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犯罪预测[论文]
论金融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金融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韩国莉【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然而,在我国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金融犯罪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控制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主要从金融犯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其防范对策.【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17)003【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金融犯罪;金融犯罪特征;形成原因;防范对策【作者】韩国莉【作者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中心,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4.3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掌握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金融犯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危害结果不单单是巨大的财务损失,而将向纵深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打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秩序。
金融犯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破坏金融秩序,侵犯金融财产利益,依照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1]。
金融犯罪通常指《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的“金融诈骗罪”共涉及34个罪名。
金融犯罪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发生在金融领域中(这是金融犯罪发生的时空特征);破坏金融秩序(这是金融犯罪的客体特征);违反金融管理法规,危害程度严重(这是金融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特征)。
从外延上来看,金融犯罪有广义、狭义之分。
前文所述的金融犯罪即为狭义的金融。
广义上的金融犯罪,除了包括狭义的金融犯罪外,还包括与金融有关的所有其它犯罪,如抢劫、盗窃金融机构的犯罪行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犯罪、走私伪造的货币、金融电脑犯罪等等[2]。
一、我国金融犯罪的特征(一)犯罪的比例高,案值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犯罪持续上升,金融犯罪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所涉案件远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经济犯罪的数额。
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融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稳定性和透明度,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改革是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行动。
它旨在消除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制度性障碍,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金融风险管理,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金融机构的改革与监管、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提升等。
这些改革旨在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资源配置合理化,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金融体制改革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引入更多的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
这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融资渠道,推动经济结构的持续升级和优化。
2. 改善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金融体制改革可以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与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金融改革还可以改善金融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环境。
3. 提升金融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体制改革可以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评估,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置金融风险。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刑法论文(1)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刑法论文(1)当前,鉴于入世后的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并且必将更进一步地在金融主体、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各领域发生全方位的跃迁,据此,为有效保障金融法治的高效、有序、良性运营,刑事法学界有必要未雨绸缪地就有关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基本点做系统的探析与研究。
我们认为,中国刑法学界有必要重塑与21世纪中国金融体制同步契合的新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着手中国金融刑事立法模式、罪名设计、罚则设计等多方面的体例与内容上的革新。
一.金融罪种的调适金融罪种的调适无外牵涉下述两大方面:一是对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的适度犯罪法化;二是对现行有关金融罪种构成要件的适度修改或补充。
关于针对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的适度犯罪化问题,有学者中国刑法应增设诸如危害信用罪、违背信任罪、对国家不实报告罪、欺诈消费罪等多种具体信用犯罪;另有学者建议增设”网络信用卡诈骗罪”,等等。
我们认为,从我国现有金融经济发展现状看,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信贷消费于公民个人而言,还不具备规模性,范围也相对狭窄,且多集中于城市之中的高、中收入群体,有鉴于此,至少就近几年看,我国还难以形成较为全面且相对健全充分的信用消费关系,换言之,由于此类信用消费目前在我国尚欠缺普世性、一般性,建立于该社会关系之上的个人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冲突关系因而尚不凸显,有鉴于此,中国立法机关恐很难在诸此金融法本身尚不健全的前提下,贸然将此类行为设定成金融犯罪。
而真的如是立法,就有可能违背刑法谦抑性原则。
基于此,我们的意见是:上述几类信用犯罪的设立,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在当前恐难遽行。
至于网络信用卡诈骗罪,此一新型犯罪的设立,在当下情况下,也欠缺必要性与可行性。
称其欠缺必要性,是因为根据现行中国刑法第287条的规定,所有利用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金融犯罪,均可按相关金融犯罪处罚。
例如根据现行刑法第287条的规定,对网络信用卡诈骗行为,应直接根据现行刑法第196条的规定,按信用卡诈骗罪定罪量刑。
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

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变得愈加紧迫。
本文将对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展望未来金融体制的发展。
一、金融机构改革的现状自1984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我国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都经历了重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关闭或兼并不健康的金融机构、引进外资、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等等。
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在全球金融机构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证券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国家和金融机构本身的一些限制,金融改革的进程仍然比较缓慢。
二、金融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在金融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监管不力金融机构涉及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在投资和贷款方面。
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超过数万亿元。
因此,金融机构的监管非常重要。
但在实践中,监管机构无法完全掌握金融机构的每一笔交易。
