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分层流程图

合集下载

7层网络协议交互流程

7层网络协议交互流程

7层网络协议交互流程一、物理层。

这可是网络的最底层啦,就像是网络世界的地基。

在这个层面呢,主要就是处理一些物理介质上的信号传输,像什么网线、光纤之类的。

设备之间得通过物理层来连接起来,才能开始后面的交流。

比如说,你的电脑通过网线插到路由器上,这个插网线的动作,就和物理层有关系。

在这一层,数据就是以比特流的形式存在的,简单来说,就是0和1的组合。

就像两个人说话之前,得先把耳朵和嘴巴凑到一起,这就是物理层干的事儿,让设备能够有连接,为后面的数据传输搭好舞台。

二、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就像是一个小管家,它负责把物理层传来的比特流进行整理。

这一层主要关注的是在相邻节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

什么是数据帧呢?就像是给数据穿上了一件小外套,这个外套里面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比如说,在一个局域网里,你的电脑要给同一局域网的打印机发送一个文件,数据链路层就会把这个文件包装成数据帧,然后通过物理层的连接,准确地把这个数据帧送到打印机所在的设备上。

它就像是在一个小社区里送信的邮递员,得知道每家每户的地址,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地方。

三、网络层。

网络层就更厉害了,它可以处理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想象一下,你家里的网络和公司的网络是不同的网络,当你从家里访问公司的服务器时,网络层就发挥作用了。

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由选择,也就是找到从源到目的的最佳路径。

网络层有个很有名的协议叫IP协议,这个IP就像是网络世界里的身份证,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独特的IP地址。

网络层根据IP地址来决定数据该往哪里走。

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游,网络层就是那个给你规划路线的导游,告诉你怎么走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四、传输层。

传输层在网络通信里可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有两种主要的协议,TCP和UDP。

TCP就像是一个很靠谱的朋友,它建立连接的时候会进行三次握手,就像两个人见面先握三次手表示友好和信任。

然后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会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数据丢了它会重新发送。

网络协议书图解

网络协议书图解

网络协议书图解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通信的一套规则和标准。

它规定了计算机之间如何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进行错误检测等。

本文将以图解的方式来介绍网络协议,详细解析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协议的工作流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网络协议的目的是使得不同厂商、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

协议有一系列的规定,包括数据的格式、通信的步骤和通信中的各种错误处理等,这些规定被称为协议的规范。

图1: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协议的规范通常由不同的层次构成,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最常见的网络协议规范是TCP/IP协议集,它被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其中,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传输层协议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网络层协议则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数据链路层协议则规定了数据在物理层面上的传输方式。

图2:TCP/IP协议集的四个层次在网络协议中,数据被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以及传输的数据。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会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这就需要网络协议规定了一系列的传输方式和控制信号,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到目标主机。

图3:数据包的传输过程最常见的网络协议之一是HTTP协议,它是用于万维网上的数据传输的协议。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时,浏览器会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返回请求的网页数据,然后浏览器将网页数据解析并显示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HTTP协议的工作流程。

图4:HTTP协议的工作流程另一个常见的网络协议是TCP协议,它是传输层协议中最基本的协议之一。

TCP协议使用的是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它通过建立连接、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的自动恢复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当发送端的应用程序需要发送数据时,它会使用TCP协议将数据分割成多个TCP数据包进行传输,接收端的应用程序收到数据后将其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七层体系通信协议结构图

