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5 散文阅读精讲(含解析)

散文阅读考情分析1.考查形式(1)试题保持在4题,分值20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设题比较稳定。
“稳定”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对散文文本考查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
其中结构、语言、形象和探究为重中之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2.考情分析(1)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3.命题预测(1)高考对散文的考查仍将与小说间隔进行,因此,一轮对于散文的复习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2)命题仍将坚持“主题辐射”原则。
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探究,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考真题连接一、【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20分)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命题分析与预测二、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散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青睐,2017年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约一半考查了散文。
从考点的设置上来看,重点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词句的含义”“鉴赏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结构”等内容。
备战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须注重散文阅读训练。
备考建议与要求(一)树立一种意识对散文的阅读,要树立文本意识。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这一点,从总体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后逐步深入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过多种文学手法的运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阅读散文需要考生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
审美性阅读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力,调动各个感官,体验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二是文本探究能力。
命题者设计散文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散文时要具备文本探究能力,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
第一讲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考生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
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真题示例】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专题及解析PPT

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
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 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 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 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
4
真题做一做 考点理一理 考向看一看 典例品一品 技法归一归 好题练一练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 “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他最让人欣赏的是 “一寸二寸之鱼, 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
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6
真题做一做
考点理一理
考向看一看
典例品一品
技法归一归
好题练一练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 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
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
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
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 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 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 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专题【16】散文阅读(含解析)

专题16 散文阅读一、(201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6.2散文结构、主旨与形象的赏析课件

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 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 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 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 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 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 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 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 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 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 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 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 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 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 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 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
第二节 散文结构、主旨与形象的赏析
【命题人话命题特点】
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借助一定的形象来进行,或是触景生情, 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而不同形式的散文其结构思路也不尽相同,因此 命题时多依据散文类型选择命题重点。
【状元与你共享技巧】
1.明确散文类型与创作意图是读懂的关键。 2.循考点,依考题,各个击破是会做的基础。
﹒﹒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 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3.2 散文阅读(教学案)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从各地模拟题及其他省份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一、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二、考场上如何迅速读懂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散文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散文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散文文本阅读中的“分析综合”侧重于把握写作思路、归纳文意,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初步赏析及评价。
这是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
“探究“侧重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这三大项在高考散文阅读题中具体体现为以下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2)概括段意或主题;(3)分析文章结构思路;(4)赏析散文的形象;(5)鉴赏作品表达特色;(6)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探究。
纵观这些年高考散文文本的考查,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
其中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难点剖析】一、理解语句内涵1.重要语句的考查角度句子的分析理解是阅读的关键,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设题的热点。
高考对句子的考查有“三考”,一考作用,二考赏析,三考含意。
第三考是重点,其它二考可参阅突破二、三。
文中重要句子主要包括: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重要语句的理解方法理解语句内涵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扣关键,关注句中重要词语;第二,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段中含义;第三,找位置,判定内容或结构作用;第四,析技巧,明了句子的表达效果;第五,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四 鉴赏表达技巧.doc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四鉴赏表达技巧微点突破一鉴赏表达方式(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文本见本专题微案二的“微点突破”一分析概括形象)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答:剖析 1.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
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
2.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技法透视散文取材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它是真心真情的艺术流露,一根主线贯串全篇,主题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在一篇作品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都可以使用。
设问方式1.(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2015·上海高考)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3.分析某段落或全文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并举例。
4.鉴赏文中某段文字特定的表达方式。
5.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解题思路熟悉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1.叙述的人称2.描写3.抒情和议论答题模板具体的表达方式名称+列举文章内容+结合表达方式具体作用和文章内容分析。
针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苦瓜况味秦勇不知何时起,城里的人一到周末便往郊外跑,一家人,或是约几个朋友,去到乡下的农家乐,吃一顿刚采回的蔬菜、池塘里的清水鱼。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华版)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华版)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这种题型通常考查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需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XXX,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的方法包括标明句子出处、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同时,需要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这种题型通常提问使用某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对于第一人称,它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对于第二人称,它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对于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这种题型通常要求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或者从全文看某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需要掌握专用术语,包括文首、文中和文末的结构作用。
文首可以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文中可以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文末可以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收缩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这种题型通常要求分析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或者作者是如何写某个事物,或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或者赏析这段文字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回答这种题型需要掌握表达方式,包括说明、议论、描写、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同时,需要分析手法、艺术效果和表达感情。
注意叠词,使语言更加生动。
文章写作中,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其中,描写手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描写环境、场景、人物等,为文章营造氛围,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可以烘托人物形象和情感,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散文阅读讲义(含解析)

