来表征。
第三讲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是指地质学领域中用于描述和表示地质体的方法和规范。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质工程师建立准确、一致且可重复的地质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下地质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1. 数据采集标准:确定采集地层信息所需的数据类型、分辨率和精度,以及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2. 地质模型构建标准:确定地质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构建流程,包括模型的边界、分区和层序,以及不同地层单元的属性和几何形状。
3. 数据集成标准:确定如何集成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测井数据、地震资料等,以建立全面且一致的地质模型。
4. 模型验证标准:确定验证地质模型的方法和指标,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标注和注释标准:确定如何标注和注释地质模型,以便于交流和共享地质信息。
6. 数据保存和交换标准:确定地质数据的保存格式和交换方式,以便于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共享。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的制定和遵循可以提高地质模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误解和误差,从而提高地质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ppt课件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正在攻关的方向及内容
地震、测井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
沉积学:在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各类沉积体的建筑 结构要素,识别界面特征;
计算机自动对比:有模拟手工对比,有地质统计对 比(见一些报导)。
20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目前的实际应用:
在建立本区“岩—电”关系的基础上,用测 井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阴国锋
2007.10.22
1
目录
一、三维地质建模的意义 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现状 三、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动向 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
2
一、建模意义 建模的意义:
最大程度地集成多种资料信息, 最大程度地减少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3
二、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现状
16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现有成熟和流行技术:
河流砂体小层对比,应用“等高程”,“切片” 等方法:现已比较广泛应用,但仍为有待深化的技术;
地震横向追踪技术:有待提高分辨率;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露头—岩心—测井—地 震综合,力争把准层序缩小到“十米级”。
17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正在攻关的方向及内容:
最重要的是新测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成像测井; 过套管测井; 随钻测井。
13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目的:
建立储集体格架:把每口井中的每个地质单 元通过井间等时对比联接起来——把多个一维柱 状剖面构筑成三维地质体,建成储集体的空间格 架。
关键点:
正确地进行小单元的等时对比,即要实现单 个砂层的正确对比。可对比单元愈小,建立的储 集体格架愈细。对于陆相沉积难度更大。
Direct V5.0三维地质建模讲解学习

1.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1.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三维网格模型建立包含以下七个步骤: 第一步:创建三维模型; 第二步:定义网格边界线; 第三步:骨架网格剖分; 第四步:主层(面)建立; 第五步:亚层(面)建立; 第六步:垂向网格划分; 第七步:建立地层模型。
1.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第一步:创建三维模型:选择三维模型右键“创建三维模型”
第三步:骨架网格剖分 (2)网格方向设置
网格的取向: 1)网格的取向应使其可靠地反映静动态参数主要变化方向上的特征; 2)网格应平行于主要渗透率方向; 3)网格应尽量与井排的主要驱替方向平行; 4)应注意网格不同取向带来的不同影响; 5)需要时可使用九点差分格式来克服由于网格取向带来的影响。
1.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第二步:定义网格边界线:打开二维视窗,显示井位及对应的断层模型,点 击断层模型,断层模型名称变粗后处于编辑状态即可设置网格线边界
1.三维网格模型建立
第三步:骨架网格剖分 (1)网格类型选择
矩形网格:所有单元网格的长、宽均相等,垂向连接顶 底网格点的网格面为垂直的。由于其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一些大型油气田经常采用此网格类型.有研究认为正交网 格计算结果比其他网格精确.正交网格的数学描述也比较 简单。 角点网格:角点网格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结构化网格 类型,网格位置能用i , j , k 定义,并且单元网格的长、 宽大小可变,垂向连接顶底网格点的网格面可以是倾斜。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
具体来说,为刻画三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
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
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布图确定。
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地形图生产。
三维地质建模1

地震信息的确定性转换
储层地震学方法
