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论文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论文文献综述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变革的文献综述摘要: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 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迅速占领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给传统商业银行带了空前的挑战和压力。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流向多元化的宏观形势,也暴露出了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和利润结构上的漏洞。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传统商业银行该如何做出改变?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传统商业银行的现状入手,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我国金融、银行业未来的变革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金融、银行业变革随着现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日趋深化,作为现代信息科技金融应用主力军的互联网金融已经以其势如破竹的姿态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碰撞、现代信息科技与金融的渗透融合已成为现代金融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直接推动着传统银行业的深刻变革。
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传统商业银行的现状入手,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我国传统银行业未来的变革方向。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谢平(2012)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即‘互联网金融模式’”。
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确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很强的创造性和竞争性。
能否据此断定互联网金融将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的影响呢?判断之前还是应该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研究。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1、第三方支付的性质界定研究对于第三方支付理论研究的时间晚于市场的发育,关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界定,学术界争议较大。
关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在联网金融改革创新的浪潮中,以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应用而生,在备受追捧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与此同时,其所属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蚂蚁金服IPO被否之后,关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也引发了许多的讨论。
文章将从互联网金融创新及创新的风险、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着手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总结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关系一、互联网金融创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最初的电子银行至各种支付宝、人人贷等,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全樱,2014)。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强劲, 但是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却不尽相同。
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带来的金融改变并不是一种“新金融”,这只改变了销售和获取渠道,交易的还是金融契约,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互联网在渠道意义上挑战传统银行和资本市场,但是在本质上,互联网金融产品跟银行、资本市场等所经营的产品没有区别,对交易各方来说,仍然是跨期价值交换,是信用的交换。
袁善祥(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局面,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贷方面产生了很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第三方技术支持创新等。
菀棋(2021)也认为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加速了新型服务模式的诞生,但是迄今来看,这种改变主要是开展金融业务的形式和渠道,金融的基本业务模式以及本质特征并没有改变。
孟永辉(2017)则认为,在S2b模式下,互联网金融从“互联网+”时代单纯地依靠流量模式进行激进式的发展,转而进入到一种相对较具质量,品质较高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应当从单纯地为用户提供高回报,转而进入到一个更加能够促进和保证用户更加丰富化的需求的新阶段。
蚂蚁金服打造的基于人们生活轨迹的金融生态系统,京东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金融运作效率的尝试都是这种发展的最为直接的体现。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文献综述》2100字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文献综述1 国内研究状况史硕(2020)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和监管,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需要加强内部监管,强化职能监管,发挥市场自治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很多企业都进行了财务风险控制,但由于不能跟上业务的需要,实际上控制是徒劳的。
曹源芳,袁秀文,张景菲(2019)源于金融的风险不匹配的局部均衡模型在严格的监督下,本文分析了网络金融的主要机制,直接影响金融错配的风险,并测试的影响网络金融的发展融合不匹配的风险。
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风险的形成深刻影响,尽管出台了严格的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及其利率优势通过“虹吸”效应持续地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中吸引资金。
除了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体系之外,金融错配风险也无法汇聚。
第二,各种渠道对金融错配风险的影响不同。
金融错配的风险基金给实体经济带来的“脱实入虚”因此,维护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仍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将实体经济的振兴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政策制定的经济基础.杨宏(2019)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之下,P2P网贷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为人们提供更多贷款途径与渠道.然而,目前在P2P网贷中互联网金融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对网络的金融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危害网民的财产安全.因此,在新时期的监管背景之下,应该重点关注P2P网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犯罪侦防工作,采用有效的措施开展监管活动.李文博(2013)在文章中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融资金额时的成本效益,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竞争中具有广阔前景,同时也重点强调了“互联网金融”普遍处于没有监管的“真空”状态,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不容忽视。
王汉君(2013)在文章中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系统风险和互联网金融高度融合所带来的传染风险,认为金融革新应与监管创新实时运行。
许可(2015)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虚拟化、技术含量高、地域跨度广、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机制不完善等特点,加剧了金融管理部门对其监管和调控的难度,对维护中国金融稳定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Economides N. C. Himmelberg(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的新兴业务。
