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圳讲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深圳讲解词

前言: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移民城市,但绝非无源无根的“一夜新城”。伴随特区建设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深圳也有长达7000年的悠久历史。

(必讲)咸头岭遗址是深圳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化遗址,也是珠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产生时间相当于长江文明的河姆渡文化,它的发掘也就将人类在深圳最早活动的时期追溯到7000年前。

展柜里展现的以陶器和石器为主。从1981年至2006年共经过五次发掘,被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80年在同属咸头岭类型的小梅沙沙丘遗址出土的彩陶圈足盘,是目前珠江三角洲沙丘遗址中出土较精美的一件文物,这种泥质的红陶防水性差,与其说它是炊具、食具,还不如说他是一件原始的礼器,推测应为古人祭祀海神时所用,年代为距今约6000多年。

有槽石拍,为大梅沙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出土。是环珠江口所有出土的石拍中最完整、最精美的一件。有学者认为石拍是先民制陶中使用的工具,即在制坯成型时用于拍打陶器表面使之致密、规整,并且形成了陶器表面的网格纹和绳纹。

(必讲)(手势)这种陶炉箅在广东境内属首次发现,目前出土了9件,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用火需要而设计的,反映了这个时期人类烹饪技术的进步。

(必讲)这是深圳屋背岭商时期墓地发掘场景,这个墓葬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及发掘规模最大的商代墓葬,已发掘的商墓共有94座,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越人出征的场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土著居民称为百越人或叫古越人。他们有断发纹身、衣服左衽,雕题凿齿等风俗习惯。

(必讲)这组青铜兵器是我们从盐田大梅沙春秋晚期墓中清理出的。出土的青铜器有戈、镞、矛、剑、钺等,其中兵器占了较大比例,印证了古籍中关于“越人好战”的记载。

1987年在深圳西丽镇发掘了距今2250年前的叠石山战国时期遗址,其中出土了4件铁斧,证明了岭南地区的人们可能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了。

春秋战国时期制陶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出现了近似于英文F形或双F形,圆头弧折的“夔纹陶”,和近似米字样的纹饰“米字纹陶”具有地方特色的几何印纹陶。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深圳属南海郡番禺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深圳复归南海郡管辖。

(必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块“乘法口诀砖”,出土于1981年南头红花园3号东汉墓,是制砖的工匠在砖坯未干时所刻,内容为:“二九一十八——“九九八十一”。这种铭文砖在我国也是首次发现,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着极为重大的历史价值。说明在1700多年前的南海之滨乘法口诀的运用已经得到了普及。

(必讲)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分南海郡,设立东官郡,下辖宝安等六县,郡治县治都设在现今南头,揭开了深圳城市的开端。由此推算,深圳城市历史已有将近1700多年。

海洋经济:粤海交通门户:进出广州贸易的大型商船必须走主航道,也就是必须绕行大屿山,经南头、虎门才能进入珠江到达广州,因此,深圳南头是海外交通的必经之地,成为“粤海门户”、广州海外交通之外港。

唐朝为了防范海盗,保障珠江航道来往船只的安全,于公元736年,在今深圳南头还设置了屯门军镇,驻兵2千人。

(必讲)这两件铁锈花彩绘梅瓶出土于1981年在南头后海的元墓(梅瓶)。橙黄素胎上用褐色彩绘画各种花纹,中间开光主纹为牡丹纹,上下饰蔓草纹和莲瓣纹,腹壁两侧各有一对横贯耳。梅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据考证,是广东本地海康窑的产品,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采珠:深圳沿海有珍珠出产,为此南汉时期还专门在今香港大埔海一带设采珠机构——

“媚川都”。所谓“媚川都”这是南汉朝廷专为采珠之需设立的一个既非正式的军事组织,

又非常设的生产机构。(书照)

据史籍记载,南汉“媚川都”招募采珠士兵5000人,采珠时,士兵脚上系石,身上绑

着绳,沉入深海采捞。由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极高,因此窒息遇溺丧生者十分常见。这幻

