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解表中成药

合集下载

常用中成药目录之欧阳学创编

常用中成药目录之欧阳学创编

常用中成药目录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剂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三、泻下药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四、温里药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五、祛风湿药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国公酒祛风木瓜酒天麻祛风丸参桂再造丸追风强肾酒加味天麻丸尪痹冲剂山药丸五加皮酒散风活络丸六、祛风利湿类1、燥湿化浊药平胃散香薷丸小温中丸萆薢分清丸六合定中丸四正丸香砂平胃冲剂楂曲平胃丸香砂和中丸健胃散2、渗湿利水类五苓散胃苓散威喜丸肾炎消肿丸五皮丸3、温阳利水类真武丸济生肾气丸慢肾宝液4、清热利湿类三金片五淋白浊散利胆片分清五淋丸利胆排石片三草冲剂柴茵肝炎冲剂肝得乐护肝宁片利胆排石冲剂肾石通冲剂琥珀消石冲剂5、峻下逐水类十枣丸沉香消积丸消水导滞丸臌症丸舟车丸七、消导药1、消积导滞类保和丸槟榔四消丸大山楂丸启脾丸香砂养胃丸扶脾散参术健脾丸开胃健脾丸木香顺气丸山楂内消丸越鞠保和丸木香槟榔丸沉香化滞丸香砂枳术丸肠胃舒郁丸开胸顺气丸人参健脾丸五积丸2、消痞化积类化积丸消积丸枳实消痞丸阿魏化痞膏烂积丸娃娃安积散小儿化积丸消积万灵丸槟榔消痞散沉香烂积丸四消丸五香丸泻积丸化痞丸八、化痰止咳平喘药1、燥湿化痰类二陈丸半夏止咳糖浆千金化痰丸杏苏二陈丸顺气止咳丸杏苏止咳冲剂治咳川贝枇杷膏橘红痰咳冲剂2、温化寒痰类苏子降气丸射干麻黄丸小青龙冲剂(糖浆)麻黄止嗽丸复方川贝精片痰饮丸半夏丸消喘膏川贝止咳露3、清热化痰类泻白丸达肺丸扫痰丸贝羚散急支糖浆除痰降火丸到除痰止嗽丸指迷茯苓丸川贝枇杷冲剂罗汉果止咳冲剂川贝清肺糖浆蛇胆川贝枇杷膏清肺化痰丸清金止嗽丸羚羊清肺丸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散橘红丸涤痰丸小儿久嗽丸小儿宁嗽丸4、润燥化痰类百合固金丸止嗽青果丸宁嗽化痰丸养阴清肺膏养肺止嗽丸润肺膏蛤蚧定喘丸蛤蚧养肺丸贝母二冬膏川贝半夏液5、止咳平喘类解肌宁嗽丸止嗽定喘片川贝枇杷膏气喘膏药补肾防喘片固肾定喘丸麻杏止咳糖浆6、化痰散结类消瘰丸消瘿顺气散礞石滚痰丸7、化痰截疟类疟疾丸疟疾半贝丸疟疾五品丸九、理气药1、舒肝行气类舒肝丸越鞠丸平肝丸舒肝调气丸平肝顺气丸舒肝解郁丸舒肝和胃丸理气舒心丸气滞胃痛冲剂十香止痛丸橘核丸茴香橘核丸宽胸舒气化滞丸复方延胡止痛片橘核疝气丸胃安颗粒五香丸柴胡六君丸舒肝健胃丸2、理脾和胃类香砂六君子丸沉香化气丸槟榔顺气丸消食顺气丸宽胸利膈丸良附丸青果豉生姜泻心片乌枣治胃片十、活血药1、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丸冠心片冠心苏合丸脉络通玉楂冲剂复方丹参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七片复方紫参冲剂元胡止痛片失笑散消栓再造丸大黄蟄虫丸独圣活血丸田七花精三七活血丸脑得生丸脑血栓片2、活血调经类调经丸痛经丸温经丸通经丸定坤丹保坤丹当归调经丸妇科养坤丸妇科养荣丸益母草流浸膏妇康宁片妇珍片妇科通经丸通经甘露丸调经化瘀丸调经至宝丸妇科回春丹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补精乌鸡白凤丸当归养血丸妇宁丸嫦娥加丽丸当归红枣冲剂生化汤丸益母片3、活血消癥类化癥回生丹鳖甲煎丸乳痞消片散