七层体系通信协议结构图

.整理范本编辑word !应用层表示层 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HTTP 、FTP 、Telnet 、SMTP 、POP3、IMAPSMTP:简单传输协议 POP3:邮局协议版本3 IMAP:Internet 消息访问协议DNSDHCP 、BOOTP 、TFTP 、RADIUS 、SNMP 、NTP 、HTTP-S 、SLP 、SSLSOCK SLDAP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SS77号信令系统DSMCC(MPEG) 数字存储媒体命令和控制TCPUDPTALI传送适配层协议IPDVMRP距离向量多播选路协议Mobile I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 面向连接)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 无连接)BGPRARPARP IGMP ESP AH NARPIGMP:多播的Internet 组管理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ESP:安全加载封装 AH:认证协议头NARP:NBMA 地址解析协议ICMPIGMPRIP 、RIPNG 、HSRP RSVP X.25OSPF 、IS-IS 、VRRP 、EGP 、IDRP 、IGRP 、EIGRP ICMP: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RSVP:资源预留协议 RIP:距离向量路由协议RIPng:IPV6下的RIP 协议 HSRP:热备份路由协议 OSPF:开放最短路优先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IDRP:域间路由协议 IGRP: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EIGRP:增强动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L2F:第二层转发协议 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 L2TP:VPN 第二层通道协议SLIP CSLIPL2F 、PPTP 、L2TP 、ATMP串行线路IP 压缩的SLIPIEEE 802.2IEEE 802.1IEEE 802.3CSMA/CD 协议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IEEE 802.2CMSA/CA 协议IEEE 802.5 令牌环网(已淘汰)IEEE 802.5 FDDI 网 (已淘汰)IEEE 802.1D 冗余链路STP IEEE 802.1W 快速STP IEEE 802.1Q VLAN IEEE 802.1X 认证系统IEEE 802.1p QOS 流量优先级 IEEE 802.1g 远程网桥LLC 逻辑控制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ATM LACP链路汇聚控制协议802.3adPPP 、PPPoE 点对点、以太网上的点对点SDLC同步数据 链路控制ITU-T G.703 ITU-T H.323 ITU-T M.3010 ITU-T X.25 ITU-T X.61 ITU-T Y.1231 ITU-T 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802.3a (10BASE-T2 淘汰) 802.3b (10Broad36 淘汰) 802.3e (10BASE-5 淘汰) 802.3i (10BASE-T)IEEE 802.3u100BASE-TX (双绞线) 100BASE-T4 (淘汰) 100BASE-FX (光纤)RADIUS:远程用户拨号谁系统 NTP:网络时间协议HTTP-S:HTTP 安全协议 SSL:加密套接字协议层IEEE 802.3z 1000BASE-LX (光纤,5000m) 1000BASE-SX (光纤,550m) 1000BASE-CX (双绞线,25m)802.3ab1000BASE-T (双绞线) 802.3ae10GBASE-SR (光纤) 10GBASE-SW (光纤) 10GBASE-LX4 (光纤)10GBASE-LR (单模 10km) 10GBASE-LW (单模 10km) 802.3ak10GBASE-CX4 (同轴 15m) 802.3an10GBASE-T (双绞线 100m)802.11a (5GHz,未应用) 802.11b (2.4GHz,11Mb/s) 802.11g (2.4GHz,54Mb/s)802.11n (2.4GHz 、5GHz,300-600Mb/s 802.11ae (5GHz,500Mb/s-1Gb/s IEEE 802.15 (蓝牙技术)IEEE 802.16 (固定宽带无线,LMDS) IEEE 802.17 (RPR 弹性分组环)DS1/DS3带宽倍数4/7/6 E1/E3 带宽倍数 4/4/4 SONET/SDHPSTN ISDN FR X.25 窄带接入 ADSL HFC PLC 宽带接入 SDH DWDM 传输网LMDS GPRS 3G DBS VAST 无线/卫星.整理范本编辑word!。

网络通讯协议书结构图解

网络通讯协议书结构图解

网络通讯协议书结构图解网络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一套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通信双方的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高效地传输。

在网络通信协议中,协议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系列协议的层次化组织,每一层协议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来完成数据的传输。

下面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介绍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通信协议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可传输的信号,在物理媒介上进行传输。

物理媒介可以是电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的编码、调制和解调、时钟同步等。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成逻辑上的数据帧,并添加帧头和帧尾等控制信息。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差错检测、流量控制和数据的帧同步。

比如以太网协议、Wi-Fi协议等都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

三、网络层网络层是网络通信协议的核心层,它负责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来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

在网络层中,IP协议是最常用的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在互联网中的传输和路由选择的规则。

网络层还负责将数据分片、差错恢复等操作。

四、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了两种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通过序列号和确认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UDP协议则提供了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一些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五、会话层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它定义了会话的开始、结束和恢复的规则,并提供了会话控制和同步机制。

在会话层中,我们常见的协议有FTP、Telnet等。

六、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它将来自会话层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能够正确地解释和处理数据。

常见的表示层协议有JPEG、ASCII等。

协议分层流程图

协议分层流程图

基本流程图一具体内容:1:动画一开始要介绍网络协议及分层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功能。

再一一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2:七层分别怎样出来的问题:可以分别弹跳出来或者是由卡通人物将他们一个一个的牵带出来。

