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
“十
1857.2915.457.4817.2一”
小长假小
2805.028.4133.258.5计
“清
691.59 5.637.28 6.2明”
“五
936.70 6.153.58 6.1一”
“端
575.0313.123.8414.3午”
“中
601.7012.118.5513.2秋”
图1 2014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
图2 2014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
二、入境旅游逆势上扬
2014年受全球经济影响,全国入境旅游呈下滑趋势。
我市通过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加大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实现了入境旅游逆势增长。
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6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
其中:港澳台游客95.11万人次,增长18.4%,占入境旅游者的36.1%(香港游客33.79万人次,增长3.2%;澳门游客2.90万人次,增长86.4%;台湾游客58.42万人次,增长26.9%);亚洲85.46万人次,增长17.1%,占入境旅游者的32.4%;欧洲33.46万人次,下降6.7%,占入境旅游者的12.7%;美洲25.82万人次,下降15.9%,占入境旅游者的9.8%;大洋洲6.87万人次,下降2.2%,占入境旅游者的2.6%;
非洲1.37万人次,下降12.2%,占入境旅游者的0.5%;其他15.67万人次,增长13.3%,占入境旅游者的5.9%。
(见图3)
图3 2014年接待入境游客分地区比例情况
入境游客前三位的地区为:港澳台、亚洲、欧洲。
入境旅游人数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
三、出境旅游增长势头强劲
2014年,重庆经济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壮大。
全年新增出境游旅行社12家。
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120.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
其中出国游增长强劲,出国游人数达96.96万人次,增长41.9%;港澳游增幅较小,港澳游人数18.32万人次,增长2.1%;赴台游有所下降,赴台游人数5.56万人次,下降2.5%。
出境游目的地前5位国家为:泰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
(见图4)
图4 2014年出境旅游目的地主要国家人次情况
四、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0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54亿美元,增长6.8%。
“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旅游收入达124.71亿元,增长14.5%,占旅游总收入的6.2%;“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四个小长假,旅游收入133.25亿元,增长8.5%,占旅游总收入的6.7%。
国内游客在渝平均停留2.43天,人均天花费551.60元人民币,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350.51元人民币;入境游客在渝平均停留2.70天,人均天花费190.19美元。
(二)旅游品牌创建成绩喜人。
全市新增旅行社45家,数量增幅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
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个,是当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一年。
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4家,新增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新增三星级旅游饭店10家。
新增五星级游轮8艘,是当年成功申报五星级游轮数量最多的一年。
南川金佛山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重庆海外旅业(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中国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百强旅行社”称号,重庆海外旅业(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还获得“全国旅行社税收十强”称号。
选送的优秀旅游商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大赛金、银、铜奖各1个。
1.旅行社
2014年末,共有旅行社559家。
其中:出境游旅行社62家,比上年增加12家;赴台游旅行社8家,与上年持平;一般旅行社497家,增加33家。
2.旅游星级饭店
2014年末,旅游星级饭店共249家,新增星级饭店17家,撤消星级饭店称号25家,总数比上年减少8家。
其中:五星级27家,新增4家;四星级54家,新增2家;三星级131家,新增10
家;二星级37家,新增1家。
旅游星级饭店共拥有客房30273间,床位50325张,员工45594人。
2014年末,共有绿色旅游饭店60家,比上年增加1家。
其中:金叶级39家,银叶级21家。
3.旅游景区
2014年末,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有178个,增加25个。
其中:5A级旅游景区6个,与上年持平;4A级旅游景区63个,增加14个;3A级旅游景区69个,增加7个;2A级旅游景区38个,增加4个;1A级旅游景区2个。
2014年末,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
4.旅游船
2014年末,五星级及五星级标准游轮共31艘,其中已挂牌五星级游轮23艘,比上年增加8艘。
2014年末,经营重庆“两江游”企业3家,共有“两江游”游船7艘。
5.旅游汽车
2014年末,全市有专业旅游汽车740辆。
6.温泉旅游项目
2014年末,全市已建成并正常营业的温泉旅游项目33个,成为“中国温泉之都”、“世界温泉之都”有力支撑。
7.旅游青年文明号
2014年末,共有旅游青年文明号83个。
其中:全国青年文明号17个,市级青年文明号66个。
(三)旅游人才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拓展旅游人才交流路子,强化旅游教育培训,促进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旅游人才建设稳步推进。
选派的2名援藏导游,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优秀援藏导游员”。
2014年末,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有35.75万人,比上年增加2.8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93.05万人,增加14.96万人。
全市通过全国导游IC卡管理系统登记在册的导游达10505名。
其中:特级1名,高级22名,中级198名,初级10284名。
全市出境旅游领队2555人,赴台湾旅游领队566人。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年培训导游人员1.51万人和出境领队人员506人,开展旅游系统培训13期培训人数1506人次。
全市旅游专业的院校、旅游职高及旅游职业培训机构91所,旅游类专业在校学生4万余人。
(四)旅游区域协作开局良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总体部署要求,着力打造“一心三带”区域旅游协作发展格
局。
建立“一心三带”区域政府间轮值主席会议机制,成立饭店、景区、旅行社等行业企业发展联盟。
各区域紧密结合本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统一宣传口号、宣传品和区域营销战略,积极联合开展重点客源市场营销,区域协作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开端。
