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1. 引言公共场所卫生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给公众,制定并执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阐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 标准范围公共场所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如餐饮场所、商场、医院等。

3. 卫生设施要求公共场所应设有充足、合理的卫生设施,包括:- 洗手台:数量足够,设置方便,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垃圾箱:分布合理,定期清理;- 厕所:数量足够,保持干净、卫生,周期性进行清洁和消毒。

4. 公共区域卫生要求公共场所的公共区域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具体要求如下:- 地面:保持整洁、无杂物、不滑,定期清洗;- 墙壁和天花板:保持无明显污渍,定期进行清洗;- 空气质量: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净化;- 照明设施:保持正常工作,无灰尘、蛛网等污渍。

5. 餐饮场所卫生要求餐饮场所作为公共场所的重要一环,其卫生要求更加严格。

以下是餐饮场所的卫生要求:- 食品储存:食品储存区应保持整洁、干燥,食品分类储存;-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区应保持整洁、干净,员工佩戴卫生帽、口罩等防护用具;- 厨具和餐具清洗:厨具和餐具需经过高温清洗消毒,确保无菌;- 餐桌和座椅:餐桌和座椅需定期擦拭和消毒。

6. 公共场所员工培训公共场所的员工应接受相关卫生知识和操作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操作卫生设施和遵守卫生标准。

7. 监督与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8. 总结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直接关乎公众的健康安全。

只有制定并贯彻执行科学、规范的卫生标准,我们才能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给公众。

以上是关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请公共场所管理者、从业人员等共同遵守并落实。

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标准

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标准

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标准一、教室卫生标准1、黑板:要求干净,无粉笔灰,包括四周边框。

2、讲台:要求教具,教学用品摆放整齐、有条理,讲台干净,无粉笔灰。

3、地板:要求地面干净,无杂物、纸屑,无积水,干燥。

4、桌凳:要求摆放整齐,行、组距离均匀,纵横各成直线,桌凳干净,桌面摆放书籍整齐,桌面干净,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整齐摆放统一整齐。

5、门窗:要求玻璃清洁明亮,窗框无灰尘或其他可擦试的痕迹,窗台干净。

6、天花板:要求无蜘蛛网,灯管、风扇、开关无灰尘。

7、书报、杂志摆放整齐。

8、劳动工具摆放整齐,垃圾筐内垃圾及时(当天)清理。

9、墙壁:无乱贴乱画,教室文化、条例贴整齐统一。

10、电视机(柜)等无灰尘,放置恰当。

二、宿舍内务卫生标准1、地面干净无杂物,墙上无乱贴乱画。

2、鞋子统一放床下,摆放成一直线,鞋尖朝内。

3、衣服、毛巾无乱挂乱放,须统一摆放整齐。

4、寝室文化:装饰美观大方,无伤大雅。

室内墙壁无乱贴、乱挂、乱画、乱钉现象。

5、被子统一迭四方块,摆放方向统一,枕头及床上其它用品要求统一摆放整齐。

6、桶、盆、口杯、水壶、饭碗及日用品(洗衣粉、牙膏、香皂等)摆放整齐、成直线。

7、行李、箱子、袋子摆放整齐、无灰尘。

8、门、窗干净,窗栏上不晾晒任何东西。

玻璃洁净、明亮,窗台无杂物,窗框上没有积灰9、天花板、走廊无蜘蛛网,灯管、风扇、开关无灰尘。

10、宿舍整体整齐、清洁、大方、空气流通清新、无异味。

Ik宿舍外走廊干净,无积水,护栏或瓷砖无灰尘。

三、清洁区卫生标准1、地面:要求干净,无落叶、果皮纸屑等垃圾,无积水。

2、水沟:要求干净,无淤泥、积沙,无污水,无杂草。

3、楼梯扶手:无灰尘,墙面干净。

无论什么原因,要保持24小时清洁卫生。

检查(或抽查)一处不洁根据情况扣2-5分。

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
首先,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包括对场所内部环境的要求。

例如,对于餐饮场所来说,要求厨房设施和餐具的清洁消毒,食材的新鲜和安全,餐桌、椅子等用具的清洁卫生等等。

对于医疗场所来说,要求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消毒,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等等。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内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其次,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也包括对场所外部环境的要求。

