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
第三条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恢复与重建等环节。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应当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第六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
第七条医院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应当根据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护、消毒防疫、专家技术、后勤保障等小组,负责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
第三章预防与监测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预防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条医院应当开展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时修订完善。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监测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明确处置流程和措施。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医疗救援和救治。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医疗、物资、技术等支持。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之间的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恢复与重建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恢复与重建制度,制定恢复与重建计划,组织实施。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加强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医院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培训、宣传、演练、评估、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二、应急预案的分类和内容医院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职责分工、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后期处置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的预案,包括现场组织、现场处置、现场保障等内容。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批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医院主要负责人审批。
四、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备案应急预案经审批后,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发布和备案。
发布应急预案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
备案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送相关部门。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应急预案的培训应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发布、备案、培训、宣传、演练、评估、修订等内容。
医院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宣传,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意识。
医疗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疗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医疗单位,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
第三条医疗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四)依法依规、科学合理;(五)宣传教育、提高意识。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批第四条医疗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五条医疗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总则:包括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二)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人员配备等;(三)应急响应程序:包括预警、响应、恢复等阶段的措施;(四)应急保障措施:包括物资、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保障;(五)应急演练与培训:包括应急演练的频率、内容、评估等;(六)应急信息报送与处置:包括信息报送流程、内容、时限等;(七)奖惩与责任追究:明确应急工作中的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
第六条医疗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经过以下审批程序:(一)医疗单位内部编制;(二)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三)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议;(四)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七条医疗单位应当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第八条应急指挥部成员及其职责:(一)指挥长: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二)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三)各专项工作组组长:负责本组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四)其他成员: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承担相应职责。
第九条医疗单位应当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等工作。
第十条应急办公室成员及其职责:(一)主任:负责应急办公室的全面工作;(二)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三)其他成员: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承担相应职责。
医院应急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自身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突发事件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 设立应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成立相应的专项应急小组。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科室或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医院应急指挥部。
2. 医院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处置工作。
4. 应急小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保障医疗安全: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自身的安全。
2. 应急医疗救治:组织医疗救治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做好伤员转运工作。
3. 防疫消毒: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4. 保障物资供应:确保应急物资、药品等供应充足。
5. 通信保障:确保应急通信畅通,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6. 交通保障:确保应急车辆、交通工具等交通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7. 维护社会秩序:协助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维护医院周边社会秩序。
六、应急恢复与总结1.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恢复工作。
2. 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奖励与处罚1. 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突发事件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医院内部人员、患者和设施的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本领和应急响应水平,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划分第一节突发事件分类1.一般突发事件:指影响医院内部一部分科室或楼层的突发事件,如火警、漏水、停电等。
2.重点突发事件:指对医院整体运营产生重点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恐怖攻击等。
第二节突发事件级别划分1.一般突发事件:一级、二级、三级。
2.重点突发事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订立与演练第一节应急预案的订立1.医院应当依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订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流程、工作责任人和职责分工、资源调配和协调机制等内容。
3.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应急预案的演练1.医院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2.演练应包含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应急响应的过程和各个责任人的应急处理情况评估。
3.演练成绩应及时总结,进行演练效果评估,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四章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的启动1.应急响应由医院的应急管理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启动,确保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应急响应启动时,应立刻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依照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二节应急响应的流程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刻报告上级领导和应急管理负责人,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响应程序包含事件评估、警戒、组织调度、信息发布等环节,要求各部门和人员乐观参加,协调搭配。
3.应急响应期间,应依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理和资源调配,并及时通报和汇报事件的进展情况。
第三节应急响应的结束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理,安全形势稳定,应急响应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2.应急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改进看法。
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2024
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20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机制与流程,规范、高效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工作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报告及时、快速处置、分级响应、平急结合〃的原则,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全面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医疗应急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管理办法或规定。
第二章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信息的发现和报告第五条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相关信息的发现途径包括:(-)各地、各有关单位报告的信息。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重视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作用。
相关医疗机构获悉事发地人员伤亡情况后,应第一时间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信息。
(二)新闻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信息、社会公众报告、其他部门通报和上级部门反馈等。
建立健全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共享突发事件信息。
要加强应急值守,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提高信息报告人员素质,提升信息时效和质量,力争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赢得宝贵时间。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及其隐患。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等为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信息责任报告单位,应依据各自职责和相关要求向地方人民政府和(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医院的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医护人员。
