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姊妹节的由来与习俗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由来与习俗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由来与习俗

苗族姊妹节的由来与习俗

一、节日的传说和节日的社会功能

据苗族古歌记述,过去,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从正月间至三月间,分别选不同的日子,以不同的形式过。施洞地区的姊妹节,最有代表性,是苗族的情人节,一个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

姊妹节的传说,主要来自长达五百多行的《姊妹节歌》。相传,有两个姨妈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彼此产生了爱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但是,阿姣的父母要让她嫁回舅家(旧时苗家习俗称还娘头)。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别人,一直在等着阿姣。他们为了忠贞的爱情,天天都偷偷约会。因怕父母和寨老发现,他们俩相约在野外谈情说爱。每次,阿姣都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着饭带去给金丹吃。年复一年,经过一番磨难和顽强不屈的抗争,他俩终于结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gad liangl)”,汉语意译为“姊妹饭”。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传说施洞地区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个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妇而打单身。老年人们想起了阿姣、金丹吃“姊妹饭”的典故,教姑娘们用阿姣、金丹的办法,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这样,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双双、一对对结成了眷属。从此以后,吃“姊妹饭”

就演变成为以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

施洞地区吃“姊妹饭”活动十分热闹,每年农历三月,当节日临近的时候,远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来,准备迎接和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活动。

农历三月十三日,各村寨的苗族姑娘们,都上山去采撷染糯米饭的黑树叶子和黄花染成黑黄或多色的糯米饭。十四日前晌,姑娘们都下田里去捕鱼捞虾(不管是谁家的田);后晌,姑娘们每人拿来一大碗彩色糯米饭、两个鸭蛋(炒虾子用的)和一些钱(多少不拘)用来买鸭。为什么只要鸭和鸭蛋,而不用鸡和鸡蛋?因为鸭能过河,象征能过到彼岸与情人成双。这一切准备齐全了,年龄相近的姑娘们都分别各自集中到一户人家里(最好是没有男孩子或男孩子很小的人家,这才好接待外地来的男朋友),然后夜里就在那儿与外地来的男人们共吃“姊妹饭”。饭后,大家相约到村中的广场上或巷闾去唱歌谈情,通宵达旦。

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是节日的正式活动时间,也是热闹的高潮。白天,姑娘们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着华丽的银饰,到郎西(地名,汉译杨家坪)去观看斗牛、斗雀;同与自己一道吃“姊妹饭”的男子们跳芦笙和跳木鼓舞;夜里,又象十四日夜那样,男女相聚在村中广场或巷闾唱歌谈情。这时,姑娘们(分作不同年龄的许多批)用竹篮盛着各人的彩色糯米饭团和鱼、肉、鸭蛋等礼物,赠送给两天来陪伴她们的男子们。到来年姊妹节时候,这些青年男子们,集体筹钱买了礼物(绣花丝线、绸缎等等)盛在姑娘们去年赠送礼物的竹篮里,带回赠送给姑娘们(叫还竹篮)。如此经过多次的你来我往,使相互间的了解加深,进而产生并倾诉爱慕之情,最终结为伉俪。

二、节日活动过程

准备:节日前,姑娘们要到田间捞鱼,古时不论哪家的田鱼都可捞,田主一般不加干预。每户均到坡上采“姊妹花”以制作“嘎良” (糯米饭),并煮好“嘎良”,备足酒菜。

节日过程:大部分地区是姑娘们自愿筹集蛋、肉、鱼、酒和姊妹饭等食品聚餐,款待应邀前来的后生们。后生们来到家之后,作为东道主的姑娘,要邀约寨上姊妹们前来相陪,大家一边喝酒、吃姊妹饭,一边对歌。姊妹饭在老屯、施洞一带染成红、紫、绿、黄等不同的颜色,晶莹透亮、清香可口。其余地区染成乌色,又称乌米饭,均是从山坡上采摘一种清香的嫩叶染制而成。对歌时,男女分别两排坐定后,摆开阵势,拉开战幕对歌,以歌传情。对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古歌盘问和情歌对唱等,姑娘们用歌盘问姊妹节的来历及姊妹饭象征什么等,你唱我答,歌声不绝。通过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抒发真情。唱到最后,谁对答不来,或所唱的与对方唱的不合拍,答非所问等,谁就算输。如果姑娘们输了,就要送男方一件礼物,如手圈、耳环、戒指等;若是男方输了,以前送姑娘银手圈,现在送手表或有纪念意义的礼品。赢方也要回谢相当价值的礼物。如是双方自愿互赠的礼品,大多就是订婚的信物。