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的几何形态、 ★ 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的几何形态、岩性及储层 参数的分布。 参数的分布。
确定性转换
地震属性
地质参数
注意:
地震资料不仅用于确定性建模, 也可以随机建模
步骤: 步骤:
提取地震属性 优选地震属性 建立地震属性与地质参数的关系 地震属性的确定性转换
相控插值
2. 自动插值(数学插值) 自动插值(数学插值)
(1)传统数学插值 )
如:三角剖分法(三角网方法)、 三角剖分法(三角网方法)、 距离反比加权法等
将变量视为纯随机变量, 将变量视为纯随机变量, 未考虑变量的空间结构性 仅考虑待估点位置与已知数 考虑待估点位置与 待估点位置 据位置的相互关系 的相互关系。 据位置的相互关系。
概率分布模型(100%概率)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 对井间未知区给出 多种可能的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果。 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确定性建模
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 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
地震资料的确定性转换
(储层地震学方法) 储层地震学方法)
插值方法
手工插值(储层沉积学方法) 手工插值(储层沉积学方法) 自动插值(数学插值) 自动插值(数学插值)
•不仅考虑待估点位置与
z * (x 0 ) =
∑ λ z (x )
i =1 i i
n
已知数据位置的相互关 系,而且还考虑变量的 空间相关性。 空间相关性。 因此, 因此,更能反映客观地 质规律,估值精度较高。 质规律,估值精度较高。
井眼
局限性
储层本身是确定的,但是, 储层本身是确定的,但是,在 资料不完备以及储层结构空间配置 资料不完备以及储层结构空间配置 和储层参数空间变化复杂的情况下, 空间变化复杂的情况下 和储层参数空间变化复杂的情况下, 人们难于掌握任一尺度下储层的确定的且真实的 特征或性质,也就是说, 特征或性质,也就是说,在确定性模型中存在着 不确定性,亦即随机性。 不确定性,亦即随机性。
三维地质建模

假设把n个城市看作图的n个顶点,边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线 路,每条边上的权值表示铺设该线路所需造价。铺设线路连接n 个城市,但不形成回路,这实际上就是图的生成树,而以最少 的线路铺设造价连接各个城市,即求线路铺设造价最优问题, 实际上就是在图的生成树中选择权值之和最小的生成树。构造 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有很多,下面分别介绍克鲁斯卡尔(Kruskal) 算法和普里姆(Prim)算法。
区采用较大的体元,在异质区不断细分直至各子区内均是
同质体元为止。 八叉树模型的数据结构是是将所要表示的三维空间 V按X、Y、Z三个方向从中间进行分割,把V分割成八个 立方体,然后根据每个立方体中所含的目标来决定是否对
各立方体继续进行八等分的划分,一直划分到每个立方体
被一个目标所充满,或没有目标,或其大小已成为预先定 义的不可再分的体素为止。是三维栅格数据的压缩形式。
点的内插
点的内插法可以采用:
移动平均法; 局部函数法;
克里格(Kriging)内插法。
移动平均法
在局部范围(或称窗口)内计算n个 数据点的平均值.
窗口的大小对内插的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小窗口将增强近距离数据的影响; 大窗口将增强远距离数据的影响,减小近距离数据的 影响。
局部函数法
线的抽稀与加密—剖面方向的统一
(2)初始地质界面的构建
(3)地质体的封闭
(4)拓扑关系的构建 (5)地质界面加密与插值 (6)三维模型的局部修正
5、基于任意剖面多约束三维地质建模
所解决的问题: (1)避免了近平行剖面选取纵向或横向单一剖面构建三
维地质模型的局限性;
(2)对于两个剖面之间距离较大时产生的“空白区域”,
4.2 褶 皱
NJUT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三维地质建模是基于实地采集的地质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地质知识,将地质对象在计算机环境中进行模拟和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方法以及实现步骤。
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技术,获取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地下水位、岩性、构造等。
数据采集应选择合适的刻度、密度和时刻,以保证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调整和数据融合等。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噪声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调整是指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尺度、坐标和分辨率进行调整,以便进行统一处理。
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
3.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数据,利用地质统计学、地质物理学和地质学模拟方法等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获得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参数。
这些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包括:无标度变异函数、地质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多点模拟等。
4.三维网格建模: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属性,选择适当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
常用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包括地形插值、体素网格建模、几何模型和随机模型等。
其中,体素网格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地质对象分割成一系列的体素元素,用来表达地质体的几何和属性特征。
5.模型验证与修正:通过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模型存在误差或不合理之处,需要通过调整和修正模型,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
6.可视化与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可视化软件,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