结灵片桂枝茯苓丸4、通经下乳类生乳灵下乳涌泉散生乳糖浆催乳丸通乳冲剂5、疗伤止痛类止痛紫金丹跌打丸跌打活血散七厘散三七片三七伤药片治伤消瘀丸武力跌打丸治伤跌打丸接骨散八厘散跌打药精跌打油益肾补骨液伸筋丹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类八宝治红丹十灰散四生丸抗痨丸荷叶丸止红肠澼丸四红丸复方抗结核片槐角丸八宝止血药墨止血秘红丹2、化瘀止血类止血丸止血化瘀丹震灵丸失血奇效丸3、收涩止血类溯源丹仙鹤草膏济生乌梅丸止血散杭州止血散十二、驱虫药化虫丸使君子丸乌梅丸乌梅安胃丸肥儿丸化虫散健儿素小儿千金散驱虫片囊虫丸绛矾丸十三、安神药1、重镇安神类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枕中丹琥珀多寐丸宁神定志丸珍合灵片朱珀宁神丹清脑安神丸泻肝安神丸安神定志丸健脑安神丸养阴镇静丸琥珀安神丸2、养心安神类安神补心丸养血安神片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健脑丸脑灵素片定心丸酸枣仁合剂夜宁糖浆安神糖浆脑乐静糖浆脑震宁冲剂十四、息风药1、祛风息风类玉真散牵正散五虎追风散2、清热息风类心脑静镇惊膏镇惊定痉散舒风保童丸保儿安丸救惊丸保安镇惊丸寿婴丸清脑降压丸降血压糖浆牛黄清脑片罗布麻叶冲剂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再造丸3、平肝息风类脑立清天麻琥珀丸抑肝散安宫降压丸天麻定眩片天麻首乌片天麻钩藤冲剂降压丸镇心降压丸降压延寿丸菊明降压丸降压袋泡茶降压养血冲剂复方杜仲片复方羊角冲剂4、化痰息风类天麻眩晕宁山楂降压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猴枣散半夏天麻丸小朱砂丸十五、开窍药1、清热开窍类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牛黄醒脑片安脑牛黄片2、温通开窍类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十六、固涩药1、固表止汗类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散复芪止汗冲剂柏子仁丸2、涩肠止泻类泻痢固肠丸健脾止泻灵糖浆四神丸3、涩精止遗类锁阳固精丸桑螵蛸散金锁固精丸缩泉丸4、收涩止带类千金止带丸调经止带丸除湿白带丸十七、补益药1、补气类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参芪膏婴儿健脾散复方胎盘片2、补血类四物丸鸡血藤膏阿胶补血膏通脉养心丸养血荣筋丸归参补血片维血宁冲剂3、气血双补类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更年乐更年康片生脉冲剂参脉注射液人参鹿茸片4、补阴类玉泉丸六味地黄丸壮腰强肾丸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首乌片知柏地黄丸养阴清肺膏5、补阳类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蛤蚧补肾丸肾康宁片6、阴阳并补类三肾丸参茸百补丸鹿茸大补丸龟鹿二仙丸五子衍宗丸键肾壮腰丸十八、外用药锡类散冰硼散如意金黄散珍珠散生肌玉红膏紫金锭骨友灵檫剂疮疡膏金鸡膏清凉膏药生肌散生肌八宝散润肌皮肤膏檫癣药水一搽灵脚气水烫伤膏烧伤膏烧伤喷雾剂冻伤未溃膏保眼散口腔溃疡药膜双料喉风散.。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第1 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