节日期间,一些中老年男子也相约到邻近寨子去与相应年龄的妇女们对歌,情景与年轻人对唱相似。

节日中,除了这些活动外,还要举行踩鼓、斗牛、斗鸟、赛马等活动。

节日结束,后生们要回去时,姑娘们用新竹篮或新帕子盛姊妹饭,送给后生们带回作礼物。得到姑娘们送的姊妹饭,就意味着姑娘已有好感。若没有姑娘送,男生们还可以去向姑娘们“讨”,讨时装得可怜稀稀的,并随口说:“请送一口嘎良吃,遮遮蚊虫咬吧!”姑娘们往往觉得同情而慷慨相送。在送后生的饭筐和帕包里,机敏的姑娘们往往悄悄藏着标记,如松叶、竹勾、活鸡鸭、香椿芽、辣椒或大蒜等,传达种种情意。

三、节日信物寓意

姊妹饭颜色的象征意义:绿色象征家乡美丽如清水江,红色象征寨子发达昌盛,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紫蓝色象征富裕殷实,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

姊妹饭标记的意义:①藏松叶:代表针,暗示后生们以后要回赠姑娘绣针和花线。②挂竹勾:暗示用伞酬谢,挂几勾送几把伞,若放两个相互套着的竹勾,则表示希望日后多来与姑娘来往。③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愿与后生成婚。因苗语称椿芽为“娥扬”,“扬”的意思是“引”和“娶”,姑娘以此暗示希望后生早日来迎娶。④放棉花:则暗示姑娘们很思念后生们。因苗语称棉花为“忍”,与苗语“想念”同意,故借以暗示思念的情意。⑤放芫奚菜:其意和暗示与春芽菜相同,因苗语称此菜为“娥扬奚”,“扬”的意义与上同。⑥放棉花和芫奚菜:则表示急于成婚的心情。⑦挂活鸭:则希望日后回赠一只小猪给姑娘饲养,以备来年吃姊妹饭时,杀给大家吃,再度联欢。⑧放辣椒或大蒜:暗示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交。

[贵州周边自驾游景点]贵州周边自驾游

[贵州周边自驾游景点]贵州周边自驾游 贵州自驾游景点路线攻略 贵阳——天龙(屯堡)——安顺——织金(织金洞)——黄果树——兴义(马岭河) 途经高速:沪昆高速 服务区:云峰服务区、夏云服务区、龙宫加油站 途经地点:清镇;平坝;安顺;镇宁;黄果树;关岭;兴仁;兴义 景点简介: 天龙屯堡:在天龙屯堡随处可见当地居民用一种传统的方式在生活。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附近的九寨、本溪等地看看,那里的屯堡更加原汁原味。 织金洞:织金洞是中国最美的洞穴之一。无论造型、岩溶堆积物类别形态,还是审美价值,都堪称极品,值得一看。 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的黄果树瀑布,不但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附近的天星桥景区,水上石林景区也非常值得游览。 美食特产:在屯堡可以品尝天子黄金糕、老汉蛋卷、泡椒蹄膀、老房子酒;织金县的“宫保鸡”和沙锅竹荪鸡也值得一尝;兴义的美食有贞丰糯米饭、鸡肉汤圆等。 沿着高速逛美景 b线:苗侗风情之旅 贵阳——凯里——雷山(郎德上寨等)——榕江(三宝侗寨)—

