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淝河内源污染氮_磷释放规律及生态清淤模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影响综合评估确定, 主要参数有: 深度
效果、成本、底泥厚度、营养盐含量和垂
直分布特性、释放系数等。
通过表 3,可以发现,无论是河岸还是河中部,河中底泥中层 氨氮,溶解性总磷的释放速率最高,且氨氮的释放速率比 DTP 的 释放速率高出很多。且河中部氨氮(NH4+-N)和溶解性总磷(DTP) 的释放速率高于河岸。
40~80cm
小河流自净系统的建立创造条件。为此除考虑上述关键技术外, 还需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因此制定以改善水环境为目的的生态 清淤模式。
表 5 生态清淤模式
项目
要求
测点
河岸 河中部 河岸 河中部 河岸 河中部
释放速 NH4+-N 3.02 4.18 3.92 5.25 1.47 4.53 率[mg/ (kg*d)] DTP 1.33 1.07 3.01 2.31 0.98 1.85
II 氮磷释放模型
由图 2 可以看出:河岸、河中心不同深度柱样底泥中 NH4-H,
科
DTP 初始均有剧烈的释放,释放曲线几乎呈直线上升,稍后呈现
技
出波动状态。总体而言,大多数 NH4-H, DTP 释放曲线在 5 天后
论
进入释放-吸附动态平衡。
文
与
案
例 交
图 1 静态模拟实验装置图 (3)实验结果分析 I 沉积物中磷释放风险评价
检测单位 检测内容
采样位置
0 号脱硫 塔出口 1 号脱硫 塔出口 2 号脱硫 塔出口 3 号脱硫 塔出口 4 号脱硫 塔出口 5 号脱硫 塔出口 6 号脱硫 塔出口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污染源监测
检测日期
2012 年 2 月 3 日
监测数据
周期样次
二氧化硫 (mg/m3)
氮氧化物 (mg/m3)
连贯性,监测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5]。
要求增多,需集多功能、自动化、高质量、智能化为一体。
5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文峻.浅谈生态环境监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1):62-63
将地面监测技术与 3S 技术有机结合,分别从微观、宏观两方 [2]丁琼.生态环境监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1):78-79
岸带植被系统构建
论 缓冲带、 水陆交界面植被系统的构建,
这是生态清淤的前提条件。
文
(2)清 淤 范 围 和 规 模
与
案 依 据 底 泥 分 布 ,污 染 特 点 和 生 态 清 淤 要
求,确定对水体生态系统影响较大的河
例
段是实施清淤的重点区域。
交
流
对于底泥清淤深度,工程上采用 E/C 模
型和氮磷释放模型及留存底泥对水体 (3) 底泥生态清淤精确
(4) 采用专用的生态清 洁 生 产 和 精 确 控 制 工 艺 以 及 小 型 生 态
淤设备
清淤设备。 生态清淤为精确清淤,使用
新研发的智能淤泥探测仪,要求超疏深
度 ≤10cm, 底 泥 污 染 扩 散 范 围 ≤10m。
2 清淤深度综合评价
如上文所叙,根据 E/C 模型确定此次清淤深度为 40-60cm, 而依据氮磷释放模型计算出的削减率确定河岸和河中部清淤到 40cm 左右是合适的。综合确定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清淤深度确定 平均深度为 44cm。此研究提出的 E/C 模型和氮磷污染释放模型 能够为相关其他的河道清淤工程提供相应的研究基础和范本。
74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南淝河内源污染氮、磷释放规律 及生态清淤模式
刘志刚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安徽省 安徽合肥 230001)
摘 要: 底泥氮、 磷释放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通过南
表 2 表层沉积物 ERI 分布表
淝河底泥柱状芯样室内模拟实验, 探讨了氮磷释放模型, 分析了合理的清淤深度,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清淤对水体 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了底泥生态清淤模式。
关键词:生态清淤;设计;模式
风险区分类 高 风 险 区 (30>EPI>25) 较 高 风 险 区 (20<ERI<25) 中 度 风 险 区 (10<ERI<20)
数量(个) 13 3 7
百 分 比 (%) 54.17 12.50 29.17
