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工设计分区-贵州
MK_20.关于贵州地区冬季供热问题的思考
![MK_20.关于贵州地区冬季供热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d8c11114a7302768e993992.png)
关于贵州地区冬季供热问题的思考
罗颖
摘要:贵州地区冬季供热的现状,贵州地区冬季供热是否采用集中供热的思考,贵州地区冬季具体供热形 式的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贵州省地处长江以南,因为历史原因,按照区域划分,贵州省不属于采暖区,因此从未 建设城市集中供热。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规定,贵州大部分地 区的热工分区都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根据 《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52/49-2008) 规定:贵州省热工分区划分为:温和地区,贵阳、安顺、兴义、都匀;夏热冬冷地区,铜仁、 凯里、遵义;寒冷地区,毕节、水城、开阳、大方、威宁。 贵州省大部地区属于低纬度、 高海拔、 高寒湿的高原地区, 冬天相对湿度大, 潮湿阴冷。 2008 年遭受了 50 年未遇的大面积冰凌灾害,更显示了贵州省冬天气候的恶劣。北方冬季属 于“干冷” ;而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冬季属于“阴冷” ;人体舒适感较差。 贵州省冬季居民一直均有生火采暖的习惯,也有采暖的需求。随着各项经济的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供热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除部分单位、小区进行小范围、小区域集中采暖外,其他均自行采暖。贵州省居 民原大都采用燃煤炉灶采暖, 冬季燃煤随意放置及炉渣随意倾倒、 堆放。 不仅影响市政市容, 还造成了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冬季采暖所产生的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和烟尘直接 排入城区空气中。现在城区楼房由于燃煤炉灶设置问题,以及环保及政策、健康因素大都不 再设置燃煤炉灶,大都采用电热炉、电烤炉、空调,户式小型锅炉采暖等形式。 依靠燃煤炉灶以及空调、取暖器等高能耗设备,效率低、能耗高,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 严重。 贵州目前一些地方实行的小区集中供暖,热源主要采用地(水)源热泵及燃气锅炉;如 部分省、市级机关宿舍、部分行政办公楼、部分商业写字楼、部分住宅小区(景怡园,中天 未来方舟等) 、贵州财经学院新校区、贵州大学新校区、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等。其 优点在于节能、低碳、环保,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建筑的要求,在改善冬季室内舒适环境 条件同时,也顺带提高升了使用房的品牌效应。区域集中供暖,初投资较大,受经济,地域, 地形等各方面限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https://img.taocdn.com/s3/m/3a9993909e3143323868934a.png)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热工设计原则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热工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85237470029bd64793e2c60.png)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热工设计原则4.1 热工设计分区4.1.1 建筑热工设计区划分为两级。
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指标及设计原则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可参考本规范附录A图A.0.3。
表4.1.1 建筑热工设计一级区划指标及设计原则4.1.2 建筑热工设计二级区划指标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全国主要城市的二级区属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1的规定。
表4.1.2 建筑热工设计二级区划指标及设计要求4.1.3 本规范附录A表A.0.1中未涉及的目标城镇,可根据本规范附录A表A.0.2的规定确定参考城镇,目标城镇的建筑热工设计二级分区区属和室外气象参数可按参考城镇选取。
当参考其他城镇的区属和气象参数时,设计中应注明被参考城镇的名称。
4.2 保温设计4.2.1 建筑外围护结构应具有抵御冬季室外气温作用和气温波动的能力,非透光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应控制在本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4.2.2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夏热冬冷地区、温和A区建筑设计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夏热冬暖A区、温和B区宜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4.2.3 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平面和立面设计、门窗洞口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2.4 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体形设计应减少外表面积,平、立面的凹凸不宜过多。
4.2.5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夏热冬冷A区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
4.2.6 严寒地区建筑出入口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寒冷地区建筑出入口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4.2.7 外墙、屋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分隔采暖房间与非采暖房间的内围护结构等非透光围护结构应按本规范第5.1节和第5.2节的要求进行保温设计。
4.2.8 外窗、透光幕墙、采光顶等透光外围护结构的面积不宜过大,应降低透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值、提高透光部分的遮阳系数值,减少周边缝隙的长度,且应按本规范第5.3节的要求进行保温设计。
(完整word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b383bc5f121dd36a32d8292.png)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 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表2.0.1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 w和t 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 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 e、t e.max、和A 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3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1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https://img.taocdn.com/s3/m/b6e2a69dc77da26925c5b04d.png)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汇总表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d8aee3206c175f0e7cd13751.png)
7
山东省
、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莱芜市
8
山西省
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运城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
9
河北省
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济源
备注
南部城市 南端城市 全市范围 全市范围 全省范围 全省范围 全省范围 北部城市 北端城市 北部城市 西部城市 全部范围 南部城市 东北部城市
严寒地区
页码 1 2 3 4
省/直辖市
代表城市
黑龙江省 吉林省
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 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温州市、舟山市、湖州市、金华市、绍兴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
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