比如,对于公共卫生间来说,要求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清洁,卫生纸和洗手液的供应充足,垃圾桶及时清理等等。

对于公共交通工具来说,要求车厢内部的清洁卫生,座椅、扶手的定期清洁消毒,车厢内空气的清新等等。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外部环境的卫生和整洁,让人们在使用这些场所时能够感受到舒适和安心。

再次,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还包括对场所管理和服务的要求。

例如,对于餐饮场所来说,要求员工的健康证明和定期体检,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对于医疗场所来说,要求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职业道德规范,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等等。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管理和服务质量,让人们在使用这些场所时能够得到安全和可靠的保障。

总之,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和服务质量,让人们在使用这些场所时能够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遵守和执行这些标准,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共同营造一个清洁、整洁、安全、舒适的公共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让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到更好地执行和落实。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是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基本卫生标准》(GB/T 5186-2008)等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作出的标准及限值,旨在保护人类的健康、改善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水平。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的具体内容有:
1、公共场所空气粉尘、空气中二甲苯、苯、甲苯等有害气体污染控制要求:根据《国家基本卫生标准》要求,公共场所中空气粉尘的污染控制应达到1.0mg/m3,空气中二甲苯、苯、甲苯等有害气体的污染控制应达到25μg/m3、70μg/m3以及125μg/m3。

2、公共场所水体污染控制要求:根据《国家基本卫生标准》要求,公共场所内的水体应保持中等质量标准,污水排放应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公共场所噪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根据《国家基本卫生标准》要求,公共场所噪音控制标准应符合《噪声排放标准》(GB/T 14698-2011),单一发音源负荷时6小时均值不得大于50分贝,3小时均值不得大于55分贝。

4、公共场所甲醛污染控制要求:根据《建筑新风系统技术条件》要求,公共场所平均日最大和日最小甲醛含量的限定值分别为 0.08 和 0.05 mg/m3。

以上是关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的介绍,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的典型内容有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及甲醛污染等,各地管理部门也根据本地情况对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限值作出不同的调整和要求,以确保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更加良好,不同公共场所应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维护,以便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三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三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卫生设施要求:公共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卫生间、洗手台、垃圾箱等,并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2. 清洁维护:公共场所应定期清洁、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

清洁工作要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桌椅等各个角落。

3. 垃圾管理:公共场所应设置垃圾箱,定期清理垃圾,并将垃圾分类处理,确保环境整洁。

4. 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如餐厅、食堂、食品摊位等要求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

5. 显著位置的卫生警示标志:公共场所应设置卫生警示标志,提醒人们保持卫生,如洗手标志、垃圾分类标志等。

6. 疫情防控:公共场所应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对人员进出的管控,进行必要的防疫消毒工作,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卫生。

7. 法律法规的遵从:公共场所应遵守相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如国家卫生法、食品安全法等,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合规。

以上是关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具体的细则和要求。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环境的卫生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1. 环境卫生管理:公共场所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桌椅、门窗、卫生间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2. 垃圾管理:公共场所需要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处,定期清理和清运垃圾,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3. 餐饮管理:公共场所的餐饮服务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食材采购、贮存、加工、烹饪、出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4. 卫生设施管理:公共场所需要配备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液、纸巾等,保证人们能够方便地清洁双手。

5. 消毒措施:公共场所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场所的各种设施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菌和病毒。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 一般规定1.1 公共场所包括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医院、酒店等各类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1.2 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关培训。

1.3 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2. 环境卫生2.1 公共场所的环境清洁应当保持良好。

定期对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进行清洁,并及时清除垃圾。

2.2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并及时清理垃圾。

2.3 公共场所应当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通风和空气清洁。

3. 卫生设施3.1 公共场所应当提供足够的洗手间,并保持洗手间的卫生清洁。

3.2 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应当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并保持常备充足。

3.3 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

4. 食品卫生4.1 公共场所提供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2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足够的食品储存设施,并按时清理和消毒。

4.3 公共场所的食品操作人员应当持有健康证明,并接受食品安全培训。

4.4 公共场所的食品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佩戴工作帽、工作服等。

5. 宣传教育5.1 公共场所应当张贴卫生宣传标语和海报,提高员工和顾客的卫生意识。

5.2 公共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卫生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