(可以自己想象) 2:全程配带欢快点的音乐。

3:整个画面可以花俏点。

(个人观点)4:当然整个过程要用卡哇伊一点的声音(或者模拟蜡笔小新的声音)来配音,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上课的兴趣同时加强记忆其中一些知识点:1协议是一个规则或一组规则和标准。

它用来帮助实体之间、网络之间互相理解和正确进行通信。

网络协议是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它是计算机相互通信的保证。

协议组由具有分层功能的不同协议构成的一组相关协议。

协议可以定义为在两个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规则的集合。

2协议关键要素:语法、语义、时序l语法:定义所有信号的电频和发送数据格式;l语义:含有使实体协调配合和数据管理所需的信息结构,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动作需要做出的响应l时序:包含速率匹配和对接受数据的正确排序。

3层次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容易处理的小问题,是一种模块化的方法,降低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度4网络标准化组织与这种体系结构密切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是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国际电信联合会(ITU,原名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X系列和V系列建议书、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 IEEE802 LAN协议标准以及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RS系列标准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 OSI模型的划分原则OSI标准于1983年颁布,旨在促进所有计算机网络都具备互联能力,并最终开发成为全球性的网络结构。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如下:第一层:双方的基本信息本协议由甲方(法律服务提供方)和乙方(委托方)双方签订,双方均为依法成立、合法存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甲方信息:名称:地址:电话:法定代表人:乙方信息:名称:地址:电话:法定代表人:第二层: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甲方的身份:甲方为一家具有法律执业许可的法律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

2. 乙方的身份:乙方为需要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的委托方。

3. 甲方权利:甲方有权在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并有权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费用等。

4. 乙方权利:乙方有权向甲方咨询法律问题,并有权在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过程中获得保密和隐私保护。

5. 甲方义务:甲方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提供合法、专业、忠诚、保密的法律服务和咨询,对乙方的资料、信息保密不泄露。

6. 乙方义务:乙方应提供真实、准确的委托委托资料及相关证据,并按照甲方的要求配合甲方提供的法律服务、咨询。

7. 履行方式:甲方提供服务时,应向乙方提供书面意见或书面法律服务。

乙方在委托甲方提供服务时,应当向甲方提交相关资料和证据。

8. 期限: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到甲方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完成后自动终止。

9. 违约责任:如甲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乙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三层: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时应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规。

第四层: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本协议中规定的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属于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双方应当认真遵守,并且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双方之间的争议或纠纷。

第五层: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协议的内容经双方签署,并经过正式生效后,即产生法律效力。

如发生争议或纠纷,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可依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协议分层(因特网5层模型)及7层OSI参考模型

协议分层(因特网5层模型)及7层OSI参考模型

因特⽹5层模型及7层OSI参考模型分层的体系结构:
应⽤层(软件)
运输层(软件)
⽹络层(硬件软件混合)
链路层(硬件)
物理层(硬件)
OSI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地⼀个⽤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地标准体系,⼀般被称为OSI参考模型或者七层模型。

表⽰层
会话层
封装
数据从发送端系统的协议栈向下,沿着中间的链路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协议栈,然后向上到达接收端系统的协议栈。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都是前两篇提到的分组交换机,且他们并没有实现协议栈中的所有层次。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TCP/IP参考模型。

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5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7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应用层·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DNS (域名解析)·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Gopher (英文原义: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SIP 信令控制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GTP 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STUN (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简单穿越)是一种网络协议·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校时协议传输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简写RTP)实时传送协议· RSVP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网络层IP(IPv4 · IPv6) 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ARP :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

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

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引言:在当今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网络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作为互联网传输层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据传输的任务。

本文将对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进行详细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一、TCP协议的工作模式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先建立一个连接,然后才能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这个连接的建立过程就是三次握手。

1. 三次握手过程三次握手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请求连接、确认连接和建立连接。

发送方首先向接收方发送一个请求连接的syn包,表示发起连接的请求。

接收方收到请求后,会回复一个syn+ack包,表示确认收到请求,并准备建立连接。

最后,发送方再发送一个ack包,表示连接建立完成。

这样就完成了连接的建立过程,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

2. 数据传输TCP协议的数据传输通过分片的方式来实现。

待发送的数据会被分为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有自己的序列号和校验信息,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接收方会根据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排序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 连接的释放当数据传输完成或者连接出现问题时,需要释放连接。

