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

《周易》中的经文部分(即《易经》,也称作《易》),编成于西周初年。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太史公自序》),“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周本纪》)。从宋以来出土铜器及近数十年出土的商周甲骨看,商代末年已有重卦,只是用连山易(学者们或称为数字卦)的形式书写。当时即使未编成《易经》一书,但毫无疑问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占卜程序,那么,也有相关的口诀在巫史或民间流传,其中反映的不少事实皆商朝事(如王亥丧羊于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明夷等故事)。其中可考之周代事件(如“王用享于岐山”,“康侯用锡马蕃庶”等),皆周初之事,则证明其编成于周初(当然先秦之书后人有订正补充,则自不能免)。书中记载了一些时代更早的民间歌谣。《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不仅反映了周初及其以前民间歌谣创作的情况,也反映了这段时间中人们的哲学、美学观念,以及对文艺的看法。

《易经》对我国古代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及文学理论和创作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为传统文艺观提供了哲学、文化的思想背景,其中某些卦爻辞也成为后来许多文艺观念体系范畴之滥觞。卦爻辞比喻象征的手法确定了我国诗歌艺术传统的基本特征,辩证思维中体现出的整体性原则、变易性原则、阴阳互补性原则等则对后来文学理论基本框架的建立以启发和确定,形成着眼全篇、注重创新、讲究阴阳相成、刚柔相济(内容、情节、结构、风格、声律)的艺术传统。但本书所选卦爻辞以同歌谣、文辞、语言、文艺、审美有较明确关系者为限。《易经》中包含的圆道观念(认为万物的运动皆有循环往复的特征)对中国传统诗文由重章叠句到起承转合的结构格局的转变有关,但因为从《易》经文看不出同文学、美学、语言表达等的明显关系,故不选。

《易》在春秋之末至战国时期先后形成解说、阐释的《传》七种十篇,后人与《易经》合刊,统称之为《周易》。因为经、传产生时代相去较远,本书将《易传》另列。

《周易》的注本很多,常见的如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有清李道平《纂疏》本)、宋朱熹《周易本义》、今人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等。

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公布马

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此后有多位专家进行考释研究,发表论文甚多,并有专书出版。因帛书假借字太多,也有不少抄录的错误,考虑到汉以来对《周易》的引用实际,本书《周易》经、传皆据今本。原文以阮元校《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

《坤》(节录)

[说明]八卦中《乾》的卦象为三阳爻,象征天、象征阳、象征刚;《坤》的卦象为三阴爻,象征地、象征阴、象征柔。六十四卦中《乾》为两乾卦相重,为阳之至;《坤》为两坤卦相重,为阴之至。《乾》、《坤》二卦最突出的反映了《易》辩证对立的观念。这对中国传统文论中动静、虚实、刚柔、形神等很多重要范畴的形成都有影响。《易传〃说卦》云:‚乾,健也。‛‚坤,顺也。‛古人著文,志欲刚而文欲顺,后来‚文气‛说等的产生也与之有一定关系。‚含章可贞‛对我国文学传统含蓄蕴藉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此处节录其爻辞。

初六,履霜,坚冰至。[1]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2]

六三,含章,可贞。[3]或从王事,无成有终。[4]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5]

六五,黄裳,元吉。[6]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7]

[注释]

[1]《周易》六十四卦,每卦为八卦中之两卦相重(称重卦),爻辞顺序从下向上。“初”指最下面一爻。爻辞中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履:践、踩。因此爻为阴爻,又在初位,故有“履霜”(阴气初至)之象。卦、爻辞内容皆本于卦象,以下对卦爻辞同卦象的关系不再一一作解。霜至,则其后将有坚冰。这里反映出发展的观点。

[2]直、方、大:从六二爻的位、体、用言之,“方者地之体,大者地之用,而又居中直之位,故曰直、方、大”。(《周易尚氏学》)爻辞言只要端直、方正、宏大,任事之法不够娴熟也无大害。反映了古人对人的品格方面的要求。

[3]含:蕴含。章:文章、章彩。言六三阴居阳位,刚美而不显露。贞:正,可以守正。

[4]从王事:从事于国君国家之事。无成:不以成功自居。有终:得善终。《程氏易传》阐说此段爻辞曰:“为臣之道,当含其章美,有善则归之于君”,“惟奉事以守其终耳”。

[5]括囊:扎紧囊口。喻缄口不言。这样可以避免过错,但另一方面也得不到称誉。

[6]黄裳:黄居五色之中,裳为下衣(犹后世之裙,男女皆着),象征谦下。处事谦下,故曰大吉。元:大。

[7]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古有“五方之龙”的说法。五方五色。此乃言北方之龙(黑色)与中土之龙(黄色)战,两败俱伤,故其血有玄有黄。

《观》

[说明]《观》卦为坤下巽上。坤为地,巽为风,为风行地上之象,含有观风俗而知薄厚、观礼仪而知得失之意。《礼记〃王制》云:‚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提出诗的‚兴、观、群、怨‛四种功用。‚观‛的提出,或受此卦的启发。《周易正义》云:‚观者,王者道德之美而可观也,故谓之《观》。‛此只就卦辞而言之,朱熹《周易本义》:‚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也。‛其解释与原意比较接近。

观,盥而不荐[1],有孚颙若[2]。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3]。

六二,闚观,利女贞[4]。

六三,观我生进退[5]。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6]。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7]。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8]。

[注释]

[1]盥:宗庙祭祀降神时以酒浇地。荐:向神献飨。古人以为风俗莫重于礼仪,礼仪莫重于祭祀,而祭祀莫重于乎敬。盥的仪式最肃穆隆重,故卦辞中言观看了祭祀开始时倾酒灌地的仪式,以下的献飨仪程,即可以不看。

[2]孚:诚信。颙(yóng)若:肃穆严正的样子。此承上句,言看了盥礼,可使人生诚信、肃敬之心。此是说受到祭祀仪式气氛的感染。所以《 》传解释此卦卦辞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下观而化矣”。上两句是卦辞。

[3]童观:以小孩子的眼光观看(言只看其热闹)。咎:过错、罪咎。吝:憾惜。王弼注:“君子处大观之时,而为童观,不亦鄙乎?”元代王申子《大易缉说》云:“卑下而无远见,在凡民为可恕,在君子为可羞也。”此言观仰重大仪式应看其反映的礼仪制度、文化蕴含,而不能只看热闹。

[4] 闚:通“窥”,本义指从门内向外偷看。这是女人们常有的行为。贞:正。“利女贞”言此种行为利于女子守贞持正。可见男女之别在西周以前已存在。元代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云:“童观是茫然无所见,小人日用而不知者也。闚观是所见者小,而不见全体也。占曰‘利女贞’,则非丈夫之所为可知矣。”

[5]我生:自己的行为思想。则“观我生”犹言自我观照。程颐《易传》解释这一句话为:“观己之所生而进退以顺乎宜,故未至于失道也。”

[6]国之光:国家的光辉盛治。利用:利于。宾于王:仕于君王。《程氏易传》云:“士之仕进于王朝则谓之宾”。

[7]观我生,君子无咎:时时自省己之行为举措,则无过失。《周易集解》引王弼曰:“观我生,自观其道也。为众观之主,当宣文化光于四表,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君子风著,已乃无咎;欲察己道,当观民也。”则也含有观风俗以知政教之意。

[8]观其生:众人仰观其(指在上者)行为作风。此与“观我生”(自观)有别。有很多的人仰观其言行,此对于君子则无咎,如本系小人则有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