以上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员工和顾客的健康与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餐厅、影院、图书馆、学校、工厂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保持干净、整洁、卫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公众使用。

第四条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重视卫生管理,制定和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

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来源:添加时间:2010-3-31一、消毒间及消毒相关要求要求1、公共场所需设立专用消毒间,普通单位必须设置一间或一间以上的专用消毒间,大型单位应按照楼层设置消毒间或按照15-20间客用房或包间配置一间的比例配置专用消毒间。

每个消毒间面积不得小于3m2消毒间应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储存”。

2、建筑结构兼顾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应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消毒间良好的建筑结构是保障消毒间消毒效果最基本的条件,消毒间应采用混凝土、砖木等坚固耐用的形式,能有效地与外界隔开,以尽可能的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减少外环境的污染。

3、消毒间应设置在室内并为独立的隔间,消毒间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4、地面卫生要求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以保证消毒效果不会受到建筑材料的污染。

材料应不透水,不易积垢,并保持平整,无裂缝,保证消毒场所环境易于进行清洗,水泥地面、瓷砖地砖通常可以达到要求。

5、墙壁卫生要求:材质方面应达到与地面相同的无毒、无异味、不易积垢的卫生要求外,还应平滑并采用浅色材料,以便能及时发现污垢,并易于进行清洗。

墙裙一般采用瓷砖、塑钢、铝合金等易于清洗并能够承受反复清洗的材料,一般不用涂料。

6、门窗卫生要求门窗应装配严密,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的可开启的窗应设防护设施,如防蝇纱网。

窗台是室内易于积聚灰尘的地方,为减少灰尘的积聚,宜不设室内窗台或采用台面向内侧倾斜的形式。

7.消毒间不得存放任何杂物。

凡是消毒间内与清洗消毒操作无关的可挪动的工用具均为消毒间内的杂物,须按规范处置。

如:拖把、饮水机、制冰机等。

8、清洗消毒区内应设置足够数目的水池,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从业人员操作的区域。

公共场所日常性卫生管理要求

公共场所日常性卫生管理要求

公共场所日常性卫生管理要求公共场所的日常性卫生管理是指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常规和定期的管理和维护,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健康、整洁和安全。

以下是公共场所日常性卫生管理的要求:1.清洁通风:公共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特别是在天气潮湿或有雾霾天气时,更需要加强通风。

2.地面清洁:地面是公共场所的主要区域之一,要求定期清洁,特别是对于容易积尘或易污染的地方,如走廊、门厅、电梯间等,要加大清洁力度。

3.卫生间清洁: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是卫生管理的重点区域之一,要求经常进行卫生清洁,确保卫生间的洁净和卫生。

包括定期更换和清洁卫生纸、及时清理垃圾桶等。

4.垃圾处理:公共场所产生的垃圾应定期清理,防止垃圾滞留和异味扩散。

垃圾桶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5.消毒管理:公共场所日常性卫生管理中,对公共设施和用具进行消毒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地方,如电梯按钮、扶手、洗手间等。

消毒操作应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以保持卫生。

6.定期检查: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按照一定的频率对公共场所进行日常检查,查找问题并及时处理。

检查内容包括环境卫生、设备设施运行状况、消防安全等,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和舒适性。

7.提供必要设施: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还应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卫生纸、洗手液、消毒液等。

这些设施的提供可以方便市民和游客的日常使用,同时也是保障场所卫生的重要措施之一8.强化培训:对公共场所的日常性卫生管理要求,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卫生管理技能。

比如,对清洁人员进行清洁工作规范和卫生处理方法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卫生安全管理的培训等。

9.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要求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广告等形式,向市民和游客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知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公共场所的日常性卫生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加强清洁工作、定期检查、消毒管理和提供必要设施等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二、适用范围:三、管理责任:1.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卫生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

2.公共场所负有主体责任,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

3.公共场所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卫生管理工作,对工作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四、卫生要求:1.室内空气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内部应定期清洁、通风。

2.厕所要保持清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备和清洁用品,定期清洁和消毒。

3.垃圾箱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4.食品卫生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共场所要配备合格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进行定期检测和消毒处理。

5.公共场所要保持整洁、无乱丢垃圾,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6.定期消毒公共接触物品和设备,如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等。

五、监督检查:1.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和处罚。

2.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投诉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处理并向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

