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詈语的以言行事方式分析
汉语詈骂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汉语詈骂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尧春荣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4)006
【摘要】汉语詈骂行为普遍存在于互动交际中,属于冲突性负面言语行为.从定义、语用特征、话语结构模式及其实现策略四个角度描写詈骂言语行为.汉语詈骂是说话人使用粗野或恶意的话实施的一种表达否定性、贬损性的言语行为,其语用特征具有蓄意性、攻击性、负面性、非含蓄性的特征.汉语詈骂话语结构模式分为三部分:贬损性称呼语、詈骂核心行为语及辅助语,三部分各有其实现策略类型.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尧春荣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汉语建议言语行为研究——建议言语行为在网络论坛关于爱情问题回帖中的实施[J], 闫素芬
2.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研究——浅析90后道歉言语行为的施为策略 [J], 秦朗
3.变异语用学视角下“00后”大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 [J], 杨荣华;高贤琼
4.变异语用学视角下“00后”大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 [J], 杨荣华;高贤琼
5.公益广告的语用学研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 [J], 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英语詈语的功能及其理解途径

T L ? @等 代 替/ G F ? ? @ C用 G F = : B < @ )G F H L L C )G = F F C等 代 替/ 英" ) 0= )R B P <P < F F用 P < K S F A I = U! = O 0A F F 代 替/ 现列 B P <@ A K S < E : @ = OE的替 代 形式 就 更 多了 ) 举 如下 在 拼写 上的 )@ )@ E )G 2 W A L W 在 语 音 上 的@ = E L )@ = > E )@ < < )@ < < E )@ < OO< )
恩 怨. 例 如人们 起誓时常用 的一句话 4 Y Z O = 要是 我就 不是 人 W H B K P O= EA I YX6 ! X " . 英 语的 咒语有 时还 可以 用一 些人 们不 情愿 做的 行 为来 表示 . 如 -
( 收稿日期# $ $ % 2 $ Q 2 % $
作者简介张国 ! 男) 山东滕州人)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外 国 语 学院 副 教 授 ) 硕士) 主要从事词汇5 语法5 语用学的研究. , [ * * 2 " )
张 国
(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山东 青岛 # ! * * $ + , "
摘 个问题 .
要詈语是英语中不可回避的语言 现象 . 它以骂人为手段 ) 实为人们 宣泄情感的一种工 具 ) 反映了英 语民
族的文化及社会心理 .因此 ) 在英语学习和 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正视它 ) 同时应注意在理解与学 习詈语中碰到的几 关键词 詈语 / 文化 / 交际功能 / 理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 , % 0% 文献标 识码 1 文章编号 , * + # 2 % % & ! # $ $ % " $ & 2 $ $ $ $ 2 $ $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詈骂词教学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詈骂词教学探讨詈骂词在每种语言中都客观存在,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因其用词不洁不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贯给予回避。
这造成留学生出现阅读理解障碍,在口头交际中也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本文在阐述了汉语詈骂词产生的原因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詈骂词的态度及应对策略。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一点詈骂词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我们认为挑选使用频率高的詈骂词进入教材并标注准确的解释及具体用法、在教材中增加汉民族禁忌文化内容、讲解中更多带入社会文化以避免孤立讲解詈骂词的不便与尴尬、扩大课外阅读量、编写汉语常用詈骂词词典等方法有助于帮助留学理解和学习詈骂词。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詈骂词必要性应对策略詈骂词在每种语言中都存在,汉语也不例外,它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人们囿于传统观念,认为詈骂词是“不干净的语言”,是语言中的糟粕,过去常被视为禁区,有关研究或欲言又止,或蜻蜓点水,深入研究者并不多见。
这一现象近十多年来有所改观,有关詈骂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詈骂词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从对外汉语角度对汉语詈骂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对外汉语教学中需不需要让学生学习一些詈骂词,学习多少,教材中如何体现,教师如何教授,都是目前鲜有人涉及但需要探索的问题。
本文在阐述汉语詈骂产生的原因、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詈骂词的态度及应对策略。
一、詈骂词产生的原因与功能(一)詈骂词产生的原因“凡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詈骂词能如此顽固地存在于每一种语言中也自应有它存在的道理。
詈骂一般都是说话人的情绪处于“刺激——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说话人受刺激而产生愤怒、怨恨、厌恶、轻蔑、烦躁、失望、鄙视、焦虑、沮丧等不满情绪且无法平复时,使用简短、有力、爆发力强、表达对事物或人绝对否定的詈骂词往往是宣泄情绪的冲动回应。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只要人类还有表达愤恨、怨恨、厌恶、轻蔑、烦躁、失望、鄙视、焦急、沮丧等不愉快情感体验的需要,詈骂词就不可能从语言中完全消失。
