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对控详指标实效性的研究——以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为例
吉山基地简介

吉山基地简介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山以南、正方大道以北、丹阳大道以西,处于南京市中部高科技产业带中间,距离南京市中心20公里;吉山基地规划面积为6.24平方公里,致力于创造一个依托自然,启发科技,融合生态保护、知识拓展与智慧萌生的综合型社区,成为江宁区南部城镇经济发展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发展智慧产业以及一个风格独特的生活社区。
吉山基地自立项以来,一直秉承高品质、高标准、精细化开发运作模式,截止目前已建成了思围商务公园,正在建设创新广场项目,通过这些风格独特、充满智慧和生态气息的产业载体,吉山正吸引着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入驻,正聚集起一批活力四射的人群。
1、区域规划目前,江宁开发区针对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东吉谷”的设想,“东吉谷”即东大山—吉山区域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端,无疑将整个吉山基地涵盖在内。
随着宁丹路的升级改造、绕越高速的竣工、未来轨道交通的利好、知名企业的引入、吉山基地的循序开发,这片默默无闻的区域逐渐彰显出环境优势、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将之打造为以新兴产业为导向的“创智谷”,这将是江宁开发区产业升级、二次创业的主要空间承载地。
预计该区域规划设计研究范围为东善桥至秣陵片区,规划面积约50.7平方公里,依托地区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着力打造以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环境优美、生态一流、配套完善的具有城镇特色的生态型新兴产业园区,吉山基地将成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条件吉山位于江宁区“牛首山——祖堂山”生态走廊中间,基地内山水资源丰富、自然,西北角有依吉山而卧的风波纹湖,湖景山色互相映衬,自然天成,吉山大道南侧的邓家湖,碧波荡漾、耀眼夺目;未来的规划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科技岭公园分别体现着吉山的活力、生态和绿意盎然,这些如画的山水是吉山的背景也是吉山的自然魅力所在。
3、交通条件该区域东临宁丹路(一级公路,目前已完成全部路面的升级改造,到达路宽32米,双向6车道),南邻正方大道(城市干道),未来将于2014年青奥会前开通的规划地铁3号线、机场轻轨线将使吉山到主城区的距离大大缩短,已经通车的绕越公路(东善桥出口)距吉山仅有2.4公里,未来建成的南京南站距吉山仅13公里,交通环境的日益完善,带给吉山的不仅是便利的通达性还有更多的关注的目光。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建库探索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建库探索
陈定荣;肖蓉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06(021)006
【摘要】本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城市用地规划管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针对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面向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的数据库系统.文章结合南京实践,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和构架,构筑一个服务管理、方便用户的成果数据管理平台,以维护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陈定荣;肖蓉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特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数据管理的总体框架--以上海市为例 [J], 阚俊杰
2.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张图建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J], 王树魁;黄宇
3.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张图建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J], 王树魁;黄宇
4.基于GIS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库方法探索 [J], 相茂英;周志永;刘文新;张宗闯
5.基于GIS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库方法探索 [J], 相茂英;周志永;刘文新;张宗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基于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进行层次单排序计算,即得
到本层因素对上层因素影响的重要性排序。首先计算判断
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Mi=
n i=1
aij(i=1,2,3...n)其
中 n为矩阵的阶数;计算乘积 Mi的 n次方根 槡nMi(i=1,2,
1 引言 目前,人类的需求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
能力。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密切相关的生态 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衡量城市的发展,有必要建立的指标和 评价方法体系,以反映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的程度。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对影响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了各因素的相对权重,为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可行的建议。
·58·
DO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9.20.05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季正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210044)
摘要:可持续发展已迅速成为各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 协调性,发展水平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增长,环境协调和城市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20-0058-01 Abstract:sustainabledevelopmenthasrapidly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from allwalksoflife,basedonthestatusquoofurban 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useofanalytichierarchyprocesstopromote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coordination,devel opmentlevelandotheraspectsofthecity'ssustainabledevelopmentindicatorsarediscussed.Theresultsshowthatthegrowthofinfra structure,environmentalcoordinationandurbandevelopmentarethekeysto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 Keywords:analytichierarchyprocess;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evaluation
