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管理,确保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公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应急预案管理中的各项活动。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应坚持科学、统一、规范、灵活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预案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应急预案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赋予责任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七条应急预案是为了解决在突发事件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而合理编制、科学组织行动的指导性文件。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分别编制专项预案、综合性预案和基础预案。

第九条专项预案是指针对特定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专门防范和应对的预案。

第十条综合性预案是指对多类突发事件进行综合防范和应对的预案。

第十一条基础预案是指对全体公民进行基本防范和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预案。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建立科学的预测、研判和评估机制,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符合实际的应急措施。

第十四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考虑社会的参与和配合,积极倡导公私合营的应急机制。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构建科学化、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并保证其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十六条应急预案实施的前提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案。

第十七条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应强化指挥,确保指挥体系的有效运作。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实施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形成合力。

第十九条应急预案实施应根据事件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实施应及时共享信息,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

第二十一条应急预案实施应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实施效果,并进行改进。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完善和修订第二十二条应急预案的完善和修订应利用实践中的教训和经验,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及其他可能涉及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一)编制原则1. 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 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 突出重点,确保关键环节;4. 综合协调,形成合力。

(二)编制内容1. 应急预案的基本情况;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3. 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4.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5. 应急培训和演练;6. 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7.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废止。

四、应急预案的评审(一)评审原则1. 依法依规;2. 科学合理;3. 公开透明;4. 严谨规范。

(二)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是否明确;3. 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是否科学合理;4.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是否充分;5. 应急培训和演练是否到位;6. 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是否及时。

五、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备案(一)发布1. 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后,由组织单位发布;2. 应急预案发布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

(二)备案1. 应急预案发布后,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2. 备案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基本情况、评审意见、发布单位等。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一)培训1. 应急预案的培训对象包括应急组织成员、相关工作人员和群众;2. 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应急物资和装备的使用等。

(二)演练1.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定期进行,确保应急组织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熟悉应急程序和措施;2. 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等。

七、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废止(一)修订1. 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存在问题或不足,应及时修订;2. 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重新发布和备案。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管理,提高应急响应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所制定的预先确定的组织措施、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管理要坚持科学规范、统一标准、依法依规、分类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依据突发事件的类型、规模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定制,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六条应急预案的编制由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负责。

第七条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程序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评估、方案设计、预案草案的起草、论证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明确组织架构、分工职责、应急资源配置、信息报告和处置流程等内容。

第九条应急预案要设定合理的预警指标和预警级别,以及相应的响应措施。

第十条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评审论证。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与应急救援演练相结合,不断完善预案。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十二条应急预案的实施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的实施要做到科学规划、精确调度、高效协同、快速响应。

第十四条应急预案的实施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的实施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的实施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调,做好舆情处置工作。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管理第十七条应急预案的管理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管理。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包括预案的存档、备份、更新、修订和下发等工作。

第十九条应急预案的管理要定期开展评估和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的管理要加强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调度。

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制定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案。

第四条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符合以下要求的应急预案:(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二)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三)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演练和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以下类别:(一)综合应急预案:针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性工作方案;(二)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生产安全事故的专项工作方案;(三)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事故现场处置的应急措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备案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八条评审合格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批准,并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备案机关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修订。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评估制度,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旨在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办法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依法行政,科学管理。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五条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风险分析;(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物资和装备;(五)应急培训、演练和评估。

第六条专项应急预案应针对特定类型事故,包括:(一)火灾、爆炸、泄漏等;(二)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三)其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七条现场处置方案应针对具体事故,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应提高警惕,严密防范,确保应急预案的落实。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十一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减少损失。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评估和修订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实施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评估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二)应急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三)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情况;(四)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效果。

第十四条发现应急预案存在不足时,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进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演练、评估和管理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始终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加强日常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基层。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单位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二、应急预案的分类与分级(一)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原因和涉及的范围等因素,将应急预案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等四大类。

(二)分级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预案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一)制定主体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

(二)制定程序1、风险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2、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急处置的目标、原则和流程,包括事件的报告、响应、处置、恢复等环节。