这导致一些机构开始从事不法活动,例如“影子银行”和“地下钱庄”,这些活动对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金融机构缺乏自主创新尽管我们看到许多金融机构投资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但许多机构缺乏自主创新。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许多科技创新都是由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小型创业公司创造的。
相比之下,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显得较为保守。
3.金融机构竞争过度剧烈尽管竞争是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金融机构领域中,竞争过度很容易带来不良后果。
例如,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利率水平过低,这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
而且,竞争还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收益而放弃了风险规避措施。
这种情况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就可见一斑。
三、未来金融机构改革的展望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以实现金融机构改革。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安全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安全问题不断凸显。
金融体制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金融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思考和探索以及金融安全的保障方面展开论述。
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使得金融体制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隐患。
二、思考和探索1. 制度创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制度变革的潮流,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实力。
2. 加强监管金融体制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市场化和开放的层面上,更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只有在金融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安全的保障1. 完善风险管理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
要做好对金融市场各类风险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金融安全的抵御能力。
2. 加强信息安全在信息时代,金融安全不仅仅体现在实体经济上,还需要考虑到金融信息安全。
加强金融信息的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防范,防止金融信息泄露和被攻击,是金融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3. 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资本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金融安全的保障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稳定。
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查和监督,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是金融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总结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可以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浅析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500字

浅析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500字摘要: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于股市、互联网金融、证券交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金融风险频繁显现,金融改革已箭在弦上。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以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核心目标。
毕业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宏观;审慎近几年由于监管协调不畅,金融监管存在盲区,引发了诸多风险。
2011年下半年,温州中小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2013年6月,货币市场出现“钱荒”,2015年6月A股出现异常波动等,这些都反映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2015年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制定“十三五”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金融监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产品已经严重冲击到了中国的监管体系。
金融工具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过快,导致我国现有的监管体系已经无法应对,因此进行金融监管的改革迫在眉睫。
1. 金融监管对于股市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场内配资、线上配资以及线下配资。
受证监会监管的场内配资数额达到2.04万亿左右,创新型金融工具和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另外两种配资:首先是线上配资,以HOMES,同花顺,铭创为代表,金额约1.5万亿;线下配资的主体是一万多家小贷公司及P2P互联网金融公司,金额在1万亿左右。
线上配资和线下配资的加入使得配资体系失控,融资变得极为容易。
配资在股市上带来了倍增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放大了风险。
2015年6月A股出现异常波动,从6月15日到7月8日股价下跌30%,出现10次千股跌停的情况,8月18日调查HOMES的线上配资,当天1600多只股票跌停,股价下跌6.15%。
而金融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投资,因此对股市进行金融监管刻不容缓。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配合。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同样需要走渐进式道路,体现出不同的改革顺序和搭配方式。
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工业部门微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在宏观层面予以配合;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宏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从微观层次予以配合。
这种配合正是金融体制改革两大基本任务的体现,即首先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然后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进行展望,就金融体系以直接还是间接融资为主、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分业还是混业经营以及农村金融五个方面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必然性展望中国的改革历经30年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走出了一条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完全不同的改革道路。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其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殊性。
然而,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必须放在实际国情和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来进行。
基于此,本文在探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特殊性的基础上,对30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作系统回顾,并对今后的改革进行展望。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及发展历程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因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就有着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特点。
我们需要认识这些特殊性来正确理解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及其进程安排、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目标体系等问题。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殊性(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路径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企业化改造,实际上就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步骤,如果这两步并为一步走,就是激进式改革;分成两步走,就是渐进式改革。