(五)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坚持以推进市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工作抓手,以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为发展目标,狠抓规划引领,全面完成全市首批命名的10个市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三个一批”(即命名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全市52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推进顺利。
(六)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按照“扶贫为本、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整合国家和市级旅游发展资金,从规划引导、项目建设、产品打造、招商引资、宣传营销等方面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全市各区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集群,全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涌现出如武隆仙女山、酉阳桃花源等旅游扶贫典范。
(七)旅游宣传推广有声有色。
围绕全市旅游形象推广、四季旅游活动和特色产品线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全年各类媒体推出全市旅游专题报道100余版,文字、图片报道2000余篇,视听报道700余分钟,网站旅游资讯3500余条(次),微博1.2万条,
微信共发布数据250期。
加大在央视投放重庆旅游形象广告力度。
充分利用好重庆旅游政务网、旅游内刊、旅游资讯手机报,以及官方微博平台加大旅游宣传、咨询和资讯发布,引导市民安全出行,践行文明旅游。
(八)旅游节会活动成果丰硕。
创新办节模式,坚持市场导向、游客导向和融合发展,整合渝东北14个区县20余项主题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深化渝鄂两省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
2014年“中国旅游日”重庆分会场活动紧扣“美丽中国之旅—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突出智能化、大众化、群众性特点,开展10多项活动,全市各区县共举办其他各类旅游节会活动70多个。
(九)旅游市场营销不断加强。
继续实施入境旅游和长江三峡旅游接待激励办法,启动重庆江北机场国际厅72小时过境免签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开展整合营销,利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香山峰会、上海国际旅交会等契机,开展重庆旅游专场营销活动。
支持旅行社开通国际旅游直航包机。
积极开展国内重要客源城市旅游营销活动,分别在上海、北京、四川、贵州、广东开展以“山水之城·重庆之约”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旅游展销活动。
全年共推
出春夏秋冬四季特色旅游线路160余条,为客源地游客量身定制旅游线路产品500余条。
(十)智慧旅游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行业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旅游项目投资信息直报系统、重庆市旅游诚信信息平台、国内旅游接待信息直报系统、旅游监管系统、舆情监控系统、重庆旅游手机应用系统(一期)等业务系统开发部署工作。
同步推进局办公自动化升级改造,完善旅游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建设。
初步建成全市智慧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十一)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编制完成《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品质旅游出行提示》、《文明旅游出行指南》发放到出境游旅行社。
支持成立重庆市导游协会、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和市旅游协会游艇分会。
加大旅游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全市共开展执法检查1148次。
加大旅游安全检查力度,特别是加大春节、清明、端午和十一等重大节假日的节前及节中的检查力度。
全年全市共开展各类旅游安全检查达100次,举办旅游安全专题培训2期,全年无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重庆市游客满意度在全国综合排名靠前,2014年在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排名前十,列第8位。
注:
1.五大功能区域: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本公报中所涉及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统计数据,暂按行政区划进行分组统计。
2.福布斯:是美国一本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
该杂志每两周发行一次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福布斯还报道技术通信科学和法律等领域的内容。
福布斯杂志总部设于纽约市它在美国商业类杂志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财富和彭博商业周刊。
该杂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国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顶级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
3.入境游客:按照《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规定指报告期内来中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游客(即入境旅游人数)。
4.国内游客:按照制度规定指报告期内在中国(大陆)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中国(大陆)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
包括国内过夜游客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5.旅游外汇收入:按照制度规定指入境游客在中国(大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6.国内旅游收入:按照制度规定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7.一心三带: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五大功能区建设,2014年市政府提出打造都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渝西旅游经济带、渝东北旅游经济带和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简称“一心三带”。
8.10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包括黑山谷、古剑山、东温泉-南温泉、长寿湖-长寿古镇、四面山、茶山竹海-乐和乐都、金佛山-神龙峡、仙女山、红池坝、黄水等市级旅游度假区。
9.中国旅游日:每年的5月19日是我国法定的中国旅游日,2014年5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旅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