通过对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镜像等操作,可以观察和分析地质对象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以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步骤1.数据采集: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探任务,选择合适的地质探测技术和设备,进行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
direct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规范

5、地质建模的步骤:
一、数据准备 1、数据类型; 2、数据集成及质量检查;
数据集成----集成不同比例尺、不同来源 的井数据、地震数据、试井数据、二维图 形数据等,形成统一的储层建模数据库。
二、构造建模
1、建立断层模型; 2、建立层面模型; 3、建立网格模型;
数据检查----应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 据进行检查。如直方图、散点图、三维显 示。
不同渗流单元的变化 裂缝空间展布 孔、渗、饱分布 单井储层特征 平面、剖面储层展布特征 三维空间储层分布特征
层次觃模 二维层模型:砂体剖面模型、平面模型 与维数 三维体模型:井组模型、砂体模型、参数模型、隔夹
层模型
3、三维地质建模的原则
1、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建模---地震信息预测井间储层分布、测试及动态信息预测储 层的连通关系; 2、相控储层建模---首先建立沉积相、储层结构或流动单元模型,然后根据不同沉 积相(砂体类型或流动单元)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 模拟,进而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 3、等时建模---利用等时界面将沉积体划分为若干等时层,按层建模,同时针对不 同的等时层输入反映各自地质特征的不同的建模参数;储层建模过程中三维网块化 一般在层内进行 ; 4、成因控制储层相建模---在相建模时,应充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沉积相模式 来约束建模过程,依据层序演化模式及相模式(相序规律、砂体叠加规律、微相组
5、地质建模的步骤:
构造建模是三维储层地质建模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地震及钻井解释的断层数据,建立断层模型;
第二,在断层模型控制下,建立各个地层顶、底的层面模型; 第三,以断层及层面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定网格分辨率的等时三维地层网格体模型。
地质 三维 数据结构模型

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概述1.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定义2.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重要性三、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1.数据获取2.数据处理3.数据建模四、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应用1.地质勘探2.矿产资源开发3.地质灾害预测五、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发展趋势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定义、构建方法以及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概述1.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定义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属性和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建模,形成一个能够反映地质体真实状态的三维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包括地质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属性等多种信息,能够为地质研究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2.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重要性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在地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地质研究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地质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它可以为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
最后,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可以作为地质信息系统的基础,实现地质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三、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的构建需要经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建模三个阶段。
1.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构建的第一步。
数据可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遥感技术、钻孔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优化等内容。
3.数据建模数据建模是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构建的最后一步。
主要包括三维建模、属性建模和模型优化等内容。
Direct4.0软件技术手册

