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TE DESIGN
18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9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20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绿化在建筑总平面布置中的作用 • 调节气候 1. 2. 3. • 1. 2. 调节气温 调节湿度 调节气流。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吸收有害气体
3. 滤尘杀菌 4. 净化水土 5. 隔离噪声 6. 监视有害气体。 • 美化环境、休息游览 • 生产、战备
4.
5. 6.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20米;
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2
交通组织
人员密集建筑的场地出人口设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对于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 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 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子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 则一致:
4.
人流出入口应与主要交通道路,停车场库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人流出入 的滞留时间。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8
交通组织
交通流线组织 流线组织反映了场地内人、车流动的基本模式,是交通组织的主体, 体现了场地交通组织的基本思路,也是场地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 设施布置的根本依据。分为尽端式和通过式两种。 ①尽端式 指流线进入场地后沿原路返回离开场地。 该流线特点是各部分流线独立性强,相互不交叉、干扰。但运输折返 多,效率不高。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0
交通组织
场地出入口设置 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周围的道路及其它交通设施,以争取便捷 的对外交通联系。但应注意减少对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干扰,当场地同 时毗邻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或支路)时,应优先选择次干道一侧作 为主要机动车出入口。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1
交通组织
1.
基地应至少一面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宽度,以保证
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2.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和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 于基地周长的1/6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3
交通组织
3.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道联接的)出
口。
4.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5.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
场地设计
第三章 场地总平面布局
基本要求:
建筑关系分析
场地设计
建筑基地分析
SITE DESIGN
1
场地总平面布局
场地总体布局的内容:结合场地现状条件,明确功能分区,
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工程设施的相互空间关系,
进行总平面布置。 要求:使用合理、技术安全、建设经济、环境整体友好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车流量较多的场地出入口设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根据《民用建筑通则》,其通路的出入口连接城市 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
小于5m;
3.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21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绿化布置的一般要求 1. 2. 绿化布置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消除或减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气体和噪声对环境的污
染。
3. 因地制宜地选用植物材料,尽快发挥绿化效益。
4.
不得影响交通和地上、地下管线的运行和维修。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6. 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绿化布置应不影响 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4
建筑的组合安排

1. 2.
建筑朝向
日照 通风
3.
• 1. 2. 3. 4.
其他
建筑间距 日照间距 防火间距 地震地区建筑间距 安全卫生防护间距
SITE DESIGN
7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人流 对于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地段或建筑,要根据其人流集散的规律、特 点,合理组织好人流: 1. 一般将各种不同方向的人流,通过步行道或广场来组织,或合流或分流, 使之互不交叉冲突。
2.
3.
经常性大量人流集散地,如火车站、商业中心、展览馆等,人流活动往往
有一定规律,应将入口和出口分开,使人流按一定方向循序前进。 对短时间集散大量人流的场所,如体育中心,影剧院等,出入口也应分设, 并根据人流数量,充许集中或疏散时间,考虑出入口的分布位置和足够数 量。
2.
3.
场地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4.
SITE DESIGN
23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绿化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
绿化所需间距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24
场地的公共限制
为保证城市和区域的整体运营效益,场地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公 共限制。这些限制来自于: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规定 当地的城市规划要求与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与场地建设有关的消防、人防、交通、市政等主管部门的要求; 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其他限制
场地设计
益需要的临时性建筑等。
SITE DESIGN
28
用地控制
• 契约限制 这是在业主(或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土地批准文件或土地 出让、转让合同中规定的,场地的使用必须遵守的各种限制。实际上是 在用地边界线(或道路红线)之外另行划定了建筑控制线。其对建筑的突 出物、悬挑部分和地下建筑、基础等的限制,以及对道路、停车场、地 下管线及构筑物的限制与要求,须以批准文件或合同条款为准:未做详 细说明时,一般仅限定地表建筑物的位置。

道路红线
一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划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 明。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

