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研究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_0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日源回归词“自由”的含义演变问题。
“自由”一词原本存在于古汉语中,后传入日本,意为“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
近代日语用“自由”一词来翻译西方的“freedom”和“liberty”,并把古汉语中“自由”一词的含义扩展到“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政治活动不受国家权力的干涉”,哲学上指“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标签:自由回归词词义演变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上在汉字文化交流中,日本从古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明治维新后,日本曾用这些汉语词汇翻译西方词语,使这些词语赋予新的语义。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为了通过日本便捷地学习西方文化,又从日本引入了这些新词语。
本文把日本人直接从古汉语中借用去翻译西方语言的词语,后又被汉语借用的词称为日源回归词。
现代汉语中的“自由”是个法律、政治、哲学上的概念词,它原本是古汉语中的常用词,大约唐代时流入日本,在新文化运动中,由梁启超等学者接回中国。
中国学术界对日源回归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刘正琰、高名凯(1984)、岑麒祥(1990)、史有为(2003)等对汉语外来词做了基础性的整理、解释工作。
近年来,李运博(2006)对梁启超输入的日语借词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冯天瑜(2004)从中国、日本、欧美的文化互动中探讨了近代汉字术语的生成问题。
上述论著从整体上把握了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问题,然而,对某些词语回归的微观探讨还显得不足。
本文以“自由”一词的回归为例,论述该词的含义演变情况。
一、古汉语中“自由”的词义及在日本的传播在古汉语中,“自由”一词指“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使用频率较高。
《后汉书·阎皇后纪》中有“兄弟权要,威福自由”的记载,同书“五行志第十三”中有“百事自由,初不恤录也”的记载。
汉·郑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之说。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句,这里的“自由”可解释为“自作主张,按着自己的想法行动。
《2024年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范文

《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间的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英语对于各种语言的影响不可忽视。
尤其是在俄语和汉语中,大量外来词来源于英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异同及背后的文化、历史因素。
二、俄语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俄语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数量众多,涵盖了各个领域。
这些词主要是在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中逐渐进入俄语的。
例如,“контролер”(controller,控制器)这一科技词汇,以及“вещей”(things,事物)等常见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过来的。
这些外来词在俄语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并成为现代俄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汉语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与俄语相似,汉语中也吸收了大量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这些词多与现代科技、时尚、商业等领域相关。
如“咖啡”、“沙发”、“摩登”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引入的。
此外,一些国际品牌、公司名称等也常被直接翻译为汉语词汇,如“苹果”、“谷歌”等。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俄汉外来词的异同(一)异处1. 词汇构成:俄语和汉语在词汇构成上存在差异。
俄语中的外来词往往保持了原词的形态和发音特点,而汉语中的外来词则更多地被本土化,融入了汉语的发音和语法结构。
2. 历史背景:俄汉外来词的历史背景也存在差异。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更为密切,因此从英语中引入的外来词较多;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与西方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多,外来词也逐渐增多。
(二)同处1. 文化交流:无论是俄语还是汉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都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各自语言的词汇,还使人们更容易了解其他文化。
2. 词汇拓展:这些外来词的引入都为各自语言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促进了语言的不断发展与演变。
五、结论通过对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外来词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各自语言的词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语中外来词的翻译研究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语的翻译研究
4.形译借入法。 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部分的英文已 经被大众所普遍熟悉和接受,很多人开始直 接运用英文的原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语的翻译研究 ① 字母缩略词。
这种方法是对外语词的缩略形式采取完全借形的方式,读音及意义基本保持不变。 如: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WTO(世界贸易组织)、CD(compact disc)、VIP(贵宾)、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UFO(不明飞行物)、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MBA(工 商管理硕士)等。 ②英文单词借用。 这里其实是不经过翻译,直接引用外来词,来代表一定的语义,常见的如:0k(好 的)、bye(再见)等。还有很多的直接借用存在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其中以计算 机领域中这类词居多,如:Internet,Word、Windows、Office、Excel。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语的翻译研究
2.意译法。 意译也叫直译,是指用另一种文字将原文的 意思翻译出来。意译完全抛弃了外来词的语 音形式,根据外来词的具体含义,形成新的 汉语词语。意泽法主要运用于具有新的思想 观念方面的词语或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的 词语。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语的翻译研究
