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XXXX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内外较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910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4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37.57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4121.78亿元,增长14.2%。
三次产业结构为1.6:53.1:45.3。
图1 “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8.81亿元,增长30.1%。
在汽车制造、石油石化、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增长的强力拉动下,全年地方税收收入完成776.65亿元,增长26.6%,增幅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主体税种收入增长较快,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32.6%,营业税增长26.9%,增值税增长20.3%,个人所得税增长20.5%。
图2 “十一五”时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1.3亿元,增长23.0%。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等改善民生支出分别增长20.2%、28.6%、87.8%和38.9%,合计支出589.5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43.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2007年是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城镇化建设”三大战略进程,突出又好又快发展,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总体呈现出“发展稳定、结构趋优、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一)经济增长稳定性良好在不断降低能耗、重视生态保护,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继续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继续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总量稳步提高。
2004年开始,全市经济总量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量扩张,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6.5亿元,比上年增加19.8亿元,是近年来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一年。
———速度稳中趋快。
2003年以来,全市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健康稳步发展,年均增长11.6%。
2007年全市经济增长11.5%,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
———行业支撑稳固。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2亿元,比重达到3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5.9%,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5.3和0.3个百分点。
———人均GDP上新台阶。
2007年,全市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501元,折合1601美元,可比增长11.0%。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5亿元,同比增长28.92%,产销率达到91.62%,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86.07%,实现利税7.64亿元,同比增长81.97%。
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67.49,同比提高23.32个百分点。
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9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0年3月1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当好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超过7500亿元。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750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0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110.5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25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8:43.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403元,折合9136美元,增长11.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1805亿元,比上年增加315亿元,增长21.1%,连续7年增速超过20%。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21.38亿元,增长21.6%。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全年减税减费120亿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全年税收收入1208.68亿元,增长6.6%。
图1 2005-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支出1438.3亿元,增长27.2%。
其中,科技和企业发展支出增长20.2%,支农支出增长20.3%,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传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改善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3%、22.1%、28.5%、20%和37.1%。
劳动与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 0 0 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 1 1.5%,四季度增长1 1.2%。
央、。
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囝1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指导,深●_固圆内牛产总值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比卜年增K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 萨。
|丽'21087咱1}嘲囹新的成就。
擒一姗㈣㈣i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o ∞∞∞吣∞ot ¨枷¨Ⅲ¨㈣蚧=:一、综合 00Z0∞单位:%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 指 杯仝 圊城 市 农 村2466l 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 2.3%。
商品零售价 届民诮绮价格夤品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l 0亿元, 格上涨3.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其中:锒食I 盘I 禽震碡增长3。
7%;第二产业增加值1 2I 38】亿 3.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 油船杆蛋元.增长1 3.4%;第三产业增加值 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鲜果 0 0 96328亿元,增长1 1.4%。
第一产业增 价格上涨2.8%。
原材料、燃料.动力 缃洒段I|J 品在精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 购进价格上涨4.4%。
农产品生产价格 家庭吐*用曲Z 扳务 医疗但健膻个人川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上j ;l }18,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空J 西和庙e 烈取孰白支化川品四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韭 格上涨7.6%.莫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 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 上年末增加3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 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 1.1%. 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16•【字号】津政发[2007]011号•【施行日期】2007.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07]01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市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的部署和“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和用好新的上升期,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取得新进展,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推进和谐天津建设取得新成效,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二○○七年二月十六日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6年,全市各方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加快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7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7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07•【字号】津政发[2006]105号•【施行日期】2006.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7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通知(津政发〔2006〕10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精神,现就编制2007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编制2007年预算的指导思想2007年是我市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努力建设和谐天津的重要一年。
随着“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加快实施,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对内对外招商引资形势进一步趋好,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达产。
从总体上看,明年我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财政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受国家信贷规模和用地指标控制,以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税收增幅可能会有所回落。
明年新增支出项目较多、数额较大,特别是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以及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住房货币化分配改革等,都需要增加较大支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综合考虑2007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编制2007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涵养财源税源,不断扩大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努力增加社会各群体收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和谐天津建设;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天津市西青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西青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的回顾过去的四年,是我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争先发展的四年,是经受住各种困难考验,阔步前进的四年,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四年。