内源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及环境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根据美国 EPA 的统计,全美 10%的底泥已经足以对鱼类及食用 鱼类的人和野生动物构成威胁。南淝河源于江淮分水岭东南侧, 是巢湖的入湖河流。南淝河水的生态恶化和破坏严重影响生活生 态环境,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中小河流环境治理势 在必行,而城市中小河流底泥有效清淤是其重要的一环。
3 底泥生态清淤模式建立
底泥生态清淤是一种对内源污染释放较强的区域和相应深 度淤泥予以清除、能快速除去累积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的易位控制 技术。然而,从单一最大程度清除内源污染目标出发,很可能带来 成本、生态破坏等其它次生问题,所以与清淤效果最为密切的最 佳清淤深度优化及确定,对生态清淤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清淤是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技术。其 目的是通过清淤有效的去除河流底泥所含的污染物,减少内源污 染,最大限度修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为外源污染控制后城市中
来自百度文库
较 低 风 险 区 (ERI<10)
1
4.17
结合上表及示范段实际富营养发生情况,将南淝河表层沉积 物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风险的评价等级分成高度风险(ERI>25)、 较高风险(20<ERI<25)、中度风险(10<ERI<20)和较低风险(ERI< 10)等 4 个等级。由表 2-5 可知,对南淝河示范段表层 28 个沉积
施工精度
超深 5~10cm,超宽 2-5m
研发设备
加入专用设备或标准设备改造
堆场余水处理和控制 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河水背景值范围内, 处理率不
要求
小于 90%
尾水处理
尾水处理费用小于 10 元/方
[2] 施永富. 南京玄武湖清淤工程设计方案的革新[J]. 中国西部科 技. 2005(06) [3] 陈守煜,李亚伟.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的水质评价模型 [J]. 水科学进展. 2005(01)
表 4 不同清淤深度的污染负荷削减率
清淤深度
20cm
40cm
河岸
NH4+-N DTP
-29.8% -55.81%
51.32% 26.31%
河中部
NH4+-N DTP
-25.6% -126.3%
-8.37% -72.9%
科 包 括 点 源 和 面 源 污 染 的 截 流 和 控 制 ,同
技 (1)沿 河 截 污 、控 污 和 近 时应进行近岸带生态环境的修复,包括
1 底泥氮和磷释放规律分析
物样分析得出所有供试样的 ERI 变化范围为 8.20-56.93%之间, 平均达 28.82%。
(1)底泥采样点的选取 南淝河中段南淝河污水泵站的排污口附近确定采样点进行 采样。 (2)静态模拟实验 静态模拟实验是在高度为 1m,直径为 10cm 的 PVC 管中进 行,实验装置如图 1。
泰达热源二厂污染物检测信息公开
泰达热源二厂位于天津市经济开发区泰达大街 2 号,锅
炉房装机容量为 t/h+ MW/h 的锅 炉 , 主 要 为 生 产 企 业 提 供 生
产用汽及冬季供暖。 本项目是对 4 台 35t 蒸汽炉和 3 台 29MW
热水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水浴除尘器本体除外)的运行管理,
在运行管理期间,监测、检测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为:
监测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主要监测手段由人工取样以及实验 2009(10):55-57
技 室分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发证;②重视技术发展方 [5]阿克木·吾马尔·关虎丙,扎依尔·买买提尼牙孜.浅议生态环境监 论 向,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扩展;③检测领域向全方位检测 测对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09(04):45-46
生态要求
根据河流形态,在源头,中部和尾部各留 300-500m 从而制定以改善水环境为目的的生态清淤模式。
当地物种丰富区域
交
清淤泥层厚度
根据底泥调查和污染物释放模型确定清淤厚度, 一般小于 1m
参考文献
流
对颖粒物扩散限制
尽量避免扩散及细颖粒物再悬浮, 区域半径小于 10m
[1] 范成新,张路,王建军,郑超海,高光,王苏民.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 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J]. 科学通报. 2004(15)