南京吉山软件园居住地块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关于首期居住项目的投资分析报告根据产业发展部、财务部、招商部和成本部对拟启动住宅项目的分析和测算,现将各部门研究成果汇总如下。
一、房地产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针对江宁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分析,以及对周边楼盘的踩盘,尤其是对临近吉山板块的九龙湖片区的深入了解(具体分析见产业发展部附表),做出以下分析及判断,还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1、吉山板块无参照楼盘——吉山附近除东善桥的拆迁安置房之外,无楼盘开盘,无一些具体数据做依托,只有从整体开发区以南区域做一些参照。
从最邻近的九龙湖片区来看,金域蓝湾等项目基本都是一些精装修、大户型,因江宁与主城区房价还是有一定差距,虽已经开通地铁,离主城区还是有一定距离,所以消费者选择江宁还是考虑到想要住的更舒适一些,又有一定的价格差,所以基本选择大户型!这也反映了选择江宁选择的更多的是舒适性,通透性、景观与空气质量,与市区的实用性还是有一定的不同!2、如何打造吉山特色:吉山距离市区较远,客户如何选择吉山?是第一居所?还是第二居所?根据我的分析判断,在此工作的会考虑吉山为第一居所,尤其是第一套房的选择者,但是根据吉山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配套的建设进度,也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块分别对待;对在市区已经有房子的来说,选择吉山为第二居所的话,更多的是看重了吉山的特色,那就是不可多得的景观,尤其是SOD012-02-15地块——亲山地块35.4亩,容积率仅为1.1,限高15米,总建筑面积2.36万平米,从现有周边配套来看,还是很不完善的,所以根据园区实际情况,结合最近的九龙湖片区以及三山片区的楼盘情况,应该是以园区高管以及市区高端客户的第二居所为主,产品类型倾向于相对高端,户型偏大,强调舒适性与高端:跃层式、花园洋房式高品质住宅为主,吸引入园企业的中高管以及园区外的中高端客户作为第二居所;SOD12-06-13地块—亲水地块,地块较小,27.3亩,1.5容积率,限高28米,总建筑面积1.82万平米,此地块前水后山,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建议多层与小高层两种类型,户型主要以大中户型为主,情调景观的获取,建筑类型强调取景,最大范围的获取山水景观!吸引园区入园企业中高层以及园区外中产阶层的消费者;SOD12-06-12地块,面积相对比较大,87亩,1.4容积率,限高28米,可建8.12万平米,根据挂牌时间来看,明年下半年土地才可上市,园区自建的配套也已经初具规模,所以此地块可作为聚集人气,从8万多方的建筑面积来看,产品的多样性也可凸显出来,可分区域划分,靠邓家湖景区的可与-13地块一样,做一些中大户型的景观多层,地块中部区域可做一些小高层中、小户型,对园区入园企业也来说,吸引入园企业员工作为第一套房,随着园区配套的完善,也可吸引园区外的客户购买!二、价格区间的调研经过与旁边汉普顿(中兴软创)的李总经理沟通,他们准备做得居住产品也是以别墅、多层、小高层为主,别墅不具备价格可比,至于多层、小高层他也表示周边无可比性,同时也不便告诉我,但是他们园区在工业地块上做的单身公寓,对外发售的价格是4200每平米;与入园企业中层(科泰、文思)这样的企业沟通,因高层对价格不太敏感,基层员工还不太具备购买能力,访谈了7-8位企业的中层人员,都表示这边的环境非常好,也看中这边的潜力,关键是配套相对不成熟,对SOD012-02-15地块的高品质住宅预期可接受10000元/㎡左右的价格,其他两块地块的多层、小高层认为7-8千以下可以接受,再高就很难接受了,均价认为最好在6800/㎡左右;对于园区外的人士也做了大概的了解,墓园、道路(宁丹大道这一段环境不是太好)旁边东善桥的大量安置房都可能会影响到对我们这一板块的销售价格!三、项目建设进度计划五、项目开发成本测算9层小高层的单方造价:3,318.95元/㎡5层洋房的单方造价:3,745.95元/㎡具体数据推算见成本部附表六、现金流测算未来规划三地块项目开发现金预算单位:元附件1:市场分析部分(产业部)一、江宁区房地产市场总体分析江宁区房地产市场总体统计2010上半年,江宁区土地出让成交价格远高于去年全年土地成交价格。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实用性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实用性分析作者:朱正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2期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从决策到实施的动态过程。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管理与建设的主要依据和核心引导,指导着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
由于控规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了实用性。
因此,本文从规划设计角度详细考察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提出了增强控规实用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指标;编制体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深,城市建设迫切需要一个规划指导其建设与开发活动。
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依据和核心引导,能够满足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保证控规的指导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有必要对其实用性进行全面分析。
进一步考察控规主要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以便针对不合理之处提出卓有成效的建议,促使形成科学、合理的控规的控制指标体系。
一、控规的控制指标内容构成(一)用地使用控制指标用地使用控制,即对城市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和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其中,用地性质和用地使用相容性是其重要控制内容。
用地使用性质按用地分类标准规定去确定用地上的建设内容;用地使用相容性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土地使用性质的适建要求,保证了控规管理的灵活性。
(二)地块细分控制指标地块作为规划区域的基本单元,在控规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原因之一,因为它是未来土地买卖、批租、利用的基本单位,可以说初步界定了土地的责、权及利;原因之二,就是地块划分的规模、形状、大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历史风貌和环境肌理的延续性。
因此,地块细分应根据地区区位条件,综合考虑用地实际开发运作方式,对不同性质与权属的用地提出细分标准,且不允许无限细分。
(三)开发强度控制指标确定用地的开发强度,应当通过成本—收益的关系去衡量建设用地的使用强度,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_以江苏省为例_李朝旗

【区域经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李朝旗1,李朝赟2,刘沛2(1.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 210093;2.东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0009)内容提要:科学评价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基础。