3.媒体对公共场所卫生问题进行曝光,促使公共场所加强管理。

六、处罚措施:1.对于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等处理措施。

2.对于卫生管理不善的公共场所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警告、记过、记大过等行政处罚,直至撤销相关资格。

七、推广与宣传:1.行政部门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2.公共场所要在醒目位置悬挂卫生管理制度、注意事项等告示,提醒公众遵守卫生规定。

3.媒体要加大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曝光力度,促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提高。

综上所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是维护公众健康、保障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重要制度。

相关部门和公共场所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加强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推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自我卫生意识,积极参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共同维护一个整洁、卫生的公共环境。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干净整洁的公共场所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规范。

首先,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应包括对场所内部的清洁和消毒要求。

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各个部位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保持干净整洁。

特别是厕所、餐厅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更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此外,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方便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环境整洁。

其次,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还应包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

通风设施应保持畅通,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积聚。

尤其是在密闭的场所,如地下停车场、商场等,需要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以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此外,公共场所还应禁止吸烟,以保障非吸烟者的健康权益。

另外,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也应包括对公共设施和器具的维护和清洁要求。

电梯、扶手、公共电话等设施经常接触到人们的手,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餐具、餐桌、厨房设备等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最后,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还应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避免患病传播给公众。

同时,工作人员应接受卫生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以有效执行。

总之,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规范和执行,营造一个清洁整洁的公共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到切实执行,让公众能够在清洁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通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通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通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亮证经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在显著位置集中悬挂有效《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原件,遵守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机构和群众的监督。

二、环境卫生:1、公共场所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本单位从业人员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学习及考核工作。

2、设有专用公共用具洗消间或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

客用饮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昧。

3、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场所内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设有禁烟标识,通风良好无异昧,加强通风换气工作。

5、客人使用后的设备和器械要进行清洁和消毒(擦拭),并且场所内设有供顾客使用的洗手设施。

6、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个人卫生良好,工作服整洁,做到“四勤”:勤洗手,勤修剪指甲,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每年健康检查一次。

三、消毒要求:1、公共场所应配备专人负责公共用品用具的保管和使用,用品用具使用后及时进洗消毒和保洁,建立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公共场所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消毒间或区,应有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有专用回收间或容器存放。

用于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3、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4、公用用品用具顾客使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做好清洗消毒有记录,供客人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及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5、各类公共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星标志区分按规范要求数量配备各类用品用具。

四、“五病”调离:1、公共场所内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1、公共场所包括:旅店业、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及美容店、游泳场所,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商场(店)及书店、医院后真实、公共交通等候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2、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1)室内空气清洁;(2)微小气候适宜;(3)采光照明良好;(4)环境整洁安静;(5)卫生制度健全;(6)卫生设施完好;(7)从业人员无传染病;(8)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好。

3、公共场所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1)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而继续营业的。

(2)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

(3)拒绝卫生监督的。

(4)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5)发生危害公民健康事故的。

4、公用场所从业人员要求: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旅店(招待所)旅客用的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床上用品,应一客一换,长住旅客床上用品更换间隔不超过一周。

5、公共场所消毒要求:旅店业应设置专门的消毒间,并做好消毒记录。

茶具、口杯消毒采用消毒柜消毒、煮沸消毒、化学消毒(84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拖鞋消毒采用漂白精消毒、化学消毒(84消毒液浸泡)等方法;床上用品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高温湿热消毒、消毒洗衣粉洗涤等方法。

6、理发店卫生要求:理发美容店应做到“一戴三消”。

一戴:戴口罩。

三消:消毒刀具、消毒胡刷、消毒毛巾。

理发工具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药物消毒、75%医用酒精消毒等。

对患头癣等各种皮肤传染病的顾客,理发店应配备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

7、公共浴池卫生要求:浴池池水常用消毒方法有次氯酸钠消毒和漂白粉、漂白精消毒。

公共浴池要防止各类疾病的传播。

对公用毛巾、茶具、拖鞋、浴巾应分类集中消毒;公用茶具毛巾、拖鞋、浴巾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患有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就浴。

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模版

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模版

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所有公共场所应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基本要求1.公共场所应具备良好的环境卫生设施和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清洁卫生间、垃圾分类容器、公共场所消毒设备等。