黄冈市、黄石市、荆门市、荆州市、鄂州市、十堰市、随州市、武汉市、孝感市、咸宁市、襄阳市、宜 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 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永州市、怀化市、益阳市、娄 底市、湘西州、张家界 陇南市
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0→90d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页码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7 28 29
省/直辖市
河南省 江苏省 上海市 安徽省
浙江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8e95dc1f18583d0486459ab.png)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
2.5条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
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
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第3。
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
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
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
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第3。
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
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
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
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
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
寒冷地区划分
![寒冷地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07115ed8b84ae45c3b358cbb.png)
我国气候分区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而确定的,主要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等五个气候区。
各气候区大致包括:
严寒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西藏北部、青海等地区,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或日平均≤5℃的天数,一般在145天以上地区;
寒冷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宁夏、陕西大部、辽宁南部、甘肃中东部、新疆南部、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区。
其主要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温度0~ 10℃,辅助指标为: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90~145d。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
该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上海、重庆二直辖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全部,四川、贵州二省东半部,江苏、河南二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二省南端,广东、广西二省区北端;
夏热冬暖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南部,在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包括海南全境,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云南小部分,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
温和地区主要是指云南和贵州两省区。
在该分区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制定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等。
这些标准对门窗的节能性能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
13-热工3-热工分区
![13-热工3-热工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e370f8350912a2161479291a.png)
§1.1.4城市气候与微气候
三、城市热环境改善措施
各行各业开展节能,减少人为热排放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绿化 水体
§1.1.4城市气候与微气候
三、城市热环境改善措施
各行各业开展节能,减少人为热排放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室内环境∈建筑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境
气候名称
气候影响的大致尺度
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适当兼
夏热冬冷地区 顾冬季保温
长江中下游地 区,即岭南以 北和黄河以南 的地区
在江浙一带沿海地区,气候暖湿,雨水多,房屋的屋脊就造 得高,而且屋顶的斜面较大。这样,夏天可以减小烈日照射 的大面石积,头不房使子屋,面现热在气的过哈多尔地滨传铁入路室局内;,另可一以方看面到,屋脊 陡外,墙有利厚于重雨的水石下材泄和并较削小弱的雨窗水墙对比屋。顶瓦面的冲力
地表状况、经济活 城市气候、森林气候 动等
下垫面
降水稀少;多风沙
体;利用水体;内向
型院落
温和气候区 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变化
夏季:遮阳,通风; 冬季:保温
寒冷气候区 温度低;日夜温差大;风; 保温 严寒;雪荷载
§1.1.3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二、我国建筑热工分区
依据 (P30)
主要指标 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
辅助指标 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 25 ℃的天数
温和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严寒地区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
大石头房子,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可以看到 外墙厚重的石材和较小的窗墙比。
寒冷地区
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 区兼顾夏季防热
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贵州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贵州](https://img.taocdn.com/s3/m/6b232d8ebe23482fb5da4cd5.png)
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 严寒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零下 10℃的地区句号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 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这一地区的建筑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 热。
• 寒冷地区:指每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主 要包括华北、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 顾夏季防热。
• 温和地区:指累年最冷平均温度为0~13℃,最热月平均 温度为18~25℃的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 南部地区。这一地区中,部分地区的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 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2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 夏热冬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最热 月平均温度为25~30℃的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 及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满足 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 夏热冬暖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最热月 平均温度为25~29℃的地区。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 区。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 不考虑冬季保温。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https://img.taocdn.com/s3/m/b6e2a69dc77da26925c5b04d.png)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GB50176气候划分