在激进式改革方式下,改革现有的宪政规则是第一位的,而如果要满足宪政改革,只能实现银行的快速私有化,建立新的产权结构,此时就没有金融体制改革战略配合的问题。
另外,激进式改革方式下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任务被认为是快速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无需做特别安排,此时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无需承担责任。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金融改革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不仅是自贸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也是自贸区改革的重要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改革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初探[摘要] 农村金融发展的好坏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金融发展就更加举足轻重。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文章从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剖析以及提出改革创新的策略[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初探[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广西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以广西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项目编号:11BGY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代洪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税金融系经济师、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农村金融、区域金融),广西南宁,530007[中图分类号] F830.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020-0002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适应。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大量的分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
农村金融的特点是:交易规模小、次数频繁、缺少担保品和抵押品,难以获得征信信息,金融服务简便、灵活、及时,交易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风险高,收益又比较低。
一、农村金融发展运行概况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出很多改革措施,积极扶持农村金融,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
比如通过完善金融体系,进行农村金融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免除农业税,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农业生产中的申请贷款所付的利息也进行了财政贴息,减轻了农业生产者的利息负担;对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给予支持。
金融改革论文

金融改革论文我国金融投资改革浅议2021年7月,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关注,危机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受到波及。
本文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从我国金融投资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方向。
认为我们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
一、次级债危机及影响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 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
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
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
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21年下半年,在2021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21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
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
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
与2021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21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21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
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21年10月至2021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
优秀报告范文:浅谈新型金融犯罪的惩治和防范

浅谈新型金融犯罪的惩治和防范金融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其惩治与防范的对策也应是多方面的。
正如对于任何其他违法犯罪的惩治与防范一样,对于新型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与防范,也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规律、特点,对“症”下药。
从多方面、多渠道、多手段、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的原则出发,才能渴望产生最佳的效果。
防治新型金融犯罪的对策主要有:立法对策、司法对策、社会对策以及综合治理。
(一)立法对策:通过法律预防与惩治金融犯罪行为在所有防治对策中无疑占有核心的地位。
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它具有足够的强制力与威慑力,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立法是法律预防的首要环节,只有有法可依,才能谈得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防治金融犯罪的立法对策主要包括两方面:1、建立起完备的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体系。
对于金融犯罪以严厉的刑罚制裁是惩治与预防此类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可以通过经济、行政、民事等法律规范予以防治和处理的时候,国家是不应动用刑罚的。
相对于刑法而言,经济法、行政法、民法更为直接地调控国家的经济活动,因而对于预防金融犯罪的发生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目前我国应制定的法律包括:(1)制定完善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详尽规定各种经济与民事犯罪的关系。
(2)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如《信贷法》、《个体经济法》等。
(3)制定调整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规如《期货交易法》、《投资法》等。
(4)加强对外资、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律。
通过逐渐建立和完善与新型经济体制象适应的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体系尽量减少新旧体制交换过程中法律上的漏洞,堵塞此类犯罪产生的机会。
2、建立健全我国刑事法律。
金融犯罪大多以贪财图利为目的,如果只有一般的经济、行政、民事法律法规予以调整,尚不足以防止行为人为取得不法的巨额利润或避免损失而置法律于不顾。
刑法是一切法律的后盾,它可以对犯罪者处以包括死刑在内的各种严厉的刑罚,因而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浅谈新型金融犯罪的惩治和防范

浅谈新型金融犯罪的惩治和防范文章标题:浅谈新型金融犯罪的惩治和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等发展趋势,金融领域中被犯罪化的行为多了,范围广了,各种新型的金融犯罪层出不穷,如何提高新型金融犯罪的防范能力、加大惩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公安角度出发,结合经济案件侦查工作实际,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和惩治对策,为反金融犯罪的法律完善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新型金融犯罪的概念。
在研究新型金融犯罪之前首先要准确把握新型金融犯罪的概念,而要准确把握新型金融犯罪的概念,必须从两方面来界定。
其一是什么是“金融犯罪”;其二是以什么标准来评定“新型”。
(一)金融犯罪。
所谓金融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特别刑法、附属刑法中的金融刑法规范所禁止的,或与这些被禁止行为相类似的,严重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
其本质是基于金融而又危害金融的犯罪行为。
(二)新型金融犯罪。
所谓“新型”,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是指现在的金融犯罪具有与以前金融犯罪即所谓的传统金融犯罪所不同的新的因素。
这些新的因素大体上可归纳为犯罪手段、犯罪对象、犯罪客体等方面,成为新型的金融犯罪。
(三)新型金融犯罪与传统金融犯罪的区别。
1、两者所相适应的经济形态不同。