• 意译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 ①非结构性意译词语。 非结构性意译词语完全根据外来词的意义构成适当的汉语 语素新词,不考虑原外来词本身的内部和外部构同结构如: 电脑(computer)、mascot(吉祥物)、激光(laser)、link(链 接)、随身听(Walkman)。 • ② 结构性意译词语。 结构性意译在翻译时不但要考虑英文原词的意义,还要把 它的内部结构也翻译过来,并通过汉语的语素和构词结构 来表达。如:局点(game point)、蜜月(honeymoon)、绿卡 (green card)、代沟(generation gap)、冷战(cold war)。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现代汉语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语言体系,其词汇的丰富性得益于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并对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外来词的引入自古代起,汉语就与周边民族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而引入了大量外来词。
如“葡萄”、“狮子”等词,都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引入的外来词。
2. 近现代外来词的增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引入更为频繁。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如“咖啡”、“沙发”、“樱花”等。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词汇来源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英语、日语等语言外,还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生活等。
2.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多样,既有音译(如“咖啡”、“沙发”),也有意译(如“民主”、“自由”)。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外来词更好地融入汉语词汇体系。
3. 文化内涵丰富外来词在引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其所在文化的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外来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1. 数量增多与质量提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同时,外来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被引入汉语词汇体系。
2. 本土化与全球化并存外来词在发展过程中,既会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色,也会逐渐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实现本土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将直接反映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3. 规范性与创新性并重在引入外来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性,避免随意引入不规范的词汇,也要注重创新性,引入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新词汇。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现代汉语从日本引入的词汇整理

现代汉语从日本引入的词汇整理从清末开始,中国从明治维新引入大量的日本造汉语词汇。
保守估计现代汉语词汇中大约有不少于3000个词汇来自日语。
大概可以分作一下几类:1,日本用汉字去西洋语发音而形成的词汇,如俱乐部,浪漫等;2,源自纯粹日语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及日语原有的汉字组合,但是在中国汉语里本没有这样组合的,如服务,方针,解决,申请,想象等;3,日本以汉字为素材,来表达西洋语词的意义,如立场,场合,手续,取消,取缔,引渡等;4,日本借用中国古汉语固有词汇,来翻译西洋的词语,如经济,宪法,共和,法律,封建,社会等;5,中国开始使用单却在以后未能广泛流行,后经日本采用,并与西洋学术一道作为新名词逆输入到中国,如权利,文法等。
中国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都一致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汇,大多数不是中国人自己创译的,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日本人的原译直接拿过来用。
日语新词对汉语影响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文史哲经法艺数理化天地生医农,书面用词和口头用语,几乎无科不由,无处不在。
如科学文化几乎全面采用日本新的词汇。
在法律方面,明治时期日本的法律术语,原样不动地被引入中国语言。
而社会科学方面,差不多中国所有文本上使用的基本语汇都是来自日本,在现代哲学方面,中国人完全依靠日本输出的词语。
根据中国方面学者的统计:在哲学,社会科学(含政治,经济,法学,外交,文学,历史等)方面,列出的有社会,政党,政策,政府等105个词;在自然科学,医学,艺术方面,列出了自然,物质,宗教,代数,物理,化学,生物等55个词汇;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列出了直接,间接,古典,现代,表情等47个词汇。
此外今日中国人所广泛使用的现代汉语的大量复合词中:凡是以学结尾的词汇,如:财政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凡是以化结尾的词汇,如:特殊化,现代化,科学化;凡是以式结尾的词汇,如:速成式,问答式,简易式;凡是以炎结尾的病症词汇,如:关节炎,气管炎,脑炎,胃炎等;凡是以性结尾的复合词,如: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等;凡是以界结尾的复合词,如:文学界,思想界,艺术界等;凡是以感结尾的复合词,如:美感,好感,恶感等;凡是以点结尾的复合词,如:观点,要点,焦点等;凡是以观结尾的复合词,如:悲观,乐观,人生观等;凡是论结尾的复合词,如:一元论,宿命论,无神论等;凡是以法结尾的复合词,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以及凡是以方法,作用,问题,时代,社会,主义,阶级等次为结尾的复合词,例如:心理作用,土地问题,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农民阶级,等等。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作者:齐巍冷清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7期对外来词的定义,各个学者的主张多少有些分歧。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进入汉语中的词语被汉化的过程中,“借形”不可或缺。
各民族的人们互相交流,必须从其他民族借用一些语言。
所以,“外来词”是从其他国家或其他语言里借来的词,也叫“借词”。
日本明治维新后,受“西学东渐”运动的影响,日语中出现了大量的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本文将其称为“和制汉语”,虽然是汉字的形式,但是日本人新造的),汉语将其汉字形式的词借过来直接使用。
这些从日本借过来的外来词被称为“日源外来词”。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一、和制汉语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的原因分析(一)汉字本身的影响公元4世纪前后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如果从这个时期开始计算,汉语和日语间的借词交流史可以说已经有1700多年了。