影成像灯箱模拟了当时采珠的情况,再现了当年凄惨的情景。(照片)这是人工养殖珍珠的

大鹏龙歧东山珍珠场。

制盐:(必讲)制盐业是深圳历史上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唐宋以来,深圳及香港地

区的制盐业继续得到发展,宋代更是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朝廷在深圳地区先后设置了东莞场

(今南头)、归德场(今沙井)、黄田场(今深圳福田、罗湖及香港元朗、屯门一带)、官富

场(今香港九龙)、叠福场(今大鹏半岛)5个盐场。(指深圳、香港地区宋代盐场分布图)

并设立了“茶盐提举司”,专司海盐买卖。这是深圳、香港地区宋代盐场分布图。

这是宋代海边盐田盐民制盐的情景。(制盐的流程为:淖水泼水、布灰种盐、淋沙取卤、

煎炼海卤。海盐分生盐、熟盐两类,生盐成于日晒,熟盐成于煎煮。)

窖藏铜钱:(铜钱)1996年松岗镇沙埔尾村发现大型宋代铜钱窖藏,出土铜钱多达4000

余斤。间接反映了当时深圳地区商贾云集。

莞香:莞香是深圳的另一特产,产香的树名为密香树,因木质有芳香脂膏凝结,重量增

加,木质能沉于水者,又叫“沉香”之名。据考证,昔日“香港”的得名,与莞香的运销有

很大关联。清代中叶以前,香港是莞香的集散地,来往的船只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于是这

个小港就称为香岛,进而延伸到整个岛屿称为香港。

渔业:是历史上本地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深圳、香港沿海岛屿、港湾众多,自古以来

就生活着一群以海洋渔业为生的土著居民,他们以艇为家,以捕鱼为主业,这些居无定所的

水上居民过去被称为“疍民”。这是传统的疍家女形象。

(大铁钟)这是1982年在深圳葵涌洪圣庙征集到的大铁钟,铸于清朝嘉庆二十一年(公

元1816年)。

养蚝:这里展示的是蚝民们在浅海劳作的情景。由于蚝田淤泥较深,不利于步行,蚝

民发明的这种助行器有助于在蚝田上滑行,提高了养蚝的生产效率。

海防重镇:(海防沙盘)明清时期,东南沿海频遭倭寇、番夷、海盗侵扰,广东沿海受害

尤其深重。朝廷为了抵御外侵,陆续在深圳沿海构筑炮台、营汛、卫所、等防御设施,并不

断增驻兵员,形成了强大的海防体系,故史籍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的说法。

(必讲)屯门海战是中国人民抵御西方殖民侵略斗争的第一战。(屯门海战场景)十六

世纪初,随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一些西欧国家开始向东方进行海盗式的殖民扩张。葡萄牙

殖民者打着通商的旗号企图在屯门修筑堡垒作为据点,并派出舰队侵扰南头。公元1521年

(汪鋐塑像)广东按察司按察使汪鋐率领中国军民与葡萄牙舰队在屯门海澳(今和1522年间,

深圳湾)及茜草湾(今新会)展开激战,葡萄牙舰队在损失了两艘战船后狼狈逃窜。中葡屯

门海战,写下了中国人民抵御西方殖民侵略斗争历史辉煌的篇章。

新安建县:深圳地区到唐朝中期时,取消县一级行政建制之后,一直归东莞县管辖,这

使深圳的社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重新建县,赐名“新安”,

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义。辖地包括今天深圳市的大部分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指

新安县境全图)这是明代新安县县境图。

迁海与复界:清朝初年,虽然全国已经统一,但在东南沿海郑成功的反清复明力量还是

很强大,清政府为了防止沿海居民支援台湾郑成功“反清复明”势力,于朝廷将东南沿海一

带居民内迁80里,迁海使新安县大部分居民迁移他乡,新安县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直到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朝廷于次年下令复界,新安县得到恢复。由于被迁居民颠沛流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