TCP协议使用四次挥手来完成连接的释放。

首先,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连接释放的请求,接收方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确认。

然后,接收方再发送一个连接释放的请求给发送方,发送方收到后回复一个确认。

最后,接收方收到确认后,连接就完全释放了。

二、TCP协议的流程图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TCP协议的工作过程,下面将通过流程图解析的方式来详细描述TCP协议的工作流程。

1. 建立连接的流程图建立连接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发送方发送syn包,接收方回复syn+ack包,发送方回复ack包。

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数据格式及传输过程

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数据格式及传输过程

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数据格式及传输过程1. 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图1的右边是TCP/IP的体系结构,可以看出TCP/IP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而是由多个协议组成的协议族,这些协议从高到低分四层,分别规定了满足网络用户需求的应用层协议、信息传输层协议、网络互联层协议以及面向物理链路的网络接口层协议。

图1的左边是OSI七层模型,图1给出了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1 TCP/IP体系结构与OSI体系结构图2说明了我们常用的以太网协议IEEE802与OSI的对应关系。

图2 局域网和城域网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L&MAN/RM)协议栈当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

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信息),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称作TCP消息段或简称为TCP段(TCP segment)。

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称作IP数据报(IP Datagram)。

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帧(Frame)。

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进入协议栈时的封装过程2.网上传输的数据格式2.1 TCP报文段的格式图4 TCP报文段的格式虽然图4中TCP报文的长度字段均为16位,因此TCP报文可以长达64KB,但是TCP报文太长,在下层IP层传输时要分解成多个短数据段,再加上封装/拆装,导致网络传输效率降低。

如果TCP报文的长度过短,也会导致网络传输效率降低。

一般TCP报文的长度取536字节净负荷。

IP数据报也有同样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2.2 IP数据报的格式图5 IP数据报头部的组成2.3 以太网II(Ethernet V2)的帧格式以太网II的帧是用于IP数据报在以太网中传输的约定俗成的标准帧类型。

以太网II帧格式里的序言为以太网回路建立必需的定时机制以识别和开始读取传入的数据。

信宿地址为接收方网卡的MAC地址。

网络协议全图

网络协议全图

网络协议全图一、引言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范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细节,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通信。

本协议旨在提供一张全面的网络协议图,包含常用的网络协议及其关系,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协议。

二、网络协议全图以下是网络协议全图,按照协议层级划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层展示了各个协议及其关系。

1. 物理层- 以太网协议(Ethernet)- 串行线路协议(Serial Line Protocol,SLP)-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 通用异步收发器协议(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 ...2. 数据链路层- 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 帧中继协议(Frame Relay Protocol)- 以太网协议(Ethernet)- 网络接口层协议(Network Interface Layer Protocol)- ...3. 网络层-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 ...4. 传输层-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 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 ...5. 会话层-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 远程登录协议(Remote Login Protocol,Telnet)- 网络文件系统协议(Network File System Protocol,NFS)- ...6. 表示层- 压缩协议(Compression Protocol)- 加密协议(Encryption Protocol)- 图形交换协议(Graphics Exchange Protocol,GXP)- ...7. 应用层-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 电子邮件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 域名系统协议(Domain Name System Protocol,DNS)- ...三、总结本协议提供了一张网络协议全图,涵盖了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及其关系。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讲义课件演示(20张)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讲义课件演示(20张)

主机A
主机B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网络传输介质
应用OSI七层进行通信
TCP/IP 参考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层次
OSI 的体系结构
TCP/IP 的体系结构
TCP/IP 的三个服务层次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运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服务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 为服务访问点SAP。
4. 服务类型
面向连 接服务
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必须终止这个 连接。在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无连接 服务
每个报文(信件)带有完整的目的地 址,并且每一个报文都独立于其他报 文,由系统选定的路线传递。在正常 情况下,当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 时,先发的先到。但是,也有可能先 发的报文在途中延误了,后发的报文 反而先收到。
2.3
2.4
2.5
1.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这决定了人 类活动 的预期 性、目 的性。
2.人类社会是有组织的。这种组织性 决定了 人类活 动的秩 序性、 规则性 ,导致 人类活 动的领 导与被 领导、 权威与 服从关 系的确 立。
3.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从这三方 面来说 ,人类 社会从 其诞生 开始, 就有了 领导活 动。
OSI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
7 应用层Application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5 会话层session 4 传输层transport 3 网络层Network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1 物理层Physical

