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_薛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4 卷 第 3 期 Vol. 24 No. 3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 y
2007 年 5 月 M ay 2007
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
薛峰
( 上海大学 影视学院, 上海 200072)
摘 要: 文章主要探讨韩愈赠序在文体美学上的个性化突变, 初步阐释 唐代赠序的 生存土壤 和传播路径, 并点 出 赠序在接受与再接受的过程中所给予自身 以及读者的新生。
② 褚斌杰认为:/ 宋、明以后, 赠序 才逐渐 成为 单纯 赠别之 作了。0 (《中国 古代文 体 概论》增 订本。 北京 大学 出版 社, 1990 年版, 第 383 页)/ 单纯赠别0 , 是从赠序脱离赠诗之依附的角度来讲, 还是另有其他原委, 褚先生没有进一步阐述。
1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上两点出发, 立足于文体角度, 主要探讨韩愈在赠序 端, 确定为固定的模式。初盛唐时期文体文风格局
文体改进上的美学价值, 并初步阐释唐代赠序的生 的主流还是沿袭六朝的模式② 。( 2) 初盛唐时期的赠
存土壤、传播路径及接受过程。
序以骈文为主③ , 骈文温柔、典雅、中和、含蓄之美的
一、韩愈赠序之突变
内敛性以及/ 取类相从0的联想模式和/ 中庸0思维方
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谈到: / 在唐代, 送序 式易于形成格式化形态[ 4] 。( 3) 初盛唐时期, 依托祖 之文是常见的文体, 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 饯宴集之风④, 送行者给辞别者写赠诗, 再推举一人
收稿日期: 2006- 09- 15
作者简介: 薛 峰( 1978- ) , 男, 湖北安陆人,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据笔者统计: ⑴中国大陆方面, 与/ 序体0 、/ 赠序0和/ 韩愈赠序0相关的论文, 从 1979 年至 2004 年约有 39 篇( 1979 年 至 2001 年相关论文索引可参见笔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 学系 2003 届硕士学位论文《序体研究 # 附录二》。2002 年 至 2004 年相关论文有 6 篇: 陈 兰村《穷情尽变, 冠绝前后 ) ) ) 论韩愈赠序文的创新精神》, 载《浙江师范 大学学报》2002 年 1 期; 郭殿忱、陈劲松《论〈文选〉之序体》, 载《北华大学学报》2003 年 1 期; 林琳、李丹《奇 # 气 # 巧 # 新 ) ) ) 试论韩愈 赠序散文 的艺术特色》, 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年 8 期; 林琳《试论韩愈 赠序散文思 想内容的 丰富性和复 杂性》, 载《西南 民族大 学学报》2003 年 10 期; 孟红军《韩愈赠序类散文艺术特 征探微》, 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年 3 期; 孙娟《/ 序0说》, 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 4 期。⑵台湾方面, 刘正忠《韩愈赠序散文 的艺术》(《大陆杂志》1995 年 6 期) 和姜明翰《论韩 愈赠序作品之隐秀》(《中原文献》1997 年 3 期) , 从互联网上详细的内容摘要看, 也属艺术特色论范畴。 ②虽然文体文风改革不自韩柳始, 但毕竟在韩柳之 前文章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浮辞赘典的减 少等表层上, 文体 也多集中 在奏疏上。/ 在创作实践中文体文风改革有了显著进展的, 是天宝中期以后至贞元中韩愈 登上文坛以 前这段时 间。0 参见罗 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年, 第 175- 185 页。 ③在韩愈以前, 只有元结的赠序趋于简古, 如《别 王佐卿 序》。参 见郭预 衡《中国散 文史》中册。 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132 页。 ④唐代帝王经常找出各种理由宴请群臣, 上 行下效, 全 国宴 集聚饮 之风 极盛。如 遇出 行之事, 通 常设 宴饯别, 以 壮行 色。于邵《送王郎中赴蕲州序》曰:/ 赋诗追饯者, 翰林之故事, 吾何间然。0 酒酣耳热之际, 座中人 乃赋诗相赠, 并推 请其中一 人执笔为序, 或作为引言引发众人诗兴, 或述 其原委 以为众 诗总结。明 人胡 震亨 曾对唐 代帝 王宴请 游玩 赋诗 情况作 过统 计: 高祖 2 次; 太宗 1 2 次; 高 宗 5 次; 中宗 3 7 次; 玄宗 2 0 次; 肃宗 1 次; 德宗 8 次; 文宗 3 次; 宣宗 2 次。(《唐音 癸签》卷 2 7)