以传统业务为切入点有助于顺利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夯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步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5]。
Kirsty Best (2015)的研究表明,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为发展中国家建构网络金融提供了广泛的认知,其建构了覆盖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条件和发展形势,这也是本文研究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类别进行划分的重要依据[6]。
其认为,互联网金融涵盖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电子贸易、网络借贷等不同领域,其总体发展规模是互联网金融的体量。
Andrew Crockett (2017)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况进行了研究。
其认为,物理网点应将支付结算功能过渡为营销服务,推动业务转型,将用户体验管理和交易成本控制作为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7]。
同时,应当优化远程协助业务的发展,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硬件建设水平。
Chester Brown(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应当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和产业特点,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的储备水平,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提高互联网金融各主体对人才的吸纳水平,完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推动互联网金融人才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理论功底,使得人才兼备金融实操经验和互联网意识,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8]。
Muneer M.Abbad (2016)《约旦网上银行》中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有效协调传统支付模式与购买模式和当前技术环境和需求环境之间的鸿沟。
推动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将信息化的发展经验建构成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型,提高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水平,建立客户潜力管理机制,提高对客户潜力的挖掘水平。
2.国内研究现状第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方面。
姜颖(2016)针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了研究,将农村金融工具划分为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等类别的基础上,诠释了农村金融工具的功能。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一、引言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互联网金融提供参考。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⑵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挑战⑴隐私与安全风险⑵信用风险与欺诈问题⑶法律监管与合规挑战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⑴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⑵互联网支付与电子货币⑶互联网保险与互助保险⑷互联网投资与融资平台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⑴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崛起⑵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⑶与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六、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案例研究⑴国内互联网金融典型企业案例⑵国外互联网金融典型企业案例七、结论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挑战,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企业案例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和潜力。
希望本文能够为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提供参考。
附件:附件1: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相关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互联网金融: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
⒉互联网支付:是指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支付交易,包括电子货币支付、方式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⒊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购买保险、理赔服务等的一种保险业务模式。
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加密和共识机制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早已出现了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由此也就自然导致了国外很早就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讨论。
早在1983年,Hirshleifer(1983)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把第三方支付界定为“俱乐部商品”。
他以一个形象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假定有一个处于低地地带的“拓荒地”,经常有海水倒灌风险,所以,每家都需要筑一段堤坝,而整块“拓荒地”的整体安全程度,并不等于每家为筑坝所付出努力之总和,而是取决于堤坝最薄弱那家所付出的努力。
Varian(2004)则进一步把这个模型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每家在拓荒地的身家多少不同,这就会造成每家投入筑坝的努力不一样,比如,一贫如洗的光棍可能就没有动力去认真修堤坝。
那么,这个光棍的行为就构成了整个“拓荒地”安全的威胁,在每家各管一段的无政府状态下,最终这个“拓荒地”就会有灭顶之灾。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充当监管者,确保这个光棍的堤坝必须达到最低的安全标准。
他们的研究,奠定了对互联网金融有必要进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在互联网金融的现实发展及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之后不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就进入到了美国监管者们的视野之中。
2008年9月,波士顿联储和亚特兰大联储写了一篇名为《理解新型零售支付中的风险》的文章,该文认识到零售支付正在从纸质交易向非现金(noncash)支付转变,由此带来不少新型零售支付业态的出现(PayPal已明确进入了本文的视野),这会带来五类风险,即欺诈风险(Fraud)、操作风险(Operational)、法律风险(Legal)、清算风险(Settlement)、系统性风险(Systemic)。
其中,与其他传统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因其匿名性、基于公共网络而使得数据安全(未经授权的修改、损坏和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洗钱、资助恐怖主义、购买非法商品和服务)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虽然截止到2012年,美联储仍认为,移动支付并非全新支付体系,而不过是一些借助新的通讯工具接入传统平台的新方式而已,将现有对ATM、信用卡等的监管规则扩展并覆盖它们即可,暂时尚无需全新立法。
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新兴领域,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首先,互联网金融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务的影响和变革。
一些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和运作方式。
互联网金融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和更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这对传统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金融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新的压力。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引起了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关注。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如信息安全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稳定等。
