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院系专业班级【摘要】: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出现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理性分析引起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
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只能伤害“科学发展”,切不可让它持续泛滥。
文章认为,我国当前出现两极分化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策略考量所产生的特殊原因。
解决的基本思路: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二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保持一定张力,形成“橄榄型”的分配袼局;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特别要坚决切除“特殊利益集团”。
【关键词】收入差距;两极分化;效率与公平;特殊利益集团我国当前存在的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现象。
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愤慨。
不少人哀叹民生之艰辛,把看病难、住房难、升学难.称之为“新三座大山”.可见其心中的不满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更有甚者,有的人因对社会贫富悬殊的不满,产生了仇官、仇富情绪,甚至对改革开放政策,对社会主义制度心存疑虑。
这种不满情绪常常进一步演化为非理性的泄愤,成为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助推器.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事业健康发展。
因而,如何正确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出现的“自然性"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悖离的现象。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在实施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政策的同时,就反复强凋我们搞的是共同富裕。
1986年9月2目,邓小平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问时强调说:我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直至生命的晚年,面对中国分配格局的变化,邓小平更加关注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论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原因
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2010-6-17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着,但在我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背后,国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态势也逐渐拉大,主要表现在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近日,有权威媒体称:称中国基尼系数为0.45,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限度。
说明我国贫富差距已经达到日趋严重的程度。
1.收入两级分化有其固有的政治空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内门户也逐渐对外开放,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社会经济还处于萧条时期,百业待兴。
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为了使中国经济腾飞得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毅然决定将我国东部沿海的几个出海便利的城市规划为经济特区,其中包括厦门、深圳、珠海等。
并在政策上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以先富带动后富,东部带动西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政策也得到了其初期效果,但带来的结果是使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国民收入也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发展着。
党和国家为了在整体经济上取得较大的发展,不得不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以顾全大局。
但这一切只是暂时的。
目前,政策上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状态,转向以平衡收入分配为主要目标。
如果说旧的政治体制只能适应于旧的社会,那么全新的政治体制将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但在短期内,两极分化的状态还将继续存在。
2.人口过多给收入调节带来巨大的困难2009年我们国家的GDP是335353亿元人民币,按全年汇率中间价计算是4.92万亿美元,排世界第三位,而同年的人均GDP为3678美元,排在世界第100位,这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庞大。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 369 202 232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特殊时期影响,政策上鼓励多生多育。
但在和平时期,这一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过多。
1983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我国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关于我国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在收入普遍有所提高的同时,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正在逐步拉大,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通过对两极分化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找出其根源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政策一、马克思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概述两极分化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提出来的论断。
他深刻地阐述到:“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规模和能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
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
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是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
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 “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级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再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从马克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极分化在量的规定性上表现为收入分配领域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但这种量的规定性并不是两极分化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来断定一个社会中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最本质的规定性是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即一极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另一极是劳动力的占有者,二者形成雇佣关系,只有由这种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所决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才是两极分化。
二、我国两极分化原因分析(一)公有经济的地位动摇和削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公有制的主体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这些私营经济受到社会主义“普照之光”的影响,其经营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的具体条件显然不同,因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二是分配不公较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对提高效率是必要、合理的,亦是不可避免的,但差距过大不仅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更与“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相悖,会导致弱势群体增大、市场需求不足,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矛盾加剧,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客观而深入地探究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两极分化现象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战略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对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特点、根源作一些的分析,提出解决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两极分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首先涉及的是经济学意义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正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激励,提高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鼓励先进,强调竞争,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收入差距扩大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收入增加的手段要正当,要通过诚实的劳动和经营致富。