如前所述, 赠序这样一种自诞生之日起就打上 子。因而, 前人赠序约定俗成的酬赠意味( 表面上是
了/ 为他人0烙印的文体, 长期以来是处于前文章事 离愁别绪, 实际多为世俗形式所牵制) 和赠序作者价
件的控制之下的。无论是魏晋时期附着于一首赠诗 值观念的独立表达之间是具有对抗性的。正是基于
之前的小序①, 还是初盛唐时期依附于众人 赠诗而 前人赠序思想性的缺乏, 韩愈能在赠序文体中隐晦
人、叙写送者和别者的情谊、缀述离别及别后的情景、 道》外, 议论之文, 多归入赠序与书中。0韩愈的独立
企盼早日复聚的祝辞、触发众人诗兴的引语等等, 都 赠序不再受到祖饯宴集的规约和束缚, 也不再通篇
处于/ 祖饯宴集送人离别0这一前文章事件的控制之 描写风景物态和叙述离愁别绪, 而是在叙议之间透
下, 文章内容只以服务于这一前文章事件为要旨, 作 露出思想表达和价值立场。
就单篇进行解 析, 多以韩文的/ 笔法0、/ 技法0、/ 文 态, 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 (《春觉斋
气0、/ 文势0等作为重点① 。然而, 陈寅恪曾 从六个 论文》) 者, 即指此类。0[ 3] 初盛唐时期, 赠序比较程式
方面点出韩愈的历史文化贡献, 其中五曰: / 改进文 化的原因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 ( 1) 魏晋南北朝时
检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文粹补 遗》和 《全唐文》, 王勃、李白遗存赠序同为 16 篇, 居初盛唐 之冠①。以王勃《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 还齐州 序》、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为例。王 勃首先慨叹相交不易和别离之难, 次赞萧三的归隐 之志。再写因李明府之好客得以与萧三相识, 接着 回忆两人同游共处时的投机。然后, 再次悲叹离别的 痛楚, 想象萧三离去的情景并再颂其归隐之志。最 后, 作引发之辞, 提请诸位写诗相送。李白则首先赞 叹蔡侯的四方之志, 次写与其相识及同游共处的情景
子以中兴唐朝为历史使命, 反映在文学上的显著变 化就是韩柳的文体文风改革。就赠序来看, 真正与 赠诗完全断绝联系的独立赠序出现在何时, 难有定 论②。然而, 在中唐韩柳的赠序中, 已有不少明显具 有独立生命的作品。理由有以下三点: ( 1) 在这些赠 序的结尾, 已经看不到因依附于赠诗而惯有的触发 众人诗兴的引语; ( 2) 受赠人也多为一般文士, 包括 一些庶民和方外人士, 因而, 祖饯宴集为其送行的可 能性不大; ( 3) 从内容来看, 没有提到有关众人集体 设宴送别的任何情况, 字里行间也会透露出因私交 而写序赠别的意思。
第3期
薛 峰: 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
1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执笔写一篇文章作为总序以道其原委。此类赠序依 者成为遣词造句的能工巧匠, 却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附于众人赠诗, 自身拓展空间狭窄。
即如褚斌杰所说, 古代散文作品/ 占据主流的仍是将
关于上述第三方面, 前人研究未曾涉及。笔者 应用文、学术文加以文学化0[ 5] 。也就是说, 散文作者
关键词: 文体; 韩愈; 赠序; 传播; 接受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476( 2007) 03- 0014-07
刘熙载 尝言: / 韩 文起 八代 之衰, 实集 八代 之 任华, 所为送序都很出色。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
成。0[ 1] 近人、今人沿此思路, 无论是综论韩文, 还是 大抵 不出一种格式。先叙离情, 后缀风景, 情致物
体, 广收宣传之效用。0[ 2] 这 11 个字透露出两点重要 期, 虽然一度出现崇尚/ 通脱0的风气, 而随着骈文的
信息: ( 1) 对文 体进行 的改变 促成了 文体 的演进。 兴盛, 对文章整体的布局、细部的组织、甚至语句的
( 2) 文章的社会功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文拟从以 运用, 皆有严格的要 求, 把形式的/ 整一化0推 向极