几年来,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势头强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取得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西青正以率先发展、力争上游的气魄,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风采。
㈠经济发展健康平稳,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历年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四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77.3亿元增加到147.8亿元,年均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
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三级财政收入由13亿元增加到40亿元,增长2.1倍,其中区级财政收入由5.1亿元增加到16.5亿元,增长2.2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96元,年均增长10%。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8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累计完成投资284亿元,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
特别是2006年,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形势下,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6%,高于四年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20%的增速。
“十一五”规划开局实现了高起步,全区经济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㈡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们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以加快调整推动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
2007年 天津 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天津市2007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综述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环境质量3、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投入4、主要污染物减排5、生态城市建设6、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7、滨海新区环境保护环境状况1、水环境2、大气环境3、声环境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5、辐射环境6、生态环境环境管理1、主要污染物减排2、生态城市建设3、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4、滨海新区环境管理5、环境法制与环境监察6、建设项目环境管理7、环境监测8、环境科技9、公众参与10、环境信息化建设11、国际合作与交流综述2007年,全市环保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下,以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为重点,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主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进步,重点任务在新的标准上全面完成,环境质量在新的条件下有所提高。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82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6022美元,增长11.2%。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4%、16.5%、14.0%。
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1:57.6:40.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57元,增长14.5%。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52元,增长10.2%。
2、环境质量2007年,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明显好于上一年。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的天数为320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7.7%,创我市有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7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好”;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7分贝(A), 比上年下降0.2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较好”;辐射环境保持在本底水平。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为主题,紧紧围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唐山”两大任务,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速度、结构、效益、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开创了唐山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0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595.55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897.51亿元,增长16.2%。
非农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10.8:58.0:31.2调整为10.3:57.4:32.3。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7734元,比上年增长13.9%。
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涨幅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0%,农村上涨5.2%。
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食品类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衣着类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3%,涨幅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涨幅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7%。
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7.31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2.23万人,比上年减少2.5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3.65万人,增加7.9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1.43万人,增加2.45万人。
武清区统计局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武清区统计局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按照“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武清”的总体要求,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保持了全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2%(现价比增长20.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20.3%和21.0%。
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0:51.0:36.0变化为今年的11.5:51.6:36.9,第二产业的突出地位更加显现。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823元,比上年增加3134元,按现价比增长20.0%。
三级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增长30.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7.8亿元,增长29.1%。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人均实现财政收入5059元,比上年增加1157元,增长29.7%;职工人均工资260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865元和840元,增长22.9%和10.8%。
二、农业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等支农政策全面落实。
财政仅支农一项就比上年多支出5273万元,增长39.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完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700万元,新增节水面积5万亩,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附:主要农产品产量表:主要农产品产量表林业生产发展较快。
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5.8万亩,其中当年造林8107亩;当年零星植树17万株;当年新育苗面积629亩。
三、工业工业主体地位更加显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增强。
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天狮”品牌成为我区首个全国驰名商标,“宇通”挂毯成为奥运特许产品。
天津市河北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北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本届政府自组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回顾过去的历程,是我区不平凡的四年:是我们团结奋斗谋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的四年;是抢抓机遇攻难关,城市建设、海河开发彰显成效的四年;是开拓进取求突破,改革开放和社会事业上水平的四年;是尽心竭力办实事,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的四年。
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年大变化,四年翻一番”阶段性奋斗目标按期兑现;“两团一线”发展构想基本实现;影响加快发展的历史难题有效解决;保障群众生活的社区网络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全区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中心,以税源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实行规划引导、市场调节、政策激励和服务推动,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经济总量得到扩大。
2006年,全区实现区属口径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1%和121%。
完成区级财政收入56941.5万元,比2002年增长112%。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服务业发展迅速。
提升、改造了川鲁饭店、大天津食品商厦等一批商业设施。
建成世纪联华、易初莲花等超市。
友谊新都市百货、危险化学品市场落户我区。
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
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2562户,私营企业1657家,新增注册资金30.2亿元,10家私企跨入市百强行列。
工业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河意式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呈现规模型、效益型发展态势。
科技园区形成“四园一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网络、生物医药、环保等为主导的产业特色。
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编制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