汉语批评语的言语行为理论解读

汉语批评语的言语行为理论解读批评语作为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从广义上讲,批评语是指对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
在交际中,人们说出的话语往往会违反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等,这时,就会受到他人的批评。
批评是一种典型的言语行为,正如Austin 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即“说话即做事”。
[1]当说话人对别人的言行进行否定性评价时,批评这种行为得以完成。
虽然批评语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但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深入分析批评语还有一定的空间。
因此,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Searle 的以言行事行为理论对汉语批评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从而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一、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Austin ,英国语言哲学家,1955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一系列讲座,五年后,由他的学生Urmson 将他的讲演和当时听课笔记的内容整理成十二个讲座,取名为《论言有所为》(How T o Do Things With Words ),于1962年出版。
Austin 曾指出,有些话语一说出来就是一种行为。
因此,Austin 认为,施为句,即实施行为句,它是一些行事性语句,亦即具有行事能力的语句。
然后,Austin 对施为动词与非施为动词进行了区分。
施为句具有以下特点:说话本身就是做了某事;不使用语言说出来就不能做某事;施为句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句子要有施为动词作为它的主要动词,这个主要动词必须是第一人称、现在时、主动语态,从而清楚地表明说话人在说这句话的过程中意图完成什么样的行为。
Austin 之后对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 )和隐性施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 )也进行了区分。
前者指的是有施为动词的施为句,而后者没有表示要实施言语行为的动词。
[2]这里还需指出的是,就后者而言,语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影响话语的施为功能即行事功能。
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文化探析

英汉动物类詈语,即使用类比法从生活中选取的动物,来形容事物或人物的特性、性格或行为,用来表现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动物类詈语的特点就是比喻艺术的丰富性和寓言性,是中英文文学之间的桥梁,也是表达英语文学用法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文学中。
动物类詈语的普及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代英国经典文学作品,如《考克斯中心》、《伊斯兰游记》可以看出,当时动物类詈语就已经被广泛应用。
随着英语文学的发展,动物类詈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可以大量看到,往往通过动物类詈语比喻性或寓言性来表达真实对象,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加充满艺术气息。
例如,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cowardly”被比喻成一只狐狸,表达出人物的胆小性格;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他描绘了老人击败“鲸鱼”的场景,表达老人满怀坚强信念独自抗争的精神。
此外,还有诸如“lion-hea rted”,表达勇敢的心的类似的詈语,都可以让英文文学充满艺术气息。
总之,英汉动物类詈语是英文文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更可以代表更多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被广泛用于英语文学中。
而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也都能看出英汉动物类詈语的功能和传播力,它不仅是文学世界的重要元素,也是英汉文化渊源的重要一环。
汉英詈语对比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rse
Words
作者: 袁焱[1];张胜隆[2]
作者机构: [1]云南大学留学生院,云南昆明650091;[2]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社区学院
出版物刊名: 学术探索
页码: 82-8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詈语;文化因素;功能;雅化;演变
摘要:詈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库中的特殊成分,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而非具体信息的交流。
詈语负载着很强的文化色彩,透视着独特的社会心理。
詈语研究除了可以发现詈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种语言的詈语去探索使用该语言的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
本文以汉语和美式英语两种语言的詈语为研究对象,从詈语的类型、功能、文化内涵、演变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文化探析

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文化探析本文聚焦英汉动物类詈语,以文化探析视角,阐述其涵义及发展。
诞生于古老文化的英汉动物类詈语,不仅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在语言领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便利了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一、英汉动物类詈语的历史渊源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渊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据记载,西周时期便流传着“青蛙叫蛙,乌鸦叫黑”的谚语,见证了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流行。