![GB50176气候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814255154a7302768e9939cb.png)
GB50176气候划分
我国气候分区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而确定的,主要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等五个气候区。
各气候区大致包括:严寒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西疆北部、青海等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或日平均≤5℃的天数,一般在145天以上地区;
寒冷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宁夏、陕西大部、辽宁南部、甘肃中东部、新疆南部、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区。
其主要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辅助指标为: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90~145天。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
该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上海、重庆二直辖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全部,四川、贵州二省东半部,陕西、甘肃二省南端,广东、广西二省区北端。
夏热东暖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南部,在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包括海南全境,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云南小部分,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
温和地区主要是指云南和贵州两省区。
建筑物理 热工分区
![建筑物理 热工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1ff9cf74a26925c52cc5bf4a.png)
严寒地区的墙体保温
目前严寒地区的墙体保温,形式 多样,大体有外保温和夹心保温 两种形式。 其中外保温主要有EPS外墙保温体系,该种外墙保温形式的 优点是它能有效的切断或减少墙体的冷桥,提高房间的热稳 定性,保温效果较好,房间室内温度基本丌受外界温度变化 的影响,可较好的改善室内的热舒适度。 对于砌体结构最适合的墙体结构形式是采用夹心保温墙体, 该种结构的墙体,保温材料位于两叶墙体中间,保温材料丌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耐久性好、保温效果好。同时,由于内 外叶墙体通过保温层分隔,可有效的减低内叶墙的温度变形, 减少墙体温度裂缝,同时避免也能墙体渗漏。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公共建筑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 等于0.40
大石头房子,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可以看 到外墙厚重的石材和较小的窗墙比。
严寒地区的分区指标:HDD18≥3800,气候特征是冬季产寒,根据冬 季严寒的丌同程度,又可细分成严寒(A)、严寒(B)、严寒(c)三个子区:
在南方住宅平面设 计追求大面宽,利 于散热; 南方窗户 大利于通风;南方 住宅流行飘窗台; 而在北方因飘窗台 较易产生冷桥所以 较少有飘窗台,在 住 宅北面应杜绝出 现飘窗台.
海南岛上的别墅建筑。建筑强烈第表达出热带建筑的特征。 木墙;大面积的开窗带来良好的景观;高屋脊的茅草顶加强防 热和防雨;柱子架空。
第1.1.3章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分区
依据: 建筑热巟设计分区是根据建筑热巟设计的
要求进行气候分区。所依据的气候要素是空气温度。 以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 作为分区主要指标,以累年日平均温度丌大于5℃ 和丌小于25 ℃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 为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 和温和地区。
(完整)《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2016
![(完整)《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2016](https://img.taocdn.com/s3/m/2ca25299af1ffc4fff47ac88.png)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2.1.6 蓄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heat accumulation当某一足够厚度的匀质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d8636c9d87c24028905fc38b.png)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图1采用,具体划分条件和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图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表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将严寒地区又分为A、B两个区,各主要城市的公共建筑气候分区见表2.
表2 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依据不同的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针对居住建筑将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分区进一步分成为表3所示的五个气候子区。
表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3]
参考资料: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 夏热冬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最热 月平均温度为25~30℃的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 ,及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满 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 夏热冬暖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最热月 平均温度为25~29℃的地区。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 区。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 不考虑冬季保温。 • 温和地区:指累年最冷平均温度为0~13℃,最热月平均 温度为18~25℃的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 南部地区。这一地区中,部分地区的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 ,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 严寒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零下 10℃的地区句号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 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这一地区的建筑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 热。 • 寒冷地区:指每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主 要包括华北、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这一地区的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 兼顾夏季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