专题二散文阅读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9新课标高三语文总复习14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9新课标高三语文总复习14散文阅读(含答案)专题十四散文(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在夜晚的麦田独行刘庆邦①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
②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仿佛一切都归于沉静状态。
麦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它们迷迷糊糊,也不清醒,像是在发癔症,说梦话。
它们的“梦话”不但丝毫不能打破夜晚的沉静,反而对沉静有所点化似的,使沉静显得更加深邃,更加渺远。
③刚圆又缺的月亮悄悄升了起来。
月亮的亮度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它看上去有些发黄,还有些发红,一点儿都不清朗。
我留意观察过各个季节的月亮,秋天和冬天的月亮是最亮的,夏天的月亮“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月亮也不能说没有月光,只不过它散发的月光是慵懒的,朦胧的,洒到哪里都如同罩上了一层薄雾。
比如月光洒在此时的麦田里,它使麦田变成白色的模糊,我可以看到密匝匝的麦穗,但看不到麦芒。
这样的月光谈不上有什么穿透力,它只洒在麦穗表面就完了,麦穗下方都是黑色的暗影。
④我沿着一条田间小路,自东向西,慢慢向里边走。
说是小路,在夜色里几乎看不到有什么路径。
小路两侧成熟的麦子呈夹岸之势,差不多把小路占严了。
面前的草丛里陡地飞起一只大鸟,在寂静的夜晚,大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显得有些响,几乎吓了我一跳,我不知不觉站立下来。
我不知道大鸟飞向了何方,一道黑影一闪,不知名的大鸟就不见了。
我随身带着一支袖珍式的手电筒,却没有打开。
在夜晚的麦田里,打手电是突兀的,我不愿用电光打破麦田的宁静。
⑤我们家族的墓园就在村南的这块麦田里,白天我已经到这块麦田里看过,而且在没腰深的麦田里伫立了好长时间。
自从1970年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回过老家,再也没有看到过大面积金黄的麦田。
这次我特意抽出时间回老家,就是为了再看看遍地熟金一样的麦田。
放眼望去,金色的麦田向天边铺展,天有多远,麦田就有多远,怎么也望不到边。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2019年高考命题预测】一、2017年高考考查特点:1.题型稳定。
普通设置三至五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题基本上主观题,有的试卷中是客观挑选题(一道)加主观题。
2.选材涉及中外散文。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日子,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凸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3.试题贴近实际,要求由文章内容动身对日子举行联想、感悟。
试题设计别仅就某一篇文章的某一点举行考虑,还要求考生将思维拓展下去;别仅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咨询题,也要谈谈自个儿的看法,将学习与日子密切结合,学以致用,这种命题体现了素养教育的方向。
探索能力中“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仍是探索的重点。
新课程大纲强调的探索性学习、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这一理念在散文阅读中体现较为明显。
二、2019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一)备考措施:1.强化阅读,积存素质,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质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存,是整体提高阅读明白能力的前提,有良好阅读适应的考生常常能在语文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
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
在阅读中注重提高语感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具相当薄弱的环节,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每年的必考题。
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关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非常难做到,所以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与高考阅读试题相关能力的培养绝非是一朝一夕的情况,而需要贯通于日常的备考中,复习别但要有针对性,更需要重视平常的阅读积存,养成好的阅读适应,将“高考能力平常化,平常训练高考化”,如此就会轻松解决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咨询题了。
2.多写散文,改写古代诗歌,提高明白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专题12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12 散文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哲人的爱秦牧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2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示教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
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黄海之滨。
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在生前自愿地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
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
据我所知,遗嘱利他,造福群众的事虽有不少,但是遗嘱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实例中也可以想见一二了。
1987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寄来的。
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
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
”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纷纭。
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
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
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目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照片。
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
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这副骨架图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我决意写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
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我却决定夜里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含解析