天津市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7年3月21日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第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和各项部署,扎实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和谐天津建设,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效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7.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比2000年增长1.2倍,提前四年实现了翻一番,率先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经济总量发展目标(见图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61元,比上年增长11.7%,按照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7美元。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83亿元,增长17.6%。
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3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为2.7:57.3:40。
财政收入全市财政收入突破900亿元,达到9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16.77亿元,增长25.6%。
主要税种收入均增长较快。
增值税增长25.6%,消费税增长43.2%,营业税增长20.2%,企业所得税增长29.1%,个人所得税增长12.7%。
全市财政支出6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263.2亿元,增长28.2%;支援农业支出16.1亿元,增长25.1%;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支出62.9亿元,增长36.9%;科技支出18.3亿元,增长33.8%。
天津市红桥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红桥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和基本经验过去的四年,是我区抢抓机遇、扎实苦干,打基础、聚能量,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四年。
四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城建带动,强三优二”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三二一”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建设,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加快构建和谐红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地区增加值预计实现47.6亿元,是2002年的2.2倍,年均递增21.8%;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亿元,年均递增21.8%,实有财力预计达到7.1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增加值、区级财政收入和实有财力比2002年翻一番的工作目标。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结构调整稳步实施。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麦德龙、红星美凯龙等30余个、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商贸载体建成开业;龙悦酒店、锦江之星、易买得购物中心等一批星级酒店、大型卖场、商务楼宇、商业街区开工建设;滨水饭店、金兴科技大厦和原金龙饭店、金摇篮商厦等经济载体得到盘活利用;便利店、连锁店、专卖店覆盖全区。
初步形成了多样化、多元化、规模化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都市型、科技型工业加快发展。
建成6个都市工业小区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电气产业孵化基地。
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支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各类企业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3项,企业申请专利技术年增长量居全市首位。
我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905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外国人8472人次,比上年增长8.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全年旅游总收入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旅游外汇收入413.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全市共有涉外星级饭店41家,客房出租率59.2%。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6亿元,增长18.6%。其中,税收收入7.92亿元,增长27.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80亿元,增长44.9%;营业税2.23亿元,增长13.7%;企业所得税0.60亿元,增长72.5%;个人所得税0.31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合计38.66亿元,增长32.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95亿元,增长39.2%;教育支出7.63亿元,增长42.0%;科学技术支出0.42亿元,增长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6亿元,增长28.1%。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2752万元,增长29.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6241万元,增长26.9%;寿险保费收入76511万元,增长30.3%。保险赔付支出42540万元,增长44.9%。其中,财险赔付支出9993万元,增长16.0%;寿险赔付支出32547万元,增长56.8%。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9.3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382.45
15.7
包装机械
台
277
-45.1
1-11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4.6,比上年提高45.1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07亿元,增长25.7%;实现利税30.31亿元,增长2.36倍,其中利润13.41亿元,和上年相比扭亏增盈17.08亿元。在全市利税总额中,地方企业实现利税20.87亿元,增长43.9%;实现利润12.16亿元,增长61.2%。亏损企业亏损额0.85亿元,增长1.0%。
关于印发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政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正>津政发[2007]1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总页数】16页(P4-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J], ;
2.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天津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J], 无;
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J], ;
4.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J], ;
5.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天津市科技服务业(产业)统计公报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市统计局
2011年7月
一、经济规模情况
根据2010年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市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8.92亿元,完成市服务业目标考核工作推动会下达的2010年285亿元增加值,可比增长20%的考核目标。
科技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为7.25%,占全市GDP比重为3.28%,均比2009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图1-1 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图
二、行业结构状况
2010年,工程设计与地质勘查、软件与服务外包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主体效应更加突出,两者增加值合计占科技服务业总体比例达到88.58%,且工程设计与地质勘查业增加值均突破百亿元,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增加值占科技服务业总体比重为12.18%,收入增幅达104.08%,随着国家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支持及企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软件及服务外包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基础研究、科技中介、计算机服务行业合计占11.43%,基础研究本年度增长较快,而科技中介和计算机服务业均大幅度下降。
2010年我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相比2009年增加26.86%,基础研究领域从业人数增长125.17%,对科技服务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贡献较大。
表2 2010年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行业分布表
图2-1 科技服务业2010年行业增加值分布图
表3 2010年天津市科技服务业收入行业分布表
图3-1 2010年各行业收入分布图
表4 2010年科技服务业上报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表
三、行业企业发展状况
2010年,我市统计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共有1093家。
其中,增加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由2006的16家增加到2010年的38家。
增加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39家,增加值合计279.67亿元。
表5 2010年科技服务业企业收入规模分布表
表6 2010年科技服务业企业增加值情况表
四、各区县实现增加值情况
据统计,除了大港、汉沽、武清、津南等四个区县增加值为负增长之外,其他区县增加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和平、西青和蓟县增幅较大,均超过了40%。
表7 2010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及收入情况表
表8 2010年科技服务业上报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表
表9 2010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千元)按行业划分情况表
五、各区县重点企业
表10 2010年增加值排前50名的企业
按区县统计:开发区6家;高新区5家;保税区2家;塘沽区8家;和平区4家;河东区3家;河西区5家;南开区6家;河北区2家;红桥区3家;东丽区1家;西青区3家;北辰区2家。
合计:50家。
表11 2010年各行业增加值区前10名企业
六、2010年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2010年全市GDP达到9108.83亿元,比09年(7500.80亿元)增长21.44%;服务业增加值4121.78亿元,比09年(3259.25亿元)增长26.4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5.25%。
2010年实现增加值前三名区县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比重如下:
1、计算机服务,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68.10%(其中:西青区42.41%,开发区16.08%,和平区9.34%);
2、软件与服务外包,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90.83%(其中:高新区65.23%,西青区15.58%,开发区10.01%);
3、基础研究,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60.96%(其中:南开区30.87%,东丽区18.16%,红桥区11.94%);
4、工程设计,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47.23%(其中:塘沽区20.22%,河西区15.18%,河北区11.92%);
5、科技中介,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83.74%(其中:南开区38.42%,和平区30.11%,开发区15.21%);
6、地质勘查,占全市科技服务行业98.91%(其中:塘沽区96.18%,河东区1.95%,开发区0.78%)。
“十一五”期间,天津科技服务业保持高速发展,成为全市服务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转变的突出亮点和重要推动。
通过软件、外包、动漫创意等领域形成相对集聚的产业科技布局,加大软件技术与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与创意产业等扶持力度,科技服务业呈专业化集群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