祝愿之意, 最后, 盼其能早日复聚并提请诸位赋诗相 表达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散文则更易于使议
送。虽然两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细节处理有所差别, 论阐述得自由充分。从表 1 我们能够看出, 议论已
遣词用句也有很大不同, 但文章内容的骨干要素却是 经成为韩愈独立赠序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林纾在
不谋而合。大凡悲叹离别的痛楚、称颂勉励被送之 《春觉斋论文》中亦说过: / 韩昌黎集中无史论, 舍《原
议论为主, 穿插对话体叙 述, 抨击 科举弊端, 勉励齐皞
议论 不平则鸣, 宽慰孟郊
3
贞元十八年 ( 802)
4
送董邵南序 送许郢州序
董邵南 进士不第出游河北
许仲舆、于 出任郢州刺史
议论、叙述 抨击藩镇割据, 劝阻董邵 南 对话体叙述、议论 讽谏于 赋敛苛急
5
赠崔复州序
崔氏、于 出任复州刺史
创作的总序, 我们在这样的文章里看不到作者的影 地表达自己, 就显得尤为难得了。
序号 创作时间
贞元九年 1 ( 793)
2
贞元十七年 ( 801)
表 1 韩愈 15 篇赠序文分析
篇名
受赠人、出行缘由 ( 前文章事件)
送齐皞下第序
齐皞 举进士落第归家
送孟东野序
孟郊 孟郊调任溧阳尉
文章形式与主旨 ( 自我表达的价值底牌)
以为, 对作者而言, 创作样态大致可分为三级/ 控制 把/ 应用性0作为第一位, 只是在前文章事件的牵制下 层面0, 即创作前、创作中和创作后的渐次递降的控 针对写作对象将写作素材文学化。这也是初盛唐时
制级。一般来讲, 作者的主要控制权存在于前两级。 期赠序/ 大抵不出一种格式0的原因之一。
在创作前和创作中这两级控制层面上, 作者所能够
历时 8 年的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后期中央统一
获取的控制权力的大小, 又会因文体的不同而有所 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斗争的序幕。盛唐时代强
差别。古代散文中的大多数体类, 如诏、令、策、书、 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 代之而起的是藩
启、序、表状、哀辞、祭文、碑志等文章, 在创作前就不 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 以及吏治日
得不接受直接的他者因素的介入: 直接促发文章创 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 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
作的人物与事件, 我们姑且可称其 为前文章事件。 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 6] 。部分文人士
就赠序文体来讲, 离别之际, 受赠人及其出行之事, 就自然成为作者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素材。前文章事 件的/ 价值0在于: 削弱了作者对于/ 创作前0这一创 作样态控制级的控制权。也就是说, 与抒情诗等自 由创作的纯文学体类不同, 作者在写作赠序前, 就会 受到前文章事件的规约和束缚, 从而不得不放弃一 部分对某些素材和表达方式的自主选择权。
依据上述三点, 在韩愈遗存的 34 篇赠序中, 可 推测为独立赠序的文章有 15 篇, 现将其列表归纳如 下( 见表 1) 。
韩愈赠序皆以散行文句创作, 与王勃、陈子昂、 李白、任华等前辈作者的骈文相比, 在整体形式上已
并慨叹即将分别, 然后, 想象蔡侯离去的情景而不乏 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说骈文能让描写和叙述的
① 检视范围涵盖《文苑英华》卷 718 至卷 733 饯送序、卷 734 赠别序,《唐文粹》卷 98 序八饯别类、卷 97 序七 赐宴类中 与送别相关之作品以及《唐文粹补遗》卷 21 至卷 25 序体中与送别相关之作品。《全 唐文》中, 明 显带有赠送 性质、有明确致 赠对象, 题名中有/ 送0 、/ 饯0 、/ 赠0 、/ 别0字样者, 皆为赠序。以此标准统计如下: 唐代有赠 序文传世 的文人共 49 人, 其中遗 存赠序最多的前 10 位文人是: 王勃 16 篇、李白 16 篇、任华 17 篇、独 孤及 44 篇、于邵 51 篇、梁肃 18 篇、欧阳詹 18 篇、权德 舆 64 篇、韩 愈 34 篇、柳宗元 46 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