新型金融犯罪是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现代化、高度社会分工下呈市场化、商品化的条件下,随着现代经济秩序、经济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类经济犯罪。
新型金融只能存在于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而传统的金融犯罪既存在于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可存在于计划经济形态的社会。
2、犯罪主体不同。
传统金融犯罪的犯罪主体大多为自然人,而且犯罪主体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身份条件。
而新型金融犯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而且犯罪主体大多需具有特殊的身份条件,属于智能犯罪、职业上的犯罪。
3、违法结构模式不同。
传统金融犯罪大多属于自然犯,也即其犯罪之恶是人们通过社会常识和伦理道德就可以评价的;而新型的金融犯罪其违法行为并不是通过其自身行为本身所体现出来或所具有的,而是由于法律法规规定该行为是违法行为而具有的。
改革开放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论文

改革开放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论文摘要: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在开放条件下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关键在于现行监管体制滞后于国际发展和实践需要,不能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要求。
应逐步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基础上建立“中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作为整个金融业的最高监管机构。
同时应转变金融监管理念。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开放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的运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渐突出。
面对金融全面开放,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金融监管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一、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和问题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即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一)金融监管法治环境薄弱金融监管立法仍然滞后,立法技术亦不成熟。
《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金融监管领域的基本法律至今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处于法律真空状态。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不协调,甚至存在严重冲突。
盲目移植、照搬照抄、脱离实际的规定大量存在。
金融监管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二)金融监管目标不合理我国金融监管目标是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又要承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平等竞争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目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实际上是对金融监管目标的弱化,从而制约了金融监管的功效。
金融体制改革探讨论文_0

金融体制改革探讨论文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从时间流程上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工业部门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之相适应,金融部门的改革旨在建立独立于财政的市场取向的金融体系,目的在于创造与企业改革相适应的外部环境。
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的建立,我国金融体系改变了之前有机构无市场的窘境。
尽管金融体制改革初见成效,顺利完成了第一项基本任务,建立了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但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金融机构在当时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面对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威胁,为了建立更完善的中国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微观主体并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宏观层次相配合,我国开始对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力图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由此,金融体制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金融体制改革从2003年开始,进入金融结构市场化取向的企业化改造,目的在于除金融机构自身经营需要外,更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1.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历来是经济学家探索和研究的重点,又是各国政府力图控制和掌握的政策工具。
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结构的选择是金融体系建立的目标,是长期的基本的问题,而利率市场化则是短期要考虑的东西。
我国金融业正经历着利率市场化的微观消化过程,许多矛盾和扭曲在影响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质量和下一步的抉择。
金融体制的既有框架容纳了现行的利率体系、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决定机制,也决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以及所能达到的最终效果,而利率制度的效率则最终决定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
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渐进式改革,这既是国际的经验也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的现实有关。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
总体来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于整体金融发展形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瓶颈。
论金融犯罪范围论文

论金融犯罪的范围摘要:金融犯罪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兴起而产生的,其种类繁多。
金融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但并不是说所有侵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都是金融犯罪,如:抢劫、盗窃银行。
准确把握金融犯罪范围,首先,需要明确金融犯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本质。
其次,需从外延上进一步确定,并不是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的所有犯罪都是金融犯罪,如《刑法》第183-185条规定的金融领域中的贪污贿赂犯罪。
明确金融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是界定金融犯罪范围的关键。
关键词:内涵;主要客体;外延;贪污贿赂犯罪;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范围金融犯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包还在经济犯罪之中的一类犯罪的总称。
对于金融犯罪,有的称”危害金融犯罪”,有的称”侵犯金融管理制度的犯罪”,但是”金融犯罪”这一称谓在实践中得到最大认同,主要是因为这类犯罪涉及金融领域,且所有的犯罪行为指向的社会关系均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管理秩序。
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业务活动领域中的,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危害国家有关货币、银行、信贷、票据、外汇、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管理制度,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情节严重,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p2)金融犯罪概念的界定是研究金融犯罪相关问题的基础,要解决金融犯罪的范围问题,更需进一步界定金融犯罪的内涵和外延。
一、金融犯罪的内涵金融犯罪的内涵即金融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本质。
有学者认为,这种本质应该从其危害实质和行为特点去寻找。
[2](p16)笔者也认同这种观点。
首先,金融犯罪的危害实质即金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
金融犯罪侵害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这已成为理论界的通论。
金融犯罪都是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但是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并不一定都是金融犯罪。