Direct4.0 软件技术手册Direct简介 (4)关于本手册 (4)Direct及相关功能简介 (5)1、如何建立数字工区 (7)1.1、如何进行工区管理 (7)1.2、设置 (8)1.3、工具 (10)2、数据收集整理 (12)2.1、单井数据 (12)2.2、地质分层及断点数据 (14)2.3、层面数据 (15)2.4、断层数据 (16)2.5、数据处理工具介绍 (18)3、单井 (19)3.1、如何输入单井数据 (19)3.2、如何进行数据查询 (22)3.4、如何编辑单井模版 (23)3.5、如何进行单井数据管理 (26)3.6、如何开展测井二次解释 (28)3.7、如何进行沉积相自动识别 (32)4、多井 (33)4.1、如何添加连井线 (33)4.2、如何开展地层对比 (33)4.3、如何开展砂体连通剖面关系分析 (38)4.4、如何绘制油藏剖面图 (39)4.5、如何绘制沉积相剖面 (40)4.6多井投影剖面功能应用............................... 404.7剖面成果显示与输出.. (41)5、构造 (42)5.1、如何加载三维点或三维线数据 (42)5.2、如何进行层面插值 (42)5.3、如何进行构造层面的显示控制设置 (43)5.4、如何进行构造层面的点校正 (43)5.5、如何添加虚拟数据线和数据点 (43)5.6、如何定义断层名 (44)5.7、如何加载断层stick数据 (44)5.8、如何加载断层多边形数据 (44)5.9、如何生成断面 (45)5.10、由断面如何生成断层线 (46)5.11、由断层线如何产生断层多边形 (46)5.12、如何编辑断层多边形 (46)5.13、如何拾取断层Z值 (46)6、平面层 (48)6.1、如何定义平面层 (48)6.2、如何进行平面层井数据提取 (48)6.3、如何进行原始数据检查分析 (49)6.4、如何计算地层厚度 (50)6.5、如何计算井点处地层真厚度 (50)6.6、如何进行微构造表征 (50)6.7、如何开展沉积相研究 (51)6.8、如何开展流体分布研究 (55)6.9、如何开展参数分析 (56)6.10、如何开展地质储量计算 (61)6.11、如何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63)目录6.12、变差函数理论方法 (64)6.13、曲流河构型分析 (65)7、三维层 (68)7.1、如何定义角点网格层模型 (68)7.2、如何进行骨架网格剖分 (68)7.3、如何进行构造层面插值 (70)7.4、如何进行地层创建(层面内插计算) (70)7.5、如何进行垂向网格划分 (71)7.6、如何进行BW创建(井数据网格化) (71)7.7、如何建立三维相模型 (72)7.8、如何建立三维流体模型 (75)7.9、如何建立相控孔渗参数模型 (75)7.10、如何建立油水界面模型 (76)7.11、如何建立净毛比模型 (77)7.12、如何计算地质储量 (77)7.13、如何进行模型粗化 (78)7.14、如何进行模型输出 (79)7.15、如何导入Eclipse模型 (80)7.16、如何进行亚层合并 (81)7.17、如何进行构型界面建模 (81)8、图胜 (83)8.1、如何打开文件(.bts图件) (83)8.2、如何进行图层管理 (83)8.3、如何编辑图元属性 (83)8.4、如何导出位图 (83)8.5、如何导出数据 (84)8.6、如何进行文档设置 (84)8.7、如何进行打印设置 (84)8.8、如何进行图册管理.................................... 848.9、如何数字化图件. (85)8.10、如何打开其他软件提供的图件 (86)8.11、如何进行散点数据成图 (86)8.12、如何绘制矿物组分三角形图 (86)8.13、如何绘制粒度概率曲线 (87)8.14、如何绘制C-M图 (87)8.15、如何绘制裂缝玫瑰图和方位图 (88)8.16、如何绘制地震测线网图 (88)8.17、如何绘制地震剖面图 (88)8.18、如何绘制产能柱状图 (88)8.19、如何绘制饼图 (89)8.20、如何绘制小层平面图 (89)8.21、如何把图胜绘制的各类等值线图网格化输入direct软件 (90)8.22、如何用图胜进行井名简化 (91)Direct简介关于本手册本文档为Direct软件技术手册。
三维地质力学建模方法

三维地质力学建模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三维地质力学建模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事儿一开始我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建模这事儿肯定得有数据,那地质力学的数据从哪儿来呢?我就开始找各种地质报告,像那种勘探队写的报告就特别有用。
我那时候想,这就跟做菜找食材似的,没有食材怎么做饭啊,这数据就是我的食材。
我试过先把地层的信息整理出来。
比如说哪里是砂岩,哪里是页岩,厚度啊走向啥的。
这就好比先把房子的地基结构搞清楚。
我刚开始弄的时候,可混乱了,好多地层的数据量超大,我埋头整理,结果还整理错了一些。
就像搭积木的时候,基础的积木块放错位置了,后面的肯定也不牢固。
这就告诉我一个教训,整理数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对每个数据都要核对好几遍。
然后就是力学参数的确定。
这个我可费了老劲了。
岩石的弹性模量啊,泊松比这些参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层都有区别。
我本来以为找一些文献上的经验值就可以,可真用到自己的模型上就发现不对劲儿。
后来我去请教了一些专家,专家就说,你得做一些实地的小实验,就像做蛋糕的时候试一下面团的弹性一样,你得亲自测一下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于是我就跟着一个小团队去采集岩石样本做实验,这过程也不容易,样本的采集要考虑代表性,不能这边是软岩那边是硬岩就随便采一个,得综合各种情况。
再说到建模这个步骤吧。
我用过一些现成的软件,但是好多功能我都不会用。
比如网格化这个操作,软件里有好多种选项,我真的是懵懵懂懂地试。
就像你拿到一个新手机,一堆功能看都看不懂。
不过我就硬着头皮试,看看哪个结果看起来比较合理。
然后再去和实际的地质情况做对比,要是发现哪里不对,就回头调整参数。
我不确定我这样做是不是最科学的方法,但这就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个流程。
还有就是模型的验证,这和建房子之后检查房子质量一样重要。
我会把一些已知的地质现象,比如哪里容易发生滑坡之类的,在我的模型里进行分析,如果我的模型结果能解释这些现象,那就说明这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应用
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地下的情况一点点拼凑出来。
那三维地质建模咋做呢?首先得收集各种数据呀,这就好比做饭得先有食材。
有了地震数据、钻井数据啥的,才能开始搭建模型。
然后呢,对数据进行处理,就像给食材清洗、切好一样。
接着用专业软件把这些数据变成三维的图像,哇,那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
建模的时候可得小心啊!要是数据不准确,那建出来的模型不就成了豆腐渣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相当重要啊!要是模型不靠谱,万一在工程中出问题,那可不得了!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随时可能倒塌。
那这三维地质建模都能用在哪儿呢?多了去啦!矿产勘查的时候能帮忙找到宝藏,嘿,这不就像有个超级侦探在帮忙找宝贝嘛!工程建设中能提前了解地下情况,避免出现意外,这多靠谱啊!还有油气勘探,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哪里有油有气。
优势也很明显啊!可以直观地看到地下的情况,不像以前只能靠想象。
这就好比从摸黑走路变成了开灯走路,多敞亮啊!而且还能进行各种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吧!有个地方要建大楼,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提前
发现了地下的溶洞,避免了大楼建成后出现塌陷的危险。
哇,这可真是太牛了!