散文阅读从考生读文和答题来看,散文的得分率低于小说,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对于散文“思路、形象的分析”“技巧、语言的赏析”“情感、标题的把握”等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第1讲“读懂”层面2考点——理清思路,解读形象一、理清思路不跑偏——突破行文思路、句段作用2考法分析散文的思路是散文考查的常考点,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二:一是行文思路的梳理,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
从一轮复习来看,这类题目答题规律性较强、术语较多,很多考生都能得分;但由于欠缺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常存在乱贴标签、笼统作答甚至找不到答题角度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透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文本结构、重点段落的特点,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行文思路梳理[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垕[注]王剑冰①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
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
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垕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②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
我想不明白这个叫作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③神垕,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儿,一睁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
我已经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
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
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④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
大宋,你离去了近千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至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钧瓷的华章。
⑤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
2019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散文阅读2看考向依考题各个击破-结构思路分析讲义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却从来没听说……影响的宽窄了”,可见 第①段 “我”__________;后因为赵季平对老腔及老
腔演员的赏识,“我突然生出________来”。
第③④ ⑤段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似乎还是 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表明我听过 一次老腔,被________________。
②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 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 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 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 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 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 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 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 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 简要说明。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可知本文考查“行文思 路”。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由题干中关键词“对老腔的认识”,可知此题应从整体行 文考虑。应侧重思路,抓关键句,标认识变化的词语。
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 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 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 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 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 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 息……
二、了解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 (一)首句、首段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剖析【2019年高考命题预测】一、2017年高考考查特点:1.题型稳定。
一般设置三至五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题都是主观题,有的试卷中是客观选择题(一道)加主观题。
2.选材涉及中外散文。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凸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3.试题贴近实际,要求由文章内容出发对生活进行联想、感悟。
试题设计不仅就某一篇文章的某一点进行思考,还要求考生将思维拓展下去;不仅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也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以致用,这种命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探究能力中“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仍是探究的重点。
新课程大纲强调的探究性学习、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这一理念在散文阅读中体现较为明显。
二、2019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一)备考措施:1.强化阅读,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考生常常能在语文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
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
在阅读中注重提高语感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每年的必考题。
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因此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与高考阅读试题相关能力的培养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贯穿于日常的备考中,复习不但要有针对性,更需要重视平时的阅读积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将“高考能力平时化,平时训练高考化”,这样就会轻松解决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问题了。
2.多写散文,改写古代诗歌,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写散文,可以熟悉散文的写作方法。
散文是扩展的诗歌,诗歌是压缩的散文。
改写中国古代诗歌,可以有效地提高散文的写作与理解能力。
3.加强练习,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习游戏规则”。
所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
每周自主练习1道高考真题或者各地模拟题,可以快速熟悉解题思路。
通过对高考散文阅读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对正确答题规范答题大有帮助。
(二)解题思路1.找线索,理思路,明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
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
(2)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2.析词语,明情感,挖信息。
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信息,这就需要考生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3.抓开头,重结尾,找关键。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
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需要仔细寻找。
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语言,悟句意,析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技巧,多从修辞、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方面思考。
5.观全文,明哲理,悟意蕴。
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
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
6.按步骤,精答题,提能力。
答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要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仔细审出试题题干中暗示的答题指向,从原文中找命题点,并从命题点的前后文中找相应的词或句,或用原文,或稍加概括作答。
对于散文中的写法及其作用的赏析,一是要充分运用赏析常识作具体分析,分析所用的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并且要紧扣文章主旨;二是要分条陈述,力求有理,分析宁多勿少,因为评卷是据理评分的。
7.2017年课标2卷考核散文,应引起重视。
【2017年高考考点定位】1.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鉴赏评价D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探究 F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可以将其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①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②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概括作品主题要关注散文的写作背景。
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考点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广阔,因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想象和联想,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说,散文的表现手法,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考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所谓重要语句和精彩的语句,主要是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②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③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②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来理解把握;③有时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
考点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是指具体的人,有时也指文章中所描写的具体的物。
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关于具体的物,可以是作者所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所写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
考点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散文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
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乃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因此,在鉴赏散文作品时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客观分析、辩证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
考点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是指从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出多侧面的、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从而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主题。
其主题往往具有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多义性,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
当然,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则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
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
而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考点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显示出来的主要意旨,它体现了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
因此,对于文学作品主题的把握,成为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总是力图把握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理清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就是挖掘这篇文章的主题。
了解创作背景是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金钥匙。
考点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