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就是知识
作为一个破万卷的读书人,老先生对读书的态度是绝对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读书方法。最让我感触的一句话就是:“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这是我写了那么多读后感之后的感悟,也恰恰无法表达出来,直到看到这一句话。其实看的书越多其实觉的越可惜。看过的每本书都是好书。看的时候激动万分,感慨万千;刚看完的时候有如打了鸡血,觉得学到点什么,应该改变点什么,已经知道点什么;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去回忆,却什么都记不得了,当初的共鸣全部抛之脑后。当然这和记忆力有关,和理解能力有关,因此如此之笨鸟岂能不先飞呢。不管是札记,节选,读后感,心得等等,无论是几十字小感,几百字大感,还是几千字的深感,我觉得都应该留下点什么。作为这本书的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和对自己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思考付出的总结。这才是你真正从书中可以吸收的养分。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老先生对大学生开的三个药方虽然当时是对应届大学生说的,而我等已经在社会上历练多年,但如果我们回头反省一下,或者深思下现今,都一直没有做到,是不是应该尝试用用这个药方来改善下自己的“病态”生活呢。第一味“问题丹”,在还没有迈入古稀之年之前,在还没有参透人生中那些不可不想的事情前,我们是不是不该放弃研究些问题。特别是近不惑之年,多些形而上的思考才能做到真正的不惑。第二味“兴趣散”,有爱好是件好事情,让生活充满更多的色彩,虽然追逐欲望,痴迷事物不是一个智者应该做的事情,但把握好喜好的度,对些美好的事物有一定的追求,对于世俗之人来说还是必要的生活润滑剂。第三味“信心汤”,这味药还是很长效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都明白信
心的意义,哪怕你很小众或很懦弱。这三味基本药方可以说是补品,如果缺少任意一条,那还是应该补补的。
作为一个严谨的哲学家,老先生对人生观也阐述一二。坦率的说,个人认为有点偏左,但的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特别是认为如果要想为社会贡献,最好的做法是让自己先成器。不必考虑为社会做过点什么,成器才是最大的贡献。用在家庭教育上是不错的理念,当然还应该对“器”的定义做一定的时代化界定。如果只是单纯财权利的话,这种“器”则不一定会对社会有好的贡献。当然我认为偏左的还有一个观点是在学习西方思想上,隐约的觉得过分的崇洋媚外了,希望的是全盘西化,对传统文化的极力鄙视。可能现在的社会就是老先生期望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消弱,中国只剩下中国特色的经济,中国特色的政治,而中国特色的文化已经渐渐消隐起来。
当然,从我的能力,我的立场实在无权无力去评价胡老先生,只能说记录些自己的想法,作为日后的回顾,也许过了些许时间再来看这点文字又会有新的觉悟,以此来纪念胡老先生,也感谢胡老先生教我把他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知识。
读书会分享《胡适谈读书》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叫《胡适谈读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本书是中国华侨出版社将胡适的一些文章集结成册,所以这本书的上写的是“胡适著”。这本书里收录了一些文章,文章前面有…引子‟,主要是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我觉得这个设计不错,有助于我们了理解文章。每篇文章后还有不知道谁写的读后感悟,我觉得像教科书一样无聊。
我读胡适,如和一个绝世美女在一起谈情说爱一样舒服,惬意。胡适有很多名言,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追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historical knowledge, materials taken from the Shanghai weekly, Liberation magazine and revolutionary publica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By politics on Wang Huapeng, explaining the protracted war, stories about 25,000 Red Army long March. In addition, Yao Xun said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xiaoxin said accounting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再比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但是分享时间有限,我想重点分享对我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对我的影响,渗入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句,胡适说,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这句话即使在五四时期呢,很少有人认同,但是我深表赞同。我一直觉得大部分人有一个问题,我称之为道德高尚论。就是张口闭口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孩子。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也不问问对方是否需要。春秋战国有一个鲁王养鸟的故事,说鲁国飞来一只漂亮的鸟,鲁王很喜欢。鲁王给这只鸟听最好的宫廷音乐,喝酒,吃肉,最后这只鸟饿死了。所以,为了别人尽心尽力,很少问问别人是否需要。过去改革开放之前,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只会饿死人。而健康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去追求自己的价值,社会有一个无形的手,自然会做好最合理的资源分配,最后每个人和整个社会就都好了。所以,我学会了,在生活中,我从不道德绑架任何人,也谢绝一切道德绑架。
第二句,胡适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解决了我的读书困惑。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读书的过程中,总觉得读不完,就会羡慕一些读书达人。读书达人固然牛,但是我们做不到,可以学习胡适的法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把这句话从读书方面,拓展到我的整个人生中。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喜欢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比如我负责打扫卫生,
总是攒着想一口气打扫干净,却越积攒越不想打扫。后来,我就听了胡适的话,打扫一点有一点的欢喜,从此家里再也不乱了。现在,在我所有的处理事情的指导思想上,深深的刻上了胡适的这句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第三句,胡适说,少谈些主义,多谈着问题。普通老百姓不喜欢动脑子,所以喜欢口号式的语言,喜欢非黑即白。奎哥分享过法国名著《乌合之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分享的很精彩,我就不赘述了有兴趣去看奎哥的分享笔记。我想分享这句话的另一面,我理解就是“要有就事论事的能力”。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事情,咱们遇到事情,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无限扩大,不要乱发脾气使性子,要有就事论事的能力。不要用老板就是看我不顺眼,他就是不爱我了,要是当初我就怎么怎么样就好了,社会就是腐败啊,就是不公平啊等。
最后的建议,多读胡适,人生无忧。谢谢。
用心良苦译白话
开始读《胡适译文集》的第一感觉是在读《今古奇观》或者《三言》、《二拍》,第二感觉才是这是现代的短篇小说,第三才会真正感受到这是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原因无他,因为每一篇小说的文辞具有以上时段的特色风貌。
多年前,读胡适最著名的那篇《文学改良刍议》时,就知道他的文言文写得非常好,如今再次看见胡适译的这些小说,特别是读到他翻译的莫泊桑(文中为“莫泊三”)的《梅吕哀》,通篇的古文,承启规整,句法稳重,文辞端正,抑扬顿挫,收放自如,真是应了那句——提倡文学改良的人写了一手漂亮文言文。或可以这样说,这些小说如果不知道是译文,很可能会以为是一位明清时代演义作者、说书人或者弹词、评话作者的文字,就好比它们直接从英文译到了文言文,所有的句式整理都不在文面上,仿佛这一篇篇小说本来就是中文的;甚至还可以这样说,对于当时的人们,这就是他们所熟悉的、林琴南成名的那种译文方式,完全可以与林琴南的那种中国式的讲述方式衔接上,甚至可以说很契合,即使没有林琴南那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