—肇兴(肇兴侗寨)——黎平(隆里古城) 途经高速: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厦蓉高速——黎洛高速 服务区:榕江服务区、四格服务区、洛香加油站 途经地点:龙里;贵定;麻江;凯里;雷山;榕江;黎平;肇兴 景点简介: 朗德苗寨:朗德上寨是独具特色的苗族村寨,有绚丽夺目的苗族歌舞,工艺精湛的苗族银饰,独具匠工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的鹅卵石道,是领略苗族风情的好地方。 肇兴侗寨:作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侗族大歌是不能错过的天籁之声。 美食特产:侗家腌鱼是侗家传统名菜,苗家酸汤鱼等不可不尝,此外还有牛背筋、炒香虫、从江小香猪等特色菜肴。地方特产有侗族织锦、银饰、芦笙等。 沿着高速逛美景 c线:自然体验之旅 贵阳——龙里(草原)——都匀(斗篷山)——三都(榔木水寨)——丹寨(岩英苗寨)——荔波(小七孔) 途经高速:兰海高速——厦蓉高速——兰海高速——麻架高速 服务区:小碧服务区、龙里服务区、眸珠洞服务区、都匀北服务站、独山服务区 途经地点:龙里;贵定;麻江;都匀;独山;荔波

苗族传文化传承情况

苗族传文化传承情况 根据我们自己所设计的《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调查》的问卷,将调查获得 的数据、谈话内容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 的问题。 1、 关于苗族民族语言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我们在“关于苗族语言的掌握与应用情况”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苗族语言 非常熟练,并且经常使用”的人达84%;“能够听懂,也会使用简单的对话” 者为2%;“基本上能够听得懂,但不会使用”者为2%;“完全不会,知道较少,基本不使用”者为12%。 苗语是苗族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族无自己的民族 文字,民族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2]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苗族同胞在村民与村民之间、家庭内部的日常交往都使用苗语。边远村寨的苗族学 龄前儿童、中老年妇女只会使用苗语,少使用双语。大部分中青年人既能够使 用苗语,也会讲汉语,还有的会讲侗语或水语。知识分子家庭、与汉族通婚的 家庭,少讲苗语,多讲汉语。因此,我们认为苗语的传统地位比较牢固,短期 内不会消失,传承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条件还是具备的。 2、 对苗族传统民族服饰的认知情况 在“对苗族民族服饰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于苗族民族服饰 “会自己做,并经常穿戴”的人为14%;“自己会做,只有在重大民族节日活 动才穿戴”的人为33%;“自己不会做,只有在民族重要活动时才穿戴”的人 为41%;“自己不会做,也不穿戴”的人为12%。 改革开放后,苗族同胞与外面世界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作为苗族族徽的民族 服饰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穿戴苗族服饰的苗族越来越少。年 轻人取而代之的是汉族服饰和西装,市场上各种时髦款式的服饰在苗族社区都 能见到,老年人也很少在平时穿戴民族服饰了。苗族同胞在节日期间,往往有 一部分人穿戴民族服饰,但是节日一过,传统民族服饰也就收藏起来了。因此,我们认为:苗族服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存在着消失的危险。过去的服饰是 族徽,民族精神的象征,民族歧视越厉害,族徽的作用就越大。如今民族敌对 情绪已经消失。服饰上的族徽作用渐渐淡化。对服装的穿着不是那么严格,服 饰的流变速度就会加快 (3) 3、对苗族民俗文化的认知情况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 导语:大家知道苗族民风民俗有哪些?如何写好苗族民风精选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一)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收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招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快乐。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

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本家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铁面无私。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二)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接壤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招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课程 调研报告 题目:贵州民族建筑调研报告 ——以西江苗寨为例 学生: 专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年级:建筑学000班 学号: 指导老师:李杰 完成时间: 2014年06月 题目:贵州民族建筑调研报告 ——以西江苗寨为例调研时间:2014年6月2日 调研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 调研对象: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建筑 调研目的:通过研究贵州传统苗族民居建筑的生态特点的同时,关注苗族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作用下,分析苗族传统民居的生态特点,挖掘苗族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生态价值, 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西江千户苗寨建筑特色 摘要苗族居民建筑是苗族人生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反映了苗族特有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主通过对西江千户苗寨民居 建筑的研究进而对苗族民居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好的了解苗族民居建筑所固有 的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