2.公共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环境卫生提示标识,告知公众有关卫生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定期更新和维护。

3.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环卫工人,负责日常保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4.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

三、卫生清洁1.公共场所应每日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窗户、家具等的清洁。

清洁时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用品和消毒剂,并定期更换。

2.公共场所应定期清洗和消毒空调系统、洗手间和厨房设备,保证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

3.公共场所应自行处理或委托专业机构处理垃圾,严禁乱倒乱扔垃圾现象的发生。

垃圾容器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并定期清理和消毒。

4.公共场所应定期检查和消除室内外病媒生物,如苍蝇、蚊虫等,并建立相应的防治制度。

四、卫生消毒1.公共场所应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终端消毒,特别是易受污染和易传播疾病的区域。

消毒时间、方法和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2.公共场所应保证餐具、饮用水源等与人体接触的物品的消毒合格率达到100%,并有完整的消毒记录。

3.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五、卫生监督1.公共场所应配备和委托专业的卫生检测机构,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测,并妥善保管检测结果和报告。

2.公共场所应接受政府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查和监管,配合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3.公共场所应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公众的卫生投诉,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六、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公共场所和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示教育、责令整改、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等。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干净整洁:公共场所应常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提供足够手卫生设施:公共场所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洗手池、洗手液和纸巾供人们使用,并做好常规维护和补充。

3. 定期消毒:公共场所的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进行定期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4. 提供足够的垃圾桶和分类:公共场所内应设置足够的垃圾桶,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以保持环境整洁,并减少环境污染。

5. 定期检查维护: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如水龙头、马桶等,以确保正常使用和卫生状况。

6.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涉及食品供应的公共场所,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7. 加强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应确保通风良好,能够及时更换空气,减少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传播。

8. 开展健康宣传: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提醒市民注意卫生习惯,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

以上是公共场所的一些常见卫生要求,不同场所的卫生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

公共场所卫生清洁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清洁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清洁标准
目标
本文档旨在为公共场所制定卫生清洁标准,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健康和安全要求,并提供给相关人员参考。

背景
公共场所是指供大量人群使用的场所,如商场、学校、餐厅、医院等。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维护公共卫生,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必要的。

标准
以下是公共场所卫生清洁的标准要求:
1. 清洁频率:
- 公共场所应每天进行清洁,特别是高人流区域和常接触的表面。

- 垃圾桶应随时清理并定期更换垃圾袋。

2. 卫生设施:
- 公共场所应提供足够数量的洗手间,并保持洗手间的清洁和
卫生。

- 洗手间内应随时提供肥皂、纸巾或手干器。

3. 地面和地毯:
- 地面和地毯应保持干净,没有污渍和异味。

- 定期清扫地面和地毯,清除灰尘和杂物。

4. 桌面和椅子:
- 桌面和椅子应保持整洁,没有食物残渣和污垢。

- 定期擦拭桌面和椅子,清除污垢和细菌。

5. 空气质量:
- 公共场所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定期检查和清洁空调和通
风系统。

- 如果有抽烟区域,应设立专门的吸烟场所,并保持良好通风。

6. 健康教育:
-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教育,向人员传达正确的卫生惯,如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正确方式。

结论
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标准是维护公共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

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提升公共场所的使用体验。

相关人员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清洁工作,并定期检查和评估卫生状况,及时做出改进和调整。

卫生检查标准

卫生检查标准

卫生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卫生检查标准是确保公共场所、餐饮业、医疗机构等场所卫生安全的重要依据。

它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场所、餐饮业、医疗机构等不同领域的角度,详细阐述卫生检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公共场所卫生检查标准:1.1 环境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明显污渍、脏物和异味。

- 公共场所的通风设备应正常运行,空气流通畅通,防止空气污染和异味滋生。

1.2 卫生设施要求:- 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确保垃圾不堆积和溢出。

- 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应配备洗手台、洗手液和纸巾等卫生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

1.3 防疫措施要求:-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区域,如厕所、餐厅等。

- 公共场所应配备紧急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二、餐饮业卫生检查标准:2.1 食品安全要求:- 餐饮业应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确保食品的原材料安全、加工过程卫生和食品贮存条件合格。