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现代日语中,由汉字构成的日语词汇占总词汇的近半数;汉语词汇已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
现略举几例,如:食物:豆腐煎餅饅頭茶菓子納豆牛乳植物:大豆牡丹林檎菊芭蕉西瓜动物:駱駝獅子白鳥豹象蜜蜂人体:心臓肝臓腎臓肺脳从语言的结构来看,中日两国的语言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这也是日本的和制汉语能进入汉语的前提。
对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中国人而言,和制汉语有亲切感,容易接受。
(二)经济政治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和欧美人频繁接触,日语吸收了大量的欧美词汇,并将其改造成日语的外来语。
这些日语外来词包括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哲学、社会文化、工业用品等领域,也是当时的中国急需的。
所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日本。
从此以后,日语中的和制汉字经过留学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为国人所知。
(三)地缘的影响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从地理方面来看,日本比欧美各国离中国近得多。
在经济、交通、通信尚不完善的当时,从日本引入新词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方便的。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类型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类型引言:汉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同其他民族交往的悠久历史,汉语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来得外来词,但有些外来词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觉察不到它们是外来词。
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琵琶》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各民族语言中过来的。
汉语中外来词较多的几个时期是汉代,魏晋南北胡时期以及近现代,特别是近现代时期,我国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反映西方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词语随之大量汉语渗透到汉语中。
如《麦克风,德律风,赛因期,德谟克拉西,三明治,咖啡,巧克力,沙发,高尔夫,可口可乐》等。
汉语中有许多外来词,但外来词在汉语词汇中总比重量不大的,而且从现有材料来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是名词,只有少数来自日语的借词是动词,形容词。
1.外来词的定义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结果。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外来词的界定不太一致。
王力先生严格区分借词(音译词)和译词(意译词),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词。
译词由于采用了汉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而被排除在外了。
另一种观点则不区分借词和译词,认为只要是来自其他语言的词都是外来词,都可以叫做借词。
我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源于其他语言的词语,不管以什么方式进入汉语,都应该是外来词。
2.汉语外来词的类型/(种类)2.1音译词;音译词是完全按原词发音进行音译的外来词,这类词的音与义都借自外语,是典型的外来词,占外来词很大比重。
如:马赛克:音译自英语MOSAIC。
幽默:来自英文 Humor。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
托福:译自英语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国人称为考“托福”。
“托福”两字是中国人的一个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不管是托谁的福,学子们希望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
可口可乐:音译自英语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
英语原意似乎并无深意。
汉语中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研究

汉语中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研究从早期的日本学习中国,到二十世纪初的中日文化逆交流,英语、汉语、日语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
据此,主要探究这些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同时提出汉语借词新的定义法。
经过研究发现,相比于直接来源英文的外来词,这一类日语借词同化现象更为明显,对现代汉语具有极强的塑造性。
在文化心态上,地理相近、文字相通且早经欧化的日本成为了绝佳的缓冲地带,并进而成为欧洲现代文明大量而轻易地输入中国的重要端口。
标签:借词;日语借词;英语外来词;语言欧化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01 文章综述1.1 研究背景语言的发展从来就不独立存在于语言本身,语言的交流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相交融。
借词,作为文化交流强有力的证据,在一个民族语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大多数语言中的直接借词,现代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引入了日语借词,而这些日语借词又是翻译英语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语通过日语引入了大量英语外来词,从而努力实现语言的欧化、现代化。
不容置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语言交流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
本文将主要探究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的文化心态。
1.2 研究价值前人已经对汉语外来词做过一定的整理、分类、编纂的工作,对汉语外来词的性质、规律、来源历史和其同化情况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同样在汉英借词以及汉日借词方面做过相当的研究。
然而,从经由日语传入的角度去分析汉英借词的则仍属少数,这一类借词基本只在专门研究汉英借词或汉日借词的专著或文章中略有提及,也鲜有学者将这三点连成线。
笔者认为,这一借词过程应该是三角形结构:日语借助汉语翻译英语中的概念,后来,当汉语寻求欧化时,就直接使用了日语中已完成的词汇。
而无论是日语借助汉语,还是汉语借助日语,从根本上讲,这两种语言都在通过翻译英语来完成自身语言的欧化,从而为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全面欧化奠定基础。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逐渐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汉语的外来词引入古代汉语中已有外来词的影子,如“葡萄”、“苜蓿”等,这些词主要来源于西域及中亚地区。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逐渐增多。