(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四、清暑益气剂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茨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一、清热泻火解毒剂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常见解表中成药

常见解表中成药

解表中成药(一)辛温解表1.【药名】表虚感冒颗粒【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苦杏仁。

【功能主治】散风解肌,和营退热。

用于感冒病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缓。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2袋,一日3次,小儿酌减,开水冲服。

【使用禁忌】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味。

服药后,多饮白开水(或喝热稀粥、稀米汤亦可),覆被取微汗,不可大发汗,以防重复感受风寒。

2.【药名】调胃消滞丸【处方】厚朴(姜汁制)、羌活、广东神曲、枳壳、香附(四制)、半夏(制)、防风、前胡、川芎(酒蒸)、白芷、薄荷、砂仁、草果、木香、豆蔻、茯苓、苍术(泡)、广藿香、乌药(醋制)、甘草、紫苏叶、陈皮(蒸)。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解表化湿。

用于感冒风寒之发热头痛、肢体酸困、头晕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清涕、消化不良、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

每次1瓶(袋),每日2次。

【使用禁忌】服药期间,勿食生冷油腻之物。

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3.【药名】风寒感冒颗粒【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之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

【使用禁忌】①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当禁用;②服药期间,当避风寒,多饮白开水;③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4.【药名】伤风停胶囊【处方】麻黄、荆芥、白芷、苍术(炒)、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肢体酸重,喉痒咳嗽,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及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3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

风热外感禁用。

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5.【药名】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颗粒【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解表中成药课件

解表中成药课件


(3) 颗粒剂:每袋6g,每盒24小袋。
❖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4片/次,3 次/日, 温开水送服;丸剂,6-9g/次,2或3次/日, 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颗粒剂:1-2袋/次, 2或3次/日,热开水冲服。
•解表中成药
•17
·九味羌活汤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束表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 佐:细辛 — 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 — 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 —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 —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 — 清泄里热。
➢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解表中成药
•19
❖ 【现代应用】 ❖ 1.肌纤维织炎 。 ❖ 2.感冒 。 ❖ 3.急性荨麻疹 。
❖ 3、扶正解表-----既有外邪袭表出现表证,又 兼正气不足者。代表药如人参败毒胶囊。
•解表中成药
•2
【使用注意】
❖ 1、临床须辨别表、里、寒、热,适当选药。
❖ 2、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出汗,但以遍 身微汗出为佳。
❖ 3、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及 药效的发挥。
❖ 4、表证未尽,而又出现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 后治里;表里俱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解表中成药
•29
❖ 【用法用量】口服
❖ (1)片剂,4片/次,2或3次/日,温开水送 服;
❖ (2)丸剂(糖丸),3g/次,3次/日;(3) 糖浆剂,15ml/次,3次/日;
❖ (4)合剂,10-20ml/次,3次/日。小儿用 量酌减。
•解表中成药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中成药分类大全中成药分类大全一、解表中成药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败毒散:用于风寒感冒通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二、清热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六神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西瓜霜咽喉含片: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清热消炎宁胶囊: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十滴水:主治中暑证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六一散: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仁丹: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三、温里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四逆汤口服液: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艾附暖宫丸: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四、理气中成药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第一章解表剂感冒清热冲剂【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等。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12克(含糖型)或6克(无糖型)。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正柴胡饮冲剂【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

【剂型规格】冲剂,含糖颗粒每袋装10克,无糖颗粒每袋装3克。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小儿酌感或遵医嘱。

小青龙合剂【药物组成】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剂型规格】合剂,每瓶100毫升,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0.8克。

冲剂,每袋或每块重13克。

糖浆剂。

【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合剂,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

冲剂,以温开水冲服,成人每服1~2块,每日2~3次,儿童酌减。

【禁忌】阴虚干咳无痰者禁用。

凡是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的虚喘不宜用。

九味羌活丸【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剂型规格】水丸,每500粒重30克,每袋18克;冲剂,每袋5克;片剂,每片重0.5克。

【功能】解表除湿。

【主治】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干,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丸剂,一次6~9克;冲剂,每次15克;片剂,一次4~5片。

均一日2~3次,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禁忌】阴虚气虚者慎用。

银翘解毒丸【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剂型规格】浓缩蜜丸,每丸重3克;片剂,每袋装16片;颗粒剂,每袋装15克;包衣浓缩水丸,每10丸重1.5克;合剂。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发热,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中成药的种类

中成药的种类

中成药的种类
1.解表中成药
代表药物有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水、柴胡口服液、通宣理肺丸等,功效为疏风解表,常用于治疗外寒里饮证。

2.清热中成药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热证,例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风热感冒、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等病症,代表药物主要有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龙胆泻肝丸等。

3.温里中成药
这类药物的功效为温中健脾,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

4.理气中成药
例如逍遥丸、木香顺气丸、舒肝丸等,有利于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胸脘痞闷、胸胁胀痛等病症。

5.理血中成药
常用药物有三七伤药片、丹参片等,功效为舒筋活血和散瘀止痛等,能够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瘀阻、气滞血瘀等病症。

