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发展史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被用于祭祀、宴会和战争等活动中。
然而,真正的中国音乐的开始被认为是在唐代(618-907年)。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顶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宗教礼仪、军事等场合。
唐代的音乐被称为古乐,包括雅乐和俗乐。
雅乐是指宫廷音乐,如《董折》、《大雅》等。
它们的特点是庄重、肃穆,用大型乐队演奏。
俗乐则是指民间音乐,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它们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曲调欢快。
随着唐代的结束,宋代(960-1279年)的音乐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
此时的音乐更趋向于艺术化,注重简洁、明快的曲调和抒发情感的技巧。
代表作品有《小重山》、《孔雀东南飞》等。
此外,宋代的音乐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宫廷音乐主要是由官府组织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中演奏的,如《辽阳秋》、《清平乐》等。
民间音乐则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调,如《阳春白雪》、《江河水》等。
明代(1368-1644年)的音乐发展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宫廷音乐逐渐向佛教音乐转变。
明代也是民间音乐兴盛的时期,一些民间音乐形式得到了改良和创新,如《粤曲》、《越调》等。
清代(1644-1912年)的音乐发展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开始进入中国。
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音乐类型,如《曲艺》、《京剧》等。
这些新形式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受到现代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开始融合西方的音乐元素,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现代音乐风格。
著名的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以及乐团如上海交响乐团、北京现代音乐团等都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音乐史迎来了全新的一页。
中国音乐开始注重表达国家意识和人民情感,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此后,中国的音乐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总的来说,中国音乐史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中国音乐的发展阶段

中国音乐的发展阶段①中国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3世纪),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
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②中国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公元10世纪),包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中国音乐在这一时期发生显著变化,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新乐风。
一方面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化③中国音乐的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公元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
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呈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3、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强调旋律和音色是中国音乐突出的特点,而重点又放在每个音符的发音和变音上面。
多数乐曲都基于五声调式,或者说五声音阶,但七声调式也作为五声调式的扩充使用。
古乐曲基本上都是采用五声调式调式,而七声调式多在北方民间音乐中使用。
4、“传统”一词的内涵和它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的特征,中国传统音乐应当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个概念。
1840年以前,所谓中国音乐就是指中国传统音乐。
鸦片战争以降,西学东渐,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音乐的技术和基础理论以后,借鉴或按照那种技术和理论创作出来的音乐和中国古代音乐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这样,“中国音乐”一词的含义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现代汉语中,“中国音乐”不仅是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音乐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为了把作为“国粹”的音乐和接受西方影响后创作出来的新作品加以区别,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人们便用“国乐”来认指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和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而用“新音乐”来指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传统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古代乐器、古代音乐理论、现代音乐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古代音乐主要是由宫廷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组成。
古代音乐的特点是庄重、肃穆,主要以乐器演奏为主,歌唱相对较少。
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有《韶》、《雅》等。
2. 古代乐器古代乐器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古代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膜鸣乐器和击鸣乐器等多个类别。
其中,古代的丝弦乐器如古琴、筝等,管乐器如笛子、箫等,膜鸣乐器如鼓等,击鸣乐器如铙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3. 古代音乐理论古代音乐理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代音乐理论主要包括音律、音调、音韵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古代音律是古代音乐理论的核心,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通过五声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
4.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最新阶段,它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现代音乐主要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
现代音乐的特点是多样化、时尚化,包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谣音乐等多种风格。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古代乐器、古代音乐理论和现代音乐等多个阶段。
古代音乐以庄重、肃穆为特点,古代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古代音乐理论以音律为核心。
现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多样化的风格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也为世界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发展。
下面是中国音乐发展的简史。
1.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骨器制作乐器。
这些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如骨笛、石鼓等,用来伴奏舞蹈和各种仪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属于简单的自然节奏,没有固定的音高。
2.古代社会(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在古代社会,中国的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周朝时期,乐舞成为宗族巫师和贵族社会的一部分。
乐舞有固定的音阶系统,以及各种乐器的组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用来祭祀、宴会和娱乐。
3.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在封建社会时期,音乐成为统治阶级文化权力的象征。
乐舞的形式更加复杂,更加讲究礼仪和规范。
汉朝时期,《乐府诗集》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文献,记录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唐朝时期,音乐达到了顶峰,丝竹乐队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4.帝国时期(公元1840年-1911年)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触,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倡学习西洋音乐,并将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中国音乐当中。
这个时期的音乐出现了“乐府派”和“轻音乐派”两个流派。
5.新文化运动时期(1911年-1949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音乐家和学者开始研究西方音乐理论,呼吁创造独立的中国音乐。