2. 近现代外来词的迅速发展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国际交流的深入,现代汉语外来词数量激增。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
例如,“沙发”、“咖啡”、“手机”等词已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音译为主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主要形式是音译,即根据外语词汇的发音进行翻译。
如“摩登”(modern)、“秀”(show)等。
此外,还有一些外来词采用了音译加意译的方式,如“网络热梗”、“卡哇伊”(可爱)等。
2. 涵盖领域广泛现代汉语外来词涵盖了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如“人工智能”、“摇滚乐”、“咖啡文化”等,反映了不同领域的发展与交流。
3. 更新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外来词不断涌现。
如“网红”、“二次元”等新兴词汇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影响1. 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外来词的引入为汉语带来了丰富的词汇资源,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多样化和精确化。
2.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外来词的引入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不同文化在语言层面得以传播和交融。
3. 影响了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外来词的广泛使用已经对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国际化、现代化。
五、结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交流的必然结果。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张秀萍
【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文章从语义场的角度,将常用亲属词分为三个层次,通过图表和义位结构式,论述了汉语、英语和日语亲属词在不同层面上的异同.揭示了汉语和日语亲属词的称谓随着亲等关系的变远,仍是很复杂、细致.而英语却随着亲等关系的变远,称谓变得模糊.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张秀萍
【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江苏,徐州,22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上古汉语"迫"词族略考——汉语方言及亲属语言同源词比较研究与原始汉语
**mb-型复声母的构拟 [J], 李玉
2.从认知角度看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 [J], 沈思莹
3.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 [J], 田艳萍
4.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J], 张秀萍
5.汉语中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研究 [J], 徐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日语中外来语的研究

有关日语中外来语的研究从历史角度来看,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汉字、荷兰语、葡萄牙语和英语。
最早的外来语来自汉字,这是由于日本古代社会对中国文化的高度依赖。
到了17世纪,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到来引入了一批荷兰语和葡萄牙语的外来词汇。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接触到英语,大量的英语词汇也开始进入日语中。
这四个阶段的外来语对于现代日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语义角度来看,日语中的外来语也具有一些特点。
研究发现,很多外来语在进入日语后,其本来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演变。
来自英语的外来词“アチーブメント”(achievement),在日本的使用中,并不单单是指取得成就,而是更多指的是“奢侈品”的意思。
这种语义的演变可能是因为外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而发生了变化。
除了语义的变化,外来语的音韵特点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日语拥有一个“ン”音,这在其他语言中并不常见。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日语从汉语中借用词汇时发音的变化结果。
外来语在进入日语后会对其拼写、发音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也是研究外来语的一个重要方向。
外来语的使用也涉及到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发现,在日本现代社会中使用英语的外来词十分普遍。
这可能与日本对英语的重视以及全球化的影响有关。
一些外来语在特定领域中使用较为频繁,比如医学、科技、经济等。
这与外来语的专业性和适用性相关。
研究外来语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日语的历史和语言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来语。
通过深入研究外来语的语义演变、音韵特点和社会文化因素,可以揭示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流的规律,为外语教学和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日语中的外来语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外来语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日语中的演变和使用规律,进一步了解日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2024年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范文

《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交流中,外来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语言都会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
本文旨在探讨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的比较研究。
我们将分析这些外来词的来源、演变及其在俄汉两语中的差异与共性,从而揭示语言交流中的多元文化特征。
二、英语外来词在俄语和汉语中的来源1. 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一度保持紧密的联系,这导致了大量英语词汇进入俄语。
这些英语外来词主要来源于19世纪至20世纪的英国文学、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交流。
例如,“telegram”(电报)、“mobile”(移动的)等词汇都来自于英语。
2.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被引入汉语。
这些词汇主要来源于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如“internet”(互联网)、“fashion”(时尚)等都是典型的英语外来词。
三、俄汉英语外来词的演变及其差异1. 词汇的演变在俄语和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语音、词义和语法结构等方面。
在俄语中,许多英语词汇的发音发生了变化,与原始英语形式相比有所差异。