从表 2-6 可见供试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 ERI 属高度 风险区的有 13 个,占到总量的 54.17%;较高风险的有 3 个,占总 量的比重为 12.50%;中度风险为 7 个,占总量的 29.17%,而所有 样中属于较低风险仅有一个,且最大值 56.93%出现在位于清Ⅰ 冲、清Ⅱ冲附近的 10 号采样点。最小值则出现在 15 号采样点。总 体看来,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 风险范围。
(上接第 75 页)
根据示范工程确定生态清淤模式控制指标如下表: 表 6 生态清淤模式过程控制指标
项目
控制指标
文 与 律,并综合不同疏浚深度底泥氨氮、总磷室内长期释放实验结果及 案 底泥环保清淤深度磷的形态确定法, 确定了南淝河东南湖底泥环 例 保清淤深度。除考虑上述关键技术外,还需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
当已确定的清淤区域较大时,应专门划 (5) 清淤必须注重划定
定一面积的物种保护区,或留出保护带 物种保护区或保护带
不予清淤,作为物种基因库。
生态清淤作业最佳施工期为冬初至春 末。 这一时期满足要求流正值低水位 (6)生 态 清 淤 的 适 宜 施 工 期,风浪相对较小,水体交换缓慢,沉积 期 物基本处于相对静态, 对生物影响较 小。
河中部
图 2 河岸及河中部三层底泥 DTP 和氨氮释放量比较
河岸、河中部底泥氨氮释放方面:河岸、河中部不同柱样底泥 氨氮释放量均是中层最大,两头较小。这种底泥释放差异可能与 底泥中氨氮含量的梯度有关。通过底泥静态模拟实验得到的氨氮 释放规律和前期测得的底泥中总氮的含量相符合。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年 第 5 期
[4] 孟凡德, 姜霞, 金相灿.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 通过研究提练清淤核心指标,形成以生态清淤技术为核心、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4(S1) 智能探测仪为重点的集成生态清淤模式。
4 结语:
论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系统研究了湖泊底泥氮、磷释放规
作者简介: 刘志刚(1983-)男,安徽怀宁人,工程师。 项目资助:受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资助 (2008CX07316-004)
通过表 4,可以发现,如果河岸清淤到 20cm 的深度,污染负 荷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有所上升,如果清淤到 40cm,氨氮的污染 负荷将会削减 51.32%,溶解性总磷污染负荷将会削减 26.31%,初 步可以确定河岸和河中部清淤到 40cm 左右是合适的。
鉴于生态清淤的特点、环保控制和桥涵
码头市政设施保护要求,施工应采用清
排泥场余水需进行预处理后达标排放。 (7) 施工中的二次污染
工程技术控制主要参数:余水处理率达 防治
到 90%~95%,SS 浓度≤150~200mg/L。
(下转第 77 页)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年 第 5 期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77
乏规范性且资质与机制尚处于青涩阶段;⑤监测体系不完善缺乏 扩展;④将地面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混合使用;⑤检测硬件设施
流
沉积物共 28 个样的 Qmax、DPS 及 PSI 数据见表 2-5。
表 1 示范段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28 个 泥样描 有机质 全氮(g/ TP(mg/ Qmax DPS% PSI% ERI%
试样 述 (g/kg) kg) kg) (mg/kg)
近岸带 均值 表层- 21.93 2.63 834.24 73.30 7.44 27.84 28.82
面审度生态质量;加强网络设计一体化,将全球生态变化作为质 [3]李武杰,王文滨,李丛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研究[J].黑
量变化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且将生态风险评价替代生态质量现状 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2):15-16
科 评价,为早期防御警戒打好基础。具体而言,笔者认为,生态环境 [4]屈红艳.生态环境监测及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75
河岸、河中部底泥 DTP 释放方面:河岸,河中部不同柱样底泥 DTP 释放量也是中层最大,两头小。这种底泥释放差异可能与底 泥中 DTP 含量的梯度有关。