3、确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各应急救援小组的组成和职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4、制定应急保障措施。

包括应急物资、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编写应急预案文本。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应急预案文本,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清晰。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1、总则。

应急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损失,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科学决策,规范运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批第四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明确应急组织、职责、程序和保障措施。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一)组织编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编制计划;(二)编制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研、评估、论证等工作;(三)编制单位根据调研、评估、论证结果,编制应急预案初稿;(四)编制单位将应急预案初稿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五)编制单位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六)编制单位将修改后的应急预案报送审批。

第六条应急预案的审批程序:(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将应急预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二)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应急预案后3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三)审批通过的应急预案应当予以公布。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与演练第七条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严格执行应急预案;(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应急职责;(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演练:(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二)应急预案演练应当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国应急事件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事件,是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应急事件应对工作中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

第四条应急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评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应对;(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四)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第五条应急预案体系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二)专项应急预案;(三)部门应急预案;(四)地方应急预案;(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急预案。

第六条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应急事件的分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七条专项应急预案应当针对特定类型的应急事件,明确应急响应措施、救援力量、物资保障、信息报告等。

第八条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部门职责,制定针对本行业或领域的应急事件应对措施。

第九条地方应急预案应当结合地方实际,明确地方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响应措施、救援力量等。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响应程序、救援力量、物资保障等。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十一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组织调研,确定编制依据;(二)明确编制目标,制定编制方案;(三)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初稿;(四)专家评审,修改完善;(五)批准发布,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明确应急指挥机构,落实责任人;(二)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物资供应;(四)加强信息报送,确保信息畅通;(五)强化应急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全文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全文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事故灾难,预先制定的组织指挥、应急资源调配、应急行动程序和措施等。

第三条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应当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全国应急救援预案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救援预案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第五条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分工、应急资源配置;(五)制定具体的应急行动程序和措施,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条件;(六)适应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应急工作的需要。

第六条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预案名称、适用范围和应急目标;(二)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联系方式;(三)应急资源配置,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场所等;(四)应急响应级别和条件,包括预警、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等;(五)应急行动程序和措施,包括事故灾难的预警、报警、救援、疏散、安置等;(六)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内容。

第七条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当充分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和发布第八条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九条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专家应当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应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第三条应急预案的主要编制单位应为事故发生单位或责任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预案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第五条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和信息报告机制;2. 应急组织体系和分工;3. 应急资源调配和保障;4. 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法;5. 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措施;6. 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7.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管理。

第六条应急预案的管理责任单位应依法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主要包括:1.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2. 确保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 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4. 做好应急预案的档案管理工作;5.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应用第七条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分工、措施和方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效处置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应用范围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卫生事件等。

第九条应急预案的应用过程中,有关单位应做好应急指挥、信息报告、资源调度和社会救助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序进行。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监督和评估第十章对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应用进行监督和评估,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第十二章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进行,确保预案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章应急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各单位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等工作。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快速处置”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四条本单位成立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分类和编制第五条本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类。

综合应急预案是本单位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性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专项性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场所、设备设施、岗位等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六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四)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五)与上级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七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专门人员成立编制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经过评审和修订后,形成预案草案。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审批和发布第八条综合应急预案由本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

专项应急预案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

现场处置方案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布。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整体效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组织和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等。

应急管理主管部门应指导并监督各组织和机构按照本办法执行预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是组织和机构应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规划和组织安排。

依据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是各组织和机构的法定义务。

第二章预案制定第四条预案的制定由各组织和机构的应急管理负责单位负责,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生效。

预案的修订应及时进行,以保持其时效性和适应性。

第五条预案的制定应根据组织和机构的实际情况,明确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和应对措施。

各类预案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事故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第六条预案的制定流程应包括预案编制、预案审批、预案公布和预案培训等环节。

各组织和机构应确保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章预案执行第七条各组织和机构应事先制定详细的预案执行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启动预案。

第八条预案执行过程中应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

第九条预案执行中应逐级上报,及时向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汇报,并按要求配合组织和机构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