有些侵犯财产犯罪的对象是以金融机构或其他与金融有关的对象,如:抢劫银行金库、盗窃银行现金、劫持银行押钞车等,但这类犯罪并不是金融犯罪。
这就涉及到如何区分金融犯罪与财产犯罪,关键看两点:其一,看行为是否发生在金融业务活动中,行为是否表现为非法的金融活动;其二,看行为侵犯的是否为金融管理秩序或是否主要是金融管理秩序。
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与金融风险防控

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与金融风险防控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体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随之而来。
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必须进行制度改革与风险防控。
本文将分析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和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具体措施。
一、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制度是保障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石,其改革对于金融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可以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改革,可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使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公正、透明,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制度改革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通过优化制度,可以推动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增强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制度改革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一)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制度改革的核心。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在监管方面,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对违规行为实施惩罚,并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二)完善金融市场的体系建设。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金融市场的体系建设对于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至关重要。
应该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
此外,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理财素养,防范投资风险。
(三)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于金融体系的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防范金融科技创新中的风险,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金融监管逐渐走向国际化。
但是受到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金融监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需要对我国金融监管进行改革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所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金融监管主要是指金融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各个金融机构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监督检查方法[1]。
目前,我国在金融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者加大力度进行改革,从而确保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稳步发展。
一、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在各个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金融监管与之相适应才能够更好的促使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金融监管体制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金融机构的设置,还包括各种监管措施和监管理念等。
金融监管体制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之间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2]。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重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这里所提及的挑战主要是指国外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金融产业的各项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国际型大企业和银行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直接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3]。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也逐渐趋向模式化,监管标准和执行手段越来越相近,所以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逐步提升各个金融机构的监管水平。
金融刑法制度建设与改革

金融刑法制度建设与改革金融刑法制度是保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工具,其建设与改革对于维护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金融刑法制度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金融刑法制度在我国的建设起步较晚。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金融犯罪的打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建设健全的金融刑法制度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已有一系列针对金融犯罪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了金融诈骗罪等犯罪,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金融犯罪案件的审判程序作出了一定的规定。
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刑法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其次,我国金融刑法对一些重要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还不够明确。
金融犯罪涉及的金额巨大,如何准确衡量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因果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同时,金融犯罪的性质复杂,涉及的手段和对象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地用原则性法律条文加以惩处。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不同类型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使刑法能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再次,金融刑法制度在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预防是最有效的治理手段,但目前我国金融刑法制度在预防方面还比较薄弱。
应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制度,提升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
最后,立法机关在建设金融刑法制度时应特别注重立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金融刑法是一门复杂的法学科目,涉及到金融、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因此,在建设金融刑法制度时,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使刑法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金融刑法制度建设与改革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保护金融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金融刑法制度时,应加强对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明确化、加强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以及考虑立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犯罪预测
摘要分析目前国家确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精神,明显看出此次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目的在于打破银行的垄断地位,在法律政策上允许民间成立中介金融机构,公开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存款,使民间借贷正式合法化。
