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

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

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___ ■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

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

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
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
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B.中等C较难D•难度较大
认知度:I识记n理解m简单应用W综合运用
细目表的特点:在常态的教师命题情况下,测验设计细目表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与价值取向、评分细则)与课程标准(如知识及认知要求、难度与课程的价值观、考察知识的题目数量之间的平衡)达成了深度匹配。

细目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程序:先确定明确测试的目的,进而明确试卷的总体难度,确定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明确测试题目的难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题型,考察每道题隐藏的价值取向,最后再确定测试时间和制定各个题目的评分细则。

双向细目表的优点:一是,规范了教师基于标准的命题。

测验设计细目表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地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也体现出命题的一般程序,从而为教师基于标准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命题的顺意性与盲目性。

二是,促进了基于彼岸准评价的落实。

当教师吧测试设计细目表作为命题规范之时,就是基于标准命题之刻。

这也为课堂层面上大规模落实基于标准的评价提供了可能,也极大地促进了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而追求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恰恰就是基于标准命题的意旨所在。

三是,提升了教师的评估素养。

命题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涉及了很多因素,如已有题目的选择、题目类型的确定、各类题目权重分配等。

正因为命题包含总舵的因素和技术,教师只有真正积极的影响。

当一份好试卷被其他命题者共享后,他们能从中反思自身命题中的缺陷与不足,并为他们改进命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双向细目表例子:
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试卷(一)(数学)双项细目表
各题考点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比较简单.
2.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x 10的形式,其中1< |a|v 10, 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V 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较容易.
3.本题考查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 (A)二,难度适中.
4.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视图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比较简单.
5.考查数据的特征一一众数的定义,是需要熟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6.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和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无理数的方法.虽然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垂线段最短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
6.难度中等.
8.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作出函数图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本题是分段函数,分情况讨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难度适中.
9.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平面镶嵌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由平面镶嵌的知识可知只用一种正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的是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较简单.
10.本题通过利用反比例函数及正比例函数图象,考查图象分析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难度中等.
1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关键是先由邻补角求出/ DCF再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 A.比较容易.
12.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函数y=kx+b (k工0中,当k>0
时,函数图象经
一、三象限,当b v 0时,(0, b)在y轴的负半轴,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比较简单.
13.考查数据的特征一一方差的定义和意义:数据x1, x2,…xn其平均数为,
则其方差S2=[ (x1-) 2+(x2-) 2+—+(xn-) 2];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在其平均数的左右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比较简单.
14.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二次项系数为负,比较简单.
1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 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Rt A ABC
Rt A ACD Rt A ADE的面积,找出规律.难度中等
16.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分式化到最简,然后代值计算.比较简单.
17.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比较简单
18.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是涉及几何证明与计算的综合题.①较简单,②难度中等.
19.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以及通过列表法(画树状图)求概率问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注意甲、乙两人每次同时从袋中各随机摸出球,列出图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①较简单,②难度中等.
20.此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关键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出关于桥面DC与地面AB之间的距离的方程求解.难度中等.
21.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三角形的面积问题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22.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圆的有关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及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综合性较强,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求解,正确作出辅助线,把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梯形OADE的面积与扇形OAE的面积的差是解题的关键. ①较简单,②难度较大.
23.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建模意识,①较简
单,②难度较大.
24.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比较简单,关键是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已知两点求其中点坐标的方法.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及分类讨论能力,难度较大.
25.考查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1)根据面积公式列方程,求出x的值.(2)根据面积公式得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3)根据
面积公式得到字母系数的二次函数,然后求出函数的最大值.
注意事项:
1、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100)分钟能答完为限。

2、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
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3、双向细目表应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4、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综合应用问题等。

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5、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不能简单的划0”,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

6、学时比例”是该章次在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学时数占总授课时数的百分比。

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教师在制作双向细目表时,须注意学时比例同教学大纲学时分配、各章分值小计应相当。

7、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

制作完成后, 须进行审核。

审核应重点对细目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审核:
(1)各级能力层次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
(2)各考核知识点内容及各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