第四章预案评估与修订第十条预案的评估工作应定期进行,包括实际演练和模拟演练。

通过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第十一条预案的修订应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及时进行。

修订后的预案应重新进行审核和批准,并及时推广和宣传。

第五章外部协调与合作第十二条预案执行过程中,各组织和机构应加强与其他机构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的跨部门、跨领域应急管理机制。

第十三条各组织和机构应积极参与地方、行业和国家级的应急管理活动,如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经验交流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合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wei)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22 ),结合本单位的危(wei)险源状况、危(wei)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以及涉及安全生产的其他组织和活动。

第三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培训和演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分类指导,专业救援;(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五)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潜在危险源和事故风险,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第五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二)事故风险分析;(三)应急处置原则;(四)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五)应急处置措施;(六)应急处置物资和设备;(七)应急通信保障;(八)应急培训和演练;(九)应急预案的修订、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相关单位、专家和职工的意见,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实施制度,明确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程序和责任。

第八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第九条应急处置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一)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二)及时疏散、撤离遇险人员;(三)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四)及时报告事故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培训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知识;(二)应急处置技能;(三)应急装备操作;(四)应急处置演练。

第十二条演练应当覆盖应急预案的所有内容,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制定、实施和修订应急预案。

第二条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实现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

2.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

3.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应急预案应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将预防工作贯穿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全过程。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预案概述:包括预案名称、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编制目的等。

2. 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3. 组织指挥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分工、联络方式等。

4. 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

5. 保障措施:明确应急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等保障措施。

6. 宣传教育: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四条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1. 组织编制: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组织编制应急预案。

2. 征求意见: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意见。

3. 审核批准: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应急管理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五条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及时启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 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国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一)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应当遵循科学合理、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一)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2. 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3. 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预警级别、响应程序和措施;4. 应急救援的物资、装备和人力资源保障;5. 应急处置的信息报告、通报和发布;6. 应急处置的后期恢复和重建。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一)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实现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预案的评估和修订(一)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应急响应能力等。

(二)评估结果表明应急预案存在不足时,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一)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工作有序开展。

(二)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大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评估和修订工作顺利开展。

(三)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六、附则(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办法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五条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事件基本情况;(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处置措施;(五)应急保障措施;(六)应急宣传教育;(七)预案的启动、终止及评估。

第六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审批、发布与备案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制的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后,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批、发布。

第八条应急预案发布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将应急预案报同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演练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组织机构的运行;(二)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三)应急资源的调配;(四)应急宣传教育;(五)预案的启动、终止及评估。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组织评估,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第十三条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评估结果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确保预案的时效性。

国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为规范国家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1. 目的:为了规范国家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实施、监督、评估和修订等工作。

3. 原则:国家应急预案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2)科学合理、务实高效;(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信息共享、协同应对。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1. 编制主体: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由相应单位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编制。

2. 编制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适用范围;(2)突发事件分类;(3)应急组织体系;(4)应急响应程序;(5)应急保障措施;(6)应急恢复重建;(7)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备案、实施、监督、评估和修订。

三、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和备案1. 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编制单位或部门组织评审。

2. 发布:经评审合格的应急预案,由编制单位或部门按照权限发布。

3. 备案:应急预案发布后,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1. 实施: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各类应急组织应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应急响应措施。

2. 监督: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案有效执行。

3. 评估:应急预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应当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1. 修订条件:当法律法规、政策调整,突发事件类型、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保障措施等方面发生变化时,应当修订应急预案。

2. 修订程序:应急预案修订按照编制、评审、发布、备案等程序进行。

六、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及驻县各单位:现将《西乡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
西乡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西乡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应急预案的种类
第二条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五类。

(一)县级总体应急预案是我县应对特别重大、重大、
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阐述西乡县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

(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是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行动方案。

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专项应急预案是在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种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

(三)县级部门应急预案是县政府各部门根据县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行动方案,由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当地政府备案,针对性更强。

(四)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是指乡镇、村委会(社区)、学校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五)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指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时,主办单位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的紧急行动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制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和处置
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

