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际沟通与交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际交往的主要理论
(1)社会交换理论 (2)公平理论 (来自百度文库)自我表露理论
(1)社会交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准经济交易。 当你与他人交往时,你希望获取一定的利益,作为 回报,也准备给予他人某种东西,他人也是如此。 这种理论假定交换中的个体都是自利的。人们试图 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 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一段关系 的正性或负性程度取决于:①自己在关系中所得到 的收益;②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②对自己 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好的 关系的可能程度。
b 人际交往的特点
(1)社会性:所谓社会性,指人际交往本质上是社 会的,是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2)主观性:是指人际交往是以交往主体的心理需 要为前提,以交往主体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感受为 尺度的。 (3)复杂性:表现为人际角色的复杂性。所谓人际 角色,是指在个性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某 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关系主体分 属不同的人际角色,不同的人际角色有不同的人际 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关系主体,会表现 出不同的人际角色,从面形成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c对纪律与自由的认知偏差
有部分大学生自以为自己已经成人了,应该获 得绝对的自由,这样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例如学校强调上课不能缺席、不能迟到早退,而他 们认为这样的纪律会把他们束缚在课堂上无法做他 们想做的事情,于是出现无视纪律、瞧不起那些维 持纪律的同学的情绪,甚至经常与他们发生冲突, 认为他们约束了自己的自由。这些大学生大至学校 纪律,小到寝室习惯,都不放在眼里,从而使很多 同学、老师都不愿意与之交往。这种学生一方面盲 目追求自由,自我感觉良好,另一方面又埋怨纪律 的约束,埋怨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b 单纯性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交往动机比较单纯。大部 分大学生的交往功利色彩较少,感情色彩浓厚。他 们之间的交往显得真诚、自然。也正因为如此,造 作、虚伪和世故的交往每每为大学生所唾弃。大学 生与人交往的单纯性使得交往带有极大的理想性, 因此,又常常遭遇挫折。
c 平等性 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使得大学生对独 立和自尊的要求越来越多,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平 等性要求较高。他们期待交往双方真诚、坦率、心 理相容、彼此尊重,而不是一方委曲求全,一方居 高临下。即使是师生之间,学生们也期待对师长的 敬重能得到师长平等的回报。平等性交往的需求使 得那些谦和、真诚、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热情乐 观的人容易成为学生们乐意交往的对象。大学生们 更多的时候选择与同辈交往而远离父母,经常回避 居高临下的训诫,渴望平等交往。
(4)人际交往的广泛性:通过网络可以与不同地区、不同
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往。
2.人际交往的意义
(1)生存与安全的需要 (2)促进个人成长 (3)促进心理健康
(1)生存与安全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五种最基本的需要。它们构成了不 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每个 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帮助、爱护、同情,需要一种稳定的 安全感,它表现为人们追求稳定、安全的环境,希望得到保 护,希望能够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种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 需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亲人、朋友,他会感到孤独、寂寞、 焦虑、恐惧,如果他有亲人、朋友,他会感到充实、快乐、 安全。
b 对他人的认知偏差
对他人的认知产生偏差同样影响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对他人 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见待人;三是 从众,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特色。这几种认知偏差在 人际交往中有不同表现。以第一种以貌取人为例。以貌取人常表 现为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即 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以后的信息就会起到掩饰作用,产生正 向优先效应,认为此人样样好,于是喜欢、信任他并与之接近; 反之,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认知中就会更多地注意其缺 点,甚至把优点也当作缺点产生负向优先效应,对他人样样看不 顾眼,于是排斥、疏远、嫌弃对方。这种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认 知倾向容易造成对人认识的失误,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3)自我表露理论
广义上来说,社会交换过程也包含情感的 交流,而情感的交流是与自我表露分不开的。 所谓自我表露就是我们常说的“敞开心扉”, 即把有关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 给对方。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双方的自我 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自我表露可以增加他人对你的喜欢。自我 表露本身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给对方一个强 有力的信号:你对他(她)相当信任,愿意有进一 步的交往。而且,对他人的自我表露可以引发 他人做自我表露,由此可以增进相互理解,相 互信任。
对待愤怒的有效的方法: ★化解法
化解法是通过对人生和自我的反省与觉悟,使怒气自行消失, 从而逐渐减少发怒的方法。化解法是东方人生观的精华之一, 它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而是 把挫折、不如意、不公正看做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 一生中必然要无数次经历和体验的东西,因此不必大惊小怪, 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发怒常常是因为我们认为某些 事应该如何,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人际交往中,人们习惯事 先设定好一个框架,如果对方符合这个框架,便一切都好; 如果对方不符合这个框架,心里就不舒服。
(2)人际交往的情感障碍及调适 a、愤怒 b、恐惧 c、嫉妒和报复
a 愤怒
我们表达恼怒需要坚持的几条原则: (1)言论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低毁他人人格。 (2)不翻旧账,只对眼前。 (3)不涉及他人家庭、种族、社会地位、外貌等。 (4)不要限制对方发火,这可消除紧张和猜疑。 (5)发火要有确凿的证据,让人知道你生气的原因 (6)给对方留后路,不要把话说得太绝,要为和 好留有余地。 (7)敢为自己过激的言行道歉。
(2)促进个人成长
具体说来,交往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a 获得自信与自尊,激发发展的动机 b 获得社会经验,促进社会化发展
c获得他人的帮助,提高发展的效率