冼星海、聂耳等人提倡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6.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现在)200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进一步与全球音乐交流互动。
流行音乐、摇滚乐和民谣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并参与国际音乐舞台的演出。
中国音乐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是由简单的原始音乐逐渐发展而来。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古乐和民歌上,其形式以古琴、筝、锣鼓等乐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2.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音乐多重视曲调和韵律,流行的音乐形式有舞蹈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同时,音乐理论也逐渐形成,如乐律、音律和音韵等。
3.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开始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开始引入了西洋乐器,同时音乐形式也有所改变,如宫廷音乐中出现了西洋乐队和合唱等形式。
4. 近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西方音乐在中国迅速传入并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当时,许多年轻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并结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了大量的新作品。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国音乐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5.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后期至今,中国音乐经历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相互渗透和融合。
同时,中国
音乐也开始探索自身的特色和独特性,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音乐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代音乐时期以及当代音乐时期。
这些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传统。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三个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古代音乐(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618年)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乐器,如骨笛、石铙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逐渐丰富,音乐也开始在宗教、军事和娱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到了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音乐已经成为宫廷和贵族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乐器的种类进一步增加,包括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同时,古代中国音乐也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和音乐体系,如“乐律”和“六律”。
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周朝,音乐逐渐成为礼仪和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同时也开始与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是一种庄重、典雅的宫廷音乐,用于宴会、祭祀等场合。
民族音乐(公元618年至1949年)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民族音乐开始兴起并发展壮大。
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音乐兼具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唐朝的音乐以曲艺、戏曲、舞蹈等形式广泛流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交流。
宋朝(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音乐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逐渐走向民间,民间音乐开始兴起。
同时,一些重要的音乐理论和音乐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徽谱”和“十二律”。
明清时期(1368年至1912年)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并存,各地方音乐也各具特色。
明清时期的音乐以戏曲、曲艺和民间歌舞为主,其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中国音乐美的发展史
中国乐风
目录
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3
音乐的价值
2
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共同发展
4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东周时期
秦、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时期
当代音乐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近代音乐
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概述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西汉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包括古代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
在这些时期中,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世界音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
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乐器演奏和歌唱来表达。
乐器包括琴、瑟、筝、笛等,歌唱形式则有宫廷歌曲、民间歌曲等。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祭祀、宴会、娱乐等为主要场合。
古典音乐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古典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
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们的音乐,表现了尊贵、庄重的气质。
文人音乐则是文人士大夫们的音乐,表现了文人的情怀和才华。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代音乐时期(公元15世纪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具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比如中国民族音乐、摇滚音乐、流行音乐等。
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多样化,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中国音乐史的重要人物中国音乐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人物的简介:1. 谱系谱系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家。
谱系对音乐的音高、音色、音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曲艺曲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音乐家和作曲家。
曲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 音乐家音乐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现代音乐家和作曲家。
音乐家对中国音乐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和创新,他的作品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广泛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娱乐活动。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是皇室和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民间音乐。
古代音乐器乐以编钟、磬、筚篥、笙等为主要乐器。
2. 中古音乐时期(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琵琶、箜篌、笛子等。
3. 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4世纪-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音乐开始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并与传统音乐相结合。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
同时,中国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4.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当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成为当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有摇滚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和当代音乐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05
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流行音乐将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将相互碰撞、融合,产 生更多创新性的音乐作品。
技术革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更加先进, 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将推动音乐产业的发 展。