第三条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 保障安全,降低损失。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第五条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下机构:1.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联络和上报;2. 医疗救援组:负责患者救治、伤员转运和医疗物资保障;3. 护理救援组:负责护理人员的调配、培训和救治工作;4. 财产保障组:负责医院财产的安全和恢复;5. 通信保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6. 综合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第六条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响应机制;2. 应急物资储备;3. 应急人员培训;4. 应急措施;5. 应急信息报告。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条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救援组应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十二条护理救援组应配合医疗救援组,做好护理工作。
第十三条财产保障组应确保医院财产的安全,防止损失扩大。
第十四条通信保障组应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传递。
第十五条综合保障组应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第五章应急信息报告第十六条医院应急信息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准确、全面;2. 依法依规报告;3. 分级报告。
医院应急管理预案范文
一、预案概述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在以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管理工作: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2. 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3. 事故灾难事件,如火灾、爆炸、中毒等;4. 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5. 其他可能对医院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三、应急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 依法依规,科学处置;5. 保护生命,减少损失。
四、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管理的领导、协调和指挥工作。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
3. 各部门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
五、应急响应1.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部门应急小组。
2. 应急小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3. 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对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六、应急处置措施1. 公共卫生事件:(1)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2)隔离病患,防止疫情扩散;(3)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4)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2. 自然灾害事件:(1)及时转移病患和工作人员,确保生命安全;(2)加强医院设施安全检查,防止次生灾害;(3)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灾害。
3. 事故灾难事件:(1)迅速组织救援,控制事故蔓延;(2)及时救治伤员,减少伤亡;(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4. 社会安全事件:(1)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人员安全;(2)配合警方处置事件;(3)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和家属情绪。
医院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应急管理办法
颁布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生效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医院应急处置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发生意外、灾害事件时的处置、应急救援、预防救援、恢复和调整等活动。
第二章医院应急管理组织
第三条本市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市卫生健康局负责指导,各医院负责执行。
第四条各医院应当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处置活动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各医院应急管理机构由医院领导牵头,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训练,工作小组负责处置活动的实施。
第六条各医院应急管理机构成员应由有关职能部门或单位人员组成,应包括法律、社会医学、卫生行政、法警、军人、防总工务、联防联控、消防、救护、培训、应急物资、应急通信、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员。
第三章医院应急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医院应建立应急预案,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处置程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医院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管理方案
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管理方案一、引言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医疗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和社会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医疗事件,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应急管理方案。
二、应急管理目标1、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医疗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确保在突发医疗事件发生时,医院能够保持正常的医疗秩序,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
3、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院的整体应急管理水平。
三、应急管理原则1、以人为本:在处理突发医疗事件时,始终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减少突发医疗事件的发生概率。
3、快速反应: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4、协同应对: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四、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应急策略和措施,调配医院资源,协调外部支援,发布应急指令等。
2、医疗救治组由各临床科室主任和骨干医生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其职责包括:制定救治方案,实施医疗操作,评估患者病情,提出治疗建议等。
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保障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供应。
其职责包括:采购和储备应急物资,维护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水电供应,提供餐饮和住宿等生活保障。
4、信息联络组由医院办公室和宣传部门人员组成,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突发医疗事件的相关信息。
其职责包括:与上级部门和媒体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事件进展情况,发布准确的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安全保卫组由医院保卫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维护医院的安全秩序。
其职责包括:设置警戒线,疏导人员和车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障应急救援通道的畅通。
医院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医院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各部门、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科室的应急救援工作。
4.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职责:(1)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2)制定和修订应急救援预案;(3)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4)收集、整理应急救援相关信息,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三、应急救援预案1.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包括:(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自然灾害应急预案;(3)事故灾难应急预案;(4)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5)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6)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2. 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培训等内容。
四、应急救援响应1.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科室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 各部门、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4. 医院应急救援队伍应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五、应急救援保障1. 医院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充足。
2. 医院应定期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3. 医院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六、责任追究1. 医院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对应急救援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2. 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导致应急救援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医院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办法
一、总则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财产的安全,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各部门、科室的应急工作。
3.各科室、部门应设立应急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科室的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1.预警信息发布: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掌握各类预警信息,并及时向全院通报。
2.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措施:(1)保障医疗秩序: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疏散转移: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疏散转移患者和医护人员,确保生命安全。
(3)救援物资保障:紧急调配医疗、生活等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五、应急处置1.医疗救治: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全力救治伤病员,降低伤亡。
2.现场救援:根据突发事件性质,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
3.善后处理: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善后事宜,包括伤病员救治、死者家属安抚等。
六、信息报告1.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伤亡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七、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2.人员保障: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队伍,确保应急人员素质。
3.技术保障: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技术支持,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八、培训和演练1.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应急管理方案
医院应急管理方案一、引言医院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必须具备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力。
为了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医疗救治工作能够有序、高效进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应急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管理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应急管理的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工作。
2. 设立医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医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物资储备、信息报送等。
3. 设立医院应急专家组,负责对医院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等。