因此,监管机构和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规范也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表明,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另外,互联网金融还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如在线支付、P2P借贷、互联网保险等。
这些金融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商机。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信息安全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
因此,研究如何在保持金融创新的同时,有效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成为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带来了金融普惠和金融包容的话题。
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还关注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普惠和金融包容。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务的影响和变革、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普惠和金融包容等方面。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000字》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1、选题的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这一新兴的金融力量对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金融业创新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成几何级数增长,其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化零为整的碎片化互联网理财、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电商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蓬勃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一时间成为金融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
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和研究互联网浪潮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应对挑战并成功转型成为当前金融从业者的时代任务。
自2013 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问题,首先,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基础理论,明确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趋势和技术路径;其次有利于促进国内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对于实现传统金融业的顺利转型及普惠金融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
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精神的互联网开始步入到传统金融行业里面,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并且在发展的同时还和金融行业的发展相互渗透。
“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和讨论热点。
本课题试图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因此对于丰富和发展金融创新理论、银行营销理论、银行管理理论、金融监管、金融改革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二)实践意义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既是严峻挑战,也是扩张业务的新机遇,本课题在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
它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
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风险来源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使得交易过程更加便捷,但也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二是金融服务的跨界融合,突破了传统金融的边界,导致风险传播更加迅速;三是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但也带来了更多的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层面的漏洞和缺陷,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和用户遭受巨大损失;其次,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更加严重,从而引发信用风险;再者,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速度快,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容易产生法律风险;最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市场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许多学者研究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信用评估模型等手段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例如,一些研究利用社交网络数据、电商交易数据等多维度的信息,构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用评估模型。
同时,也有学者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同样不容忽视。
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包括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如何通过资产组合优化来降低市场风险等。
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四、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流程不完善、人员失误、系统故障等。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摘要: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其在金融服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综述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监管政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引言1.1 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2.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定义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2.2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态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3.1 互联网金融的起源3.2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阶段3.3互联网金融的成熟与规范阶段4.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技术4.1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4.2 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4.3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5.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5.1 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5.2 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比较6.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6.1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6.2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挑战与风险6.3 互联网金融的应对策略与措施结论: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其带来的便利和效益不可忽视。
然而,互联网金融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风控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的列表- 相关数据和图表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互联网金融: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提供包括资金融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