- 餐饮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控和记录。

2.2 厨房卫生要求:- 餐饮业的厨房应保持整洁,食品加工区域和餐具清洗区域应分开设置,避免交叉污染。

- 厨房应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安全。

2.3 餐饮服务要求:- 餐饮业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并要求员工在就餐前、厨房操作前洗手,确保员工卫生。

三、医疗机构卫生检查标准:3.1 医疗废物处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法规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 医疗机构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医疗废物储存区,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

3.2 病房和手术室卫生要求:- 医疗机构的病房和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 病房和手术室的床单、手术器械等应定期更换和消毒,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是指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1. 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公共场所的设施、器材、桌椅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区域和物品。

2. 提供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卫生用品,如肥皂、纸巾等,以供人们使用。

3. 垃圾处理:及时清理和处理垃圾,并设置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

4. 通风要求:保持公共场所的良好通风,确保空气流动,减少病菌和有害物质的积聚。

5. 食品安全:如餐饮场所应保证食品安全,采取措施预防食物污染和食物储存不当带来的健康问题。

6. 健康宣传:在公共场所提供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如正
确的手卫生方法、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提高公众对卫
生保健的意识和知识。

7. 感染防控:确保公共场所人员具备感染防控知识,定期
进行健康监测,如测量体温等。

8. 人员管控:根据需要对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进行管控,
如限制人数、设置排队区域等,确保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

总之,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对于公民个体来说,也应
自觉遵守和倡导卫生规范,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和健康。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公共场所的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

在公共场所中,人们的流动性较大,容易造成病菌和疾病的传播,因此对卫生指标和限值要求的制定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公共场所的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1.餐饮场所:餐饮场所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厨房环境和卫生设施等。

具体要求包括:食品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厨房环境要保持清洁,不得有异味和污染物;厨房设施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2.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室清洁等。

具体要求包括:医疗废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密封和妥善处理;医疗设备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手术室要保持严格的无菌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车厢卫生、空气质量和垃圾处理等。

具体要求包括:车厢内要保持干净整洁,不得有异味和污染物;车厢空气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保持通风良好;垃圾要分类投放,定期清理和处理。

4.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的监督:公共场所的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的监督是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关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场所进行整改和处罚,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总结起来,公共场所的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卫生而制定的,包括食品安全、环境清洁、设施设备等方面。

这些要求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提供一个安全、卫生和舒适的公共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福祉。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公共场所卫生要求是指公共场所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卫生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卫生要求:1.清洁卫生: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地面、墙壁、窗户、家具等应当保持清洁干净,无积尘、垃圾等。

定期进行清洁除尘、保洁、消毒等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2.废弃物处理:公共场所应设立垃圾桶并及时清理,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废弃物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应分别投放至指定容器,并进行适当处理,避免产生异味、细菌滋生等问题。

3.空气质量控制:公共场所应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应保证通风良好,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防止烟雾、异味、霉菌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合理使用空调、通风设备,定期检测空气质量。

4.饮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应保证提供给人们的饮用水符合相关卫生安全标准。

水源净化、水质监测、设施维护等工作应得到重视,确保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预防水源污染和传播疾病。

5.厕所卫生: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无异味;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纸巾等,提倡文明用厕,加强卫生宣传。

6.消毒措施:公共场所应制定和执行卫生消毒计划,对经常接触人员的区域或设施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菌传播和疫情发生的风险。

例如,对于医院、学校、酒店等特殊场所,消毒措施更加重要。

7.病媒生物控制:公共场所要注意控制病媒生物(例如蚊虫、苍蝇、老鼠等)的滋生和传播。

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如清理积水、定期消杀、封堵入口等,预防疾病传播的风险。

8.食品安全:对酒店、餐饮场所等提供食品的公共场所,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经营,并建立和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供应的食品安全、卫生。

9.疫情管理:公共场所在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隔离措施等工作。

10.卫生宣传:公共场所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txt 1、公共场所需设立专用消毒间,普通单位必须设置一间或一间以上的专用消毒间,大型单位应按照楼层设置消毒间或按照15-20间客用房或包间配置一间的比例配置专用消毒间。

每个消毒间面积不得小于3m2消毒间应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储存”。

2、建筑结构兼顾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应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消毒间良好的建筑结构是保障消毒间消毒效果最基本的条件,消毒间应采用混凝土、砖木等坚固耐用的形式,能有效地与外界隔开,以尽可能的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减少外环境的污染。