如果是凭借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正当的经营手段获取不合理的收入,甚至靠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则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次,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引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进入19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这种收入差距扩大不仅表现在由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一、收入分配差距度量指标1912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图1.1)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
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最极端的不公平状态,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则代表完美的公平状态,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现实中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社会公平状态,在0.3—0.4 之间为社会公平基本合理状态,而0.4 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 就是差距悬殊。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
截至2013 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官方数据为0.473,而民间统计的数据则已达到0.61。
这表明我国的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十分严峻,在向着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
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3年至2013年基尼系数的走势图。
由该图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曾在2008 年达到峰值0.491,而后虽逐年回落,但数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 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标准。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仍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1.经济上,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理论也表明,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是递减的,所以我们不能全指望洋葱型阶层结构中的那个小尖尖上的人拉动中国的内需。
他们是有钱,但是却没有拉动内需。
我们要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拉动。
当贫富差距较小时,而且财富分配比较合理时,社会成员久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如何创造财富上。
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
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姓名:学号: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答: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私有制,这就势必使到掌握资本的人和出买劳动力的人其收入产生极大的悬殊。
所以,现在讲的两极分化就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产生少数资本家和大量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全世界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无法消除两极分化。
所以,可以说解决两级分化问题是世界级难题,只能是缩小了两极分化而不是消除了两级分化。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
(一)改革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入手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一端是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资本和财富而不断增加起来;另一端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条件下,即使在经济增长较快的繁荣时期,也不可能使社会全体成员受益。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强调“经济增长本身不能解决问题,经济增长的成果如何分配同样重要。
研究发现,在中国、罗马尼亚、斯里兰卡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提高了许多人的收入,但是经济不平等的状况同时加剧,限制了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使大部份的成果姓名:学号:落入富人之手,而流入穷人家庭的太少。
”中国快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邓小平早先提出的“小康社会”或者共同富裕。
相反,中国社会群体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是世界上领先。
更为糟糕的是,中国现在面临一个荒唐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差异就越大。
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是私有制,许多人都把当前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过大归咎于分配问题。
这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
当前我国的大多数普通工人收入过低,根源是所在企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
上面所说20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节节上扬,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大幅增加。
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然而,在这样的分配秩序中,个人、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导致了产生的两极分化和收入差距明显。
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看待并解决它呢?一、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1. 了解两极分化现象两极分化的主要表现是贫富差距扩大,中间层消失。
现在城市中的限购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都是社会中两极分化的表现。
2. 分析两极分化的危害由于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中的冲突和矛盾也会显而易见,极端分子也会抓住矛盾点来渲染,形成社会的不稳定性。
3. 探索两极分化的原因在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变化过程中,种种制度、政策、群众信仰等形式符号的变迁,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化进程下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经济转型所需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高学历人群身上,加之大量外地人口涌入,这也是导致一线城市积聚了部分财富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缩小收入差距?1.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审查和监视,解决过度高薪输出,实现公平、透明、有序地社会资源分配。
2. 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将教育和培训机制尽量与市场匹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使人才需求可被满足,市场中的优质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劳动力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大,也可以加大人的经济收入。
3.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贫困人群适当的帮助和关注。
让这部分人民再次依靠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来恢复生产、实现发展,逐渐脱离贫困,增加和促进就业。
4. 提高劳动技能和推进创新创业提高劳动技能,让人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产业发展,从而获取更高的收入。
创新创业是劳动力就业的一种新型方式,不仅可以建立新的市场,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发现更多的商机。
总之,在日趋发展的社会中,两极分化的趋势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教育、推进创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会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目前的收入分配巨大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目前的收入分配巨大差距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呈扩大趋势;二是地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是行业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四是阶层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
总而言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这其中既有合理合法的因素,又有不合理不合法因素: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存在合理合法因素:一是起点的差异。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首先来自起点差异的制约。
不同社会群体在参与市场竞争地初始阶段,由于存在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各种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致使他们在经济发展或收入的差距,从一开始就被大致确定了。
因此,起点的不同,必然带来过程的差异和结果的差异。
