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画中的意境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综述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意境在不同时期,在人们的不同理解中似乎意义不同。中国古典美学的起点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老子的基本思想中有两个观点,对中国后世的古典美学影响很大。中国古代艺术家说的“象外之象”“境外之境”——这才是宇宙本体,生命万物的本体。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关键词]:诗,书,意境

一引言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意境在不同时期,在人们的不同理解中似乎意义不同。人们平时说“意境”,似乎就是“情景交融”的意思。这种解释是从清代开始的。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认为意境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其实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另有它意。

上述“情景交融”并没有表达出意境,而是“意象”。我们时常在诗歌中看到意象这个词,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意象就是借物抒情。某种特别的景色或者物体,借由作者的心境和笔力,赋予了能被人们普遍感知的感情色彩,就成为了意象。

所以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指的是意象。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意境本身的意义,内涵,是远远大于意象的。

但是我们从现实的所有作品中能分析、捕捉到的,大部分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意境是比意象更难捉摸的东西。任何作品都可以很轻易做到情景交融,只要融入感情,便是出现意象,但意境却不是那么容易被感知、被作者表达出来的。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以意象是十分常见的。

二意境的起源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中国古典美学的起点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老子的基本思想中有两个观点,对中国后世的古典美学影响很大。第一个观点:道是宇宙和生命万物的本体;第二个观点,“道”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在这两个观点的影响下,中国的古典美学都不崇尚太过逼真的艺术,对具体对象的刻画并不被重视。因为“道”包罗万象,虚实相生,艺术家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刻画出这虚实间的道,画出道的本体。

道的本体是什么呢?之前已经说过了,是宇宙和生命万物。

要刻画“道”,写实和逼真是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为了把握“道”,就要突破“象”。因为“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

许多中国古代的画家认为,画家追求的应该是“妙”。而“妙”也是个十分微妙的词,何为妙?是美吗?是逼真吗?抓住一个有限的东西进行还原和刻画,是远远达不到“妙”的

境界,无法给观者震撼的。

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这是对“意境”的范畴做了最简单的描述。

境自然也是象,但又不全是象。境是突破了的象,不仅仅拘泥于事物的形态、情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跨越了“象”能到达的范围。中国古代艺术家说的“象外之象”“境外之境”——这才是宇宙本体,生命万物的本体。境是“象”和“象外”虚空的统一。

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就是指的这个。

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对整个人生、宇宙、万物获得哲理性的感知。在这个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艺术家们自由畅游在这个世界中,用心感知到庞大的洪流,用感觉去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

有意境的作品正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这不仅带给读者、观者、听众们一种宇宙感、人生感、历史感的意蕴,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实在的境界——意象中形而上的部分。

三中国古代艺术中的意境以及西方古代艺术中的意境

西方的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追求“美”。在西方,恐怕没有一个词汇能诠释中国诗画评论中的“妙”。比如古希腊的雕塑,最常见追求的是阳刚之美,雕塑把人体塑造得非常逼真,完全再现了人体的结构。包括每一条肌肉的线条,腰线的弧度,身躯的比例,都是对人体的再现。

一直到文艺复兴都是如此,我们也都知道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解剖尸体的“趣味故事”,这都是为了他们所追求的再现艺术。所以西方的艺术家们并不追求“意境”,或者说,他们的作品中追求的是简单的“美”,再现的“美”,贴近生活、现实的“美”。

而中国艺术家并非如此。中国艺术中的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代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

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

中国古人称赞一首诗一幅画,如果说了“妙”字,那恐怕是无上的褒奖了。金圣叹评《水浒传》,也经常使用“妙极了”“妙不可言”云云。

美和妙自然是有不同的。

美是有具体对象的。美的着眼点,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观者的面前。美是直观的,睁开眼就能看到,伸出手就能摸到的。

而妙并不是这样。

妙所包涵的,是整个人生,是造化的自然。中国艺术家不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者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刻画得很完美。相反,中国的艺术家们要突破这种有限,追求更广阔的感觉,抒发他们对人生、宇宙、万物的感受。

四诗画以及其他艺术中的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欢画“远”,高远,深远,平远。“远”难道只是视觉上的远吗?

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山水画家崇尚的“远”,是意境的远。从有限的视觉中望出去,能给人无限的感受。这种无限的感受,令人觉得仿佛置身于庞大的空间,快速流动的时间。一切时空都被跨越,让人有历史感、宇宙感……

古代诗人喜欢登高望远。许多大文豪都写过登高望远的诗。这登高望远,高也远也不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