6.补益中成药
补益中成药包括当归丸、归脾丸、八珍丸等,有利于滋补人体。

第4章解表中成药

第4章解表中成药

• 2、适应证: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 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 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 4、使用注意:
(1)辨清病情之属性。
(2)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四 和法
• 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
八法
•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一 汗 法
•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
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
类治法。
• 2、适应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名称
小青龙颗粒
用药特点
问病要点
九味羌活丸
午时茶颗粒 通宣理肺丸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
• 辛温解表中成药适用于: 由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 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口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 • 处方组成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 、苏叶、生姜等为主。 • 常见的辛温解表中成药有小青龙合剂、九味羌活颗 粒、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1、外感时邪; 2、邪浅病轻;
三、病因
外感病邪
起居失常 寒温失调 疲劳过度
六淫(风邪) 疠气(时行病毒)
正气不足,腠理不固
感冒(一般伤风):一般病程5~7天。全身症状不重,少
有传变。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流感(时行感冒):常暴发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
病,症状严重,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 可化热入里,变生他病,甚至导致死亡。具有流行性和 传染性。

解表中成药

解表中成药

解表中成药:1、小青龙颗粒: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外感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疼,无汗,喘咳痰稀而量多。

2、九味羌活丸: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算出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3、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感受风寒,内伤食积证。

症见恶寒发热、胸闷吐泻或食积脘胀、苔薄白腻等。

4、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亲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口干、咳嗽、喉咙疼痛。

5、双黄连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咳嗽、喉咙疼痛。

6、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用于虚外感风寒、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7、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8、参苏丸: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气短神疲、脉浮而弱。

9、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10、霍香正气丸: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

症见内伤湿滞、头痛晕重、玩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

清热中成药:1、牛黄解毒片: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

用于火热内盛。

症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2、三黄片: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用于三焦热盛。

症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齦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3、龙胆泻肝丸:功效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

①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②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痿、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4、左金丸:功效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执业药师考试常用中成药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常用中成药知识点汇总