表 3 实验柱样河岸、河中部不同深度底泥 NH4+-N、DTP 释放速率[mg/(m2.d)]
柱样
0~20cm
20~40cm
效果、成本、底泥厚度、营养盐含量和垂
直分布特性、释放系数等。
通过表 3,可以发现,无论是河岸还是河中部,河中底泥中层 氨氮,溶解性总磷的释放速率最高,且氨氮的释放速率比 DTP 的 释放速率高出很多。且河中部氨氮(NH4+-N)和溶解性总磷(DTP) 的释放速率高于河岸。
40~80cm
小河流自净系统的建立创造条件。为此除考虑上述关键技术外, 还需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因此制定以改善水环境为目的的生态 清淤模式。
表 5 生态清淤模式
项目
要求
测点
河岸 河中部 河岸 河中部 河岸 河中部
释放速 NH4+-N 3.02 4.18 3.92 5.25 1.47 4.53 率[mg/ (kg*d)] DTP 1.33 1.07 3.01 2.31 0.98 1.85
II 氮磷释放模型
由图 2 可以看出:河岸、河中心不同深度柱样底泥中 NH4-H,
科
DTP 初始均有剧烈的释放,释放曲线几乎呈直线上升,稍后呈现
技
出波动状态。总体而言,大多数 NH4-H, DTP 释放曲线在 5 天后
论
进入释放-吸附动态平衡。
文
与
案
例 交
图 1 静态模拟实验装置图 (3)实验结果分析 I 沉积物中磷释放风险评价
检测单位 检测内容
采样位置
0 号脱硫 塔出口 1 号脱硫 塔出口 2 号脱硫 塔出口 3 号脱硫 塔出口 4 号脱硫 塔出口 5 号脱硫 塔出口 6 号脱硫 塔出口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污染源监测
检测日期
2012 年 2 月 3 日
监测数据
周期样次
二氧化硫 (mg/m3)
氮氧化物 (mg/m3)
连贯性,监测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5]。
要求增多,需集多功能、自动化、高质量、智能化为一体。
5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文峻.浅谈生态环境监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1):62-63
将地面监测技术与 3S 技术有机结合,分别从微观、宏观两方 [2]丁琼.生态环境监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1):78-79
岸带植被系统构建
论 缓冲带、 水陆交界面植被系统的构建,
这是生态清淤的前提条件。
文
(2)清 淤 范 围 和 规 模
与
案 依 据 底 泥 分 布 ,污 染 特 点 和 生 态 清 淤 要
求,确定对水体生态系统影响较大的河
例
段是实施清淤的重点区域。
交
流
对于底泥清淤深度,工程上采用 E/C 模
型和氮磷释放模型及留存底泥对水体 (3) 底泥生态清淤精确
(4) 采用专用的生态清 洁 生 产 和 精 确 控 制 工 艺 以 及 小 型 生 态
淤设备
清淤设备。 生态清淤为精确清淤,使用
新研发的智能淤泥探测仪,要求超疏深
度 ≤10cm, 底 泥 污 染 扩 散 范 围 ≤10m。
2 清淤深度综合评价
如上文所叙,根据 E/C 模型确定此次清淤深度为 40-60cm, 而依据氮磷释放模型计算出的削减率确定河岸和河中部清淤到 40cm 左右是合适的。综合确定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清淤深度确定 平均深度为 44cm。此研究提出的 E/C 模型和氮磷污染释放模型 能够为相关其他的河道清淤工程提供相应的研究基础和范本。
74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南淝河内源污染氮、磷释放规律 及生态清淤模式
刘志刚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安徽省 安徽合肥 230001)
摘 要: 底泥氮、 磷释放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通过南
表 2 表层沉积物 ERI 分布表
淝河底泥柱状芯样室内模拟实验, 探讨了氮磷释放模型, 分析了合理的清淤深度,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清淤对水体 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了底泥生态清淤模式。
关键词:生态清淤;设计;模式
风险区分类 高 风 险 区 (30>EPI>25) 较 高 风 险 区 (20<ERI<25) 中 度 风 险 区 (10<ERI<20)
数量(个) 13 3 7
百 分 比 (%) 54.17 12.50 29.17
内源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及环境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根据美国 EPA 的统计,全美 10%的底泥已经足以对鱼类及食用 鱼类的人和野生动物构成威胁。南淝河源于江淮分水岭东南侧, 是巢湖的入湖河流。南淝河水的生态恶化和破坏严重影响生活生 态环境,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中小河流环境治理势 在必行,而城市中小河流底泥有效清淤是其重要的一环。