2.监管政策:指国家和地区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定的法规、规章和指导意见等文件,以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概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倾向于将个性和个人利益进行融合。
因为传统银行带来的服务并非完全没有变化的,所以无法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金融产品比较多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客户制定对应的产品策略。
Hsien Tang Tsai,Leo Huang,Qmng Gee Lin(2005)的观点是,每个年龄的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其发展受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度以及对网络银行理解度的制约[1]。
Mark Gertler & Nobuhiro Kiyotaki(2011)的观点是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及信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银行也只有跨行也行,网络银行的风险要比之前的金融风险更高,而且并不是受到市场价格波动。
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网络银行硬件设施,相关技术以及设备安全的综合作用[2]。
Dilip K. Patro & Min Qi & Xian SunS(2012)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混合经营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平台,这对目前的传统银行业经营模式产生了不小冲击,金融业的三驾马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合作方式,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顺手可用的应对措施,这就导致面临各种问题,金融行业的监管难度不断上升[3]。
(二)国内研究概况马仲康(2018)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且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很多传统银行纷纷在网上开设自己的网络银行,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不用到银行也可以办理业务,在我看来比较满意的是跨行转账可以实时到账,并且没有手续费。
而且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理财。
虽然网上银行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发展速度过快。
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面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影响。
宫晓林(2013)在讨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在战略、客户渠道、融资、定价以及金融托媒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且分别短期和长期进行分析。
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尚不足以动摇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但从长期来说,商业银行要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
陈明昭(2013)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的分析,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四个方面揭示其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赵南岳(2013)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深入地探讨了其对对银行业支付结算领域、金融产品销售领域、银行物理网点布设、服务方式变革等方面的冲击。
袁博、李永刚、张逸龙(201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的新挑战,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参考文献1参见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2期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南方金融》、2013年第5期3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4赵南岳:“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及机遇”、《西部金融》、2013年第10期5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2期。
互联网金融论文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等金融功能的创新和优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研究也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其发展历程、主要模式、风险与监管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金融业务逐渐与互联网相结合。
早期的互联网金融主要表现为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等传统金融业务的线上化。
进入 21 世纪后,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P2P 网贷P2P 网贷是指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其他个人借款的一种金融模式。
借款人在平台上发布借款需求,投资者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借款利率等因素选择投资。
P2P 网贷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但同时也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
(三)众筹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各种创业项目或创意活动。
众筹模式包括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等。
众筹为创业者和创意者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的机会,但也面临着法律合规、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基于互联网技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金融服务。
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审批速度快、服务便捷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过度借贷、信用风险等问题。
(五)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的一种模式。
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t1.1 研究背景和意义\t1.2 研究目的和问题\t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t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点\t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t2.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3. 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t3.1 网络支付与电子货币\t\t3.1.1 在线支付的种类及特点\t\t3.1.2 电子货币的发展与应用\t3.2 网络借贷与P2P平台\t\t3.2.1 网络借贷的形式和特点\t\t3.2.2 P2P平台的发展与监管\t3.3 互联网保险与理财产品\t\t3.3.1 互联网保险的类型与发展趋势\t\t3.3.2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分类和特点4.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t4.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t\t4.1.1 信用风险与违约风险\t\t4.1.2 技术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t4.2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t\t4.2.1 监管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t\t4.2.2 监管政策与措施的演进5.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t5.1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包容性\t5.2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t5.3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风险传导6. 互联网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t6.1 全球互联网金融市场现状\t6.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差异\t6.3 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与启示7. 结论\t7.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t7.2 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附件:附件1: 互联网金融相关数据统计表附件2: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参考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信用风险:在借贷行为中,借款人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导致借款方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2. 违约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未能按约定履行义务,导致其他方面临损失的风险。