关键字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吊脚楼现代建筑 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早在蚩尤时期就已存在。我国的贵州、湖北、湖南、海南、云南、广西等地是苗族主要分布地。而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坐落起伏在群山之中,由十余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建相连而成,是贵州也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最大的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各族人们因地制宜修葺了形态各异的山地民居,这种民居建筑文化是由经济、文化、历史、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纵观中华大地,各具特色的民居,恰如一幅幅的水墨画,令人萌生诗意,回味无穷。 一、苗寨的选址 苗寨是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性和生产特性而决定的村寨选址,尽可能选择接近土地和水源的地方,周围环境不仅要适宜居住耕种,而且要利于防御。在苗族的历史上不断受到压迫和驱逐,所以多居于山地,便于观察。苗族人对土地十分的珍惜,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多把村寨建在山坡上,苗族人在大部分的山坡地形都能建造房屋,从而节省出大量的耕地。西江苗寨所处地形为河流谷地,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却能合理利用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家园。 简说苗族聚落方式 在此以西江苗寨为例。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因此其聚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江苗寨依山就势,由山脚建至山腰。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道连接,整济卫生、舒适清爽,吊脚木楼栉比相连,次第升高,部分吊脚楼建于田地旁边,方便农作。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对偌大的铆,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而通常苗寨是建于半山腰,山脚是田地,山顶即树林。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 一、制作流程: (一)从市场上买回布料(也有自家纺织的)和白线,将白线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晒干; (二)该工艺品的绣法主要是平绣,也就是用染色的丝线在底布上绣,是最普通、最简易的绣法。平绣一般有两种绣法:一种是沿图案两边轮廓起针落针;另一种是在图案的一侧起针落叶,接着再跨向图案的另一侧起针落针。 (三)平绣一般用于大面积同样的色彩,给人整齐的感觉。该工艺品是用作装饰苗族服饰中裙子的沿边。 二、工艺品的民族意义: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刺绣便是苗族人民特有的符号。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起到了替代文字的作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刺绣图案艺术中形成了自己“无字的史书”。 故土情怀是苗族刺绣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例如对中原景色和物象的描绘,对祖先生活迁徙中艰难历程的记录。黔东南苗族的妇女身上的衣服上都会绣有两条彩色镶边的横道纹样,一条代表黄河,一条代表长江,这就是其对故土情怀的抒发。苗族刺绣将历史留在刺绣上,表现的是苗族人民对故土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在苗族刺绣中,一直受到原始宗教思想的晕染,苗族服饰系统是

世俗化的巫教礼仪,正因为有了巫教,苗族服饰才如此绚丽多彩,苗族刺绣才得以蕴含其独特的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原始的宗教意识为苗族刺绣增加了不少梦幻般的美学感,构建出一个神奇多姿的艺术天地。在苗族刺绣的原始宗教思想中主要表现为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 在苗族刺绣中,有很多创作题材源自于生活,表达的是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和周围外部环境的认识与感知,其中还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深度的感想与体验。例如黔东南苗族刺绣中有很多苗族渔猎生活与农耕生活的题材,还有关于人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绣品。这些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

他们喜自称蒙。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贵州苗族文化

贵州苗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古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又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苗族喜欢聚族而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省苗族的39。5%,且多数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以村办单位聚族而居,与其官民族合村共寨的极少。 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东。川黔慎三大方言区),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无不具备,可说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代表。中外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台江又是这块理想园地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下面主要对台江苗族历史和习俗作简要介绍。 苗族的源流及迁移 (一)源流 苗族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有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