3 底泥生态清淤模式建立
底泥生态清淤是一种对内源污染释放较强的区域和相应深 度淤泥予以清除、能快速除去累积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的易位控制 技术。然而,从单一最大程度清除内源污染目标出发,很可能带来 成本、生态破坏等其它次生问题,所以与清淤效果最为密切的最 佳清淤深度优化及确定,对生态清淤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清淤是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技术。其 目的是通过清淤有效的去除河流底泥所含的污染物,减少内源污 染,最大限度修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为外源污染控制后城市中
来自百度文库
较 低 风 险 区 (ERI<10)
1
4.17
结合上表及示范段实际富营养发生情况,将南淝河表层沉积 物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风险的评价等级分成高度风险(ERI>25)、 较高风险(20<ERI<25)、中度风险(10<ERI<20)和较低风险(ERI< 10)等 4 个等级。由表 2-5 可知,对南淝河示范段表层 28 个沉积
施工精度
超深 5~10cm,超宽 2-5m
研发设备
加入专用设备或标准设备改造
堆场余水处理和控制 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河水背景值范围内, 处理率不
要求
小于 90%
尾水处理
尾水处理费用小于 10 元/方
[2] 施永富. 南京玄武湖清淤工程设计方案的革新[J]. 中国西部科 技. 2005(06) [3] 陈守煜,李亚伟.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的水质评价模型 [J]. 水科学进展. 2005(01)
表 4 不同清淤深度的污染负荷削减率
清淤深度
20cm
40cm
河岸
NH4+-N DTP
-29.8% -55.81%
51.32% 26.31%
河中部
NH4+-N DTP
-25.6% -126.3%
-8.37% -72.9%
科 包 括 点 源 和 面 源 污 染 的 截 流 和 控 制 ,同
技 (1)沿 河 截 污 、控 污 和 近 时应进行近岸带生态环境的修复,包括
1 底泥氮和磷释放规律分析
物样分析得出所有供试样的 ERI 变化范围为 8.20-56.93%之间, 平均达 28.82%。
(1)底泥采样点的选取 南淝河中段南淝河污水泵站的排污口附近确定采样点进行 采样。 (2)静态模拟实验 静态模拟实验是在高度为 1m,直径为 10cm 的 PVC 管中进 行,实验装置如图 1。
泰达热源二厂污染物检测信息公开
泰达热源二厂位于天津市经济开发区泰达大街 2 号,锅
炉房装机容量为 t/h+ MW/h 的锅 炉 , 主 要 为 生 产 企 业 提 供 生
产用汽及冬季供暖。 本项目是对 4 台 35t 蒸汽炉和 3 台 29MW
热水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水浴除尘器本体除外)的运行管理,
在运行管理期间,监测、检测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为:
监测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主要监测手段由人工取样以及实验 2009(10):55-57
技 室分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发证;②重视技术发展方 [5]阿克木·吾马尔·关虎丙,扎依尔·买买提尼牙孜.浅议生态环境监 论 向,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扩展;③检测领域向全方位检测 测对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09(04):45-46
生态要求
根据河流形态,在源头,中部和尾部各留 300-500m 从而制定以改善水环境为目的的生态清淤模式。
当地物种丰富区域
交
清淤泥层厚度
根据底泥调查和污染物释放模型确定清淤厚度, 一般小于 1m
参考文献
流
对颖粒物扩散限制
尽量避免扩散及细颖粒物再悬浮, 区域半径小于 10m
[1] 范成新,张路,王建军,郑超海,高光,王苏民.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 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J]. 科学通报. 2004(15)