常用中成药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桂枝合剂、表实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2.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羚羊感冒片、连花清瘟胶囊3.解表胜湿剂九味羌活丸、荆防颗粒、午时茶颗粒4.祛暑解表剂藿香正气水、保济丸5.扶正解表剂参苏丸解表剂辛温解表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外感风寒表实证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外感风寒兼火热内郁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热感冒初起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流行性感冒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胜湿解表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祛暑解表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胃肠型感冒保济丸解表,祛暑,和中暑湿感冒扶正解表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祛暑剂1.祛暑除湿剂六一散、甘露消毒丸2.祛暑辟秽剂紫金锭3.祛暑和中剂六合定中丸、十滴水4.清暑益气剂清暑益气丸表里双解剂1.解表清里剂葛根芩连丸、双清口服液2.解表攻里剂防风通圣丸泻下剂1.寒下剂通便宁片、当归龙荟丸、九制大黄丸2.润下剂麻仁胶囊、增液口服液、通便灵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3.峻下剂舟车丸4.通腑降浊剂尿毒清颗粒清热剂1.清热泻火解毒剂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黛蛤散、芩连片、板蓝根颗粒、一清颗粒、牛黄至宝丸、导赤丸、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口服液、新雪颗粒2.解毒消癥剂抗癌平丸、西黄丸温里剂1.温中散寒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合剂、良附丸、香砂养胃丸、香砂平胃丸2.回阳救逆剂四逆汤祛痰剂1.燥湿化痰剂二陈丸、橘贝半夏颗粒2.清热化痰剂礞石滚痰丸、清气化痰丸、复方鲜竹沥液3.化痰息风剂半夏天麻丸4.化痰散结剂消瘿丸燥湿化痰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痰湿停滞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痰气阻肺清热化痰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痰火扰心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痰热阻肺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痰热咳嗽、痰黄黏稠化痰息风半夏天麻丸健脾祛湿,化痰息风脾虚湿盛,痰浊内阻化痰散结消瘿丸散结消瘿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止咳平喘剂1.散寒止咳剂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颗粒2.清肺止咳剂清肺抑火丸、蛇胆川贝散、橘红丸、急支糖浆、强力枇杷露、川贝止咳露3.润肺止咳剂养阴清肺膏、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杷膏4.发表化饮平喘剂小青龙合剂、桂龙咳喘宁胶囊5.泄热平喘剂止嗽定喘口服液6.化痰平喘剂降气定喘丸、蠲哮片7.补肺平喘剂人参保肺丸8.纳气平喘剂苏子降气丸、七味都气丸、固本咳喘片、蛤蚧定喘丸止咳平喘剂散寒止咳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杏苏止咳颗粒宣肺散寒,止咳祛痰风寒感冒咳嗽、气逆清肺止咳清肺抑火丸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蛇胆川贝散清肺,止咳,祛痰肺热咳嗽,痰多橘红颗粒清肺,化痰,止咳痰热咳嗽,痰多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强力枇杷露清热化痰,敛肺止咳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川贝止咳露止嗽祛痰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润肺止咳养阴清肺膏养阴润燥,清肺利咽阴虚燥咳,咽喉干痛二母宁嗽丸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蜜炼川贝枇杷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肺燥咳嗽发表化饮平喘小青龙合剂解表化饮,止咳平喘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桂龙咳喘宁胶囊止咳化痰,降气平喘外感风寒,痰湿内阻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泄热平喘止嗽定喘口服液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化痰平喘降气定喘丸降气定喘,祛痰止咳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逆喘促蠲哮片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痰瘀伏肺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补肺平喘人参保肺丸益气补肺,止嗽定喘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所致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纳气平喘苏子降气丸降气化痰,温肾纳气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涩精止遗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固本咳喘片益气固表,健脾补肾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蛤蚧定喘丸滋阴清肺,止咳平喘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开窍剂1.凉开剂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局方至宝散、万氏牛黄清心丸、清开灵口服液2.温开剂苏合香丸固涩剂1.益气固表剂玉屏风胶囊2.固脬缩尿剂缩泉丸3.固精止遗剂金锁固精丸4.涩肠止泻剂四神丸、固本益肠片补虚剂1.补气剂四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启脾丸、薯蓣丸2.助阳剂桂附地黄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济生肾气丸、青蛾丸3.养血剂当归补血口服液、四物合剂4.滋阴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丸、麦味地黄丸、玉泉丸、杞菊地黄丸5.补气养血剂八珍颗粒、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健脾生血颗粒6.补气养阴剂生脉饮、人参固本丸、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养胃舒颗粒7.阴阳双补剂龟鹿二仙膏8.