网络协议全图

网络协议全图

网络协议全图1. 引言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本协议旨在全面介绍网络协议的分类、功能和应用,并提供详细的实例和图表。

2. 网络协议分类2.1.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负责在网络中的两个主机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2. 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互联网协议(IP)和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2.3.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在物理网络中的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协议(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

2.4. 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负责定义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方式和电气特性。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包括以太网物理层标准和同轴电缆标准。

3. 网络协议功能3.1. 数据传输和分段网络协议负责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确保它们按正确的顺序到达目的地。

3.2. 错误检测和纠正网络协议使用校验和和冗余校验等机制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3.3. 路由和转发网络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通过选择最佳路径和转发机制来实现。

3.4.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网络协议通过使用滑动窗口和拥塞避免算法等机制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

4. 网络协议应用4.1. 互联网协议(IP)互联网协议是在互联网中最常用的网络层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寻址规则。

4.2. 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在互联网中最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

4.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在互联网中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

4.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的协议。

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二)

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二)

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在计算机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TC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图解析。

一、TCP协议的工作模式TCP协议主要采用了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工作模式。

1. 三次握手三次握手是在建立TCP连接时的一种流程。

首先,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同步)包给服务器端,并进入SYN_SENT状态;然后,服务器端收到SYN包后,回复一个SYN+ACK(同步+确认)包给客户端,并进入SYN_RECV状态;最后,客户端再次回复一个ACK(确认)包给服务器端,连接建立,同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进入ESTABLISHED状态。

2. 四次挥手四次挥手是在关闭TCP连接时的一种流程。

首先,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结束)包给服务器端,并进入FIN_WAIT_1状态;然后,服务器端收到FIN包后,回复一个ACK包给客户端,并进入CLOSE_WAIT状态;接着,服务器端发送一个FIN包给客户端,并进入LAST_ACK状态;最后,客户端收到FIN包后,回复一个ACK包给服务器端,连接关闭,同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进入CLOSED状态。

二、TCP协议的流程图解析下面将通过流程图的方式,进一步解析TCP协议的工作流程。

1. 建立连接阶段```客户端服务器端↓ (SYN) ↓│ ││ 同步连接请求││────────────────────>││ (SYN,ACK) │├────────────────────>││ ││ 同步连接请求确认││ (建立连接)││ │```在这个阶段,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收到后回复一个SYN+ACK包给客户端,表示连接已建立。

2. 数据传输阶段```客户端服务器端↓ ↓│ 数据发送││────────────────────>││ ││ 数据接收││────────────────────>│```在这个阶段,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

osi和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图

osi和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图

osi和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图OSI和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图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和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两种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模型。

它们都将通信过程分为不同的层级,并为每个层级定义了相应的协议。

下面是OSI和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图。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OSI模型的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

而TCP/IP模型的物理层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例如网卡、网线等。

在两种模型中,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转化为比特流并进行传输。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分割为帧,并为每个帧添加标识,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协议包括以太网协议(Ethernet)和点对点协议(PPP)。

在TCP/IP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OSI模型类似,但没有明确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而是依赖于物理层的协议。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OSI模型的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常见的协议包括网际协议(I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和地址解析协议(ARP)。

在TCP/IP模型中,网络层也承担了类似的功能,主要使用的协议是网际协议(IP)。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OSI模型的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通过使用端口号和序列号对数据进行分割与重组。

常用的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而TCP/IP模型中的传输层也是负责端到端的可靠传输,主要使用的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OSI模型中的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同步和检查点恢复。

在TCP/IP模型中,会话层的功能通常由应用层来承担。

图解计算机网络协议

图解计算机网络协议

图解计算机网络协议写在前面文章已收录到:https:///sunshinelyz/technology-binghe/binghe001/technology-binghe网络七层架构(ISO/OSI协议参考模型)•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 1、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

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数据链路层:主要将从物理层接收的数据进行 MAC 地址(网卡的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

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

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网络层:主要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IP 地址(例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

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路由器,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 端口80 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 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在进行重组。

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

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 IP 也可以是 MAC 或者是主机名)•表示层: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应用层:主要是一些终端的应用,比如说FTP(各种文件下载),WEB(IE浏览),QQ之类的(你就把它理解成我们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东西.就是终端应用)。