而在汉语中,尽管一些外来词的发音基本保持原样,但在用法和含义上已与原词有所差异。
2. 差异分析(1)语音: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发音较容易保持原始英语的特点,而汉语则相对复杂。
例如,“Iphone”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发音有较大差异。
(2)词义:在词义上,俄汉两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也存在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一词汇在两语中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fashion”在汉语中通常指“时尚”,而在俄语中则可能包含更多关于社会风尚的内涵。
(3)语法结构:在语法结构上,俄语和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方式有所不同。
俄语通常通过直接借用英语词汇并加以改造,而汉语则可能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来引进外来词。
四、共性分析尽管俄汉两语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共性特征值得关注。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作者:陈师瑶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
本文总结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领域,并从词义层面分析了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词义;扩大;缩小;词性褒贬作为人类交流的媒介,语言并非一层不变。
相反,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跟随人类的活动在不同民族间转换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产生了。
外来词,或外来语,也称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一、涉及领域1.日常生活领域T恤(T-shirt)、比基尼(bikini)、牛仔裤(jeans)、星巴克(Starbucks)、麦当劳(McDonald’s)、吐司(toast)、可乐(cola)、自助餐(buffet)、软饮料(soft drink)、培根(bacon)、奶酪(cheese)、香波(shampoo)、隱形眼镜(contact lenses)、空客(airbus)、地铁(metro)、波音飞机(Boeing aircraft)、超市(supermarket)、汽车旅馆(motel)等。
2.艺术文化领域摇滚乐(rock)、爵士乐(jazz)、芭蕾(ballet)、尊巴(zumba)、健身(fitness)、吉他(guitar)、小提琴(violin)、蹦极(bungee)、高尔夫(golf)、肥皂剧(soap opera)、奥林匹克(Olympic)。
3.专业科技领域硅谷(silicon valley)、高科技园(hi-tech park)、视频通话(video call)、试管婴儿(test-tube)、集成电路(IC)、数据库(data bank)、智能手机(smart phone)、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等。
4.社会领域派对(party)、社区(community)、代沟(generation gap)、蜜月(honey moon)、白领(white collar)、丁克(DINK)、雅思(IELTS)等。
《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范文

《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交流的多元化时代,各种语言的互相渗透与影响变得尤为显著。
尤其在现代全球化的趋势下,外来词的使用在各国语言中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其中,俄罗斯和中国的语言中都有许多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俄汉两种语言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其来源、发展、应用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异同。
二、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1. 来源与分类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主要来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西方文化与科技交流。
这些外来词在俄语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汇系统,主要分为专业术语、日常用语、以及网络用语等类别。
2. 传播与应用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些英语外来词逐渐在俄语中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
如计算机科技、互联网、金融经济等专业领域的术语大多源自英语。
此外,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时尚产品等相关的词汇也引入了大量的英语外来词。
三、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1. 来源与分类相较于俄语,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来源更为广泛,包括文化交流、科技引进、商业活动等多个方面。
这些外来词在汉语中主要分为专业术语、地名、品牌名等类别。
2. 传播与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被引入到汉语中。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还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互动。
如“NBA”、“iPhone”等品牌或文化活动名称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俄汉中英语外来词的异同点比较1. 异同点概述尽管俄汉中英语外来词的来源和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应用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汉语中引入的英语外来词更多以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为主,而俄语中则更多地融入了科技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词汇。
此外,在词汇选择上,汉语更倾向于保留原有读音的“洋泾浜”风格,而俄语则采用了较为传统的俄语音调结构来调整英语发音的规律性特点。
2. 深层次原因分析这些异同点源于两种语言的特性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
俄罗斯的东欧历史背景以及西化发展的道路使得其更倾向于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和技术方面的词汇;而中国则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过程,因此对西方文化和技术方面的词汇更为敏感和接纳。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作为汉语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语言体系中的一部分,外来词在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增强语言表现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被引入到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源于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涵盖了科技、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