通过建立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34个统计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在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主成分分析;江苏中图分类号:F1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64-04 11引言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系统[1],它是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由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系统的发展观,一方面要求区域内部各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具有较高的协同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区域之间能够更加协同一致、均衡发展,以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统一的发展[2]。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 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是区域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发展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物质保障,没有发展也就不可能持续,因为缺少持续的动力,所以保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1.2 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区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与控制策略研究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与控制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规划与控制策略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和控制措施。
首先,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土地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土地规划中,重要的一环是土地用途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用途规划,确保各种用地功能的协调与平衡。
例如,合理布局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位置,可减少产业与居民之间的冲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土地用途规划还要考虑城市的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次,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制定严格的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行为,保护土地资源,并防止环境污染。
一方面,要加强土地使用权管理,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防止土地滥用和乱占现象。
另一方面,要加强土地开发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开发指标和规模,避免大规模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的交易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流动与优化配置。
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需要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草地沙化。
通过生态保护,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除了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能够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一些利益团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占有。
在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中,应该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区为例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中心
区为例
陈颖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3
【摘要】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我国提出城市发展需要效率与质量并重。
在“紧凑城市”理论指导下,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中优化绿地系统布局,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以南京市中心区绿地可达性的分析为例,利用ArcGIS平台对数据的处理运算,实现对城市目前的绿地建设及使用效率进行评估。
为今后新区建设或城市更新在优化绿地布局方面找到方向,为建设紧凑型城市在空间规划等方面提供参考,让这些城市绿地真正为居民所用,发挥城市空间的聚集效应,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页数】4页(P199-201)
【作者】陈颖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可达性研究——以通化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例
2.基于路网结构的城市绿地景观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例
3.基于
POI数据的山地城市绿地避灾可达性研究
——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4.基于高德API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时空可达性研究——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5.基于城市网络分析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建邺区融侨社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摘要: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研究表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化改革、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江苏省Abstract:Jiangsu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provinces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Jiangsu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Jiangsu Provin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deepened reform and strengthen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Key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Jiangsu Province。
人性化需求视野下的科技研发园城市设计——以南京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例

人性化需求视野下的科技研发园城市设计——以南京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例1刘晶晶陈眉舞许烨潘春燕【摘要】作为空间再生产的一种趋势,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对传统产业园进行二次结构调整,科技研发园也应运而生。