国际化合作
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
径。
音乐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02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音乐创作和制
作。
市场需求的变化
03
年轻听众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需求增加,促进了网络流
行音乐的兴起。
代表人物与作品
汪苏泷
《不分手的恋爱》、《有点甜》等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 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共同创作 、演出,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
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20世纪20年代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开始出现流行音乐。
30年代
随着唱片业的发展,流行 音乐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40年代
战争时期,流行音乐成为 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
代表人物与作品
周璇
《夜上海》、《四季歌》 等。
陈蝶衣
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 有他》等。
李香兰
《夜来香》、《何日君再 来》等。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 港台流行音乐(1950s-1980s) • 内地流行音乐(来展望
01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带您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
一、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主要包括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祭祀和宫廷娱乐为主要目的。
其中,商周时期的音乐以乐舞为主,主要流派有雅乐和俗乐。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乐曲的形式和结构也开始变得复杂。
秦汉时期,音乐更加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伯牙、钟子期等。
二、中古音乐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279年)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音乐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其中,隋唐时期的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如韩愈、杜牧等。
宋元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如曲子、曲牌等。
三、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279年-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20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
其中,明清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民国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民间音乐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音乐进一步与西方音乐接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四、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最后一个时期,主要包括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现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繁多,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同时,中国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许多中国音乐家和作曲家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音乐发展历史概览与历史脉络梳理

中国音乐发展历史概览与历史脉络梳理中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音乐的历史概览进行回顾,并梳理其发展的脉络。
1. 古代音乐时期古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起点,主要分为三个时期:远古音乐、古乐时期和雅乐时期。
远古音乐时期是指人类最早的音乐阶段,主要以人类最原始的歌唱和打击乐器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步,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表达形式。
古乐时期是指中国音乐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朝的乐舞《雅乐》。
雅乐是一种祭祀活动中常用的音乐形式,其目的是祭奠祖先及神灵。
雅乐时期之后,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由儒家思想影响的礼乐思想开始兴起,礼乐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核心。
2. 中古音乐时期中古音乐时期是指从两汉时期到唐宋时期的音乐发展时期。
两汉时期的音乐受到了古代音乐的影响,但在音乐理论和技巧上有了更多的发展。
同时,音乐的表演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梨园戏曲等新的艺术形式。
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唐代的高云畅、李白等都是受人景仰的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音乐方面的重要贡献者。
3. 近代音乐时期近代音乐时期是指从明清时期到现代的音乐发展时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逐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西方乐器和乐理的引入,对中国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中国民间音乐也开始蓬勃发展,各地民间音乐风格多样,充满地方特色。
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更为剧烈的变革。
音乐家们开始探索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
4. 当代音乐时期当代音乐时期是指从20世纪末期到现在的音乐发展时期。
近年来,中国音乐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参与国际交流,为世界音乐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在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新的音乐形式也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追随者。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中国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最早的时期,以传统的古代音乐形式为主。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歌曲和乐器演奏为主要形式,主题涵盖了生活、爱情、自然和宗教等各个方面。
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诗经》和《乐府诗集》中的许多歌曲。
古代音乐时期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器、管乐器和鼓类乐器。
其中,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王”,它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封建社会音乐时期(公元5世纪-公元1911年)封建社会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要形式。
宫廷音乐是封建社会音乐的代表,它主要在皇宫和贵族社会中演奏。
宫廷音乐以雅乐和宫廷乐队为主要形式,曲调庄重、优雅,表达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
民间音乐是封建社会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间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民歌、戏曲和舞蹈音乐等。
其中,戏曲是中国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现代音乐时期(1911年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受到了西方音乐和现代化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交响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为主要形式。
交响乐是现代音乐的代表,它采用西方乐器和演奏技巧,结合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得益于一批杰出的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和郑律成等。
民族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强调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民族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族乐器、民歌和民间舞蹈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它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元素。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1. 历史背景中国音乐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以下将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2. 古代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 - 公元618年)在古代中国,音乐被广泛运用于宗教、宫廷、军事和民间活动中。
古代音乐以传统专业音乐家为主导,代表作品有《《史阳舞》、《广陵散》和《渔樵问答》等。