苗族的建筑特点

苗族的建筑特点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建筑。建筑正是民族文化、科学技术、人文地理、地域风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阶段点的综合载体。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数894万的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本文主要考察苗族房屋建筑的特点、类型、居住方式,以及在苗族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吊脚楼。 一、苗族房屋建筑的特点 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其居住和建筑自然相应地体现出浓郁的山地文化特征;居住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其独特的房屋建筑特点与类型。 1、简单易筑、就地取材。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苗族长期隐居深山,交通不便与世隔绝,生产力的发展相对滞后,多少年来与众多新建筑手段和新材料使用较少关联。苗家起屋盖房,并不雇佣专业工程施工队,而是由房主聘请某个有经验的匠师牵头,亲友邻里共助的传统形式。前头的匠师,苗家称为掌墨师傅,那些得到“真传”有过硬“法术”,能与神沟通有“神性”的师傅最受欢迎。这些人并非专职,平时无木工活的时候,还是和所有苗民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起屋盖房的时间一般选在秋后某个吉日,此时一方面是农闲,另一方面亦是秋后经济稍宽裕之时。其他参与帮忙者不计报酬,只要有较好的酒饭招待即可,体现了一家有事众手相帮的淳朴亲情乡情。建造时大量选用山区最易得到的竹木石料,采用轻巧灵活的木穿斗构架体系,就地取材简单易筑、又便于在经济条件更好时扩建续建,可以说是一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又符合当地风俗民情的选择。 2、住居山上、因地制宜。 苗族农民是由黄河流域大规模迁徙至长江流域,继而又大规模迁徙至大西南山区。在那里,他们得到了较为安全的生存环境,在漫长的时光、严酷的条件下,整个苗族得以繁衍发展。在崇山峻岭中,一小片平坦的盆地、坝子或河谷都必须首先用于种植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据山结寨、住居山上是既智慧又必然的选择。苗寨最常见的干栏式半边楼正是这种特定条件下创造的建筑精华。除了悬崖峭壁,各种坡度的山地均可建造,既无需动用过多的土石方,又能获得较大的建筑密度。 3、利用空间,满足基本功能需求。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2014年2月) 台江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置台拱厅,1913年改县。1941年废丹江县,划丹江河以东地并入台拱县,二县各取一字得名。 地理位置: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跨东经108°15′—108°34′,北纬26°23′—26°52′。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195亩。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3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全县辖2镇6乡,67个村(居、社区)。县内水陆交通便捷,四通八达,60号高速公路、320国道线、沪昆高铁穿县而过,8个乡镇都通公路,村村都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 自然环境: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78米,最低海拔485米,平均海拔717.5米,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151.8毫米,无霜期320天,宜农、宜林、宜畜、宜渔,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民族风情:全县有162747人,男96394人、女16353人,最长寿的老人今年115岁,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境内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有“世界最长的节日”—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3年时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施洞龙舟节,有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调查报告