补精养血剂七宝美髯丸补虚剂补气四君子丸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脾虚气滞,消化不良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启脾丸健脾和胃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薯蓣丸调理脾胃,益气和营气血两虚,脾肺不足助阳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遗精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青蛾丸补肾强腰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养血当归补血口服液补养气血气血两虚证四物合剂补血调经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月经不调滋阴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左归丸滋肾补阴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大补阴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麦味地黄丸滋肾益肺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玉泉丸清热养阴,生津止渴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2型糖尿病)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补气养阴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人参固本丸滋阴益气,固本培元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消渴丸滋肾养阴,益气生津气阴两虚所致的的消渴病(2型糖尿病)参芪降糖胶囊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气阴两虚所致的的消渴病(2型糖尿病)养胃舒颗粒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行气导滞脾胃气阴两虚所致的胃痛补气养血八珍颗粒补气益血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宁心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四肢不温,月经量多健脾生血颗健脾和胃,养血安神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所致的血虚证粒补虚剂阴阳双补龟鹿二仙膏温肾补精,补气养血肾虚精亏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补精养血七宝美髯丸滋补肝肾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安神剂1.补虚安神剂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丸、枣仁安神液2.解郁安神剂解郁安神颗粒3.清火安神剂朱砂安神丸和解剂1.和解少阳剂小柴胡颗粒2.调和肝脾剂逍遥颗粒、加味逍遥丸理气剂1.理气疏肝剂四逆散、左金丸、柴胡舒肝丸、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2.理气和中剂木香顺气丸、越鞠丸活血剂1.活血化瘀剂复方丹参片、丹七片、血塞通颗粒、消栓通络胶囊、逐瘀通脉胶囊2.活血行气剂血府逐瘀口服液、元胡止痛片、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滴丸、心可舒胶囊、九气拈痛丸3.益气活血剂麝香保心丸、消栓胶囊、通心络胶囊、诺迪康胶囊4.益气养阴活血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胶囊5.活血化痰息风剂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抗栓再造丸活血化瘀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丹七片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痛血塞通颗粒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瘀血阻络所致中风偏瘫,胸痹心痛消栓通络胶囊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手足发凉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血瘀所致的眩晕活血行气血府逐瘀口服液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疼日久元胡止痛片理气,活血,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九气拈痛丸理气,活血,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痛经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可舒胶囊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胸闷冠心苏合滴丸理气,宽胸,止痛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益气活血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消栓胶囊补气活血通络中风气虚血瘀证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诺迪康胶囊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益气养阴活血稳心颗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心安神阻证益心舒胶囊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气阴两虚,瘀血阻脉所致的胸痹活血化痰息风人参再造丸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华佗再造丸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抗栓再造丸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息风镇痉瘀血阻窍、脉络失养所致的中风止血剂1.凉血止血剂槐角丸2.化瘀止血剂三七片、止血定痛片消导剂1.消积导滞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六味安消散2.健脾消食剂开胃健脾丸治风剂1.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芎菊上清丸、正天丸2.平肝息风剂天麻钩藤颗粒、脑立清丸、松龄血脉康胶囊祛湿剂1.清利消肿剂肾炎四味片、肾炎康复片2.利尿通淋剂八正合剂、癃闭舒胶囊、三金片、排石颗粒、癃清片3.清利肝胆剂茵栀黄口服液、茵陈五苓丸、消炎利胆片4.清热燥湿止泻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5.温化水湿剂五苓散、萆薢分清丸蠲痹剂1.祛寒通痹剂小活络丸、木瓜丸、风湿骨痛丸2.清热通痹剂四妙丸、痛风定胶囊3.活血通痹剂颈复康颗粒4.补虚通痹剂独活寄生合剂、天麻丸、仙灵骨葆胶囊、尪痹颗粒、壮腰健肾丸治疮疡剂1.解毒消肿剂连翘败毒丸、牛黄醒消丸、如意金黄散2.生肌敛疮剂生肌玉红膏、紫草膏、拔毒生肌散3.清热消痤剂当归苦参丸治烧伤剂1.清解收敛剂京万红软膏治瘰核乳癖剂1.散结消核剂内消瘰疬丸、小金丸、阳和解凝膏、乳癖消胶囊治痔肿剂1.清肠消痔剂地榆槐角丸、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疹痒剂1.祛风止痒剂消风止痒颗粒、消银颗粒调经剂1.活血行气调经剂大黄䗪虫丸、益母草颗粒、妇科十味片、七制香附丸2.补虚扶正调经剂安坤颗粒、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女金丸3.温经活血调经剂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4.固崩止血剂固经丸、宫血宁胶囊5.