二是分配制度的影响。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个人情况不一,能力有大小,努力程度有区别,劳动的效率有差别,劳动收入肯定有不同,因此,因而收入分配差距不可避免地会拉大。
三是政策导向的影响。
国家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条件享受政策的人或地区自然会利用国家的政策富起来。
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优惠,使之尽快先富起来,这样便不可避免地形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也有许多不合理不合法因素,主要有:其一,体制导致的不合理因素。
我国社会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并扩大的根本原因。
农村与城市、农业和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不均等,无论是在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经济层面,还是在就业、教育、医疗、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养老福利等社会层面,国家政策多是向城市居民倾斜,造成城乡差距客观存在并不断扩大。
其二,不公平竞争因素。
体制转轨阶段,计划体制遗留的某些“行政权力”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市场运行,经济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规则,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公平竞争现象。
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思考
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思考我国贫富分化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自然导致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市场化道路的必然产物,但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分化并非是改革和市场化本身的结果。
认清贫富分化的现状和原因,有助于采取积极对策,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
关键词:贫富分化;收入差距;对策the Consideration of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SHU Xiao-yong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Safety Engineer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growth,the expansion of income gap leads naturally to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but excessive income gap and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re not the result of reform and market-oriented economy. Clearly recognizing the status and cause of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can help to tak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 to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the poor so as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equity. Keywords: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income gap;countermeasure1我国贫富分化现状根据2009年财政部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统计数字显示,10%的富裕家庭财产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10%的最低收人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 4%。
怎样看待收入差距(推荐五篇)
怎样看待收入差距(推荐五篇)第一篇:怎样看待收入差距怎样看待收入差距:(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并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因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个人收入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制度,也会因拥有生产要素的差异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因个人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力体力劳动差别以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也会产生差距。
所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绝不允许搞两级分化。
(2)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要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主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禁绝取缔非法收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一般来说,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
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2,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
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
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
第二,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策:1,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思考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思考摘要:我国目前尚未出现存在阶级分化、对立与斗争的严重两极分化现象, 也不存在“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本来意义上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 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我国避免出现严重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我国政府应该高度警惕防止全局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出现。
关键词:收入差距;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理论定义两极分化是一个阶级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所阐述的两极分化主要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作为贫富两极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极为悬殊的现象, 其实质是两大阶级之间的分化、对立与斗争。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剩余价值贪得无厌的追求, 驱使着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为贫富两极日益分离, 最终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我国现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我国现阶段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也存在分配不公。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从1984年开始拉大,到1988年达到2倍以上,1993年达到2.54倍,1994年进一步扩大到2.61倍,1995年、1996年有所缩小,也达到2.47倍和2.27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有人口因素、环境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因素等,1995年、1996年的差距又有所缩小。
地区收入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
东、中、西部收入差距,1986年为1.80:1.10:1.00,1993年扩大到2.89:1.20:1.00。
从全国贫困地区的分布状况看,全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集聚在中、西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部208个,西部307个,共计515个,占总数的87%。
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水平、教育投入、奢侈品消费等方面;而地区贫富差距自改革开放开始就已存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内地边远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高于西北内地;行业贫富差距扩大,体现在金融保险、证券、外资企业的员工收入相当高,尤其是迅猛发展的网络业,还有现国内一些当红影视明星的收入同样不菲,国企中电业、石油等职工待遇尤为优厚,而一般外资或普通事业单位员工的薪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而过大的收入差距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日益显现。
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科学地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改善这种现状。
一、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现状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
现在,一个人绝对收入水平在提高,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和其他人比较起来,他的收入增长没有其他人快,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在拉大,虽然这么多年来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但是因为社会上有别的人收入增长速度更快,也会感到自己相对贫困了。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