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调查报告 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 每排柱一般为“六柱三瓜”或“五柱四瓜”。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呈悬在半空状,“吊脚楼”因此而得名。有的在三开间正房旁边再搭一个或两个偏厦。屋脊以歇山顶为主,也有悬山顶的。屋顶盖小青瓦。屋脊飞檐放置数只用泥土烧制的鸽子或其他飞禽。除个别外,每户吊脚楼都是三层建装模式。 第一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个别四代同堂或大家庭,采取防潮措施后也有安床住人的。 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一般有3至5个正房开间和偏厦间,正中必有一大通间的堂屋,两侧正房都用木板隔装成若干小房间,作为家人的卧房及客房,有一间作火塘兼餐室,偏厦间作厨房。堂屋装修上的最大特色:一是装有大门的,必为两扇,上方两头装有一对造型别致形似水牛角的木锤,俗称“打门锤”;二是在堂屋出口处,留出约四五平方米空间,并在堂屋间边装上整间长度(4米左右)的坐凳,它角宽约0.4米,厚3厘米的长枋安装;坐凳上方安装高度在2尺左右,由27-35条三指宽形如弯月的小方条靠背栏杆。以2-3寸间隙排列上下凿孔对接固定,上方榫插在直径20厘米左右的棱角横柱上,下方榫插于坐凳外边沿上。苗语称为“阶息”,建筑学称为“美人靠”。这是苗族民居的一种标志。平时,家人可在劳作之余或餐后背靠栏杆坐在长登上小憩,有居高临下之感。每当夏秋清风明月之夜可凭着栏杆观星赏月。客人到来,也常被安排坐此休歇,观赏村寨风光。若用地允许,户主常在“美人靠”前空地上栽种常绿果木或竹林,迎风送来阵阵清香。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晏款待。自家也在这里举办喜事,聚众欢庆。欢乐动听的酒歌、飞歌和嘎百福声都从这里飘扬四方。 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 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艳阳天晒些谷物或蔬菜,夜间可纳凉休息,赏星观月。 一般而言,苗寨村头寨尾都种有树。石板小路四通八达。 苗家建房要选择吉日,至少要操办以下事宜: 1、择屋基。多选在寨内或紧靠寨子适宜于建房的空地上,不够宽的,则还要砍坡砌坪。 2、备料。一般在盛夏农闲备料。最重要的是选取中柱。砍中柱要带香、纸钱、酒、鱼、糯米饭等到树脚祭奠。主人先砍几斧,方由他人砍伐。 3、发墨。待材料晒干、刨好后,木匠开始发墨。发墨时,主人在柱墩一端捏线,木匠在柱上拉直,用力一弹,墨线毕直均匀,则示吉利,否则另发。 4、拆枋凿眼。按照木匠的着墨纹路,用锯子、凿子、斧头等拆卸穿枋,凿眼打榫,修锯横梁。 5、立房。立房架和上梁同天进行。全族人聚集相助,齐心协力把新房立起来。亲戚朋友带着礼品前来庆贺。 6、立大门。杀公鸡一只祭祀。待盖房、装壁等等之后,乔迁要择吉日进行。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以台江苗族文化为例 施洞镇中心小学潘年贵 摘要:黔东南州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其热情好客的人民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台江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岁月传承至今,在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中,不断吸收,不断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传统文化尤如一幅渔网,每一方格都具有苗族自身的民族特点。我们相信台江这些保存完好的,淳朴自然的地区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旅游过程中最为基础、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让当地人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一、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 1、 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族的分布,在村寨或乡的范围内,大多为小聚居区,在各县、市范围内,大多为苗汉或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因不断迁徙,现在的苗语方言土语的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台江的苗语属于东部方言中的北部土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主要通行在贵州省内的凯里、黄平、台江、雷山和施秉等县市。 2、 文字 党和ZF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的湘西、黔东、川黔滇和滇东北四种苗文,都是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它们都是经过原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的。这四种苗文的文字方案曾于1959年进行过修订,并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备案。黔东苗文以凯里市养蒿的语音为标准音。 由于在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入侵”等原因,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已有些被汉化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但面对这样的事实,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现在台江县中、小学都已把“苗族文化进课堂”当作是必修课程,还专门配有苗语教师,使得其语言文字又得以继承。 二、台江苗族的文学艺术 苗族古歌是反映苗族远古社会先民披荆斩棘、创功立业的传奇神话,并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押调口头传承文学,艺人、歌手多在苗年节、祭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在酒席场合中演唱和咏诵。 《苗族古歌》流传于台江、剑河、凯利、丹寨、麻江和雷山一带,这古歌记载着苗族的历程。这些大多为口头文学,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学,很容易丢失,此外还有祭祀词、叙事诗等,如《张秀眉之歌》反映咸同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等率苗众起义斗争的悲壮事迹:……有个张秀眉/天下好儿郎/手持百斤刀/吼声如雷响/杀我张秀眉杀不完/苗家繁殖如鱼崽/以后我还要回转/苗家又要站起来…… 台江,这里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尤以苗族古歌著称。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叙述了苗族祖先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祖先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人类罕见的珍贵遗产。 三、台江苗族的风俗习惯 1、

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风俗与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还有赶年场、三月三、赶清明、看龙场、四月八、樱桃会、跳香会等节日。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祈求神灵保佑。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秋后的“西松”节。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由于数千年来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数量浩如烟海。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又有诗歌、故事、寓言、谜语、笑话、顺口溜等形式。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

苗族民居建筑风格

苗族民居建筑风格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湘西苗族多居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建造民居及为普遍。木屋房、青石墙、黄土墙、黑瓦房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是湘西苗族民居的主要风格;这里的苗族一些上层人物和富裕人家也修筑砖石木结构的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舒适、宽敞而幽深;也有苗族一些贫寒人家建起简陋的石板屋和树皮或茅草盖顶的茅屋。 每个民族的建筑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他们的生活传统间接地影响着当地族群的生活习性。传统的蒙古族民居是蒙古包,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蒙古包正是适应了这一特点----利于安装与拆卸。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称作“穹庐”“毡包”。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敖包最初是在无际的草原上蒙古族人民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后来,有鉴于中原民族以山为天之象征,祭山祈年,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便“垒石为山,视之为神”,以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于是敖包又成为天和神的象征。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羌族的民居是碉楼和石砌房,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