第四条各类应急预案应根据其不同功能和作用,科学确定内容,做到切合实际,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科学实用。

(一)总体应急预案应当突出原则性、指导性,着重对突发事件分类分级、工作原则、预案体系、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等内容做出原则规定。

(二)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对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处置机构、应对方式、措施、程序等做出明确、具体规定。

(三)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其职能,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应对突发事件职责权限、工作任务和应对措施。

(四)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应当着重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先期处置的具体程序和措施,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好记管用。

(五)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做出安排,防患于未然。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县应急委员会是全县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设县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检查全县应急预案建设工作,规划全县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统一审定、颁布、调整县级专项预案,确定部门预案名录。

第六条西乡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修订和组织实施,县应急委员会审核、批准,以县政府名义发布,报市应急办备案。

第七条县级各专项应急预案由相关牵头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报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

县政府各部门预案由各部门编制、修订和管理,报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全县所有公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全县所有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备案。

第九条应急预案是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为预防和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先制定的工作计划或行动方案;是规划、组织、指导、检查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包括预案编制、审批、发布、演练、修订、宣传、培训等环节。

第十条编制各类预案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分析,并注重吸收应急一线工作人员及应急管理专家参与,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保证预案选项确立、编制成
文、科学评审和发布实施等四个环节科学规范。

第十一条编制预案要认真组织预案会商会审,增加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对预案的认知。

同时听取应急管理专家意见,增大科学技术含量,提高预案的科学性。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十三条各基层组织参照县级预案管理模式,组织开展本乡镇、村(社区)预案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省、市驻县单位要主动做好本单位的预案管理工作,并及时将预案报当地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自行编制、修订和管理,报当地政府备案的同时,还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应依法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更新、批准、发布、宣传和演练管理工作,并加强与应急预案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确保上下级和同一层面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协调,确保预案具有权威性。

第十七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要保障预案工作经费和人力投入,保证预案编制、修订工作顺利实施。

第十八条报送各类预案备案的数量为纸介质文件3份,并同时报送电子文档(word格式)备案,建立应急预案
库。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演练
第十九条各类应急预案要通过演练进行检验,演练工作由编制预案的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

第二十条县应急管理办公室统筹安排县级专项预案演练计划,并派员检查指导各基层组织、各有关部门的演练工作。

第二十一条县级综合性预案每三年演练一次,专项预案每两年演练一次,部门预案每年演练一次。

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各自演练计划。

第二十二条县级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和部门综合性应急预案演练的方案,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基层组织的综合性演练方案,应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三条各基层组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明确应急演练的课题、演练的队伍、演练的程序、演练的方法和演练的目标。

第二十四条演练应坚持“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按照演练的准备、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第二十五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要将预案的演练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应急演练达到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指挥机制、协调处置程序、检验实战效果、改进应急预案的目的。

第二十六条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和反思,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补充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将演练总结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组织的应急演练,应明确所需的演练装备、器材及物资保障标准,落实参演人员队伍,统筹计划安排,演练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或部门年度财政预算。

第二十八条根据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报批和备案,保证预案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修订
第二十九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总体应急预案适时进行修订,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两年修订一次。

第三十一条凡遇有特别重大事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的,应在处置结束后,根据预案实施过程和处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检查
第三十二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要认真开展应急预案检查,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要按照预案做好常态下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器材装备、预案演练等监督检查工作,为应急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三十三条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将对各基层组织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各部门预案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应急预案检查主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形式。

第三十四条应急预案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指挥机构建设情况;预测预警能力、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措施、应急保障等情况。

第三十五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应急预案结构升级和创新,不断扩大预案的覆盖面,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各类预案的存档和备案,建立预案目录和预案信息库。

第三十六条对未按照规定编制、修订应急预案的,或
未按应急预案规定履行相关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责任。

第六章应急预案的宣传
第三十七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寓教于练,将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渗透到应急预案管理全过程。

第三十八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册、板报等形式,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危机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第三十九条各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未来形势的预测和研判,不断把握新形势,提出新方案,创造新方法,增强预案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促使预案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实用。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