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经 系 统知识要点
概 述
反射:接受体、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适宜的反应。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图Ⅴ-2) 三.常用术语
表Ⅴ-1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枢神经系
周围神经系
灰质(中枢神经系统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 神经节 胞体 皮质(大、小脑灰质)
树突 神经核(除皮质外,功能、形态相似的胞体集团)
网状结构(灰、白质交错结构)
白质(神经纤维集聚形成)
轴突 髓质(大、小脑白质) 神经
纤维束(功能、起止相同的轴突集成束)
第一节 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图Ⅴ-3)
两端
六沟
31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对应关系(图Ⅴ-6)
表Ⅴ-2 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椎骨节段举例
上部颈髓(C
1~4
)与同序数椎骨等高第2颈髓平对第2颈椎下部颈髓和上胸髓比同序数椎骨高一节第6颈髓平对第5胸椎
(C
5~8,T1
~4
)(同序数椎骨-1)
中部胸髓(T
5~8
)比同序数椎骨高二节第7胸髓平对第5胸椎
(同序数椎骨-2)
下部胸髓(T
9~12
)比同序数椎骨高三节第10胸髓平对第7胸椎
(同序数椎骨-3)
全部腰髓(L
1~5
)平对第10,11,12胸椎
全部骶髓、尾髓平对第1腰椎
(S
1~5,C

注:表中“一”为减号
3.脊髓的部结构(图Ⅴ-4,7,8)
㈡白质
表Ⅴ-3 脊髓白质纤维束总结表
传导束名称方向位置起始终止功能
薄束上行后索侧部脊神经节细胞延髓薄束核第5胸髓以下意识性深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上行后索外侧部脊神经节细胞延髓楔束核第4胸髓以上意识性深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上行外侧索边缘脊髓后角胸核小脑下肢反射性深(本体)
后部感觉
脊髓小脑前束上行外侧索边缘脊髓后角基底部小脑下肢反射性深
前部(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束上行外侧索和脊髓后角固有核背丘脑腹对侧躯干四肢的浅(痛、
前索后外侧核温、粗触)感觉
皮质脊髓侧束下行侧索后部大脑皮质运动区同侧脊髓支配躯干、四肢骨骼
大锥体细胞在延前角细胞肌运动
髓经锥体交叉下行
皮质脊髓前束下行前正中沟大脑皮质运动区大两侧脊髓支配躯干、四肢骨骼
两侧锥体细胞但在延髓前角细胞肌运动
未交叉下行在脊髓
逐节交叉(或不交
叉)
红核脊髓束下行外侧索皮质脊红核脊髓前角兴奋屈肌神经元
髓侧束前方细胞抑制伸肌神经元
参与姿势反射
前庭脊髓束下行前索边缘前庭神经核脊髓前角兴奋伸肌神经元
细胞抑制屈肌神经元
参与平衡反射
顶盖脊髓束下行前索中脑上丘脊髓前角视听联合反射
细胞
网状脊髓束 下行 前索和外侧索 网状结构 脊髓前角 与肌力运动调 细胞 节有关
侧纵束 下行 前索 前庭神经核 眼肌运动 完成眼肌与颈肌 神经核及 的联合反射 上颈髓前 角细胞
第二节 脑 中脑
脑的分部: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脑桥 (图Ⅴ-9.10) 延髓 一、脑干
㈠ 脑干外形(图Ⅴ-11,Ⅴ-12) 表Ⅴ-4 脑干的外形 部位 腹侧面 背侧面 脑神经
中脑 大脑脚 上丘 Ⅲ、Ⅳ(背侧面) 脚间窝 下丘 脑桥 基底部 结合臂 Ⅴ、Ⅵ、Ⅶ、Ⅷ 脑桥臂 脑桥延髓沟 菱形窝上半 延髓 锥体 菱形窝下半 Ⅸ、Ⅹ、Ⅺ、Ⅻ 锥体交叉 薄束结节 橄榄 楔束结节 绳状体 ㈡ 脑干部结构
灰质
白质⑴脑干部结构
网状结构 从横的方向
从纵的方向
⑶脑干神经核排列(图Ⅴ-14,15)
表Ⅴ-5 脑干神经核排列
躯体运动核 脏运动核 脏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
(包括特殊脏运动核) (副交感核) (包括特殊、一般) (包括特殊、一般) 中脑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滑车神经核
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展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面神经核衣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延髓疑核下泌涎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副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
舌下神经核
㈢脑干断面结构
1.延髓经锥体交叉横切面(图Ⅴ-16)
①锥体束之皮质脊髓束约3/4纤维交叉至对侧成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约1/4
纤维仍在同侧下行即为皮质脊髓前束。

②后索出现了后索核,即薄束核和楔束核。

③灰质前角角有副神经核出现。

④灰质后角有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

2.延髓(经下橄榄核中部)横切面(图Ⅴ-17)
①第四脑室出现,室底灰质从正中向外可见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
及核、前庭神经核。

②下橄榄出现并发出橄榄小脑束与脊髓小脑后束等合成脑下脚。

③在网状结构还出现了疑核。

④正中线两侧白质纤维束由前向后为锥体束、侧丘系顶盖脊髓束和侧纵束。

⑤脊髓丘脑束在下橄榄核与小脑下脚之间。

3.
②被盖部:面丘深面有展神经核(并绕以面神经膝)
前庭区有前庭神经核
被盖部尚有面神经核
③蜗神经核发出二级纤维横行纤维构成斜方体,再向上行为外侧丘系,(侧丘
系穿过斜方体),占据基底部和被盖部之间
4.脑桥中部(经三叉神经根)横切面(图Ⅴ-19)
①基底部:同前,但占的面积更大了。