科技研发园是精英人群的聚集地,“以人为本”成为规划设计工作的焦点。
本文基于科技研发园具体案例——南京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对城市设计中如何遵循与体现人性化需求,进行了理念阐述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人性化需求;科技研发园;城市设计1. 城市产业园转型与科技研发园特征1.1 城市产业园转型的主要方向随着时代变迁,我国城市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已经显著改变,园区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
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对传统产业园进行调结构促转型,提倡从“制造”走向“创造”,提升创新能力;力图从“生产”走向“服务”,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新时期江苏精神也由“三创”深化拓展为“三创三先”,即“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
新类型的城市科技研发园也应运而生。
在此过程中,南京市决策层适时提出了以“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下文简称“科创特区”)为代表的科技研发园一揽子建设行动计划,相关城市设计项目也迅速展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1.2 科技研发园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城市的科技研发园,是以“创造性生产”为特征的精英人群(科技研发人才、现代服务人才等)的集中地域,其在“筑巢引凤”阶段对精英人群的吸引是极为重要的核心环节。
与传统产业园最大的不同是,科技研发园更注重人才的引进,而且复合化的园区模式使人才在园区中的生活时间也大大增加。
因此,与产业发展转型的方向和目标相契合,在科技研发园的城市设计中,如何强化人性化需求、实现“人的现代化”,应当引起规划设计者的高度1资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再生产的效应、机制与治理研究”,批准号41171134.重视。
1.3 当前科技研发园规划设计中的不足然而,多数科技研发园的规划设计却原地踏步,过于偏重产业制造为核心的纯物质空间架构。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义 ,同时对 中 国其 他省 份 的城市 可持 续发
联 合 国环境 与发 展委员 会 在 《 我们 共 同的 展 同样具有 较大参 考意 义 。
为 了衡 量城 市 的发展状 况 ,我们 需要 未来 》一书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 u— Ss tial D vlp et — — “ a be eeo m n ) n 既满 足 当代 建 立一 套 能反 映城市 经 济 、社会 、资源 与
境 指标 体 系 ,19 年 出版 了其核 心环 境 指 体 系 ,该 指 标 体 系 将 可 持 续 发 展 划 分 为 94 标 体 系 ;世 界 保护 同盟 与 国际开 发研 究 中 资 源 、环 境 、增 长 、社 会 公 平 等 四大 领
心 于 1 9 年 提 出 了 “ 持 续发 展 晴雨 表 ” 95 可 域 ,每 一 个 领 域 的测 度 都 与 新 经 济 增 长
展状 况有 一个 全 面 的认 识 ,为 城市 的发 展
( )国 内研 究 进展 二
国 内政 府 部 门 以及 理 论 界 基 于 我 国
规划 提供 科学 依据 。本文 将 以层 次 分析 法 的 国情 ,也 提 出 了许 多 衡 量 可 持 续 发 展 19 研 为基 础 ,构建 模 型探讨 江 苏城 市可 持续 发 的指 标体 系 。主要有 :牛文元 ( 9 3) 展指标 体系 与综合评 价 方法 。 究 开 发并 提 出 了可持 续发 展度 ( D) DS 指
标体系;赵景柱 ( 9 5 建立了世代持续 19 )
二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 发 展评 价指标 ;国家科 委 中国科学技术 促 进 发展研 究 中心 ( 9 6 19 )研究 开 发并提 研 究 文献 述 评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江苏软件园产业发展规划950592336

受到移动通信、信息家电等相关行业的带动,嵌入式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可以预见随着芯片的广泛使用,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使信息产业更迅猛地发展。
(五)信息安全技术成为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局域网、广域网、电子邮件以及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已经增加了政府、金融、军队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及其内部的沟通能力,并且创造了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即时生成、存储、共享和发行大量电子信息的能力。但同时尽管采用和依赖这样的技术已经显著提高了生产力,并为全球2000多家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司降低了业务成本,这种技术却也使得企业不得不面临与信息技术安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风险。因此根据Socha-Gelbman的预计,信息安全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将从2004年的8亿3200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1亿美元,综合年增长率约为40%。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的重要保障。
图:软件企业规模增长情况
(1)产品结构
从产品结构看,软件技术服务和基于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发展较快,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5834.3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894亿元,所占比重为32.5%,与5年前基本持平;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374亿元,占软件产业收入的23.5%,比5年前提高4.4个百分点,是5年前的6.7倍;系统集成收入1158亿元,所占比重为19.8%,比5年前下降近3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收入1215亿元,所占比重为20.8%,是5年前的4倍多;集成电路设计(IC设计)收入194亿元,所占比重为3.33%。
发达国家为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扩大竞争优势,不断强化软件行业的主导地位,力图在下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将发展软件行业视为跻身信息技术强国和实现国家腾飞的机遇,纷纷加大对软件行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在下一轮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迎头赶上。
江苏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典型模式及示范推广

江苏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典型模式及示范推广作者:刘俊邵超峰臧子明来源:《唯实》2017年第05期江苏是经济大省,但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相当有限,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高,持续发展的各种瓶颈和风险日见彰显。