4. 设立医院应急工作组,负责执行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指令,开展具体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预案制定1.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应急预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2.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2)预警和信息报告机制;(3)应急处置流程;(4)医疗救治措施;(5)物资储备和管理;(6)应急演练和培训;(7)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8)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
3.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1. 根据医院应急预案和医疗救治需求,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
2.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3. 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清查和维护,确保应急物资的完好和可使用性。
4.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应急演练和培训1. 定期组织医院应急演练,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医疗救治、物资调配等环节。
2. 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医院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3. 对医院职工进行应急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流程、医疗救治措施等内容。
医院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医院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3. 各科室、部门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响应1. 预警与监测(1)医院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2)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提前发布预警信息,采取预防措施。
2. 应急响应(1)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救援。
(2)应急指挥部应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处置(1)医院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科室、部门的职责。
(2)应急小组应迅速开展现场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医院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医院应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2. 物资保障(1)医院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
(2)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3. 信息保障(1)医院应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
(2)医院应加强与其他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应急总结与评估1.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事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总结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意外应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意外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火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医院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医院应急管理工作。
2. 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医院保卫科,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演练和应急物资的储备等。
3. 应急救援队伍医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由医护人员、安保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管理制度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医院应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医院安全稳定。
2. 应急预案医院应根据各类意外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和救援流程。
3. 应急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应急物资储备医院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护设备、防护用品、药品、食品等,确保应急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5. 伤员救护医院应建立健全伤员救护制度,明确救护流程,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6. 事故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各部门、科室在发生意外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查、处理。
五、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启动当医院发生意外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2. 现场处置应急救援队伍应迅速到达现场,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处置,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防止事态扩大。
3. 通讯联络应急办公室应负责与相关部门、科室保持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4. 后期处置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部门、科室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打点第三篇应急打点 (185)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185)第二节重、特大安然变乱应急救治预案 (196)第三节医疗纠纷防范措置预案 (198)第四节医疗技术损害措置预案 (213)第五节医疗不测事件应急及风险遁藏预案 (216)第六节重大抢救工作预案 (218)第七节突发灾害变乱应急工作预案 (220)第八节病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24)第九节急症、危沉痾人的应急方案 (227)第十节麻醉不测预防及措置预案 (228)第十一节放射事件应急措置预案 (233)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为了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目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条例: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俄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我市境内、外公民,院内工作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职业中毒,交通变乱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一〕病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措置带领小组,统一带领全院突发事件的应急措置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措置带领小组由病院带领及相关本能机能部分及科室负责人组成,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1、指挥有关部分当即达到规定岗位,采纳相应的控制办法;2、调动所属各科室开展救治工作;3、按照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藏的物资、交通东西等相关设施、设备;4、按照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市卫生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小组采纳紧急办法;5、对本院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措置程序进行督察和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病院突发事件应急措置带领小组应当紧急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分陈述。
〔三〕各有关部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措置的有关工作。
医院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应急管理办法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医院安全运行,制定本办法。
二、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1.医院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保证预案及时修订和完善。
2.应急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灾害情况分类和级别划分;(2)医院应急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3)应急措施和工作流程;(4)应急资源调度和调配;(5)应急培训和演练;(6)应急信息收集和报告;(7)应急评估和总结。
三、应急组织机构1.医院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小组和各岗位。
2.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领导任命,负责应急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应急情况。
3.应急小组由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应急工作。
四、应急设施设备1.医院应配备应急设施设备,包括应急物资、应急通信设备、应急电源等。
2.应急物资应有合理的储备量,确保应急需求,定期检查和更新。
3.应急通信设备应保持畅通,定期测试和维护。
五、应急培训和演练1.医院应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2.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应急信息收集和报告1.医院应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医院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汇报应急情况。
七、应急评估和总结1.医院应对应急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修订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附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变动,由医院领导任命的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医院各种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应急组织体系1.成立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院的应急管理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成立各类应急小组,负责具体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应急响应程序1.预警与预防(1)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各类风险信息。
(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职责。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应急处置(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应急小组进行现场处置。
(3)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善后处理(1)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对受影响的病人进行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
(3)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恢复正常工作。
五、应急物资与装备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确保其性能良好。
3.加强应急装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应急装备随时可用。
六、应急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组织体系的运作。
3.根据演练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组织体系。
七、应急信息报送与发布1.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全面。
2.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3.根据需要,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
八、奖惩1.对在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应急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九、附则1.本制度由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医院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_百度
一、目的为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能力,提高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管理工作。
2.设立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
3.各部门、科室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科室的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响应1.信息报告(1)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部门、科室应立即向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报告。