②被盖部:出现了三叉神经核团(运动核、中脑核、脑桥核)。

③两部之间仍为斜方体和侧丘系。

5.中脑(经下丘)横切面(图Ⅴ-20)
①顶盖:下丘(核)。

②中央灰质:滑车神经核。

③被盖:小脑上脚交叉,外侧为丘系纤维。

(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等)。

④黑质
⑤脚间:中3/5为锥体束、侧1/5为额桥束,外侧1/5为枕颞桥束。

③,④,⑤三者合称大脑脚。

6.中脑(经上丘)横切面(图Ⅴ-21)
①顶盖:上丘(核)。

②中央灰质: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

④黑质
⑤脚底
表Ⅴ-6中脑断面小结
上丘平面下丘平面顶盖上丘下丘
中央灰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红核、丘系纤维结合臂交叉、丘系纤维大脑脚前为网状部,后为致密部同左
1/5为额桥束,中3/5为同左
锥体束,外1/5为枕颞桥束
表Ⅴ-7 四个丘系纤维小结
名称起核交叉部位止核功能
侧丘系薄束核延髓背侧丘脑腹躯干四肢深感
楔束核后外侧核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系脊髓后角固脊髓白质背侧丘脑腹躯干、四肢浅感觉有核前连合后外侧核 (痛、温及粗触觉)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延髓及脑背侧丘脑腹头面部浅感觉
桥核桥后侧核
三叉神经脊
束核
外侧丘系对侧蜗神经脑桥侧膝状体听觉
的蜗背侧核
蜗腹侧核
㈣脑干网状结构
⑴概念:在脑干中除了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和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外,还有分布广泛,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构成网状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⑵特点
①位置上:在脑干核心部位、中脑、脑桥被盖部。

②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的结构。

③形态结构上:多突触的,接受各种上行纤维侧支,广泛投射到脑的各部。

④功能上:多方面的,主要为涉及觉醒和睡眠、运动控制和脏活动调节。

⑶主要核团
①向小脑投射的核团:包括外侧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脑桥被盖网状核。

②中缝核团:位于中缝,能合成5-羟色胺神经递质。

主要有7个核团:自下向上: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脑桥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线形核等。

③中央群和外侧群核团:
中央群:延髓:腹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

脑桥:尾侧网状核、嘴侧网状核。

外侧群:延髓和脑桥:小细胞网状核。

中脑:楔形核、臂旁核。

④儿茶酚胺核团:其中最大的是蓝斑核,该核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上腺素神经递质。

⑷功能组合:三个系统
①上行网状激素动系统:维持觉醒状态,使皮质对各种传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状态。

②调节躯体和脏和脏运动系统:通过网状脊髓束来调节躯体运动,某些区域(延髓)为“生命中枢”,调节呼吸和心跳活动。

③5-羟色胺中缝核团系统:导致睡眠,还能产生镇痛作用。

三、间脑
1.间脑外形和分部(图9-20,9-21)
上丘脑
下丘脑
2.背侧丘脑的核团(图9-22,9-23)
前核(联络性核团) 侧核(联络性核团)
背侧部(联络性核团) 外侧核 腹前核
背侧丘脑 腹侧部 腹外间核 (特异投
射核团)
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侧核 网状核
正中核 (非特异 投射核团) 板核
3.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特异核团的纤维联系 三叉丘系 腹后侧核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半 小脑纤维 腹外间核
大脑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半)
视束
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质视区(枕叶距状沟上下皮质)
外侧丘系
侧膝状体
大脑皮质听区(颞横回)
4.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三带四区)(图9-24)
表9-8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室周带室周核﹒﹒﹒﹒>
侧带视前侧区视交叉上核漏斗核 *乳头体核
*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背侧区 *下丘脑后区
* 室旁核*下丘脑背侧核
* 视上核*下丘脑腹侧核
外侧带
视前外侧区下丘脑外侧区﹒﹒﹒﹒﹒﹒﹥
结节核
注:*为重要核团;﹒﹒﹒﹒﹥表示核团延伸至其他带或区
5.下丘脑纤维联系(图9-25)
①前脑侧束:(隔区、嗅区下丘脑)
传入纤维
②穹窿:(海马→乳头体)
传出纤维:①前脑侧束
②乳头丘脑束。

(乳头体→背丘脑前核)
③乳头被盖束。

(乳头体→中脑被盖)
④背侧纵束下丘脑﹒﹒﹒中脑
⑤视上、室旁垂体束
⑥结节漏斗束多种神经分泌物质经结节漏斗束,通过垂体门脉送
至腺垂体
6.间脑的主要功能
①背丘脑腹后核和后丘脑是人体感觉传导的最后中继站;
②下丘脑是脏活动,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五、小脑
1.小脑分叶及功能(图9-26、9-27)
表9-9 小脑分叶及功能比较表
分叶发生纤维联系相关核团功能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顶核躯体平衡
前叶旧小脑脊髓栓状核、球状核肌力
后叶新小脑端脑齿状核运动协调
2.小脑纤维组成
脊小脑后束
橄榄小脑束 小脑下脚 传入纤维 前庭小脑束 大脑—脑桥—小脑束——小脑中脚 脊小脑前束 小脑红核束 小脑上脚 传出纤维
齿状丘脑束 3.小脑的纤维联系 ①前庭小脑(原小脑)(图9-28)
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小脑下脚 绒球小结叶→ →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束→躯干肌(身体平衡)
→侧纵束(协调眼肌运动)
②脊髓小脑(旧小脑)(图9-29)
(图9-30) →桥核→小脑中脚→小脑新皮质
端脑运动区←丘脑←小脑上脚←齿状核 ← →锥体束→(锥体交叉)→脊髓前角细胞(运动准确、灵活性)
车向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