职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网络协议的分层

职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网络协议的分层

职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网络协议的分层(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协议分层正如OSI七层模型定义的一样,TCP/IP协议也根据不同的通信功能分为不同的层次,TCP/I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TCP/IP的四层跟OSI的七层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 TCP/IP协议与OSI七层模型的对应关系OSI七层模型 TCP/IP 协议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网络层(Internet)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Network)物理层1、网络接口层也叫数据链路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

上表中TCP/IP协议没有相应的层次对应OSI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正是因为TCP/IP协议的这种特性,使得其构筑的Internet被广泛的应用。

2、网络层也叫互联网层,处理路由选择等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

在TCP/IP协议组件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ICMP协议(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GMP协议(Internet 组管理协议)。

3、传输层主要功能是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在TCP/IP协议组件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 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

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

另一方面,UDP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

它只是把数据报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

TCP提供了高可靠性,因此不需要应用层去考虑,UDP则把所有必需的的可靠性交给应用层自己解决。

4、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TCP/IP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下面几种是最为通用的:WWW 国际互联网、Telnet 远程登录、FTP 文件传输协议、SMTP 用于电子邮件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OSI参考模型各层协议详细图例

OSI参考模型各层协议详细图例

OSI 参考模型各层协议详细图例 TCP/IP第7层应用层 各种应用程序协议I 如 HTTP. FTP 、SMTP> POP 乳HTTP 埴文本用惊协谊I叶ISMTP ----------------------------------------------- 1TELNET TCP/IPftSHJrMWU R0P3 邮局协说第3版i ___________ __ Finfler 用户洁魅删 NNTP网堵新闻传骗曲谏IIMAP4因特网信息访问协议第四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丄當见ffiffiTCP 协址的曲用属祖务「 LPR UNtXis^ 打耳和秋Rwhci UNIXis^who^m Rex@c 「UNIXisWLogin UNIXJ& SfiUfrtt L._. -------- R&HUNIXk 程EhM 协盘___________ jUNI 買网骼脏务BOOTP 引荐协址 DHCP 劲蠢主机 E9^ rfTFMP 网端文件LRDA HP据库VT 虚扣轉靖仿RFA HP 迟科宜样访 问协灌 RJPCReiriot^ P TOCQSSCcmim,、HP 网齒般务NTP 网蚩时间 协谊 S-HTTP 寰全罐文本GDP网关址现协慨第6层表示层信息的语法语史以观 它们的关联,如加密 解密、转换稲译、& 缩解压缩亠X-Windew X-WkndowCMCT ifr 于 TCPMP的 CMIPMfDECnciLPP 轻■驶衰示NBSSN NetBIOS^ 送SOCKS字 FANP 流JK 性迺拉 协慎 SLP 廉务定位协说MSNK!软馆搐IK 务户拨号 认迁用劳协iStk _____________ OMS 境名系罐____________ j便用TCP 料(JDP 饰股的应毘层服务 fNFS 网培兗件 系娩协也 1 RISTATSUN J S^T 状凉石迎 HUAP r SUNiffi 口 映射11瞰MIS SUN 网培信匸息系爼协僦MSM I NUNRMount ________ JXDPTFTP 简单文件5NMP師协议第5层会话层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 间建立及管理会话.第4层传输层接受上一层的数据.在必 要的时候把数据进行分 上 割*井将这些数据交给网 A 络层.且保证这些数据段/■ 有效到达对端°TCP 传输控制协讪 UDP 用户數话柿协该史伞IHtSSLTLS ]史全豪E楼输层I ■ ■:...■■>;■.:;妥全协址J目录诗问协世 RPC远稈过丐调用协就A A广VFRPHsTBIOS■■< IPXVINES NETRPCJ_DAP 目录说问 协址LbAF> 轻■証目 杲访问协迎fDSI IP NcTBlOS SMB NetBIOS V ISO-TP SSPMSRPCXOT 基于TCP±± 的 X.25*iflVan Jacobson 压痛TCP 协谅TAU 传戟适配层 接口协辿 要全协址RUDP 可Ifc 的用户 数掘报协议Mobile IP 務动IP 协理第3层网络层控制子网的运行’如逻 辑编址、分组传输*路 由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流程图一具体内容:1:动画一开始要介绍网络协议及分层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功能。

再一一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2:七层分别怎样出来的问题:可以分别弹跳出来或者是由卡通人物将他们一个一个的牵带出来。