例如,“互联网”、“咖啡”、“动漫”等词汇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外来词的本土化外来词的引入并不意味着直接照搬,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本土化过程。
在引入外来词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汉语的语音、语义特点进行改造,使其更好地融入汉语词汇体系。
例如,“show”在汉语中演变为“表演”、“展示”,既保留了原意,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多样性现代汉语外来词涵盖了各个领域,从科技、文化到生活,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
这些外来词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 通俗性外来词往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某些概念或事物。
例如,“自媒体”、“智能家居”等词汇既简单易记,又能够准确表达某一概念。
3. 创新性外来词的引入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创新。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还为语言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影响1. 丰富词汇体系外来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使得现代汉语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各种概念和事物。
这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交流的深度。
2. 促进文化交流外来词的引入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了解和学习外来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这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成为了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外来词,即源自其他语言并经过音译、意译或借形等方式进入汉语的词汇,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语料库的统计分析,我们将揭示外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和变化,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语法结构以及语用习惯的影响,以期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关注现象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
我们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语料库统计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期全面深入地揭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现代汉语的教学、翻译、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外来词的定义与分类外来词,或称借词,是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直接产物。
在现代汉语中,外来词指的是从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借用过来的词汇。
这些词汇可能是音译词,即按照原词的发音用汉字进行转写,如“沙发”(sofa)、“吉他”(guitar);也可能是意译词,即根据原词的意义用汉字表达,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
外来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库,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根据来源语言的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从英语借入的词汇,如“派对”(party)、“秀”(show)。
还有从法语、德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借入的词汇,如“浪漫”(romantic,源于法语)、“哲学”(philosophie,源于德语)。
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

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与其他词汇不同,有着独特的产生、发展背景,在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汉语还是日源外来词本身都产生了双向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日源外来词在各时间段的使用状况,认为在政治、文化、技术的影响下,日源外来词在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其形式也从音、形、义上发生了改变。
标签:日源外来词文化交流汉语一、引言语言是动态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形成,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汉语作为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之一,除了本民族不断创造衍生的词汇之外,还大量吸收了外来词汇,其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日源外来词。
史有为(2000)认为,汉语中的外来词指的是“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语言词汇相互流通、借用的现象,日源外来词正是由此产生。
我国对日源外来词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彭文祖(1915)在其专著《盲人瞎马之新名词》中已经涉及到了对日源外来词的研究,但是他较为反感日源外来词,从文字输出到输入,认为这是汉民族之耻。
余又荪在20世纪30年代,陆续发表了《日文之康德哲学译著》(1934)、《西周之生涯与思想》(1934)、《日译学术名词沿革》(1935)等论文,重点讨论了人文科学用语以及翻译上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由于文字改革的出现,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在探讨日源外来词的词源、构成、数量等方面。
例如,王力达的《现代汉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1958)、张应德的《现代汉语中能有这么多日语借词》(1959)。
80年代以后,中国再掀学习日语的热潮,学界也再度兴起对日源外来词的研究,研究方向全面开花。
有的探讨了日源外来词的历史与发展,例如:郭伏良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研究》(2000)、沈国威的《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2010);有的从语言学、认知学角度探讨了日源外来词,如:吴未未的《和制外来语形态的认知图式理据》(2007)、王婷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语的认知研究——以改革开放后的新词为中心》(2015)等;有的通过研究日源外来语来分析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如:《试析吸收日源外来词的社会文化心理》(2011)、《动漫文化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2014)等。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语的翻译研究