此时期的音乐以宮、商、角、徵、羽五声为基础,为后世影响甚大。
3. 唐宋时期音乐(公元618年 - 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音乐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音乐结合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特点,非常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有《十面埋伏》、《破阵子》和《广陵散》等。
在唐宋时期,音乐理论也开始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音乐体系。
4. 元明时期音乐(公元1279年 - 公元1644年)元明时期的音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元代音乐和明代音乐的特点。
代表作品有《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
这个时期音乐风格逐渐多样化,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声部和复杂的和声形式。
5. 清代音乐(公元1644年 - 公元1912年)清代音乐继承了明代音乐的特征,并结合了西方音乐的元素。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琵琶曲、月琴曲和京剧等为代表。
清代音乐注重各个部分的配合,强调音乐与舞蹈的合一。
6. 近现代音乐(公元1912年至今)20世纪初,中国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逐渐改变。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次革命。
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摒弃传统的音乐形式,创作出了许多新的音乐作品。
1949年以后,在新中国的发展下,中国音乐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著名的音乐家包括谭盾、马修等。
7. 未来展望在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音乐创作和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迁,形成为了独特而多样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 - 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起点,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宗教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
古代音乐主要使用乐器,如磬、筑、铙、簧等。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祈福、祭祀、治疗疾病等。
2. 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 - 公元13世纪)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唐宋时期,音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方面。
宫廷音乐是指在皇宫和贵族社会中演奏的音乐,它以雅致、庄重为特点。
宫廷音乐主要由乐队演奏,乐器包括琵琶、笛子、箫、鼓等。
宫廷音乐的曲调多样,有宴会音乐、舞蹈音乐、宴会音乐等。
民间音乐是指在泛博人民群众中演奏的音乐,它以朴实、自然为特点。
民间音乐的乐器多样,有古筝、二胡、琵琶等。
民间音乐的曲调多样,有山歌、民谣、戏曲音乐等。
3. 明清时期(公元14世纪 - 公元20世纪初)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受到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廷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三个方面。
宫廷音乐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成为了皇帝和贵族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宫廷音乐的曲调更加多样化,乐器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戏曲音乐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戏曲音乐的曲调和乐器都有独特的风格,不同的戏曲类型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成为了泛博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民间音乐的曲调多样,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4.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传统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可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鼓击和吹奏,用于祭祀和庆祝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系,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宫廷音乐,它在周朝时期达到巅峰,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象征。
二、中古音乐时期中古音乐时期,主要指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宗教音乐成为主要的音乐形式。
同时,民间音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在唐代,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称为“乐府”。
乐府是一种以诗歌为基础的音乐形式,它既有宫廷音乐的庄重和华丽,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和自由。
三、近现代音乐时期近现代音乐时期,主要指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改革运动中,西方音乐的元素被引入到中国音乐中。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他们的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的现代元素。
四、现代流行音乐时期现代流行音乐时期,主要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流行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流行音乐风格。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产业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歌手和乐队,他们的音乐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时期、中古音乐时期、近现代音乐时期和现代流行音乐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也为世界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音乐主要以吹奏、弹拨和敲击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音乐元素。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宗教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以及宫廷和贵族社交场合的音乐表演。
代表性的乐器有磬、钟、簧管等。
《诗经》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音乐曲目和歌词。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音乐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音乐被视为一种教育工具,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乐府是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其中包括了七言绝句、乐府诗等。
此外,秦汉时期的音乐还受到了西域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以琵琶、箫、笛等乐器为主,音乐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丰富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著名的音乐家嵇康和阮籍在这个时期活跃,他们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宫廷音乐达到了巅峰,有“乐府古风”、“律吕清商”等流派。
同时,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南曲”、“北曲”等。
著名的音乐家包括李白、杜牧、白居易等。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蒙古、满洲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元代的音乐以“宫调”为主,明代的音乐注重了音乐的表达力和技巧性,清代的音乐则更加注重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
这个时期的音乐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浮现了一些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音乐作品。
6. 当代音乐(1912年至今)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音乐家开始接触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
1. 古代音乐时期(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音乐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颂乐为主,雅乐是宫廷音乐,颂乐是祭祀音乐。
乐器主要有磬、钟、瑟、箫等。
2. 传统音乐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乐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广陵散》,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琴曲,至今仍有人演奏。
3. 文人音乐时期(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阳关三叠》、《秋风词》等。
此时期的乐器有古筝、琵琶、笛子等。