(3)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 交往相伴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 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心理学家奥 尔波特发现,个性成熟的人,都同别人的关系良好,他们 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 人表示同情,具有给别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 马斯洛发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对别人具有更强烈、更 深刻的友谊与更崇高的爱。还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高 心理健康水平的优秀者,往往来自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 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人际交往状况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 佐证。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受到与别人交往 状况的影响。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趋势
a 、交往的手段、方式日益新颖。 b 、交往的范围日益宽泛。 c 、交往的内容日益丰富。
d、独立自主的交往意识日益增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主要障碍及调试
(1)人际交往认知障碍及调适 (2)人际交往的情感障碍及调适 (3)人际交往的人格障碍及调适
(1)人际交往认知障碍及调适
C 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交往的特点 (1)感觉的缺失性:由于对对方缺乏完全的感知,造成感觉经
验的严重缺失。
(2)地位的平等性:由于可以隐匿身份,使现实中的职务、
标签不再发生作用。
(3)时空的超越性:交往双方在时空上具有更大的自由性。
表现在时间上交往的即时性加快了信息的交流速度,同时可以根据需要 对信息作出不即时的反应。
b 同学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关系,也是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来 说是和谐的、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 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 固的同学关系。大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最普遍,也最微妙、 最复杂。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a、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 b 、单纯性 C、平等性
本讲内容
一、人际交往的有关理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主要障碍及调试 三、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1.人际交往的含义及特点 2.人际交往的意义 3.人际交往的主要理论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特征及新趋势
1.人际交往的含义及特点
a 交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交往的含义: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 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 的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 特定社会现象,因为只有人类才有精神交往。 人际交往的含义:是指我们在某一段时间里与 某些人互动的信息交流。信息流包括语言、文字、 表情、动作等。
第三章
人际沟通与交往
人具有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必须与周围的人 打交道。因此,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各样的复 杂社会关系中。在家里,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戚 朋友;在学校,有同学、老师;在工作中,有同事、 领导等。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同样是大家生 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大家,刚到陌生的环 境不久,又开始过集体生活,这时候大家的人际交 往比中学时代要广阔得多。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恰当处理各种交往,是每一个 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 因素。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 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2)公平理论
一些研究者批评社会交换理论忽视了关系中的一个 要素——公正的概念,或者说是公平。公平理论的支持 者强调,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 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与人际关系中的同伴相 比,两者贡献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基本是相同的。这些 研究者把一段公平的关系描绘为最快乐相最稳定的关系。 相比较而言,不公平的关系导致一方感到过度受益(得 到许多收益,耗费极小的成本),或者过度受损(得到极 少收益,付出众多成本,在这段关系中耗费诸多的时间 相精力)。 根据公平理论,过度受益和过度受损的关系 双方对这种状态都应该感到不安,且双方都会有在关系 中重建公平的动机。
a 对自我的认知偏差 b 对他人的认知偏差 c 对纪律与自由的认知偏差
a 对自我的认知偏差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就会出现认 知偏差,就会影响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主 要有两种:一是过高评价自己,孤芳自赏;二是自我评价过 低,自轻自贱。对自我的这两种不正确认识都会影响人际交 往。孤芳自赏者过于相信自己的聪明从而导致恃才傲物,对 不如已者不屑一顾,或者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漠然置之,不屑 与人交流,那么人们只会避而远之。高估自己会影响交际, 自我贬低亦如此。看不到自我的价值,自轻自贱,认为自己 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没有主见,看别人眼色行事,总觉得 自己矮人一截,这其实是自卑心理作祟,这类人往往行为畏 畏缩编,言辞唯唯诺诺。他们想以自己的行为来博取人们的 同情,可事与愿违,人们往往不愿与其交往。
a 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
对大学生而言,大家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 有较浓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 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带 任何杂质,也以理想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 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和其他人群相比,大 学生人际关系的挫折感较强,致使不少学生不时沉 溺于对过去的回忆,并因此而体现出渴求交往与自 我封闭的双重性。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特征及新 趋势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趋势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a 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
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 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学校的 学习、成长与心理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不能 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影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 者,是大学生人格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