安坤除烦剂更年安片、坤宝丸活血行气调经大黄䗪虫丸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益母草颗粒活血调经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妇科十味片养血舒肝调经止痛血虚肝郁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七制香附丸舒肝理气养血调经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闭经补虚扶正调经安坤颗粒滋阴清热养血调经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八珍益母丸益气养血活血调经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证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女金丸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温经活血少腹逐瘀丸温经活血散寒止痛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固崩止血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宫血宁胶囊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血热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安更年安片滋阴清热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坤除烦除烦安神坤宝丸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肝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止带剂1.健脾祛湿止带剂千金止带丸2.清热祛湿止带剂白带丸、妇科千金片、妇炎平胶囊、花红颗粒、消糜栓、保妇康栓产后康复剂1.化瘀生新剂生化丸、产复康颗粒2.调理通乳剂下乳涌泉散、通乳颗粒疗杂病剂1.活血消癥剂桂枝茯苓丸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解表剂1.疏散风热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2.发散风寒剂儿感清口服液、解肌宁嗽丸清热剂1.清热解毒消肿剂小儿咽扁颗粒、小儿化毒散止泻剂1.清利止泻剂小儿泻速停颗粒2.健脾止泻剂止泻灵颗粒、健脾康儿片消导剂1.消食导滞剂小儿消食片、小儿化食丸、一捻金2.健脾消食剂健脾消食丸、肥儿丸止咳喘剂1.清宣降气化痰剂小儿咳喘灵颗粒、清宣止咳颗粒、鹭鸶咯丸、儿童清肺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补虚剂1.益气养阴剂龙牡壮骨颗粒镇惊息风剂1.治急惊剂琥珀抱龙丸、牛黄抱龙丸第五章眼科常用中成药清热剂1.清热散风明目剂明目蒺藜丸、明目上清片2.清热泻火明目剂八宝眼药散、黄连羊肝丸扶正剂1.滋阴养肝明目剂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颗粒、障眼明片2.益气养阴化瘀明目剂复方血栓通胶囊第六章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治耳聋耳鸣剂1.清肝利耳剂耳聋丸2.益肾聪耳剂耳聋左慈丸治鼻鼽鼻渊剂1.清宣通窍剂鼻炎康片、千柏鼻炎片2.清化通窍剂霍胆丸3.散风通窍剂鼻渊舒胶囊、辛芩颗粒治咽肿声哑剂1.清解利咽剂冰硼散、桂林西瓜霜、复方鱼腥草片、六神丸2.滋润利咽剂玄麦甘桔含片、清音丸3.化腐利咽剂锡类散、珠黄散4.开音利咽剂黄氏响声丸、清咽滴丸治口疮剂1.清解消肿剂栀子金花丸2.滋阴清热剂口炎清颗粒第七章骨伤科常用中成药接骨疗伤剂1.接骨续伤剂接骨七厘片、接骨丸2.化瘀止痛剂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舒筋活血片、活血止痛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芽(炒)75g 六神曲(炒)50g
苍 术 广藿香
红茶1600g
川芎
【组方分析】
羌活、防风、白芷 柴胡、藿香、苏叶 苍术、陈皮、枳实 厚朴、川芎 前胡、桔梗 连翘 疏风解表 散寒止痛 理气行滞 健脾化湿 宣肺化痰止咳 清热散结 佐药 臣药 君药
麦芽、神曲、山楂
甘草、红茶
健脾消食
和中调药 使药
-----诸药相合,共奏解表化湿和中之效
桔梗100g
白芍50g
石膏100g
黄芩100g
川芎50g 当归50g
连翘50g 甘草200g
白术(炒)25g
【组方分析】 麻黄、防风、荆芥、薄荷:疏风解表,外感风邪从汗而解 大黄、芒硝:泄热通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去 栀子、滑石:清热利湿,里热从小便而出 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肺胃之热
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抑菌、抗病毒、 解热、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泻下等作 用。
【临床应用】 顽固性头痛
面部痤疮
荨麻疹
扁平疣
银屑病
玫瑰糠疹
接触性和药物性皮炎
斑秃
丹毒 急性结膜炎 妇女肥胖 促进排卵等
小柴胡片 【处方】 柴胡445g 党参167g 半夏(姜制)222g 甘草167g 生姜167g 黄芩167g 大枣167g
【功能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使用注意】
凡是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的虚喘不宜用,阴虚 干咳无痰者慎用。
【现代研究】 • 麻黄含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具有松弛支气
管平滑肌、发汗、利尿的作用;桂枝含桂皮醛,具
有解热镇痛作用;细辛含甲基丁香酚、细辛醚、去 甲基乌药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祛痰平喘、 强心、扩张血管作用。甘草具有镇咳作用。 • 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
痰热咳嗽、气喘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热、镇痛、 镇咳、祛痰、抗病毒、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 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 体弱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等
第四节 表里双解类 • 适用于:表证未解、里证又急之证。 •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腹痛下痢或便 秘、口渴咽干、恶心呕吐等。
【临床应用】 用于癌症、艾滋病、肾病综合征、结石症、肝 炎、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胆汁返流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胰腺
炎、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病毒性心肌炎、心绞痛、尿路感染、妊娠呕 吐、原发性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皮肤病、小儿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中耳炎、前庭神经炎、癫痫等。
白术:健脾燥湿; 甘草:和中缓急,配桔梗以利咽。 ------上下分消,表里并治,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日 通圣,以奏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于外寒内热,表里具实,恶寒壮热,头痛 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 疹湿疮。
【使用注意】
体衰便溏者慎用,孕妇慎用
冒片、止嗽定喘口服液等。
桑菊感冒片 【处方】 桑叶465g 桔梗370g 菊花185g 薄荷油1ml 连翘280g 芦根370g 苦杏仁370g 甘草150g
【组方分析】
桑叶、菊花:散风热,清肺络,止咳嗽 --君药
薄荷
桔梗、杏仁
疏散风热
宣肺止咳 ----臣药
连翘
芦根
清热解毒
清热生津以止渴 -----佐药
-----此时若仅用解表,则里邪不去,仅治里邪,则表邪不 得解,故需表里同治。
