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_复习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再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者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感染期:寄生虫具有感染力的发育时期称为感染期。

3.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为直接型,在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4.幼虫移行症: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5.多分裂(裂体增殖):胞核先多次分裂,然后胞质也分裂分别包绕每个核形成多个子体,如疟原虫的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

6.配子增殖:原虫在发育过程中,雌雄配子体无分别形成为雌雄配子,然后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即完成配子生殖过程,本身无个体增加,生成孢子。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

(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

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1、掠夺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

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

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导致寄生虫病

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经水、食物、土壤、空气、接触、医学节肢动物以及直接传播等。

寄生虫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口、经皮肤、经胎盘、经呼吸、经输血等

寄生虫感染人体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⑴经口感染,如通过食物吃入蛔虫卵;

⑵经皮肤感染,如血吸虫尾蚴钻进皮肤而侵入人体;

⑶经媒介昆虫感染,如丝虫的感染性幼虫和疟原虫的子孢子等,通过昆虫媒介叮咬侵入人体;

⑷经接触感染,如阴道滴虫是通过与受染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寄生虫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流行特点:

1)地方性

2)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

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之。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环境等

2)生物因素—某些寄生虫必需的中间宿主和节肢动物的存在

3)社会因素—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水平、居住及医疗卫生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等

六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日本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又叫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病。重要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一、形态:

1、滋养体:10-40微米,以伪足做定向运动。泡状核(4~7μm ),核膜内缘有排列整齐的单层染色质粒。内质中有无吞噬的红细胞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与其他肠道阿米巴的重要鉴别点。2、包囊:球形,直径10~20μm,双层囊壁,核的数量与发育程度有关,最多4个核,未成熟包囊内可见1个棕色糖原泡和1~2个拟染色体。

二、生活史:

1、感染途径:经口;

2、感染期:4核成熟包囊;

3、致病期:滋养体;

4、寄生部位:结肠;

5、保虫宿主:人,猫狗鼠也可

生活史基本形式: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三、致病:

1.致病机理(1)虫株毒力(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3)细菌协同作用(4)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致病阶段为滋养体

1.无症状带虫者:90%以上

2.有症状侵袭性感染

(1)肠阿米巴病:发热、腹部绞痛、里急后重,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

(2)肠外阿米巴病:

继发于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肺脓肿

阿米巴脑脓肿

皮肤阿米巴病

四、实验诊断: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痢疾、肠炎患者

标本要求:a.必须新鲜,b.注意保温(特别在冬季),c.盛具要清洁:

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

2碘液染色法─慢性病人、带虫者

检查阶段:包囊;

3活组织检查

五、防治:

1.注意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

2.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

3.灭蝇、灭蟑螂切断传播途径。

4.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治疗阿米巴病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

杜氏利什曼原虫鞭毛虫

一、形态:

1、无鞭毛体:卵圆形,5μm×3μm,经吉氏染色,核呈紫红色,动基体呈红色,位于核旁,其结构与线粒体相似,并可以分裂增殖,实际是一个大的线粒体。

2、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梭形,(14~20)μm×(1.5~1.8) μm ,核1个,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位于虫本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发出1根鞭毛,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

二、生活史:

1.需要人或哺乳动物和白蛉两个宿主。

2.利杜体寄生于人体肝、脾、骨髓、淋巴结的单核巨噬细胞内,鞭毛体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

3.感染期:鞭毛体(前鞭毛体)。

4.感染方式:经节肢动物。

三、致病:

1. 脾、肝、淋巴结肿大(巨噬细胞大量破坏

和增生)。

2. 蛋白尿和血尿(肝、肾受损)。

3. 贫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

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免疫溶血。

4. 鼻衄、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

5. 并发各种感染,死亡率较高(白细胞减

少)。

6. 发热。

四、实验诊断:

(1)穿刺检查:骨髓(髂骨)、淋巴结穿刺(涂片法、人工培养法、动物接种法)。

(2)皮肤活组织检查:皮肤型黑热病人。

五、防治:

1.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钠

2.杀灭病犬。

3.清除传播媒介:灭蛉、驱蛉、防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