(可以自己想象) 2:全程配带欢快点的音乐。

3:整个画面可以花俏点。

(个人观点)4:当然整个过程要用卡哇伊一点的声音(或者模拟蜡笔小新的声音)来配音,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上课的兴趣同时加强记忆其中一些知识点:1协议是一个规则或一组规则和标准。

它用来帮助实体之间、网络之间互相理解和正确进行通信。

网络协议是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它是计算机相互通信的保证。

协议组由具有分层功能的不同协议构成的一组相关协议。

协议可以定义为在两个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规则的集合。

2协议关键要素:语法、语义、时序l语法:定义所有信号的电频和发送数据格式;l语义:含有使实体协调配合和数据管理所需的信息结构,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动作需要做出的响应l时序:包含速率匹配和对接受数据的正确排序。

3层次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容易处理的小问题,是一种模块化的方法,降低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度4网络标准化组织与这种体系结构密切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是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国际电信联合会(ITU,原名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X系列和V系列建议书、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 IEEE802 LAN协议标准以及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RS系列标准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 OSI模型的划分原则OSI标准于1983年颁布,旨在促进所有计算机网络都具备互联能力,并最终开发成为全球性的网络结构。

其划分原则如下:l网络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l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l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l每层可以使用下层为其提供服务,并为其上层提供服务l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来实现同层之间的通信l层次的划分应当从逻辑上将功能分组,层次应该足够地多,应使每一层小到易于管理的程度,但也不能太多,否则汇集各层的处理开销太大。

6OSI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功能(1)物理层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的特性;传送以 bit为单位,逐位传输;提供有关在传输介质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及物理链路故障检测指示。

(2)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实体提供点到点无差错帧传输功能,并进行流控制,具体功能包括:数据包转换为帧;按顺序传输数据;处理接收端发回的确认帧;分为介质访问控制、逻辑链路控制二个子层。

A、介质访问控制对于一个好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特性:协议简单易于实现,能够获得有效的信道利用率,对网络中各个站点访问介质要公平合理。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①通道争用型访问协议是一种随机访问技术,在网络站点访问介质时可能产生冲突现象,导致网络传输的失败,使站点访问介质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CSMA/CD 协议简单易行,且在网络轻负载下具有较高的介质利用率,但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其冲突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造成网络性能的明显下降。

由于CSMA/CD协议简单,易于实现,故被广泛使用。

通道争用访问协议的特点:基于通道争用的网络,要避免冲突;避免冲突的方式: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②确定型访问协议站点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访问介质而不会产生任何冲突,并且站点访问介质的时间是可以测算的。

由于它不存在冲突问题,故在网络重负载下具有较高的介质利用率,但在轻负载下的介质利用率不如CSMA/CD 那样高。

采用令牌访问协议的网络有令牌总线网(Token-Bus)、令牌环网(Token-Ring)和光纤局域网等。

确定性方式:拥有一个可以确定传输顺序的系统,主要包括令牌传送和轮讯。

B、逻辑链路控制逻辑链路控制常用于流量控制和错误纠正。

逻辑链路控制提供的连接服务有两种:①不确认无连接服务:提供在不建立数据链路级连接的方式下进行网络层实体交换链路服务数据单元(LSDU)的手段。

数据传输方式可为点-点式、多点式或广播式,这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②面向连接服务:这个服务集提供了建立、使用、复位以及终止数据链路层连接的手段。

这些连接是通过LLC服务访问点之间点-点式的连接,它还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定序、流控和错误恢复,这是一种虚电路服务。

3、网络层l总体而言,网络层时功能包括:建立、维持和终止通过中间设备的连接,路由选择,拥塞控制,计费功能,网络互联;通过交换、路由、寻址的过程,以可能的最佳方式从网络中获得数据;使用无连接的网络传输;对网络传输中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差错予以报告A、网络层寻址l使用网络地址IP地址寻址l网络中的设备不仅具有设备地址(MAC地址)而且具有网络地址,便于发送端设备判断目标设备是处于本地还是远程B、路由选择算法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把数据分组从源节点传送到目标节点,所以为传送的数据分组选择合适的路径就是网络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路由选择通过具体的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活跃又被广泛研究过的领域,有种类繁多的路由选择算法。