3、消毒间应设置在室内并为独立的隔间,消毒间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4、地面卫生要求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以保证消毒效果不会受到建筑材料的污染。

材料应不透水,不易积垢,并保持平整,无裂缝,保证消毒场所环境易于进行清洗,水泥地面、瓷砖地砖通常可以达到要求。

5、墙壁卫生要求:材质方面应达到与地面相同的无毒、无异味、不易积垢的卫生要求外,还应平滑并采用浅色材料,以便能及时发现污垢,并易于进行清洗。

墙裙一般采用瓷砖、塑钢、铝合金等易于清洗并能够承受反复清洗的材料,一般不用涂料。

6、门窗卫生要求门窗应装配严密,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的可开启的窗应设防护设施,如防蝇纱网。

窗台是室内易于积聚灰尘的地方,为减少灰尘的积聚,宜不设室内窗台或采用台面向内侧倾斜的形式。

7.消毒间不得存放任何杂物。

凡是消毒间内与清洗消毒操作无关的可挪动的工用具均为消毒间内的杂物,须按规范处置。

如:拖把、饮水机、制冰机等。

8、清洗消毒区内应设置足够数目的水池,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从业人员操作的区域。

9、洗手设施的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和臭味产生的装置,下水道可使用“U”型管等形式。

10、、水池的材质应为不透水材料(包括不锈钢和陶瓷等),结构应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大小建议不得小于2号水池。

11、应在消毒所需水池的上方贴有明显的标识,便于员工的操作,物理消毒热力法应设清洗池,采用化学消毒法消毒的住宿场所消毒水池的标识依次为“去污池”、“消毒池(容器)”、“清洗池”,同时应张贴消毒液的配比方法。

具体的消毒液配比方法和消毒程序见附录1。

12、消毒柜正常使用的定义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消毒柜能够使用,没有机械原因方面的故障;另一方面,负责消毒工作的人员应能每天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

13、饮具宜用热力法消毒,无法进行煮沸或蒸汽消毒或在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指定情况下,方可用化学洗消剂进行洗涤和消毒。

采用化学法消毒饮具的场所,消毒间内至少应设有3个饮具专用清洗消毒池,并有具备有效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品及相应配比容器。

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14、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品,因此,为保证消毒液配比浓度的正确,消毒间内必须配备带有计量单位的配比容器,如量筒,量杯等等。

15、、为客人提供拖鞋的单位应有相应的拖鞋消毒设施,配备拖鞋专用消毒桶,大小应和提供拖鞋的多少相适应,并有上下水。

16、拖鞋消毒池(桶)必须专用,不得用于其他物品的消毒。

同时,拖鞋的消毒也只能在专用的拖鞋消毒桶内进行,禁止在饮具消毒池内消毒拖鞋。

17、拖鞋消毒区域不应和其他功能区混用,但拖鞋消毒桶可放在消毒间内进行消毒清洗操作。

住宿场所可设立专用的拖鞋消毒间。

18、客用饮具清洗消毒后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规定。

供顾客使用的茶杯、漱口杯等客用饮具不得有水渍、茶渍、污迹及异味。

二、公共用品用具要求1、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棉织品、饮具等,大型单位应达到3:1的比例。

(一套使用、一套送洗、一套备用),普通旅店达到2:1的比例。

2、保证公共用品做到一客一换,长住旅客至少一周一换。

更换记录须记录内容有:日期、时间、房间号、物品种类(床单、被罩、枕套、茶杯、漱口杯、梳子、洗发液、浴液、卫生纸、拖鞋)件数、签名。

客用物品更换记录须保留3个月以上。

3、自洗棉织品消毒自洗棉织品(毛巾、浴巾、浴衣裤等)的,应配备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消毒设施应正常使用,设施消毒能力与棉织品使用量不相适应,。

4、棉织品清洗客用物品(棉织品)若为自洗,须记录清洗消毒的日期、时间、物品种类、件数、方法(消毒液配比、浓度、浸泡时间)、消毒人员签名。

客用物品(棉织品)若为外送清洗消毒的,须提供清洗消毒合同,清洗记录须记载送出日期、时间、物品种类、件数:回收日期、时间、物品种类、件数,双方签名确认。

若棉织品外送清洗消毒,须索要清洗单位的相关资质证明(单位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检测报告)。