(2)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响应(1)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部门、科室按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令,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应急指挥(1)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2)各部门、科室按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令,全力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1.医疗救治(1)立即组织医疗救治力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开展针对性的医疗救治。
2.伤员转移(1)对伤员进行分类,优先救治重伤员。
(2)按照规定程序,将伤员转移到指定医院或救治点。
3.物资保障(1)根据应急需求,调配应急物资。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和储备。
4.信息发布(1)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2)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医院形象。
六、恢复重建1.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科室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对受灾区域进行卫生防疫,确保环境卫生。
3.对受灾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尽快恢复。
七、培训与演练1.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科室开展应急培训。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监督检查1.医院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科室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保证应急情况下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部门。
本办法供各部门、科室在制订本部门、科室牵头负责的应急预案时参考。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对应活动,适用本办法。
三、定义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事故灾难: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电气水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非法侵害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四、标准(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信息灵敏、反应及时,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
(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统一院级应急组织机构,构建三级网络体系。
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业工作组;专业工作组下设工作小组,主要包括应急决策小组、执行小组、信息小组、宣传小组。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组织及职责见附1。
2.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工作组(1)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组(2)安全事故事件工作组(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组(4)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工作组(5)后勤保障事件工作组(6)医疗救治应急工作组各专业工作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能详见相关预案。
(三)预防与应急准备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办制定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医院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有关部门、科室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部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科室、部门应当根据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及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医院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请,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院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化。
加强危险品、危险区域的管理,建立登记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定期组织检查、监控。
3.应急队伍的建立。
建立综合性应急队伍和专业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的支持。
4.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联络电话、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事后恢复等内容。
5.应急知识的培训。
应急办与科技教育部协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知识的普及,培养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6.应急知识宣传和演练。
应急办及宣传科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各科室、部门每年至少组织1次系统的防灾训练。
应急办组织协调相关方面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演练。
所有防灾训练和应急演练于开展实施后的3个工作日内报应急办备案。
7.应急物资储备。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根据本地、本院突发事件防控形势和重点,建立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建立必备物资储备目录。
定期检查,适时更换,保持应急状态。
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库,与有关供应产商建立联系,遇突发事件能及时采购救援物资。
8.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总体预案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立移动通信和对讲机和网络三联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四)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应急报告制度。
应急办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应急办指定1名同志为兼职信息报告员,并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报送分管院领导,认为可能发生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报送领导小组研究。
负责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储存、分析、报送。
报送、报告信息时,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应急办根据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中,风险相关危险值高的前5项事件[内部火灾、电力故障、医疗纠纷(事故)、信息系统故障、强雷暴]进行重点监测,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明确监测点,对可能发生的头发事件进行检查。
各科室、部门是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名职工都有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义务。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识,一级为最高。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根据预警级别和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值守。
(2)指定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3)安排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4)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评估,预测突发事件可能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5)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险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6)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要设备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7)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
(8)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物资。
(9)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
(10)其它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根据预警级别和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3)加强对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4)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5)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7)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物资。
(9)其它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1.按照分类处置,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一岗双责制”和牵头负责制度。
2.应急处置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应急领导小组可以采取下列一行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灾害自救:组织营救和救治受伤人员,疏散、撤离病人,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采取控制措施;抢修被损坏的设备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险场所和生活必需品。
(2)援助施救:参与营救和救治受伤害人员;组织应急后备队伍,参与互救工作。
(3)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请求上级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技术支援。
(六)事后恢复与重建1.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需要恢复重建的,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2.应急办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报告,根据具体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适时修订。
(七)做好资料收集和宣传报道。
及时收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领导活动、先进典型人物事件、各应急专项组织及重点部位工作情况的图文、声像资料,采编工作信息简报,积极协调新闻部门做好正面宣传报道。
(八)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促进新闻媒体正确报道突发事件,合理引导社会群众。
(九)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对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进行评先选优,给予适当奖励。
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的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流程(见附2)六、职责(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见附1)(二)应急办(见附1)(三)科技教育部:协同应急办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并将应急知识纳入常规培训项目。
(四)宣传科:负责协同应急办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采集应急演练图片、音像资料;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做好正面宣传报道。
(五)招标办公室: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与有关供应商建立联系,遇突发事件及时采购救援物资。
(六)仓储部:建立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有应急物资和舍不得储备计划;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建立必备物资储备目录;定期检查、适时更换,保持应急状态。
(七)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1次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
(八)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长领导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把应急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遇重大突发事件直接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九)分管行政工作的院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负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的领导责任。
组织贯彻执行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组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检查和考核;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