同时,很大程度地拓展金融融资渠道。
这样既使民间资本找到合理的投资渠道,又使中小企业找到更多合法的融资平台,进而重铸民间信用,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犯罪民间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 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
但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发展颓势影响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困扰,金融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开展金融综合改革,有效解决关系温州经济发展存亡的突出问题,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方面对温州的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也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首先,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融资,民间融资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融资日益活跃,民间金融呈现高速发展的势态。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国的市场主体可以
无视国家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而随意融资。
其次,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家因为不了解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而在民间融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道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成为悬在民营企业家头上的一把利剑。
正确认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本意和犯罪构成,是民营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融资活动中巧妙跳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道鸿沟的重要前提。
然而,在这强劲的金融体制改革风暴下,以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为代表的金融犯罪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这是一个有待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2 金融体制改革方案
金融体制改革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前,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从1979年起进行的金融体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1979年以前,实行计划管理的“大一统”金融体制。
改革开放后改变了“大一统”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到了2012年,中国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面对金融业全球化、市场化和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此时的政策选择至关重要。
既不能左,又不能右,不能左就是要抓住历史性机会,实现中国金融业的脱胎换骨,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不能右就是不能盲目引进,照抄照搬,失去主权。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设定了
十二项任务,内容涉及金融组织和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范、民间金融发展等多个领域。
至此,以温州为试点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再上一个台阶,这一改革意义重大。
金融危机以来,温州中小企业正面临发展瓶颈,企业倒闭成潮,拯救中小企业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企业困境的另一面则是当地民间借贷乱象纷呈,合法性、规范性成为悬而未解的问题,许多棘手的法律案件一度成为舆论焦点话题。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堪称及时。
这一试验改革,将为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探寻出路,也将可能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探路之举。
金融改革的意义,不仅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辟通道,这可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带来曙光。
众所周知,在温州业界存在“两大两难”,一个是民间资金量大,但投资难,因为投资渠道少;一个是中小企业不受银行眷顾,且数量大,所以融资难,由此必然带来巨大恶果。
关于这一点,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说得很清楚,“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如今,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民间金融正名,比如可以直接改制为村镇银行,可谓一箭双雕,既利于解决民间资金投资难的问题,更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解决了这两难,就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民间借贷危机的制度根源,为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制度保障。
3 金融犯罪预测
分析国家确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精神,可以明显看出此次金融改革的一项很重要目的在于打破银行的垄断地位,在法律政策上允许民间成立中介金融机构,公开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存款,使民间借贷正式合法化。
同时,很大程度地拓展金融融资渠道。
这样既使民间资本找到合理的投资渠道,也使中小企业找到更多合法的融资平台,进而重铸民间信用,很好地适应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各处借钱已成了“温州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民间借贷处理地稍有不慎就会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不得不说,民间借贷的壮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近年来,各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频发,案件总量攀升,这也给公检法司法机关敲响警钟。
此罪名在社会中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马克思说过,“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
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的本质。
那么,在这次的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法律是否会有所增改删减呢?特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此罪名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是否会有所改变,将怎么改变?那么我们在此对该罪名做了简单了解。
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
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
金融秩序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重点在客观方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即都是还本付息的行为。
但由于此罪行为中,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模糊,常常很难界定,这也是此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为此,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机关出台相继出台《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条例对此罪名予以解释。
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民间融资渠道逐渐通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那么我想非法吸收存款、地下钱庄等社会和法律所不允的现象将会的到有效控制。
金融市场秩序将会更加规范、金融犯罪将会得到良性的规制,其具体罪名、定罪依据、刑罚严苛程度或许也会出现新动向。
4 结论
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关键一环。
此改革的成败关乎我国金
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在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中进而不衰的一项重要举措。
因此,我国的金融犯罪很有可能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可以预见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或许会有一个松动的过程。
当然,一国的法律是该国在特定时期经济基础的反映,究竟这些罪名存在与否、如何定罪量刑等具体变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