建筑控制线
基地上用以标定可建建筑区域范围的界线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26
用地控制
道路红线
场地设计
道路用地包括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带、机动车道及道路叉路口等组 成部分,由城市的市政、道路交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 27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9
②通过式:是流线从一端进入场地后可由另一端离开,无需折返。 通过式的各出入口相互连通,保证了各流线的畅通,避免折返,为人们 提供了运输选择的可能。但也增加了相互干扰的机会,应注意合理安排各 种流线,尽量避免干扰。 通常,场地交通流线的组织都是综合这二种形式的,并尽量做到人、车 分流,流向有序,避免干扰、保证安全。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5
建筑的组合安排
防火间距
场地设计必须贯彻国家“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为保证一旦发生 火灾时,相邻建筑的安全、防止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防火 间距。防火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高度、耐火等级和建筑外墙上门窗、 洞口等情况。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Jl6—87)》中,针对非高层的民用建筑,明确 划分了耐火等级,并根据耐火等级规定了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SITE DESIGN
用地控制
• 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 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控制线并不限制场地的使用范围,而 是划定场地内可以建造建筑物的界限。它对建筑物的限制作用(如可突入控
制线建造的建筑、建筑突出物等)与道路红线基本相同。
建筑控制线的划定主要根据如下原因: • (道路)红线后退 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因城市规划需 要,主管部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这种情况称为红线后退 (或称为后退红线)。这时,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之间的用地可以修建绿 化设施、道路、停车场、广场、用以连接场地与城市管网的管线设施、属公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4
方案比较
某小学场地布局 已知条件: 地势:北高南低 内容:1 教学楼
2 多功能厅
3 传达室 4 厕所
5 运动场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 ? ?
5
二、交通组织
交通流量的安排 建设项目的各组成部分,各幢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交通特征和交 通量往往各不相同,有的货流量大,有的车流量大,也有的人、车、 货流量都有,设计中应首先加以区分,布置时应各有侧重: 1. 功能分区时,应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的部位或将交通流量大的部 分靠近主要交通道路,保证交通线路短捷,联系方便; 2. 3. 安排大量的人、车、货流运行线路时,要不影响其它区域的正常活动; 在山地布置交通线路时,考虑地形高差,应使交通流量大的部分布置 在与主要出入口高差相近的地段上,避免过多的垂直交通和联系不便。
1. 2. 3. 4.
公共限制条件是通过对场地设计中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来实现的。
• • 用地控制 密度控制

• •
高度控制
容量控制 绿化控制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25
用地控制
场地界限 • 建设用地边界线
即业主(开发商或土地使用者)所取得使用权的土地边界线,具有严谨的法 律意义。在土地私有的西方国家,一般称之为地产线(Property Line);在我 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土地使用模式下,该线被称为征地线;根据我国现行土地有 偿使用制度,该线可称为土地产权线(简称地产线)或建设用地边界线。 用地边界线是场地的最外围边界线,它限定了土地使用权的空间界限。当 用地边界线范围内有公共设施(如城市道路)用地时,必须首先保证公共设施的 使用。因此,地产线并不是对场地 可建设使用范围的最终限定。
17
建筑的组合安排 防火间距
针对高层的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45—95)》规定了 其相互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场地设计
此外,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 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 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2
场地总平面布局
场地总平面布局考虑因素: •功能分区 •交通流线
•建筑组合
•绿化布置 •公共限制
(技术经济)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3
一、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对场地内 大关系的总体把握,是场 地布局的关键。场地设计 必须坚持从整体到局部逐 次递进的设计思维过程。 将性质相近、联系密 切、相互之间干扰影响不 大、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 筑物、构筑物分成若干组,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 边界后退
在分析场地限制条件、确定可建筑范围时,还需考虑到与相邻场地 临近建筑之间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等,因此需要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16
建筑的组合安排
防火间距
根据耐火等级规定了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场地设计
在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2500m’的用地内,可成组布置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 不超过六层的住宅,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 4m;但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 的防火间距仍不应小于表的要求。
SITE DESIGN
22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布置形式 1. 规则式。布置的形式较规则严整,多适用于平地。往往采用严整的 对称布局。道路多用直线和几何规律形式,树丛绿篱修剪整齐,在 对景或视线集中处,布置雕像、喷泉、亭等。在主要建筑物前或广 场中心多布置毛毯花坛,造成富丽景象。 自然式。在山丘起伏,地形变化较大之处,可顺应自然地形,不求 对称,采用自然式布置以增强自然之美。在山丘、溪流、池沼之上 配以树林草地;植物的种植有疏有密,空间组合有开有闭。道路弯 曲自然、亭台、雕像、喷泉等只是偶然点缀。 混合式。既不完全采用几何对称布局,也不过分强调自然面貌,吸 收规则式,自然式二者特点,使布置既有人工之美,又有自然之美, 成为能适应不同要求的混合式。 中国式。采用自然式方法,多将植物、垣篱、游廊、建筑等密切配 合。利用水面组织空间。依山傍水配以竹本岩石。因地取势,不损 天然。造成山色湖光、四季皆宜的景象。
场地设计
SITE DESIGN
6
交通组织
人行、车行系统的安排 1. 场地内道路系统应通而不畅,避免过境交通的穿越,防止外部车 流的导入; 2. 3. 避免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的交叉重叠,以防人车混杂、互相干扰; 大量人群集中活动的主要场所,—般要禁止车流导入,主要货车 流亦不应布置在它附近。
场地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