因此,从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设一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科教先进、社会文明、法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实验区,形成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共性经验,引导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事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江苏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典型案例截至2016年底,江苏省共建设18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其中苏锡常地区10个,且均已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的验收;苏中地区4个,苏北地区2个,均为在建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以结构转型为引领的吴江建设模式加快农业经济与结构转型。
围绕生产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功能多样化、科技普及化、服务社会化、装备现代化,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效益化水平,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潜力,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符合吴江实际、彰显吴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加快工业经济与结构转型。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促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产业链重心从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转变,加快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服务业经济与结构转型。
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在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均衡发展,打造“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广就业”的服务经济体系。
基于提升城市设计实效性的评估方法研究——以《常州市城市设计评

【摘要】随着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建设,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效果回顾各项城市设计项目的实际作用,不难发现由于存在技术路线偏差、成果内容泛化、难以管理与落实等问题造成一些地区的空间管控缺乏法定地位与权威性,以致管控力度不足、城市空间品质欠佳等问题。
因此,亟需认真解析各层次城市设计在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成因,以强化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为目标,对城市关于空间、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实施进行系统性评估。
城市设计类型众多,加之城市设计是非法定规划,评判标准复杂,国内目前仍没有相对标准的评估方法。
《常州城市设计评估》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效性,分类型进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评估内容与方法,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弥补系统性城市设计评估方法的缺项。
【关键词】城市设计;评估方法;实效性城市规划评估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具有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评估的驱动力来自于决策者和公众对规划的预期目标、政策绩效、规划公平的密切关注,目的是在规划策略中选出优胜方案,在规划实施中及时修正问题,在公众监督上提供有效途径。
常州城市设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效性,不是单个项目评估,评估对象众多,涉及100多项城市设计,囊括的城市设计类型众多,且没有相对标准的评估方法,加之城市设计是非法定规划,评判标准复杂。
常州城市设计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现行城市设计的技术路线及成果的科学性,评估现行城市设计的执行情况及其在规划实施中的适应性,研判城市发展态势和需求,评估现行城市设计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适应性,针对城市设计在编研和管理落实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对规划编研体系和规划管理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强化城市设计的法令性与规范性。
同时,常州城市设计评估运用多种评估技术方法,挑选典型案例进行三大测度的重点评估,强调大众、专家、部门的广泛参与,总结与借鉴相关案例的经验,结合常州城市设计评估项目的目的与特点,制定基于提升城市设计实效性的评估方法。
1项目统计与分类在开展常州市城市设计评估之前,通过规划管理部门开展收集工作,收集全市历年来所有编制过的城市设计项目,整理相关城市设计项目资料与规划管理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与归纳。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本文旨在讨论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实践。
一、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而GIS则具有空间分析和模拟的优势,可以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应用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最佳交通线路,改善交通拥堵,减少交通污染,提高交通效率;在城市供水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设计者优化供水管网,保障水源的可持续性;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设计者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案的可持续性,权衡各种因素,制定最优化的土地利用策略。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使城市发展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
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的方法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分析与模拟:利用GIS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多因素综合评价:通过GIS分析,将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相关因素进行集成、综合,并进行多因素评价,以此来达到最优化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3、空间可视化:利用GIS的地图可视化功能,将城市规划设计成果直观地表现在地图上,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的沟通与交流。
三、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的实践随着GIS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已经开始采用基于GIS的可持续性分析方法。
例如,悉尼市政府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用GIS,通过监测和评估城市绿化的状态和变化,制定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绿化规划。