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农村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
3、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采取先沿海、后内地的推进战略,使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优先发展权,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的经济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轨道,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4、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现阶段高收入的行业中,很多都是垄断行业,比如,金融、证券、航空、烟草等等。
这些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比农林也职工平均工资高将近1.5倍。
二、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1、制度性原因导致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致富者大量增加,而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会不均等原因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完善,拉大了收入差距。
2、城乡收入分配不均。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农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实行不等价格交换。
政府投资主要面向城镇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投入不足,使农业发展活力不足。
对社会阶层分化和弱势群体、收入差距的看法
对社会阶层分化和弱势群体、收入差距的看法车笛11724100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
从网络上,我得知,当今中国社会划分为五大等级、十大阶层,五大等级主要有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根据我的理解,社会阶层分化是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这种分化越来越明显,并且处于社会中下层和底层的人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与尊重,就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
社会阶层之间的断裂与疏离,不仅会对个体或群体造成伤害,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缩小,不仅是收入上,还有人们是否尊重那些社会底层的职业,让每个阶层的人能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我所理解的弱势群体是处于社会中下层和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或因身体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因下岗失业而失去基本收入来源。
前者往往是先天或者意外导致的,而后者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了“下岗”这个名词(抑或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待业),这批下岗的人原来被安排在某个岗位上是计划经济的需要,他们往往只掌握着一种技能,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公司的改制、技术的进步等,我们不再需要某些岗位,这些下岗的人便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牺牲品,但我们社会不能对他们的不幸遭遇不管不问,这些人往往人到中年,再想找工作面临着学历、身体等多方面的劣势,我们社会如何才能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呢?我认为,政府和个人都要做出努力。
对于前者,政府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补贴与关怀,对于一些能够恢复部分功能的,要帮助他们进行康复治疗,因为就我所知康复治疗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另外对于他们的亲戚子女也可以在工作中根据个人表现给予相应的补助,减轻他们家庭的部分经济分担,还有要加强相关方便残疾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一些公共设施的绿色通道,盲道,过街信号灯的语音提示,像这样的设施我们政府建设时千万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去一味追求盲道的总长度等。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对这些差距的量化分析,本文将揭示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提出针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明显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极分化任何社会都有两极分化,这是不可改变的,只要世界上还有私有制,就一定有两极分化,除非大家都平均分配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但恐怕实现很难,至少现在还无法实现。
两极分化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从小商品生产者中产生少数脱离劳动的资本家和大量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小生产者的这种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即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悬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像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那样,把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公民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消灭两极分化。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出现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说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充分的调控,避免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积极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我国社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两极分化现象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张和政治稳定性都有巨大的破坏。
两极分化在我国目前默认是贫富差距过大。
贫富差距的起源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根源是我国地理东西南北差距过大,地理方位及其地理优劣差距明显,例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人口过多等等;还有在近代发展程度等历史原因,再加上改革开放时政府的政策原因,如改革之初邓小平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事实上我们却是"只惟效率,鲜顾公平",这种政策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景象,加剧两极分化;另外不能忽略的一点时东南部华侨积极向故乡投资,这种侨资的作用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还有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人为地极大的阻碍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质差、道德差的个人与企业大发横财,而一些信用高、品质好、道德高的个人与企业则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导致了人为地贫富分化。
如何看待现阶段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现阶段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了,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大到共同富裕。
因此,我们在看待现阶段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时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要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去看待,既要客观地看,又要辩证地看。
在收入分配上应坚持“两点论”,既反对差距悬殊,防止两极分化;又反对平均主义,承认必要的差距。
既不要有仇富心理又不要让差距放任自流,导致两极分化,引起社会动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我国社会中,由于拥有生产要素不同,因而获得的收入也会不同,这就容易产生差距,甚至逐步拉大。
一方面,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按有关规定,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只要双方同意,还可以超过这个比例。
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有关单位可以从转化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或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作价金额20%的股份,奖励成果完成和成果转化的有功人员。
这样就难免会有少部分人成为高收入群体,而与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拉开差距。
另一方面,某些特殊的行业和特殊的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可以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这主要存在于金融、电力、铁路、医疗等部门。
二是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可能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的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
这突出地表现在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的划拨与交易、贷款及各种许可证的发放、稀缺资源的调配、上市指标和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