贵州艺术考察报告

贵 州 艺 术 考 察 报 告 工艺美术学院服装二班 贵州艺术考察报告 由于专业需要,我们学院安排组织我们服装专业于4月3号去贵州黔东南进行了对少数 民族的服装考察之旅,主要目的是看看苗族多彩的服饰,和绚丽的银饰。 可以说这次旅程欢乐几许,难过几许,出发的时候火车上那将近26个小时的车程,让我 们恨透了,但是出发前背着两大包的零食,期待的心情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一路上我们笑得 嗓子哑了,但是绿皮火车的硬座,让我对以前梦想坐着轰隆隆的火车走遍中国的那些心里的 小火苗渐渐熄灭了,我不知道这次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当我满肚子塞满垃圾食品,满面 油光,上个厕所等半天的时候,我有一种跑回家的冲动。那一路上,大小的山,长短的隧道, 凌晨的时候看见满山的油菜花,我们激动的乱叫,对于平原的孩子来说,一片又一片的油菜 花实在是少的很。火车上难受时候产生的恨意慢慢全部由激动代替了 。 当天晚上,我们在黔东南的凯里落脚,在吃了一天半垃圾食品之后第一次吃了一顿丰盛 的晚餐,大家一个个都像一直饿了很多天的小狼崽,对食物充满了渴望,可想而知,那顿饭 我们吃的是有多幸福。 凯里市区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建筑上的避雷针都设计成牛角的样式,屋顶的设计也模 仿吊脚楼建筑,最独特的是凯里的公交车站站台为苗族木制房屋样式。这些特色非常能吸引 人的关注。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就出发去了台江县,台江位于贵州黔东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史 称“苗疆腹地”,总面积1200余平方公里,人口16.5万,其中苗族占97%以上,被誉为“天 下苗族第一县”。看了姊妹节的开幕式,我被满眼的亮丽服装惊讶到了,哪里都是新奇的, 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亮丽,并不断引来惊艳的目光和掌声。她们身上的银饰多者数十 件,少者一两件,银饰的造型大同小异,只是在头饰上有些标志性区别。这是我所见过的最 好的苗族服饰,恐怕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好的苗族服饰。苗族很多个支系所在的乡镇 女性盛妆表演开始了,虽然从表演上我们感觉不到与其他地方苗族舞蹈的差别,但每队姑娘 们奇特的服饰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长度、样式、质地、花纹图案各不相同。这些绣满各种 花纹图案的服饰都采用手工制作,绣制手法多种多样,有平绣、绉绣、辫绣、锁边绣、纹绣、 挑花、织锦等等。据当地县志记载,台江苗族的九个支系是以服饰来区分的。从方南、方你、方纠、方翁、方黎、方白、方秀、翁芒、后哨9个不同的服饰型状上就能区分出她们属 哪支苗系 . 每年三月十五的贵州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 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具体时间又因地 而异。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清水江畔台江县施洞地区农历三月十五至十 七的苗族姊妹节。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 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真实地展现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

贵州苗族和苗寨里的酒文化与风俗介绍

贵州苗族和苗寨里的酒文化与风俗介绍 客人来了以美酒招待,是苗族人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有酒必有歌;从家常一日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日活动,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拦路酒 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苗族同胞们常常会在寨门前摆上十二道拦路酒,由身着盛装的苗家少女给客人敬酒。这般场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最隆重的礼仪,也是苗家最高规格的接待方式。在苗家醉酒,会被好客的主人视为真诚的表现,主人会叫几个女孩子服侍你,即使她们辛苦三天三夜,也绝没有一丝不高兴的样子。 牛角酒 在大型接客仪式中,客人进寨、入席之前要喝用牛角盛的酒—牛角酒,这个过程也叫做“过牛角酒关”。一般在路口、大门口,设二至三道酒关。在每个关口备有一对牛角,由两个人拿着,客人来到,即把牛角递到客人嘴边,客人只能用嘴来接,不可用手,一旦用手接了,吃不完就麻烦了,那牛角可放不稳,退给主人吧,主人又不肯接。有人一见牛角酒就怕了,想方设法蒙混过关,乘主人不注意,从一侧