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进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其中对于空间的分析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是指在城市发展中,为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不危害子孙后代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可持续城市规划考虑了城市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交通、能源等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三、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以空间为基础的空间信息系统,而空间分析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和评价。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建设现状、城市内部空间和区域空间的分布状况、城市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基于空间信息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使城市的各个方面更加全面、更加合理,更加可持续。
四、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运用1、空间数据分析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空间数据分析能够表现在空间上,更能反映建筑、交通、能源等方面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2、空间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将空间数据和统计分析结合,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城市发展的趋势,同时还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确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3、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将空间分析的结果与城市规划的需求相结合,实现准确、高效的决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方案,实现可持续城市规划。
五、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挑战1、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数据质量如何,对数据的精确度有什么要求2、因为数据不断更新,因此需要不断跟进,更新数据以及更新分析3、部分空间数据在收集过程中,出于隐私保护的目的,无法获取,如何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六、结论本文讨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具体意义,并探讨了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城市规划所面对的挑战。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魏禳炜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循环经济,但是江苏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总页数】3页(P52-53,86)
【作者】魏禳炜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3
【相关文献】
1.层次分析法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以江苏常州市北塘河水利风景区为例 [J], 刘丹杰;颜亚琴;张吉成;叶敏飞
2.基于生态旅游背景下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盐城为例 [J], 杨礼娟
3.乡村振兴战略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J], 张洁慧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J], 戴澍
5.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尹小玲;夏斌;聂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如何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GIS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一)资源管理与规划GIS 能够整合和分析城市中的各类资源数据,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GIS 可以帮助确定适宜建设的区域,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二)环境监测与评估城市环境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GIS 可以与环境监测设备相结合,实时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识别出环境问题的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支持。
(三)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GIS 可以用于分析交通流量、道路网络布局等,优化交通路线规划,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还可以为公共交通的规划和站点设置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灾害预警与应对城市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GIS 可以整合地质、气象、地形等数据,建立灾害预警模型。
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评估灾害影响范围,为应急救援和资源调配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基于 GIS 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智能城市规划利用 GIS 技术,构建城市的三维模型,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全方位可视化分析。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例如,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进行科学划分,减少通勤距离,降低能源消耗。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 GIS 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生态脆弱区域和需要保护的生态廊道。
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对城市绿地、湿地和森林的保护和建设。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举世瞩目。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也愈加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为江苏省的经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论1. 研究内容(1)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内涵和因素体系(2)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实证分析(4)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2.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和研究文献,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相关因素,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2) 实地调查法:深入了解江苏省各地的发展现状,掌握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状况,为指标筛选和分析提供实证数据。