自洗或外送清洗回来后清洁的棉织品均须检查(或抽检)清洗消毒的情况。

有无污迹、毛发等。

清洗消毒记录或送洗记录应保留3个月以上。

5、毛毯、枕心等清洗消毒客用毛毯、枕心等三个月内应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记录或送洗记录应保留3个月以上。

6、客用棉织品更换好的床上用品(床单、被罩、枕套、枕心、棉被、毛毯、褥子)均须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无茶渍、血迹等污迹,无毛发。

浴巾、毛巾等应清洁,固定位置存放,无破损,无茶渍、血迹等污迹,无毛发。

所使用的抹布应一间客房一套,并分类回收、清洗、消毒。

棉织品经烘干后应在洁净处整烫折叠,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及时运送至储藏间保存。

7、大型场所设立专用布草间,普通场所设置密闭储存布草设施。

布草间应采用混凝土、砖木等结构,以保证其坚固耐用且与外界有效分隔,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及栖息。

布草间应设置为独立的房间,有可开合的门、窗,有良好的通风及照明设施。

布草间面积应与住宿场所使用面积、床位数相适应。

普通旅店设置密闭储存布草设施,储存布草的设施不得设置在公众通道处。

布草间只用于储存清洗消毒后的洁净布草。

布草间地面、墙壁应采用易清洗的材料。

应保持布草间内的环境卫生,无卫生死角及积尘等。

布草间内只得存放与住宿用相关的清洁棉织品,其他无关的物品均不得放入其中。

如:消毒液、客用化妆品、一次性用品、使用过的脏布草等。

布草间内的布草应分类码放。

8、脏棉织品收集住宿场所室内应设有脏棉织品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场所宜设置脏棉织品分类收集容器.脏棉织品收集容器应使用坚固、防水防火材料制成,内壁光滑易于清洗。

收集容器应密闭加盖,防止不良气味溢散及病媒生物侵入。

住宿场所宜在室外适当地点设置脏棉织品临时集中存放设施,其结构应密闭,防止病媒生物进入、孳生及废弃物污染环境。

9、保洁设施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饮具等)经清洗消毒后应及时放置在密闭保洁柜内存放,不得直接放于地板上或暴露于空气当中,防止二次污染。

保洁柜四周密闭,不得与外界相通,有可开合的柜门。

柜内无污迹及积尘。

保洁柜内只能存放洁净公共用品用具,其他无关物品均不得存放其中,如:一次性用品、从业人员个人物品等杂物。

三、卫生间及卫生间清洁和消毒相关要求1、应每日清扫可用卫生间;清洗消毒后的面盆、浴盆、恭桶无污迹,无异味。

2、卫生间清洁工具清洗、消毒恭桶、面盆、浴盆的工具及盛放工具的容器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客房内的清洁工具应该按照清洁打扫的功能进行分类,清洁工具必须按清洁的部位明显区分开,如:清洁客房的工具和清洁卫生间的工具应有明显标识区分,清洁卫生间内恭桶、面盆、浴盆、台面、地面等设施的抹布应有明显的标识和颜色区分。

四、机械通风装置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要求1、公共场所应保证室内新风量符合国家标准,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必须安装机械通风装置并能按要求正常运转。

2、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运行参数应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塔。

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3、机械通风系统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虫设施4、普通机械通风装置应定期清洗,过滤网、过滤器、风扇不得有积尘。

5、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5.1、应按照《住宿业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清洗,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及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清洗。

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5.2、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一)开放式冷却塔;(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三)空气处理机组;(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5.3、过滤网、过滤器、机房不得有积尘。

5.4、集中空调开放式冷却塔应远离公众通道应设置有效隔挡设施。

新风取风口应远离开放式冷却塔、排风口等污染源。

5.5、集中空调冷却塔中冷却水消毒液有效氯浓度应达到0.5-1mg/l,作用五、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一)清洗方法及步骤1、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1.2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2、化学消毒。

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2.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2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三)保洁方法1、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

(四)化学消毒注意事项1、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2、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6、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7、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8、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

六、常用消毒剂及化学消毒注意事项(一)常用消毒剂1、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还含有氢氧化钙、氧化钙、氯化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