这两方面的问题都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应该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中国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以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个人收入的来源和途径趋于多元化,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很明显。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变化可从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4年,年均投资率为348%,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16%,在这一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明显提高。第二阶段为1985年—1992年,年均投资率为367%,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4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37%,与前一阶段相比,投资率是上升趋势,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都有所下降。第三阶段为1993年—1999年,投资率为397%,投资率仍在上升,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65%,高于第二阶段,但低于第一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5%,略高于第二阶段,但低于第一个阶段达11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下降,增幅分别为46%、43%、38%,同时农民负担过重,导致农民的消费水平偏低,造成农村市场难以启动。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初期,由于改变了长期实行的低收入、低消费政策,人民群众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逐渐显现出下降趋势。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于缓慢。与此同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目前,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多方面具体地了解这一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大的收入差距有碍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第一,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经济发展。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的状况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收入增幅缓慢,这都严重地影响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就会挫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损害
理性看待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问题
理性看待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问题摘要:贫富分化问题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有关中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都无法保证自己数值的准确性,只能给人们衡量贫富分化状况提供参考。
我们既不能被各种基尼系数而吓到,也不能由此而否认贫富差距问题的严重性。
为防止贫富分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和办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个人所得税的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着贫富分化的恶化。
今后正确的态度是,继续坚持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把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美好、人伦和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贫富分化;现代化;改革;科学发展2007年美国波士顿公司发布的《200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0.4%的中国家庭拥有了70%的国民财富。
国内有学者认为,从1988年到2007年,中国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由7.3倍上升到23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04年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65,已经大大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
中国有没有贫富分化?中国的贫富分化真的严重吗?中国政府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吗?本文试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理性认识衡量我国贫富分化状况的基尼系数对于中国有无贫富分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百姓,应该说是具有共识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中国的贫富分化到了什么程度,人们之间的认识就有很大的差异了。
有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接近拉美、非洲国家的水平了,离爆发社会暴乱已经为期不远;有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分化还不算严重,但需要注意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遏制;还有人认为目前贫富分化不大,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加以遏制,应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
为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具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不排除利益因素对于人们认识所起的作用,但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人们对于衡量贫富分化缺乏一个严格、科学、可靠的标准或依据,普通的民众又习惯于从感性的角度、甚至平均主义的惯性来看待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院系专业班级【摘要】: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出现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理性分析引起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
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只能伤害“科学发展”,切不可让它持续泛滥。
文章认为,我国当前出现两极分化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策略考量所产生的特殊原因。
解决的基本思路: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二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保持一定张力,形成“橄榄型”的分配袼局;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特别要坚决切除“特殊利益集团”。
【关键词】收入差距;两极分化;效率与公平;特殊利益集团我国当前存在的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现象。
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愤慨。
不少人哀叹民生之艰辛,把看病难、住房难、升学难.称之为“新三座大山”.可见其心中的不满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更有甚者,有的人因对社会贫富悬殊的不满,产生了仇官、仇富情绪,甚至对改革开放政策,对社会主义制度心存疑虑。
这种不满情绪常常进一步演化为非理性的泄愤,成为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助推器.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事业健康发展。
因而,如何正确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出现的“自然性"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悖离的现象。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在实施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政策的同时,就反复强凋我们搞的是共同富裕。
1986年9月2目,邓小平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问时强调说:我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直至生命的晚年,面对中国分配格局的变化,邓小平更加关注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时指出:“中国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
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
”1992年12月,邓小平在上海休息期间看到《参考消息》刊登外电报道的两篇文章:《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国》和《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
其中一篇文章提到:“西方实行自由市场的自由派所面临的挑战将不仅仅是显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效率高,而且还要显示资本主义在分配上是公平合理的。
”这两篇文章表示这样一种意向,这就是,西方学者承认中国10多年改革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但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社会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因而认为,资本主义不但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比社会主义更高,而且要在财富分配方面比社会主义更合理。
看到资产阶级学者的公开叫板,邓小平感触良多,说:“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收入分配问题。
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问题。
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收入差距。
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