治参与[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61-162.[8]魏艾.文明冲突还是天下大同———以“西学东渐”为例辨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2):8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侨乡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现象调研”(2011R429006)成果作者简介:汪静(1992-),女,安徽池州人,丽水学院文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季丽春(1973-),男,浙江龙泉人,丽水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研究。
一、引论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融合,新的词语不断涌现,汉语言也出现了大批的外来语。
尤金?柰达曾说: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易于变化,而变化的一个普遍特点是容易引进外来词语。
本文对一些英语外来词语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汉语中翻译英语外来词语主要有四种方法:(1)音译法;(2)意译法;(3)音意结合法;(4)形译法。
二、汉语中英语外来词语的主要翻译方法1.音译法。
音译法是运用汉语翻译英语实践中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汉语中同英语原词发音相似或者相近的字来翻译原词,并且以音译过来的汉语代表英语原词的含义,其构词方法类似于汉语中的摹声原理。
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人名、地名、科技术语、计量单位等。
最近,随着全球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还有很多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名称以及跨国企业的商标也大多使用音译法来翻译。
从语音形式的变化上看,音译法可分为三类:①单音节翻译法。
通过对单个汉字音节的翻译来表达某个英语外来词的意思。
如:派-pie、秀-show、酷-cool。
②双音节翻译法。
通过对两个汉字音节的翻译来表达某个英语外来词的概念。
两个汉字音节间没有任何语义上的联系。
如:拷贝-copy、沙发-sofa、耐克-Nike、坦克-tank、佳能-Canon、卡通-cartoon、奔驰-Benz。
③多音节翻译法。
通过对三个或三个以上汉字音节的翻译来表达某个英语外来词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研究作者:徐洋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10期摘要:从早期的日本学习中国,到二十世纪初的中日文化逆交流,英语、汉语、日语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
据此,主要探究这些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同时提出汉语借词新的定义法。
经过研究发现,相比于直接来源英文的外来词,这一类日语借词同化现象更为明显,对现代汉语具有极强的塑造性。
在文化心态上,地理相近、文字相通且早经欧化的日本成为了绝佳的缓冲地带,并进而成为欧洲现代文明大量而轻易地输入中国的重要端口。
关键词:借词;日语借词;英语外来词;语言欧化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01 文章综述1.1 研究背景语言的发展从来就不独立存在于语言本身,语言的交流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相交融。
借词,作为文化交流强有力的证据,在一个民族语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大多数语言中的直接借词,现代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引入了日语借词,而这些日语借词又是翻译英语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语通过日语引入了大量英语外来词,从而努力实现语言的欧化、现代化。
不容置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语言交流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
本文将主要探究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的文化心态。
1.2 研究价值前人已经对汉语外来词做过一定的整理、分类、编纂的工作,对汉语外来词的性质、规律、来源历史和其同化情况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同样在汉英借词以及汉日借词方面做过相当的研究。
然而,从经由日语传入的角度去分析汉英借词的则仍属少数,这一类借词基本只在专门研究汉英借词或汉日借词的专著或文章中略有提及,也鲜有学者将这三点连成线。
笔者认为,这一借词过程应该是三角形结构:日语借助汉语翻译英语中的概念,后来,当汉语寻求欧化时,就直接使用了日语中已完成的词汇。
而无论是日语借助汉语,还是汉语借助日语,从根本上讲,这两种语言都在通过翻译英语来完成自身语言的欧化,从而为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全面欧化奠定基础。
2 借词2.1 借词的定义研究及其新定义2.1.1 中西方学者对词汇借用的研究词汇借用,作为人类语言中广泛存在的语言现象,理应有一套统一而普遍适用的分类模式和术语体系。
然而,从既有文献上看,中国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往往缺乏系统的术语。
而在西方语言学中,已有的分类和术语尽管颇具系统系和连贯性,囿于其过分偏重印欧语言的事实,也无法做到普遍适用。
比如,早在1920年,Hermann Paul(1920:392f.)首次粗略的将借词分为两类,即“直接引入”(importation)和“术语替换”(substitution);后来,Haugen(1950:214f.)进一步将这些借词分为:loanwords(直接借词),loanblends(替换借词),loanshifts(转换借词)。
然而,这都是以字母文字为基础的定义,因为汉语既不能直接借用英语,也不能通过替换或字符转换完成借用。
因此,这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中的借词定义。
中国的学者,王力(2000:507-528),在他的《汉语史稿》中将借词分为“借词”和“译词”。
以日语借词为例,他认为音译词就是借词,比如“gas”译为“瓦斯”;意译词为译词,比如“economy”译为“经济”。
然而,王力先生认为,只有音译词才属于外来语,日语翻译西欧词语的汉字词在汉语中不是外来词,“日本创造了一些新词来表达西洋传到日本的那些新概念,我们只是利用日本现成的翻译,省的另起炉灶罢了”。
那么经由日语传入的英语外来词的地位就变得非常尴尬,因为他们明明来源于异域,在当时普遍使用的汉语中,又具有极高的异化性,却因为使用了汉字就没有可以归入的类别。
孙常叙(2006:304-311)在《汉语词汇》将这一类词归入了“借词”,比如,日语译词“主観”(日语发音为shukan),引入汉语中成为“主观”(汉语发音为zhuguan)。
虽然中外学者做出了卓越的研究,却可以体现出大多数学者始终将定义规定在发音或是翻译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一个更普遍的定义法。
2.1.2 汉语词汇借用的特殊性及借词新定义不同于拉丁语系的字母拼写形式,汉语中存在着特殊的借词现象。
正因如此,很多时候,意译词不被归入外来词的范畴。
然而,有些意译词外来成分明显,这类词在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以及形成过程中都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而有必要根据更多的因素综合考虑并扩充统一所谓外来词的概念,给它下加新的定义。
笔者认为,凡是本语言中从前未有的概念,无论用哪种方式,造成新词或借用旧词以代译其他语言之词汇或某具体义项,均应视为外来词。
2.2 借词现象体现的社会变化和文化内涵借词现象是文化交流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借词的种类和借用方法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变化的核心和重点。