3. 技术风险: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由于技术漏洞、网络攻击等因素导致信息泄露、资金损失等风险。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1)(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3)商业银行面对冲击的应对策略 (2)(4)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 (2)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2)参考文献 (4)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与国外网上银行的研究相比,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始于2013年,但作为后来者,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并在该领域掀起了热潮,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战略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早在2012年初,谢平教授就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名词,他解释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在社交网络、移动支付、搜素引擎和网络计算等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应用,同时也会猛烈冲击从前传统的金融模式。
到了2014年,谢教授对这个名词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定义:他指出互联网金融不单是代表某种业务,而是一种多维度多种类的存在,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的多种金融业务的结合。
在2020年的时候,赵元有了另一种新的解释: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业务上做出了新的改变,是时代技术飞速发展所产生的一种创新,它使用网络技术和计算大数据,并以此来开展金融业务。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毋庸置疑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曾经一直以“高姿态”面对客户的银行第一次真真正正感受到威胁。
因此,有许多国内的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2013年,梁璋、沈凡利用主要成分分析计算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有一种“长期结构性效应”,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会使银行的系统风险变大,而国内银行的中长期系统性风险所受的影响不大。
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关于金融科技(Fintech)的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科技(Fintech)的文献综述金融科技(Fintech)的文献综述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改变和优化传统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流程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的文献,对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影响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金融科技的定义与特点金融科技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
根据文献研究,金融科技可简单定义为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工具,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流程。
它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1 技术驱动:金融科技以技术为核心,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1.2 创新服务:金融科技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1.3 低成本高效率:金融科技通过优化流程、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实现金融服务的降本增效,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二、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金融科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众多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如支付宝、腾讯金融科技、Square等相继崛起,并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文献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移动支付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成为了金融科技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手机应用,用户可以实现便捷的支付功能,进一步替代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
2.2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包括P2P借贷、众筹、互联网保险等新兴模式,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流程。
2.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等机制,使得金融交易更加高效、透明和安全。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众多金融机构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
然而,与此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用户和市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的现状1、账户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账户安全是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核心。
然而,由于用户密码泄露、内部人员泄露等原因,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账户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如果这些信息泄露或被滥用,将对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欺诈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为欺诈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虚假交易、恶意刷单、诈骗等行为时有发生。
4、技术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依赖于复杂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如果技术环节出现漏洞,可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重大威胁。
二、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的原因1、技术缺陷: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架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系统漏洞、软件漏洞等,容易被黑客攻击和入侵。
2、监管缺失: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用户教育不足:很多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
4、内控管理不到位: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不到位,存在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1、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升级的投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技术漏洞和隐患。
2、完善监管制度: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评估。
3、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政府、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用户的金融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减少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