(1)路由选择算法要求:l正确性,即能正确而迅速地将分组从源节点传送到目标节点;l简单性,实现方便,相应的软件开销少;l健壮性,即能适应网络拓扑变化(如某节点损坏)和通信量的变化而能选择新的路由,不致引起作业的夭折;l可靠性,算法应是可靠的,即不管运行多久,保持正确性而不发生振荡;l公平性和最优化,要保证每个节点都有机会传送信息,又要保证路由选择最佳。

(2)路由表可分为:l静态路由——系统管理者手工建立,它不根据实测或估计的网络的通信量和拓扑结构来作路由选择l动态路由——配臵设臵由路由器自动检测获得,它根据拓扑结构,通常还有通信量的变化来改变其路由选择4、传输层为会话层实体提供透明、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保证端到端的数据完整性,提供端对端的可靠性分割和恢复数据,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输连接功能。

高层(包括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它们和OSI模型下面四层不同,下面四层都是用各种方法提供同样的服务——数据提交服务,保证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而高层是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无差错信道,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和需要,从而形成了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分布式平台。

因而上三层的服务和协议与前面讨论的下四层有重大差别,由于这几层的标准制定得比较晚,还在完善之中,并且使用得不够广泛.5、会话层会话层功能包括:为彼此合作的表示层实体提供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应用进程间对话控制,资格审查和验证,对话方向的交替管理;使用DNS远程地址建立会话连接,完成通信进程的逻辑名字与物理名字间的对应;提供会话管理服务;故障点定位及恢复6、表示层建立数据交换格式,为应用层进程提供能解释所交换信息含义的一组服务负责设备间的字符集或数字代码转换、格式转换负责数据压缩负责数据加密7、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间的接口,使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网络进行交互,并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电子邮件和网络管理程序等。

应用层包含了若干独立的、用户通用的服务模型,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窗口,用户通过这个窗口互相交换信息。

应用层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用户,各用户可以各自决定要完成什么功能和使用什么协议,该层包括的网络应用程序有的由网络公司提供,有的是用户自己开发。

对于一些常用的服务功能,人们制定了标准,避免了一些重复的工作。

7 OSI/RM内信息流动OSI模型的信息流向分析,设A系统的用户要向B系统的用户传送数据,则需要经过以下步骤:l A系统用户的数据先送入应用层。

该层给它附加控制信息AH(头标)后,送入表示层。

l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头标PH后送入会话层。

l会话层亦加头标SH送入传输层。

l传输层将长报文分段后并加头标TH送至网络层。

网络层将信息变成报文分组,并加组号NH送数据链路层。

l数据链路层将信息加上头标和尾标(DH及 DT)变成帧,经物理层按位发送到对方(B系统)。

l B系统接收到信息后,按照与A系统相反的动作,层层剥去控制信息,最后把原数据传送给B系统的用户。

可见,两系统中只有物理层是实通信,而其余各层均为虚通信。

因此,图中3-26 中只有两物理层间有物理连接,其余各层间均无连线。

OSI模型对人们研究网络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把复杂的网络结构变得层次分明,概念清晰,便于学习和研究,从而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8 小总结9题目1:TCP/IP的体系结构及对应的协议?答案:2:在TCP/IP参考模型中,电子邮件协议SMTP依赖于传输层的()A UDPB IPC TCPD IEEE 802.2协议3: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A虚电路服务 B 点到点服务 C分组交换服务 D端到端服务4:TCP/IP的互联层采用IP协议,它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A 面向无连接网络服务 B 面向连接服务 C 传输控制协议 D X.25协议5:以下对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层次关系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TCP/IP的应用层与OSI应用层相对应B TCP/IP 的传输层于OSI传输层相对应C TCP/IP的互联层与OSI网络层相对应D TCP/IP的主机——网络层与OSI数据链路层相对应6: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称为( )A 协议B 体系结构C 网络拓扑D 参考模型7:对于下列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 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层服务B 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C TCP协议可以提供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D 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非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8:在网络协议的各层中,相邻层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9:应用层负责两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的应用软件包。

10:会话层最重要的特征是数据交换。

11:物理层的数据单位是 bit或位。

12:在TCP/IP协议族中,传输层负责向应用层提供服务。

13: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叫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4:应用层协议主要有哪七个?①网络终端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入功能;②文件传输协议(F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试文件传输功能;③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用于实现互联中电子邮件传输功能④域名服务(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网络服⑤路由信息协议(RIP),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⑥网络文件系统(NFS),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的文件共享;⑦HTTP,用于WWW服务;15:TCP位于传输层,IP位于网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