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案培训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
一、教材分析
弹簧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力的作用,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有些应用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弹簧等物体在形状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得力,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并不很清楚,因此,本科将以弹簧为引子研究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以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本单元前,以对力有所掌握,例如:推力、拉力和摩擦力,了解力的大小与方向并能设计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试验。弹簧等物体产生的弹性、弹力现象是学生常见的,他们可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i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这些力的想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系统的、比较完善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弹性和弹力。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和见解,能设计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探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灰发生变化,了解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
2、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3、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动手试验
五、教学准备
1、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
2、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
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想不想玩?(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打开玩具盒子)
师:咦,怎么跳出来了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解释原因)
师:(演示给学生看)有个弹簧!大家的弹簧玩具带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弹簧力的学问,板书课题。
【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为后面学生自己设计弹力玩具做铺垫]
活动二:利用弹簧做游戏有什么发现?
师:各小组把搜集到的弹簧玩具放在一起,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写下来。(在学生玩玩具时,师与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体
验活动的快乐并从中发现问题。)
师:哪个小组发现了问题(小组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师:弹簧有力量吗?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呢?
(让学生动手操作,从现象中感受回答)
师:当我们把弹簧压缩或拉长时,它就要产生一种想恢复原开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我们周围的物体除了弹簧能产生弹力外,还有另外的物体能产生弹力吗?
(学生自由讨论,发现产生弹力的物体)
师:很多物体都能产生弹力,弹力有没有大小呢?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测)
师: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进行分组试验,试验结束回报结论。)师:弹力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那弹力有没有方向呢?他的方向朝哪呢?请大家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研究,体会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
活动三: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师:同学们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弹力?
(小组交流)
【重点让学生在交流时分析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四:自由活动
1、我们来利用弹力的原理只做玩具。
(小组交流操作,师巡视指导并给与相应的评价。)
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设计和利用弹力的玩具,培养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及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组内都积极发言,从本节的学习中谈,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设计应用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五:拓展活动
1、
2、
3、制作“从高空丢鸡蛋摔不破的装置”
师:刚才我们设计的弹簧玩具都非常有创意。这里有一个鸡蛋,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设计一个装置,让鸡蛋从高空落下来摔不破?
(小组交流,发表见解并说出制作的方案)
5、
6、
7、引导学生课外继续完成“从高空丢鸡蛋摔不破的装置”的制作,并进一步探究有关弹力的问题。
【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用学过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快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且体会到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还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让孩子亲身体验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愿意去学,主动去做,这也是我以后应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