4、加强内控管理: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和培训,防止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抑制改进的文献综述
资助 ,项 目编号 :2 0 1 4 0 2 0 0 4 1
◆ 中 图 分 类 号 :F 8 3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量 数据 分析 来 控制 风 险而 不是 简单 的 金
内容 摘 要 : 互联 网金 融 利 用 自身 覆 盖 面广 、交 易成 本 低 、 数 据 效率 高等优 点 对 传 统 银 行 业 带 来 了冲 击 ,正 在 慢 慢
不 对 称
的扭 曲 , 中国利 率存 在双轨 制 , 表 现 为存 款 利率 低 ,贷 款利率 低 。中国近 3 0年储 蓄 利 率 明显 偏低 ,以一 年 期储 蓄存 款 为
例 ,1 9 7 9 — 2 0 1 2年 的 3 4年 间 ,1 3年 为
负。银行 业贷 款利率 偏低 ,2 0 0 4年上 半 年 ,经济 较 发达 的沿海 城市 的 市场 利率 约为 1 1 . 5 %, 而 与此相对应 的官定利率约
均低于 市场均衡利率水平 ,从而造成 了持
其对经济 的贡献极不相称 。民营经济 对工 业的总产值贡献达到 7 2 . 7 %,占据 8 5 % 的
进 出I : 1 , 7 1 %的就业与 6 6 % 的发 明, 但是 近4 0 % 的企业 无法通过 银行 渠道取得贷
市 场 不能 有 效调 节 金 融资 本 导致 市 场失 灵 ,致 使 资本 配 置 低 下 (MC Ki n n on, 1 9 7 3 o 中国政 府 出于重 工业 发展需 要与 降 低信 贷 风 险 的需 要 控制信 贷资 源 ( 陈
致 过度 投 资 与产 能过 剩 ,而 中小企 业 融
2 0 1 3 年 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 网投资理
财类产 品兴起 ,货币基金稳健的属性加上 较高 的收益 与 良好的流动性使 其得到 了快 速发展 。货 币基 金本 质是从割裂的市场进
数字金融文献综述
数字金融文献综述
数字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金融服务和推动金融创新的一种
形式,其出现和发展已经引起了金融行业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本文综
述了近年来有关数字金融的研究文献。
1.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具有以下特点:智能化、便捷化、安全化、创新化和共享化。
数字金融的预计市场规模在
未来几年将会继续增长,并且将改变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交互方式。
2.数字金融的优势
数字金融的优势在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金融成本、增强金融
服务的可持续性、推动金融普惠,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提高了金融风险
管理的能力。
3.数字金融的影响
数字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主要
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机构的角色和服务方式的变化、金融风险的
变化。
4.数字金融的风险
数字金融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风险、网
络攻击风险、系统失效风险、违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5.数字金融的监管
数字金融的监管需要在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数字金融的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监管的原则和法律法规不断需
要适应数字金融的变化和发展。
6.数字金融的应用场景
数字金融的应用场景包括P2P借贷、互联网支付、虚拟货币、区块链、人脸识别等。
这些应用场景推动了数字金融的普及并推动了金融创新。
综上所述,数字金融是未来金融业的重要趋势,发展前景广阔,但也
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管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的综述金专一班武星吉[摘要]本文就最近余额宝事件所引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搜寻了近年来大量的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其中比较经典的部分,以网络贷款P2P、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前景三个方面做了文献综述。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逐步累积了大量用户,再拥有了这些用户数据之后,了解他们对金融服务的各方面需求,互联网企业涉足了金融服务,以庞大的用户基础展开金融服务,在传统金融市场上引爆了一场创新变革之战,从此产生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兴产物,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Finance,简称IOF。
这一概念最早出自IT行业,其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在线结算、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手段提供的结算、理财、融资等金融服务。
在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实践中,其狭义概念是指互联网金融公司(通常是非金融业的第三方机构)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
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作用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上产生的新兴金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模式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模式。
2000年后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出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例如网银、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手段迅速的融入的人们的生活,使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这种中介通过互联网将借贷双方撮合起来的方式,解决了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得问题,提高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所谓众筹,就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2年国外最热的创业方向之一。
阿里的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众筹融资,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抽走了4000亿银行存款,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么多年来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最大冲击,也是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迅速活跃起来,学者教授纷纷开始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各方面问题,监管机构也不得不开始重视起来。
而本文就在此背景下,总结互联网金融产生的10多年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其写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
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概念过于广泛,而研究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会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研究,所以本文也会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某些角度来进行文献综述,不足之处请读者海涵。
一对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综述谢平、邹传伟和刘海二(2012)总结了互联网金融这么多年来最重要的三种模式移动支付、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并对其选择了案例研究。
本文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尽选取网络贷款中P2P模式来综述。
P2P(peer-to-peer)融资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
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解决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替代民间贷款,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使得个体之间直接金融这一人类最早的金融模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且弥补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
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成立于2005年3月的英国Zopa,中国第一家P2P借贷网站是成立于2007年8月的拍拍贷。
目前对P2P这一新兴模式国内的研究也不是很多。
基本上大多数研究都是介绍网络借贷这一新兴产物,外加关注其风险、发展障碍和监管问题等。
国外的相关研究更深入一些,但总体而言,对P2P融资模式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
赵辉(2009)介绍了在民间借贷需求渐增、互联网普及率和业务使用率的不断上升的新时代,使网络借贷这一民间草根金融被越来越多人看好。