钻进去。但这一招往往不成功,逃酒者很快就会被主人捉住,引发席间一串笑声。 “梅开二度”的夜宴 苗族人家接待客人,按传统习惯,晚餐一般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让客人吃饭,主人一般不陪,即使陪,也不唱歌不劝酒。有些客人不懂其中奥妙,在这一餐就吃饱喝足了,哪里知道,隆重的待客礼仪还在后面。 主客双方都吃过饭后,客人被安排到寨外去散步,主人便又忙着杀鸡宰鸭了。鸡、鸭煮熟后,就整个放到桌上了。有些客人便会想:这怎么吃?难道这是摆来看的吗?煮好的鸡、鸭捞出后,便在汤里放入大米,开始煮稀饭。 鸡鸭肉摆好后,主人通知客人就座,这时寨邻就一家一瓶酒、一碟肉的来作陪了。主客坐下来后,什么时候才吃那鸡鸭肉?那要等主要客人唱完歌。 有酒必有歌 苗族同胞能歌善舞,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歌是苗族历

贵州省情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多选题1、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填空题2、贵州北部有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填空题3、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填空题4、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填空题5、贵州高原是中国的发祥地和的发源地之一。 多选题6、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填空题7、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 填空题8、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彝、、、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填空题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判断题10、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货物周转量以公路为主。 单选题11、黔中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A、苎麻 B、芭蕉 C、荞麦 D、油菜 多选题12、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 A、乾嘉起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 填空题13、 判断题14 判断题15 填空题16、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多选题17、遵义市杂技团曾经获得全国杂技大赛金奖的演出节目是: A、《双钻桶》 B、《烛影摇红——女子造型》 C、《转台顶技》 D、《梅颂》 多选题18、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填空题19 多选题20、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研究 ——以雷山、台江、剑河村寨为例

密 级 公 开 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研究 ——以雷山、台江、剑河村寨为例 姓名:刘一平 (学号:2010031164) 指导教师姓名:陈如霞 职 称:副教授 单 位:历史与社会文化系 专 业 名 称:地理科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 月 日 学位授予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 文 评 阅 人: 2013年 月 日

目录 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黔东南的基本概况 (2) 2.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的建筑形态 (2) 2.1自然生态环境征 (2) 2.1.1地形条件 (3) 2.1.2气候条件 (3) 2.1.3水文地质条件 (4) 2.1.4苗族吊脚楼的选址布局 (4) 2.1.5传统历史与社会因素响 (4) 2.1.6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址 (5) 2.1.7因地制宜的选址原则 (6) 3.黔东南吊脚楼的空间形态特征 (6) 3.1空间形态 (6) 3.1.1材料的选择 (7) 3.1.2依山傍水节约耕地 (8) 3.1.3传统结构的营造过程 (9) 3.1.4吊脚楼的建筑结构方式 (12) 3.1.5特色的建房民风习俗 (14) 4.小结 (15) 参考文献 (15)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研究 ---以雷山、台江、剑河村寨为例 刘一平 (学号201003116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黔东南少数民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之间在服装、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其中少数民族建筑是目前较为关注的焦点。吊脚楼是当地独特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 ,风格别致、布局合理、工艺精湛、时代气氛和文化气息独特 ,体现出浓郁的特殊民居形式 ,是苗族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本文在对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进行研究,认识了吊脚楼民居建筑是朴素实用、生态有机、充满活力的建筑,其建筑精髓值得我们传承和推广。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吊脚楼;建筑形态 The Study of the Miao Hanging Foot Building and its Architectural Form in Qiandongnan --------Taking the villages of Leishan, Taijiang, and Jianhe for example Liuyiping (2010031164) (Department of history,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Abstract:The Qiandongnan minority does not only has a long history , but its culture, is rich and colorful. Besides,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ve their own dress style and different customs. Nowadays more attentions are focused on the architecture of minority . The hanging foot building is the long-term evolution and fusion results between their unique geolog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building with unique style, reasonable layout, exquisite workmanship, and unique culture reflects special folk architectural form and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iao residential building.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of Qiandongnan Miao hanging foot building and its residential morphology.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I know that the hanging foot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simple, practical,ecoganic and dynamic construction. its construction essence is worthy of being inherited and promoted. Keywords:Qiandongnan Miao nationality Hanging foot building Architectural form 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