(3) 层次分析法:综合各方面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和评价,准确反映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4) SWOT分析法:通过研究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研究成果1. 构建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情况。
2.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绘制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图。
3. 基于SWOT分析法的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提出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四、论文写作计划10月份:完成文献调查和理论研究,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1月份: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筛选指标体系。
12月份: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分析。
1月份: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2月份:撰写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专家和同学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实效性研究——以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为例摘要:本文以增强控规管理的实效性为研究导向,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针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而采取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编制方法,并以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为例,对控详与城市设计有机协作的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控详;城市设计;可持续性;实效性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随着市场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改变。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详)是通过指标的刚性要求来控制用地的,有时候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带来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了控详指标调整的需求,由此带来的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突破,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突破控详的法定约束的案例时有发生。
如何做到控详指标制定的可操作性、实效性的研究显得很必要。
城市设计则在另一方面作为控详有力的补充,它保障了城市规划对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的控制,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控详编制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结合城市设计,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合理化,正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1基于城市设计的控详编制1.1控详的“刚”控详是法定的城市规划管理依据。
它的“刚”体现在管理性和控制性。
1.1.1 管理性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制中,控详是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控详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刚性作用。
在我国城乡规划区内的各类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据控详的要求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它的成果要求必然带有刚性要求。
1.1.2 控制性控详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和绿地率的指标要求,以及对“六线”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规划区的用地进行调控。
它强调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定化,从根本上保障城市的发展空间,平衡公共设施的配给,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控详通过指标控制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容量,也从整体局面控制了城市格局。
然而在下一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落实控详时,往往不能兼顾和它相关的地块,从而局部上各自成为一体,放大到一个区域后就使城市面貌不能和谐统一。
给人的印象就是无序建设,城市形象也不好。
这方面正是城市设计可以避免的。
1.2 城市设计的“柔”城市设计是侧重于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把握和创造,对城市形态进行的三维设计。
它可以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和感性的认识。
它的“柔”主要体现在创意性和引导性上。
它作为一种手法可以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问题。
1.2.1创意性城市设计给人直观的感觉,它表现出建筑的体量、色彩、形式,各个空间的组合形式,环境的要求等。
相比控详,它表现的更为具体,感觉上是能看出设计的创作意图,从而给人以意念上的构想。
1.2.2引导性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未来进行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它以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划等方面的需求及其与自然环节的协调共生满足为设计的目的,引导人们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
1.3 控详编制时城市设计的运用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求考虑相应的城市设计,这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控详与城市设计都是为了有效控制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刚柔并济”运用城市设计可使控详更具可操作性、实效性。
控详以各技术经济指标、经济合理性以及与上一层次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是否匹配为抓手,较少考虑人与人活动相关的环境和场所意义。
