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的合理应用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减肥药的合理应用

组别:第七组

组长:蔡庆鹏3150102196

组员:汪汉森3150100827

姜立子3150102281

沈若昱3150101386

徐艺3150103618

宋进玲3150104713

唐娟3150105175

【摘要】

药物治疗是治疗肥胖症的疗法之一。分类减肥药按作用机理可分为抑制食欲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其他治疗肥胖的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植物减肥药等)四类。副作用长期滥用减肥药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副作用,减肥药的副作用因作用机理而异。合理应用如须用药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用药期间

应注意监测心、肝、肾功能,用药后出现问题应及时停药。

【关键词】

肥胖减肥药机理副作用临床评价合理应用

【正文】

当今社会,人们尤其是女性十分关心减肥的问题,她们大多是为了保持苗条的体型。但是减肥可不光是为了身材苗条,对于肥胖人群,降低体重还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降低血压,调节血液中甘油三酯、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对脂肪肝、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复有不小的促进作用。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膳食和运动疗法是最主要的疗法,但往往见效很慢,因此人们开始渐渐把目光转向药物治疗,服用减肥药。但是随着减肥药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如何合理应用减肥药成为了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肥胖

1.1肥胖的形成

肥胖是因能量代谢失衡所致的。当能量摄入超出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即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肥胖分为两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无明确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仅因为脂肪蓄积过多,超过正常比例所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等导致的肥胖。

1.2肥胖的测量

并非体重增加就是肥胖。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体重指数(BMI)作为判定肥胖的尺度。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目前认为中国人最佳 BMI20~22,23以上为超重,27 以上为肥胖。

1.3肥胖的危害

肥胖除了会使死亡率升高及心率增快外(如肥胖的人死亡率为正常体重人的3~4倍),冠心病还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此外,国内外一些研究还表明,甲流患者中,肥胖的死亡率比不肥胖者高。

高血压病:肥胖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得高血压病,因为他们会消耗更多氧、使心脏输出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这样收缩压会增高。肥胖还可引起钠潴留,。肾上腺皮质亢进,醛固酮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

高脂血症:正常人胆固醇在4.67~5.96mmol/L,甘油三酯在0.23~1.47mmol /L,肥胖的人,普遍更容易患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又更容易使动脉硬化。

高尿酸血症:肥胖的人易患痛风症,痛风症往往更容易患心血管病或诱发心脏病。

肥胖的人还容易患脂肪肝、糖尿病、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呼吸功能不全、腰痛、性功能障碍及乳腺癌等病症。

1.4 减肥的途径

一是控制饮食,减少能量摄入;二是加强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三是必要时辅

以药物治疗。

二、减肥药分类

治疗肥胖症的药物很多,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肠道消化吸收以及植物类和其他一些正在研究中的如肥胖基因产品等。

2.1食欲抑制药

食欲由下丘脑腹内侧的饱中枢与下丘脑外侧区的摄食中枢调节。神经药理学研究证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 CNS)通路中的儿茶酚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等及5- 羟色胺( 5-HT)等递质变化可以引起摄食行为的改变。因此影响这些递质在下丘脑的合成、释放与再摄取的药物可以调节食欲、改变摄食行为,从而影响体重。现有的主要食欲抑制药根据其抑制作用可分为拟儿茶酚胺( CA)的食欲抑制药、拟5-HT的食欲抑制药、同时影响CA和5-HT的食欲抑制药、其他影响食欲的药。

2.2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中枢神经药主要通过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来减轻体重,如麻黄碱( ephedrine)、茶碱、咖啡因等。

选择性的β 3 -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增加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热生成作用,从而降低脂肪的储积。

激素类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消耗脂肪、增加蛋白质合成,如甲状腺激素、同化激素类药物、生长激素等。

2.3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

脂肪酶抑制剂:肠道脂肪酶抑制剂orlistat,可以抑制脂肪酶,阻止脂肪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可吸收的TG,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在小肠中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及双糖分解生成葡萄糖,从而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作用。

其他影响肠道吸收的药物:如苏- 氯柠檬酸及其衍生物可抑制胃排空,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并通过增加饱胀感而减少食物摄入。食用纤维中含有多糖、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和藻酸盐,可延长胃排空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吸收,并可影响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增加排便等。

2.4其他治疗肥胖的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对具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产生一定减肥作用,此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多种与代谢相关的疾病中。

肥胖基因产品:目前在小鼠体内发现了ob( obese)及db基因,大鼠fa( fatty)及cp基因等。其中ob基因可使脂肪细胞产生ob蛋白质,该蛋白质被命名为消脂素( leptin) 消脂素可通过脂肪平衡系统( lipostat)将脂肪组织增减的信息传向中枢神经,对机体体重进行双向调节。目前也已在人体脂肪细胞中检出了消脂素的mRNA。由于人体的肥胖基因与小鼠的肥胖基因有很大的区别,对小鼠有效的ob含167个氨基酸的多肽,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消脂素治疗时不易发挥中枢作用。研究表明消脂素主要是通过中枢作用降低食欲,并刺激交感神经,增加棕色脂肪的产热,促进肾脏水钠的排泄。也有不少针对消脂素受体进行研究,寻找到有效消脂素受体激动剂,将有望研究出治疗肥胖的新型药物。

植物减肥药:传统中药中具有减肥作用的药物有麻黄、山楂、大黄等,茶叶、可可等也具有减肥作用。植物减肥药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如麻黄、茶叶等可通过兴奋中枢、增加饱感或增加能量消耗等达到减肥目的。山楂可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吸收。大黄的作用较为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