三维地质建模就是这么厉害,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保障。
你说是不是该大力推广呢?。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一、建模方法1.1概述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理解和模拟,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1.2建模过程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与地质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等。
(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等操作,以满足建模需要。
(3)模型建立:利用专业软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4)模型质量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准确性、精度、完整性等方面。
(5)模型应用: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
二、数据规范2.1数据来源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来源应可靠、准确、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来源:(1)实地勘测数据;(2)地球物理数据;(3)地质调查数据;(4)遥感影像数据;(5)矿产资源数据等。
2.2数据格式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格式应统一、规范,包括以下格式:(1)GeoTIFF;(2)ESRIShapefile;(3)AutoCADDXF等。
三、模型质量评估3.1准确性评估模型准确性的评估应基于实际地质情况和建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一般采用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3.2精度评估模型精度的评估应采用专业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对模型的细节和整体进行评估,一般包括平面精度和高度精度两个方面。
3.3完整性评估模型完整性的评估应考虑模型的覆盖范围、模型特征的完整性和地质特征的完整性等方面,以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反映地质情况。
四、模型应用标准4.1矿产资源评价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标准包括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范围、储量估算等。
4.2地质灾害预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揭示地质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影响,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概述

GNT International,Inc
FastTracker
★建模目的
80年代以后,国外利用计算机技术,逐 步发展出一套利用计算机存储和显示的三维 储层模型,即把储层三维网块化(3D griding) 后,对各个网块(grid)赋以各自的参数值,按 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入计算机内,形成了三 维数据体,这样就可以进行储层的三维显示, 可以任意切片和切剖面(不同层位、不同方向 剖面),以及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FastTracker
★建模目的
与传统的二维储层研究相比,三维储层建 模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能更客观地描述储层,克服了用二维图 件描述三维储层的局限性。三维储层建摸可从 三维空间上定量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从而 有利于油田勘探开发工作者进行合理的油藏评 价及开发管理。
GNT International,Inc
FastTracker
建模步骤
数据准备 构造建模 储层建模
图形显示
模型粗化 油藏模拟
体积计算
GNT International,Inc
FastTracker
2. 构造建模
★建模步骤
构造模型反映储层的空间格架。因此,在 建立储层属性的空间分布之前,应进行构造建 模。
构造模型由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组成。
GNT International,Inc
FastTracker
★建模步骤
(2)数据集成及质量检查
数据集成是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储层表征和 建模的重要前提。集成各种不同比例尺、不同 来源的数据(井数据、地震数据、试井数据、 二维图形数据等),形成统一的储层建模数据 库,以便于综合利用各种资料对储层进行一体 化分析和建模。
GNT International,In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地质建模的步骤:
一、数据准备 1、数据类型; 2、数据集成及质量检查;
数据集成----集成不同比例尺、不同来源 的井数据、地震数据、试井数据、二维图 形数据等,形成统一的储层建模数据库。
二、构造建模
1、建立断层模型; 2、建立层面模型; 3、建立网格模型;
数据检查----应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 据进行检查。如直方图、散点图、三维显 示。
Direct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流程
5、地质建模的步骤:
重点突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 第一:断层建模:利用地震解释的砂层组层面构造及断裂系统,充分结合单井钻遇的断 点深度,修改断层模型,尤其是定向井、水平井的轨迹与层面构造的吻合程度。经井 点校正后的断面三维模型要符合地质概念。 第二:地层格架符合沉积规律:河流相沉积对比要满足河流相“二元结构”的前提下, 利用等高程对比模式、相变对比模式、河道砂体下切对比模式、多期河道叠加对比模 式逐级开展小层对比与划分。不能完全按等厚进行对比,要按照砂层组---小层---单层 ---构型----流动单元顺序逐步开展。
5、地质建模的步骤:
构造建模是三维储层地质建模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地震及钻井解释的断层数据,建立断层模型;
第二,在断层模型控制下,建立各个地层顶、底的层面模型; 第三,以断层及层面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定网格分辨率的等时三维地层网格体模型。
5、地质建模的步骤:
沉积相建模:一般指示克里金插值建模主要应用井资料(井眼解释的沉积相)进行井间 插值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进行井数据的网格化、各相比例统计、指示变差函数求取、 平面相趋势设臵。应用平面相图作为各相类型的平面局部概率趋势的依据。针对平面上的不
不同渗流单元的变化 裂缝空间展布 孔、渗、饱分布 单井储层特征 平面、剖面储层展布特征 三维空间储层分布特征
层次觃模 二维层模型:砂体剖面模型、平面模型 与维数 三维体模型:井组模型、砂体模型、参数模型、隔夹
层模型
3、三维地质建模的原则
1、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建模---地震信息预测井间储层分布、测试及动态信息预测储 层的连通关系; 2、相控储层建模---首先建立沉积相、储层结构或流动单元模型,然后根据不同沉 积相(砂体类型或流动单元)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 模拟,进而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 3、等时建模---利用等时界面将沉积体划分为若干等时层,按层建模,同时针对不 同的等时层输入反映各自地质特征的不同的建模参数;储层建模过程中三维网块化 一般在层内进行 ; 4、成因控制储层相建模---在相建模时,应充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沉积相模式 来约束建模过程,依据层序演化模式及相模式(相序规律、砂体叠加规律、微相组
第三:平面相组合符合沉积模式:在岩芯标定的建立“岩电关系”基础上,识别单井相。
充分利用砂层厚度分布图、测井曲线形态、砂地比,在变差函数插值生成沉积相平面 图基础上,人机交互修改完善平面相组合,为相控参数建模提供合理的沉积相模型。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思路
5、地质建模的步骤:
第四:声波时差标准化及测井参数二次解释 突出声波时差曲线的质量检查、在“四性关系”基础上建立测井参数解释模型,为参 数建模提供消除系统误差、统一刻度下的孔渗参数。其目的是提高三维模型的质量,为 数值模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参数模型。 第五:流体分布受岩性、构造、断层三大因素控制
5、地质建模的步骤:
第一步:点击角点网格,完成层模型定义; 第二步:骨架网格剖分(断层模型检查、二级边界定义、生成顶面、中面、底面
网格骨架面);
第三步:构造插值(生成砂层组顶面的构造面); 第四步:地层创建(在砂层组顶面控制下创建小层的构造面); 第五步:垂向网格划分; 第六步:BW创建(井数据网格化---沉积相、孔渗饱参数); 第七步:沉积相表征(指示克里金插值、序贯指示模拟); 第八步:相控参数表征(普通克里金插值、序贯高斯模拟、相控); 第九步:油气水界面插值; 第十步:,而同一“相区”的相比例相同。如图 所示,包括三类“相
区”,即河道“相区”、溢岸“相区”、泛滥平原“相区”。分“相区”进行各相比例的统 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将平面相图转化为平面相比例数据体(垂向各网格层的数值相同)。
5、地质建模的步骤:
相控参数建模:应采用“相控建模”或“二步建模”方法,即首先建立沉积相,然后根据不 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数据变换可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统计直方图查看建模数据的原始分布,一般会对数据分布的前后端进行截断, 目的是滤掉不合理的奇异值(截断变换),使数据近似成正态分布; 第二步:对过滤了奇异值的数据进行地质趋势分析,一般包括压垂向压实成岩趋势、垂向沉 积趋势、平面横向趋势、地质体内部趋势以及三维体趋势等(趋势变换)等; 第三步:对减去趋势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建模算法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变换。例如 序贯高斯模拟算法要求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对渗透率参数建模时,就需要对数据做对数和标 准正态分布变换。 一般数理统计方法:三角网插值法、距离反比法、多重网格收敛法、径向基函数法、离散 光滑插值法等,均可用于储层参数的平面或三维插值。 克里金插值法:通过协方差或变差函数表达了对储层参数的空间相关性。插值方法包括基 本克里金插值方法(简单与普通克里金)、具有趋势的克里金方同位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等。 储层参数随机建模: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序贯高斯模拟。
合方式以及各相几何学特征)选取建模参数,以使相模型尽量符合地质实际。