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
要研究提出收入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
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
”他还特地要求工作人员把这段话记录下来,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参阅,可见他对分配问题之重视。
然而形势比人强。
僵化的体制一旦被打破,中国经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迅跑,收入分配的格局也会出现新的变化。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对华莱士等外国朋友强调,我们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也不允许两极分化,是为了解除人们对先富起来政策的担心的话,那么到了晚年,邓小平频频对收入分配问题发话,显然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的现实。
邓小平的担忧是完全有根据的。
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71,比较合理。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基尼系数一路走高,当前有多高,虽无统一的定论,但国内外一些权威机构近些年评估数据一般都在O.47以上。
据央视《面对面》2010年8月23日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国际社会所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6年升至0.49。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是0.47。
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已经进入了收入差距过大的区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现象。
虽然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已经处于警戒线上,或者说是处在某种临界水平上,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将会带来的两极分化和其他的社会问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很难预测。
面对我国社会分配出现的新情况,邓小平作出了新的判断。
1993年,他在一次谈话时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收入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
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还警告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邓小平在讲到我国当前如现的两极分化时,用了“自然出现”一个短语。
所谓“自然出现”,就是指两极分化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们既要尊重客观必然性,又不能作客观规律的奴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干预生活,改变现实。
虽然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极分化趋势难以避免,然而通过人的有效努力,特别通过社会制度的建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可以把这一趋势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所以在今天,面对我国收入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趋势已经很明显的现实,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关于“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自然出现”的论断,充分认识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出现的“自然性”,理性地分析和思考我国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我国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成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解决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我以为,我国当前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既有市场经济普遍性的根源,又有我国特殊国情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所采取的政策所产生的特殊性根源。
首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际上已经隐藏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可能性。
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化,实际上涉及到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时,饱经被剥削、被压迫之苦的中国人民理所当然把公平作为社会的首要价值。
在那时,整个社会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没有贫富悬殊,没有两极分化,大家沐浴在社会主义的平等友爱阳光之中,破天荒地感受着历史主人的幸福滋味,其历史意义不可谓不大。
然而,这一历史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就是,在那时公平问题解决了,效率问题凸显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整个社会效率低下,人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生活极端困苦。
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效率。
邓小平顺应这一历史情势,提出实施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我们迅速解决温饱,走出贫困,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政策实际上已经隐含着收入差距拉大的可能性。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能力以及社会条件等是有差异的。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和集体严格控制着生产资料,不允许任何人侵占,因而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凭借特殊的社会条件享有优先分配的权利,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又不可能为那些体质好、能力强的人提供释放其能量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因而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都处在同一贫困线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先富起来。
而现在,党的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使一些强者的能量能够释放出来,才华能施展出来,从而获得了更大利益。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默认了一部分强者”天然特权”同时,也就默认了另外一部分弱者“天然”地不具备这种特权。
这样,弱者在竞争中就“天然”地处于不利的地位。
再加上改革开放的过程,又是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优先占有社会资源,而另一些人则在社会资源重新分配中被边缘化。
因此,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很难出现我们所期望的“先富”与“后富”的关系,而是出现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能富”与“不能富”的关系。
其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就难以避免收入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问题的出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们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从此,进一步拉大了社会分配的差距,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为商品的价值有强烈的增殖的欲望,不停地运动、不断地扩张是其内在本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的贪婪本性,并指出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
为了使自己的资本增殖,资本拥有者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皮式的残酷竞争,完成了资本从积累到集中,又从集中到集聚的过程,其间有人变富,有人破产。
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实施市场经济后不出现两极分化的。
从理论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这一区别主要体现社会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上,而在经济运作形态上,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当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只能按照资本自身的逻辑运行。
也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资本的竞争程度十分激烈,其扩张速度十分惊人。
总之,我们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难以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虽然我们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这一消极现象降低到最低的地步,然而完全消除是不现实的。
最后,我们所采取的渐进性的改革策略,也是我国今天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乃至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30余年来,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地推进改革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机智地采用“增量改革”的战略。
所谓“增量改革”,是指我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旧体制的强大与惰性,如果对之发起正面冲击,难免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导致改革的失败。
为降低改革成本和减少社会震荡,在维持原有体制不作根本性变动的条件下,在它的外部增加新体制,从而一方面发挥新体制作用,另一方面又用新体制来抑制旧体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