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改革开放30年回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诸城改革开放30年回顾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91 更新时间:2009-1-16

诸城市地处鲁东南,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下辖13处乡镇(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7万人。1987年撤县改市。197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诸城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30年来,农村改革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事业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农村大包干”后,创造的“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民服务联动”等成功的“诸城经验”,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谱写了一曲曲改革创新的壮丽诗篇,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突破、双丰收。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市)”中居第65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去年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为目标,以“农村社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开创了城乡社会体制改革的先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财政总收入2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和34.7%,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7元,增长12%。

一、“农村大包干”和商品经济大合唱

(一)“农村大包干”

从1979年到1984年,主要是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工作搞得比较稳妥。

一是农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把每家每户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二是集体“家庭”大部分保留了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承包地块划分注意了相对集中,个别分得太零碎的土地逐步做了调整,使之成方连片,为发展商品生产、开展统一服务创造了条件;四是不间断地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的带头堡垒作用一直发挥得比较好。这段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全市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

(二)商品经济大合唱

1.基本做法

从1984年到1987年,重点开展商品生产大合唱。这期间,由于以“大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生产的粮食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有了剩余,农村商品生产开始起步,但是农民也面临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为此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商品生产大合唱。在诸城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下,全市城乡上下协调,部门通力合作,步调一致,都为发展商品经济贡献力量。各部门各单位遵照“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民共兴衰”的思想,转变职能,齐心协力为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搞好服务。从而在城乡改革不同步、新旧体制并行摩擦的情况下,较好地协调了条条与块块、部门利益与农民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初步形成了一种各行各业重视农业、关心农业、支援农业的局面,使全市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工农商贸各行业持续发展,加快农村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2.重要意义

诸城商品经济大合唱,唱活了全市经济,深化了农村改革,使全市农、工、商、贸得以协调发展,生产流通相互促进,条条块块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相互服务、相互发展的新型经济关系。这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1987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诸城召开了全省地(市)委、县(市)区委书记参加的“诸城现场会”,推广了诸城商品经济大合唱的经验。国内主要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农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都做了报道。

二、“贸工农一体化”

(一)基本做法

从1987年到1992年,积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大部分农副产品放开经营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突出的问题是城乡经济分割,生产、加工、流通脱节,造成农民盲目生产,企业被动流通。农产品“买难”、“卖难”交替发生,生产经常被动。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诸城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完善市外贸公司实行“四到门、三赊销、两公开、一结算”系列化服务,发展肉鸡出口生产的经验,在全市推行了贸工农一体化。其基本运行方式是,加工经营企业把腿伸到农村,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扶持生产,培植货源,组织加工,与商贸部门一起,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农户按

合同进行定向生产,按时定量交售产品;经济技术部门积极参与服务;行政综合管理部门搞好宏观管理和协调指导,形成一种宏观指导下的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的新型经济运行机制。

(二)重要意义

“贸工农一体化”> 探索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建立起较高层次的大农业系列化服务体系。在一个市(县)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条条与块块、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把农村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为全国城乡改革树立了一面旗帜。1990年7月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诸城召开了省、地(市)、县(区)三级书记和省直部门参加的“全省农村工作座谈会”,推广了诸城贸工农一体化的经验。省委书记姜春云作了重要讲话,对诸城贸工农一体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内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做了报道。

三、推行“农业产业化”战略

(一)原因和过程

自92年开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农业产业和产权改革结合起来,“两产”联动,配套推进,实现农村改革的新突破。党的十四大后,面对发展市场农业的新形势,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四个不适应:一是农民不适应,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束缚,不会面对市场从事生产经营,信息不灵,门路闭塞,在市场经济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二是产品不适应,多数农产品存在品种单、质量差、加工层次浅问题,比较效益不高;三是经营方式不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单兵作战,势单力薄,形不成规模优势,无法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缺乏抗与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领导方式不适应,长期形成的唱“四季歌”、催收催种,地头指导工作方式,不能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实施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能很好地解决产前和产后的服务问题,制约了市场农业的发展。怎样把农村经济尽快推上市场?诸城市委市政府从贸工农一体化的实践中受到启发。认识到,把一个主导产品“升格”为一个产业,按专业化、工业化、现代化生产要求,纵向实行产加销一体,横向实行资金、技术、人才、集约经营,是新形势下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家庭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改善政府对农业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为此,我们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的做法,按照领域上扩展,结构上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