• 处方组成:以解表药配合清热药或温里药或
泻下药等为主。
• 常见表里双解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小柴胡
片等。
防风通圣丸 【处方】 防风50g 大黄50g 荆芥穗25g 芒硝50g 薄荷50g 栀子25g 麻黄50g 滑石300g
• 处方组成:以解表药配合补益药或助阳药如人参、熟 附子、熟地等为主。 • 常见扶正解表中成药:参苏丸、败毒散等。
参苏丸 【处方】 党参75g 茯苓75g 紫苏叶75g 葛根75g 前胡75g 木香50g
半夏(制)75g 陈皮50g 甘草50g
枳壳(炒)50g 桔梗50g
党参
葛根
紫苏叶
【组方分析】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感受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抑菌作用,还有促进 肠蠕动、帮助消化的功能
【临床应用】 胃肠型感冒 急性肠炎 胃肠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 过敏性肠炎等
第二节 辛凉解表类 •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简称表热证) •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 痛、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 处方组成:以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 桑叶、菊花、葛根等为主。 • 常见辛凉解表中成药:银翘解毒片、桑菊感
(1)忌生冷辛辣食物。
(2)上盛下虚或肝火偏盛者、阴虚吐血或肝 阳上亢之高血压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保肝、利胆、 解热、抗肝损害、促进胆汁分泌、抗炎、抗 病原体、解热、改善血小板凝集、调节机体
免疫机能、兴奋垂体-肾上腺功能、促进下
丘脑和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更新等作 用,还有镇咳、镇静、降压、抗应激、抗衰 老、抗痴呆等作用。 (2)本方不良反应有引起诱发性肺炎等。
发汗解表----君药
•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臣药 • 五味子:敛肺止咳
• 白
• 半
芍:敛阴和营
防诸药温燥伤津
----佐药
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 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佐使
• -----诸药相配,开中有合,宣中有降,使风寒去,营卫和, 水饮除,共起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肺支气管灌流量、扩张外周血管、升高皮肤温度及
抗过敏、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肺机能、对血液流 变学的影响、促进红细胞糖酵解等作用。
【临床应用】 感冒 肺炎 百日咳 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 胸膜炎 肺水肿、肺心病、眼疾等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午时茶颗粒 【处方】 苍术50g 白芷50g 连翘50g 甘草50g 柴胡50g 川芎50g 陈皮50g 桔梗75g 羌活50g 广藿香50g 山楂50g 紫苏叶75g 防风50g 前胡50g 枳实50g 厚朴75g
第三节 扶正解表类
• 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肢冷、倦怠嗜
卧、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等。
--------此时既要解表,又虑补虚,故需扶正解表。此类中成药 配伍扶正药主要是为扶正气以助解表和使祛邪不伤正,并非单纯 为治虚而用补药,更不是通过这类方的治疗使正虚得以恢复。
第四章 解表中成药
中药方剂教研室
王颖芳
定义 • 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或有汗、 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状。
• 解表中成药: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散表邪、解 除表证作用的一类成药。
分类 • 表证一般可分为: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 表里双解
现代研究 • 现代研究提示: 解表中成药具有发汗、解热、解肌、镇 痛、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止咳、 平喘、祛痰等作用,此外还有部分解表剂具
有镇痛、镇静、解痉、抗惊厥、利尿等作用。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支 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注意事项 • 解表中成药多用辛散轻扬之品,往往含有挥 发油类活性成分,制备时不宜高温或长时间 提取,最好采用先行提取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以保持较好的药效。
防风、苏叶、生姜等为主。
• 常见的辛温解表中成药有小青龙合剂、九味
羌活颗粒、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
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细辛62g 桂枝125g 法半夏188g 白芍125g 五味子125g 干姜125g 甘草蜜炙125g
麻黄
桂枝
白芍
【组方分析】 • 麻 黄:宣肺平喘
• 桂
枝:温阳化饮
半夏 柴胡
黄芩
【组方分析】
君:柴胡 透解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
臣:黄芩
清泄少阳之热
柴芩相配,一散一清,以达和解少阳之功
佐:半夏、生姜
党参、大枣
和胃降逆止呕
益气健脾
佐使:甘草
助参、枣以扶正,且能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和解少阳,护胃安中之功。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 【使用注意】
---------解表中成药常见的剂型有合剂、口
服液、糖浆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
胶囊剂等。
• 解表中成药服用时忌风寒,忌油腻。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 • 辛温解表中成药适用于: 由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风寒,头 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口渴、舌苔 薄白、脉浮紧等。
• 处方组成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
甘草
与桔梗相配能利咽
调和诸药 -----使药
----诸药相合,以起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 咽痛。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热、发汗、抗炎、 抑菌、抗病毒、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
【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流感 麻疹 流行性乙型脑炎 大叶性肺炎、百日咳、急性结膜炎
紫苏叶、葛根:散风寒,解肌表 ----君药
前胡、桔梗、法半夏
陈皮、枳壳
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理气宽胸 ----臣药
党参 茯苓 木香
益气,扶正托邪 健脾渗湿以消痰 行气,醒脾畅中
-----佐药 -----佐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