4. 传统戏曲音乐时期(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期,戏曲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越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音乐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以后)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现代音乐的风格。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
同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古代音乐、传统音乐、文人音乐、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多个时期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瑰宝。
今天,中国音乐正在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体验。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国际交流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一、古代音乐:1.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介绍古代音乐的起源,如《诗经》中的歌谣和乐府诗的音乐表演。
1.2 乐器的发展:讲述古代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技巧的进步,如古琴、筝、笛子等。
1.3 宫廷音乐的繁荣:探讨宫廷音乐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如宫廷乐队的组建和音乐会的举办。
二、民间音乐:2.1 地方戏曲的兴起:介绍中国各地的戏曲类型,如京剧、豫剧、评剧等,以及它们在民间的传播和演变。
2.2 民间音乐的特色:探讨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如民歌、民间舞蹈、民间乐器等,以及它们在农村和城市的传承。
2.3 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讲述中国音乐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融合,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以及它们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三、现代音乐:3.1 中国古典音乐的复兴:介绍中国古典音乐在现代的复兴运动,如中国交响乐团的成立和古典音乐学院的发展。
3.2 流行音乐的兴起: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如上世纪80年代的摇滚乐、90年代的流行歌曲等,以及它们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
3.3 电子音乐的发展:介绍中国电子音乐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如电子音乐节的举办和电子音乐制作的技术进步。
四、国际交流:4.1 西方音乐对中国的影响:探讨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如西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4.2 中国音乐的国际化:介绍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如中国乐团的海外巡演和中国音乐家的国际比赛获奖。
4.3 中外音乐交流的合作:讲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音乐交流合作,如音乐节的合作举办和跨国音乐团体的组建。
结论:中国音乐史经历了古代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和国际交流四个阶段的发展。
古代音乐的起源、民间音乐的传承、现代音乐的创新以及国际交流的合作,都为中国音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音乐将继续融合创新,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发展史
一、萌芽与初步繁荣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可考历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资料显示,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乐律学家推论当时在乐律上已经形成五声音阶。
根据10个墓葬的发现,均有骨笛作为陪葬物,说明音乐活动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经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9000年。
由此,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地说,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约有9000年可考的历史。
这些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骨哨早1000年,说明在我国广大国土上古代音乐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象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可与古籍上记载有关古乐舞的传说相印证。
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
根据史籍记载,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代,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蒦》;周的《大武》。
二、交流和融合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
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留下很多业绩,但统一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长城、
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思想和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秦汉时期,乐器的发展适应鼓吹、相和歌等俗乐形式发展的需要,乐器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上古时代凝重、质朴的特点,纤细柔婉的管弦乐器更多的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磬乐。
古琴、箜篌、琵琶等弦乐器的发展引人注目,吹管乐器以排箫、笛、羌笛、笳、角等更为突出。
三、高度繁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它所建立的各方面体制和政策对后世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从此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歌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
这些开放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
唐袭隋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也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四、向市民音乐的转型时期――宋、元时期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适应着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成为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宋元时期,城镇的瓦子勾栏非常普遍,规模也非常大。
在其中表演的技艺也极为丰富,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末年汴京瓦子中与音乐有关的艺术形式就有小唱、诸宫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话、叫果子等。
两宋京师瓦子勾栏与宫廷保持着极为密切地关系。
一方面瓦子勾栏受宫廷管辖,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常到宫廷演出;另一方面宫廷艺人也经常到瓦子勾栏中献艺。
勾栏艺人与宫廷乐工之间的交流表演,即对瓦舍技艺的提高促进很大,也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市民音乐活动场所除瓦子勾栏外,茶坊、酒肆、歌楼以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很活跃。
被称为“路歧人”的流浪艺人的表演场所更为广阔,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自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很多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
书会是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或脚本的行会组织;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的行会组织。
在这些行会组织中,由于文人的参与,对民间艺术的创作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传统音乐五大类形成和发展时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传统音乐中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器乐五大类均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这是本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的特征。
元代末期,风靡一时的北方杂剧逐渐衰落,南戏在流行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派生出来的许多声腔得到了发展。
至明代,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号称“四大声腔”。
其中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时间最长的戏曲音乐。
昆山腔是元明时期在江苏昆山民间流传的南戏清唱腔调,明代已有昆山腔的称呼,它能对我国戏曲艺术产生深远影响,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魏良辅的昆山腔的改革,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腔改为清柔婉转的水磨腔,同时丰富了乐队配置。
而昆山腔真正成为影响很大的戏曲声腔,剧作家梁辰鱼的传奇《浣沙记》也起到很大作用。
六、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时期
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
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
这一时期始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