王艳, 陈小辉, 邢增艺(2009)提出由于国内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加之缺乏有效监管,网络借贷存在放贷资金安全难以保证、利率水平超法律保护范围以及容易危及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监管措施。
张立杰(2010)对网络借贷研究后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条相应的解决策略。
丁婕, 古永红, 陈冬宇(2010)从出借者的心理感知角度出发,考察了影响其出借意愿的相关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交易信任、感知收益会很显著的影响出借者的出借意愿,而信任会受到借款人声誉及出借人自身信任倾向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深入地理解网络借贷过程中影响出借人决策的关键因素,为网络投融资平台的机制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王毅敏, 王锦(2011)在挣脱对网络借贷是非简单评论的思维桎梏,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追溯和探究其产生和发展现状,挖掘存在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而寻求我国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道路。
刘文雅, 晏钢(2011)文P2P网络信贷的含义、起源以及网络信贷的具体操作方法入手,分析了网络信贷的运行模式。
针对P2P网络信贷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对我国P2P网络信贷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紫薇, 袁中华和钟鑫(2012)以中国P 2 P 网络小额信贷的代表——“拍拍贷”和“宜农贷”为例,对现有的中国P 2 P 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中国P 2 P 网络小额信贷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关于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发展障碍,国内的学者对此基本都有共同的看法。
陈初(2010)、陈静俊(2011)就提出了网络借贷活动可能出现个人重要隐私信息泄露的情况,并且借贷平台很难核实贷款资金的用途,从而无法排除有些借款者用借入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情况。
王艳、陈小辉、邢增艺(2009)还认为网络融资除了难于保证放贷资金的安全以及借贷利率水平过高(有些超过了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当出现大额诈骗活动时还极易危及社会的稳定。
唐强强(2012)就P2P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以及优质的传输服务,然而由与其本身存在的技术缺陷也会产生许多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设P2P网络安全体系的观点。
关于促进我国网络借贷的的建议方面,李雪静(2013)在借鉴美、英等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下,提出我国网络借贷当前应该明确监管部门级各项监管手段,不应留下真空空白处。
王小丽, 丁博(2013)探索中资银行面对这一新兴经营模式可采取的业务策略。
蒋琳, 李万业(2013)就网络借贷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洗钱的风险提出了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尽快的确立,另外创新P2P利率定价手段,防止高息投机行为。
娄飞鹏(2013)在对比国内外P2P平台建设后提出国内P2P平台应该规范经营,合理引导。
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及影响综述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物,不可避免的要对传统的金融行业产生冲击,传统金融在接受互联网这一新技术科技史也要面临着改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总是存在着无数的改变与被改变,正像那句话说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经大胆发言,“商业银行不改变,我们将改变商业银行”。
在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比较上,国内的文献也较少,而且其中部分是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刘澜飚, 沈鑫, 郭步超(2013)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研究了国际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显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中介作用替代较小,两者可以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各国中央银行的地位与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即使在电子货币完全取代传统货币等极端状况下,中央银行只需调整其实施货币政策的方式及货币政策的传导载体便可继续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宫晓林(2013)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战略、客户渠道、融资、定价以及金融脱媒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短期内不会动摇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但从长远来说商业银行应大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获得新的发展。
陈明昭(2013)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大数据金融和信息化金融机构四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得出只有经历过互联网金融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银行业才会真正建立成熟健康的现代银行体系。
周华(2013)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最新发展出发,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表示商业银行应积极加强互联网金融合作以期共同发展。
龚映清(2013)提出互联网金融改变了证券行业价值实现方式,引发证券经纪和财富管理的“渠道革命”,弱化证券行业金融中介功能,重构资本市场投融资格局,并加剧了行业竞争,最后提出证券必须跟上时代,加速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
郑霄鹏, 刘文栋(2014)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金融脱媒现象(技术脱媒、信息脱媒、渠道脱媒等),文章从中间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光宇(2014)在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将互联网金融看做是一个新的渠道和服务平台,并没有根据互联网的特征与发展走向以及互联网用户的特点开发出全新的、匹配用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没有很好地将传统金融服务与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融合贯通。
吴旭光(2014)研究发现在2013年10月份一个月,银行储蓄就净流出4027亿元,11月存款增加5472亿元,其中居民新增存款仅为940亿元,增速同比降0.3个百分点。
陈海强(2014)描述了互联网金融正以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寡头垄断发展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
而商业银行需在网络金融载体构建、大数据产品整合、财富管理动力创新、信用可获得性探索等方面加强创新应对,提升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综述任兆鑫(2013)在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生活的三点改变,移动支付将为钱包瘦身,社交网络可聚合需求,无现钞流通时代或将来临。
吴思(2014)表示金融和数据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而互联网又是数据的平台,因此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
不管是金融界、互联网公司还是投资界都将融入进去,但互联网金融还需建立一整套信用体系才能有前景。
陈健(2014)基于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就余额宝的出现预测假以时日将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出现更多的金融产品。
诸如内嵌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乃至股票型基金的产品将应运而生;抑或是同多家同类或不同类基金公司合作, 将多种基金产品同时内置于同一具有支付功能的新产品中, 如同分级基金一般。
但诸悦(2014)提到美国版的余额宝PayPal 倒掉,也给现今大热的余额宝泼了盆冷水。
徐天舒(2014)觉得基金公司投身互联网金融必须有自己的边界,那就是认清自己在产业链的位置,坚守资产管理这个能力圈。
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兴起也是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其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互联网金融产业仍会是未来一个高增长、高增加值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