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在汉语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塑造性的角色,从而又进一步对中国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这一过程和影响,笔者将会在下一章详细论述。
3 中日语言文化交流及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3.1 中日语言文化交流3.1.1 日本引进汉语的开端日语与汉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汉语是日语形成的基础。
日语分为假名和真名。
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真名是源自中国的汉字或是模仿中国的汉字。
日本本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了,但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日本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
正如平安初期学者斋部广成在《古语拾遗》卷首所写的:“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宋茜,2013:7)。
日本最先使用的是汉字(叶渭渠等,2004)。
有学者指出,日本向中国借汉字作为语言始于公元5世纪左右(朴旭兰,2015:137),也就是日本大量向中国派遣学者的时期。
然而早在那之前,中国汉代前后,随着中日的交往,日本人已经开始接触汉字。
据日本史书《古事记(こじき)》所载,晋武帝太康五年(即公元285年),百济(今朝鲜)的儒学者阿直岐、王仁携带着中文的《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等儒家典籍东渡日本,讲授儒家学说(宋茜,2013:7)。
这是日语中汉字借形词的开端,也是日本开始系统学习汉语的开端。
3.1.2 遣唐使说起中日文化交往,没有人会忽略遣唐使这一段历史。
作为日本向中国,尤其是发展最为鼎盛的唐朝学习的集中体现,遣唐使在日本古代政治、文化,尤其是日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遣唐使的派遣是中日历史交往中特有的一项“外交政策”(刘秋红,2011:251),这项制度是结合日本国内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一项特殊制度。
大约在公元五世纪,日本为富国强民,迫切需要与经济文化发达的邻邦,也就是中国学习。
根据宋茜(2010:7)所说,当时中国的商人、渔民和僧侣等带着先进的技术、文化与思想东渡日本,汉文、汉字也随之不断传入日本。
同时,日本也开始通过向东晋、南朝等朝代派遣使者朝贡等方式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这一时期是汉字、汉字词大量进入日本的突出时期,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被日本广泛吸收并发展。
这一时期的日语产生了大量的汉字借形词,也就是用汉字的形态来表达本土的含义,这也为十九世纪末日本全面欧化时,大量使用汉字词翻译英语词汇奠定了基础。
3.2 汉语中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研究3.2.1 汉语中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简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东方大国纷纷陨落,人们对东方文明的崇拜逐渐被西方文明所取代。
不同于在东方文明发展史中一路领先的中国,日本率先开始了改革。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学习欧洲近代文明时,大量翻译了西方的科技、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著作,日本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全面欧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富民强,一片欣欣向荣。
日本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中国,为求富强,中国知识分子大量留学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文化。
在此历史背景下,中日文化开始了逆向交流,一大批日语词汇通过大量的翻译融入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这些词或是利用汉字创造新词,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
闫志章(2008:33)指出,这类词涉及到各个领域,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
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一书统计,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共1270个,其中来自日语有459个,来自英语547个,法语78个。
3.2.2 汉语中翻译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分类(1)按造词法/译词法日语在翻译英语之时,采取了多种方法。
通过整理《汉语外来语词典》(岑麒祥,1990)中的日语外来词,我们可以将这一类词简单地分为音译词、意译词、音译结合和生造词等,举例如表1。
值得注意的是,上表举例中,例如“左翼”、“组织”这样的词是日语直接借用了汉语的固有词,但是却用这个词来表达与原来意思相近却不完全一致的含义。
比如,“左翼”本意为“左侧部队”,翻译时用来表示“左派”;又比如,“组织”本意为“织布、构辞”,翻译时用来表示“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机构”。
如前文所说,王力先生等学者认为,这些日语词是直接借用了汉语的固有词,所以这一类词不该被当作外来词。
然而,经过上表的举例和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使用这些译词的时候,词汇本身的古意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弃之不用,或是增加了完全陌生、来自于外语的含义。
这就好比别人家的小孩穿了自家的衣服,或许相貌还有几分相似,我们却不能因此认为这个小孩是自家的。
(2)按词源。
按照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来源,我们可以将这些词分为“汉源词”和“日源词”两类。
“汉源词”指的是日语在翻译英语过程中,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汉字词来表达相应的概念,或是用汉语的固有词延伸出新的含义来表达英语中的概念(如上文提到的“左翼”“组织”等词)。
“日源词”则是日语在翻译英语的过程中,利用汉字组合生造出来的词,属于汉语中从未有过的文字组合。
除去“榻榻米”、“料理”、“三味线”这类表达日本特有风俗的词汇,有些汉语日源词已经完全融入汉语,让人难以分辨。
以下举例说明。
汉语汉源词。
明治时期的日本西学译者大多具有较高的汉学素养。
在翻译西方学术用语时,借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词汇,形成了新的术语。
比如,“文化”来自于《说苑》: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投机”来自于《唐书》:投机之会,间不容穟;“文明”来自于《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闫志章,2008:33);“阶级”来自于《三国史》:高下有差,阶级逾邈;“经济”来自于《晋书》: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汉语日源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告”一词。
《汉语外来语词典》对于该词的解释:一种宣传方式,通过报纸、电视、无线电广播等介绍产品或服务性事业等。
意译英语advertisement (陈雪,2010:17)。
“广告”可表达一个偏正短语,有广而告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