从表 2-6 可见供试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指数 ERI 属高度 风险区的有 13 个,占到总量的 54.17%;较高风险的有 3 个,占总 量的比重为 12.50%;中度风险为 7 个,占总量的 29.17%,而所有 样中属于较低风险仅有一个,且最大值 56.93%出现在位于清Ⅰ 冲、清Ⅱ冲附近的 10 号采样点。最小值则出现在 15 号采样点。总 体看来,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 风险范围。
(上接第 75 页)
根据示范工程确定生态清淤模式控制指标如下表: 表 6 生态清淤模式过程控制指标
项目
控制指标
文 与 律,并综合不同疏浚深度底泥氨氮、总磷室内长期释放实验结果及 案 底泥环保清淤深度磷的形态确定法, 确定了南淝河东南湖底泥环 例 保清淤深度。除考虑上述关键技术外,还需考虑更多的其他因素,
当已确定的清淤区域较大时,应专门划 (5) 清淤必须注重划定
定一面积的物种保护区,或留出保护带 物种保护区或保护带
不予清淤,作为物种基因库。
生态清淤作业最佳施工期为冬初至春 末。 这一时期满足要求流正值低水位 (6)生 态 清 淤 的 适 宜 施 工 期,风浪相对较小,水体交换缓慢,沉积 期 物基本处于相对静态, 对生物影响较 小。
河中部
图 2 河岸及河中部三层底泥 DTP 和氨氮释放量比较
河岸、河中部底泥氨氮释放方面:河岸、河中部不同柱样底泥 氨氮释放量均是中层最大,两头较小。这种底泥释放差异可能与 底泥中氨氮含量的梯度有关。通过底泥静态模拟实验得到的氨氮 释放规律和前期测得的底泥中总氮的含量相符合。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年 第 5 期
[4] 孟凡德, 姜霞, 金相灿.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 通过研究提练清淤核心指标,形成以生态清淤技术为核心、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4(S1) 智能探测仪为重点的集成生态清淤模式。
4 结语:
论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系统研究了湖泊底泥氮、磷释放规
作者简介: 刘志刚(1983-)男,安徽怀宁人,工程师。 项目资助:受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资助 (2008CX07316-004)
通过表 4,可以发现,如果河岸清淤到 20cm 的深度,污染负 荷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有所上升,如果清淤到 40cm,氨氮的污染 负荷将会削减 51.32%,溶解性总磷污染负荷将会削减 26.31%,初 步可以确定河岸和河中部清淤到 40cm 左右是合适的。
鉴于生态清淤的特点、环保控制和桥涵
码头市政设施保护要求,施工应采用清
排泥场余水需进行预处理后达标排放。 (7) 施工中的二次污染
工程技术控制主要参数:余水处理率达 防治
到 90%~95%,SS 浓度≤150~200mg/L。
(下转第 77 页)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年 第 5 期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77
乏规范性且资质与机制尚处于青涩阶段;⑤监测体系不完善缺乏 扩展;④将地面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混合使用;⑤检测硬件设施
流
沉积物共 28 个样的 Qmax、DPS 及 PSI 数据见表 2-5。
表 1 示范段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28 个 泥样描 有机质 全氮(g/ TP(mg/ Qmax DPS% PSI% ERI%
试样 述 (g/kg) kg) kg) (mg/kg)
近岸带 均值 表层- 21.93 2.63 834.24 73.30 7.44 27.84 28.82
面审度生态质量;加强网络设计一体化,将全球生态变化作为质 [3]李武杰,王文滨,李丛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研究[J].黑
量变化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且将生态风险评价替代生态质量现状 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2):15-16
科 评价,为早期防御警戒打好基础。具体而言,笔者认为,生态环境 [4]屈红艳.生态环境监测及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75
河岸、河中部底泥 DTP 释放方面:河岸,河中部不同柱样底泥 DTP 释放量也是中层最大,两头小。这种底泥释放差异可能与底 泥中 DTP 含量的梯度有关。
表 3 实验柱样河岸、河中部不同深度底泥 NH4+-N、DTP 释放速率[mg/(m2.d)]
柱样
0~20cm
20~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