2 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控详实践2.1 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概况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地处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牛首祖堂风景区与东大山之间,机场高速公路西侧(图1)。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吉山,东至宁丹路,南至正方大道,西至风波纹水库地区,面积624.46 公顷。
基地距南京市中心22 公里,至禄口国际机场15 公里。
2.2 规划目标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的未来规划是集中发展智慧Array产业,同时还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具有特色的综合性生活社区。
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自然的水库、溪流、湿地、林地等资源,结合自然特征与建筑类型设计,赋予每个街区以独特的品质,展现混合多样、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创造出紧凑有序、具备绿色品质和人性尺度的精致社区。
4.3 规划原则区域协调:结合基地自然特征,建立明晰且各具特色的开放空间系统同时,建造一个有机的绿色网络;维护环境:尊重现有生态和自然系统,植被选择本土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弹性规划:打造具备混合性和多样性的社区,提高土地的高效弹性利用;有效慢行:提供富有特色的街道、有效的公共交通和高质量的步行系统;每条街道都提供合适的慢性环境,鼓励将自行车、轮滑、步行等作为日常出行工具;可持续性:鼓励雨水收集及再利用。
4.4 城市设计引导之建筑控制规划根据不同功能的用地,确定不同类型的建筑,并提出相应的关于建筑形式、布局和空间关系的概念,作为进行各建筑分区和各类建筑开发的依据。
其建筑类型共分为五大类:研发建筑、文化谷建筑、滨湖建筑,住宅社区建筑及相应的邻里中心配套建筑。
针对五大类建筑的城市设计我们反推到控详的指标里,以增加指标的实效性。
(1)研发园区建筑:按其物业类型主要分为适用于研发街区的中小研发单元组合和适用于较大地块的大体量研发楼此外还有部分配套人才公寓及已建成的研发启动区建筑。
根据城市设计,街区式研发单元由方形和“L ”形两种基本单元组成,标准层面积为1000——2000 平方米,4-5层。
(图2)大体量研发楼由两种方形或两种“E ”形基本单元组成,方形单元标准层面积为2000-3000 平方米,“E ”形单元标准层面积为3000-5000 平方米,5-6层。
(图3)依据建筑形式不同,反馈在控详中同一用地性质的地块的容积率,通过采用0.8、1.0、1.2、1.3等不等值在不同区位给以体现。
(2)住宅社区建筑:依据整体空间布局及相应的地形条件,分为低密度住宅社区、中密度住宅社区及高密度住宅街坊。
多层住宅社区由5 栋住宅构成的单元在组合构成社区基本形式,住宅平均层数为5+1层,在不影响周边住宅的情况下,局部住宅单元可以为9+1 层。
(图4)图4:多层住宅社区建筑类型及其组合住宅街坊根据地形变化形成紧凑、围合感强的建筑布局,底层布置连续的沿街商业,围合而成内庭院绿地,住宅建筑面向绿地,平均层高5 层,局部9 层。
图5: 住宅街坊建筑类型及其组合 图6:SOHO 办公区建筑类型及其组合底层住宅社区按照建筑类型分为独栋别墅,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及叠加住宅;联排别墅和叠加住宅布置在地势较为平坦之处;独栋和双拼别墅依据地形地势依山排列。
由以上设计,我们采取近山低密度开发,然后由中密度到高密度的强度开发。
(3)文化谷建筑:处在社区中的核心区域,规划打造成一个多姿多彩和活跃的城市场景。
城市设计中,该区域功能为商业及办公。
地块分为SOHO 办公,零售商业,特色商业街坊,生态办公及谷地景观建筑。
(图8)其中:SOHO 办公区:建筑形式由若干SOHO 单元组合而成,每个组合由底层商业和SOHO 塔楼组成。
规划将街道形成为沿文化谷西路商业街。
SOHO 塔楼为6-8 层,容积率为3.0,密度30%,高度100米。
文化村特色商业街坊:以餐饮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主,2-3层建筑群围合而成。
控详采取低密度开发。
商业零售建筑:以大型零售百货功能为主,多层建筑,沿正方大道展开。
谷地景观建筑:以艺术及休闲展示功能为主,低层建筑,散落在文化谷花田之中。
生态办公建筑:回应自然和生态社区,园区拟创造一个地标的生态建筑,建筑高度100 米。
该建筑和桥一起成为文化谷建构筑物的地标。
研发办公建筑:沿文化谷展开,为50 米高层建筑,与生态建筑一起构成完整的界面和连续的高层建筑群。
建筑形体要求通透,获取良好的景观视野。
图8 文化谷建筑这一地区的指标相对城市设计而定,根据用地的不同功能、确定建筑形式,体现了文化谷建筑的多样性。
(4)滨湖建筑:由邓家湖滨湖建筑和风波纹滨湖建筑两部分组成。
根据建筑类型,邓家湖滨湖建筑分为酒店(酒店式公寓)、购物中心、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及办公。
风波纹滨湖建筑由渡假酒店、茶庄及湿地建筑组成。
控详采用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开发。
4.5 建筑高度控制根据景观分析和城市特色塑造的要求,在总体上保证吉山山脉的自然天际线和基地内保留山体的自然界面,规划确定了高度控制原则:(1)中心高、两边低,近山坡地限制;(2)突出景观焦点、视觉通廊端点;(3)保护两大湖特定区周边高度控制;依原则将规划范围内建筑高度分为≤12米、≤18米、≤24米、≤35米、≤50、≤100米六个区段。
规划重点考虑到要保护在基地内部看到的吉山和东大山的天际线,保护自然山地轮廓;体现基地中心区域的标志性地位;为增强环境特色和道路识别性;为充分保护并发掘邓家湖、风波纹水库为基地内最具特色的两大水域景观价值。
通过采取与城市设计结合确定的指标系统,规划有效实现的本次项目的定位,并尽最大可能实现区域价值的最大化。
在用地上充分考虑了功能的完整性和协同性,强调了与自然的协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
3 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包括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层面中提倡减少(Reduc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use)的“3R”原则,并将不同类型的可持续系统应用于土地使用、交通、能源、水域及开放空间。
就三个层面来讲:(1)区域与城市层面:充分利用现有泄洪道,规划分近自然的排水分区和给排水系统,以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图9)。
尊重地形肌理,合理安排土地使用,恢复生态森图9 雨水工程规划林,湿地。
设立清晰的发展界限,维护开放空间系统,创造弹性开发。
创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发展紧凑型、多功能型的城市区域;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2)社区与邻里层面:鼓励雨水收集及再利用,将可持续系统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创建了多功能的“自给”型社区;适于步行的邻里环境,与商业、服务业及开放空间的良好连接,街道系统及小型城市街区。
为连接不同功能区域,规划了绿色社区性开放空间和连接邻里的绿地。
考虑到应用于可再生系统地能源供应,能源产出必须与能源消耗基本保持一致。
(3)街区与建筑层面:结合地形高差,地势起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合理设计建筑。
结合雨水收集系统,设立节水系统、中水恢复及地区湿地治理。
在建筑中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新建建筑内必须安装节水型用水器具和设备,并逐步更换现有建筑内费水严重的用水器具和设备。
推广中水回用技术。
新建大型公共设施建筑和小区,建筑排水采用污、废分流体制,废水处理达标中水回用,利用中水浇花、冲厕、洗车等。
4 结语实践证明,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辅相承地结合,有效地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也使控详得到了甲方认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与规划部门合作,使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体现了控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