5、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为了尽量降低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应尽量应用确 定性信息来限制随机建模的过程。随机建模不是确定性建模的替代,其主旨是对储 层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4、地质建模的基本程序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总体思路:采用点---面---体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建立井模型 关键点是把各类储层信息转化为储层地质特征参数的解释模型。 通过垂向连续 井数据从顶界到底界依次按照一定步长“粗化”得到的数据串(网块化井数据)。 第二步:建立层模型 包含构造模型(断层模型、地层模型)、平面层的储层模型。构造模型的关键点 在于正确进行井间小层或单砂层的对比。一般原则是:界面划分、分级控制、相序指 导、等时对比。建立平面层模型的目的是在三维储层建模中约束三维网格赋值。 第三步:建立体模型 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井模型,在平面储层模型的约束下,定量给出储积体 内空间各点的各种层属性值。关键点是根据已知井点的参数值内插或外推未钻井区域 储层的各种属性值;采用“两步建模”方法---先建立相模型、再在相控条件下建立参 数模型。难点是建立渗透率模型。
三 维 地 质 建 模
1、三维地质建模的目的
2、三维地质模型的分类 3、三维地质建模的原则 4、地质建模的基本程序 5、地质建模的步骤
6、地质建模的技术觃范
7、地质建模方法 附:地质建模专家观点
1、三维地质建模的目的
地质模型是指能定量表示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储层参数三维空间分布的数据体。一个完整油 藏的地质模型应该包括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储层模型及流体模型。油藏描述最终结果是油藏 地质模型,而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储层骨架模型和储层参数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的各种属性迚行定量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其 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迚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与传统的二维储层研 究相比,三维地质建模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能更客观地描述储层 能更精确的表征地下储层形态,兊服了用二维图件描述三维储层的局限性。可以更好地指导 油田勘探开収工作者迚行合理的油藏评价及开収管理。 2、可更精确地计算油气储量 常觃的储量计算单元是以油藏(一个油水系统)为计算单元,储量参数(含油面积、油层厚 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均用平均值来表示,缺点是忽略了储层非均质因素。应用三维油藏 模型的三维网栺计算储量,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 3、有利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要求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 实际的油藏数值模拟还要求把储层网块化,并对各个网块赋予各自的参数值来反映储层参数的 三维变化。
油气水分布规律要满足岩性控制、构造高部位是油及低部位是水、断层对油水的控制。
5、地质建模的步骤:
数据准备:储层地质建模以多学科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的丰富程度及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所建模型的精度。从数据来源来看,建模数据包括井数据、地震数据、动态数据、地 质解释的二维剖面及平面研究成果和数据等。 井数据包括井基本信息、岩心数据、测井及其解释数据、分层数据、断点数据等。 地震数据包括地震解释的断层数据、层面数据以及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或特殊处理得到的 地震属性数据等。 动态数据主要为单井测试及井间动态监测数据。动态数据反映的储层信息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为储层连通性信息,可作为储层建模的硬数据,其二为储层参数数据,因其为井筒周围一 定范围内的渗透率平均值,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作为储层建模的软数据。 剖面和平面成果与数据在三维建模前,需要首先对研究区进行二维剖面解释和二维平面研究, 包括沉积相、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油/气/水分布等。这些成果既要以成果图表示,在 建模过程中作为参考(即地质指导),还应表达为网格化数据体,用作为三维建模的趋势约束。 特别注意的是,三维建模需要与一维井解释、二维剖面和平面研究互动进行,不是简单的从一 维井到三维模型。 数据集成及质量检查:数据集成是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储层表征和建模的重要前提。集成各种 不同比例尺、不同来源的数据(井数据、地震数据、动态数据、二维图形数据等),形成统一 的储层建模数据库,以便于综合利用各种资料对储层进行一体化分析和建模。
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成果的可视化!
2、三维地质模型的分类
分类依据 分 类 结 果
概念模型(典型化、概念化、抽象化)
模型的作用与特征
勘探阶段、开収早期 开収中期油藏描述 开収后期储层表征
不同研究 静态模型(实体模型:一个油田实际资料点描述储层 阶段与仸 特征三维空间分布和变化) 预测模型(重视井资料点、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揑和外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