道家学说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人类也在神性的智慧指引下,引用动物的叫声来描绘形象,表达情感。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种叙述方式渐渐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二、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内涵英汉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内涵深刻而又丰富,涵盖了人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以及政治宗教等多个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礼仪规定,君臣相处要有“猫儿怕水”的尊贵距离;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社会思想观念中宰臣与臣民的关系。
此外,特定动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水禽有贵”,表达了古代社会对贵族、财富荣华的崇拜和赞赏。
三、英汉动物类詈语的语言功能英汉动物类詈语不仅可以抒发人们的感情,也具有重要的语言功能。
在实际语用中,英汉动物类詈语协助说话者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鼓舞表现的目的;在技术性领域,也可以提供物理尺度,以及让人们在追求技术概念的过程中更直观地理解,便利了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四、英汉动物类詈语的发展趋势英汉动物类詈语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发展非常迅速。
以网络语言为例,把以前只存在口头表达中的英汉动物类詈语,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猪猪侠”、“熊猫”等动物名称被赋予了高大上的意义,成为民间文化的热点话题,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和良好的接受。
综上所述,英汉动物类詈语,由古老文明演变至今,不仅蕴含象征意义,而且在语言领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便利了社会全面发展,值得我们仔细考察、思考和挖掘。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詈语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詈语对比研究
曹旺儒
【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9)004
【摘要】詈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语料库中的重要部分,是了解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渠道.詈语承载的主要不是信息,而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透视出人类独特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英汉詈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透视到两种文化所折射出的异同.
【总页数】5页(P138-142)
【作者】曹旺儒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4
【相关文献】
1.顺应论视角下的英汉骂詈语对比研究 [J], 姚吉刚
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汇内涵对比研究 [J], 李兰兰
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动物类谚语中的女性形象 [J], 李金格;黄凤鸰
4.儿童文学视角下“非人”角色姓名翻译之詈语研究——基于《西游记》全译本对比研究 [J], 邱玉华;胡菊
5.儿童文学视角下"非人"角色姓名翻译之詈语研究——基于《西游记》全译本对比研究 [J], 邱玉华;胡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4
-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彻骨寒”、“一句话叫人笑,一句话叫人跳”。
能“叫人跳”、“彻骨寒”的“一句话”指的就是詈语恶言。
研究者们多以詈词本体作为研究对象。
但事实上,詈语之所以能“以言行事”,除了恶意的詈词本身伤人之外,詈词的语音语调和伴随詈语的面相身势语也是重要的“催化剂”。
本文试从语音语调和面相身势语两个微观视角来分析詈语如何实施行为控制。
1. 詈语是实施控制的言语行为。
詈语多与性和暴力有关。
咒骂在一
定程度上就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一
种特殊形态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 ),
目的是在气势上控制对手,以此“不战
而屈人之兵”;在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时,咒骂也可作为挑衅手段,促使暴力
升级。
按照J. Austin [1]的“言语行为理
论”(Sp eech Act T heor y )来划分的
话,一个完整的詈骂行为可一分三:言
内行为(l ocut i on ar y act ),即詈词配合适当语调说出口;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 ),即詈语表达的抱
怨、恐吓、威胁、挑衅等情绪;言后行为(p er -l ocu t io n ary act ),即语言
暴力迫使对方屈服、畏缩等。
但是詈词本
身并不能完全实施控制,还得有适当的语
音语调和面相身势语来与之相配。
2. 詈语通过语音语调来帮助其实施控制汉英詈语都有一个特点:常用的最狠的詈语(干、他妈的、搞、尻、操、f u c k 、b l o o d y 、h e l l 、c o c k 、S O B 、shit 等)基本上都包含爆破音和摩擦音(/p /、/b /、/t /、/d /、/k /、/g /、/f /、/s /、
/
/等)。
汉语中最常见
的脏话可能是“他妈的”及其变体。
“狗娘养的”、“狗~”、“尻”、“杂种”、“操”、“屄”、“屌/鸟”、“~鬼”、“贱~”、“日~”等语汇也较常见。
这11个词中,有7个(占63.64%)属于爆破音;有3个(占27.27%)属于塞擦音;有1个(占9.09%)属于摩擦音。
在汉语普通话的22个辅音音位中,除了鼻音
[
]外,其他
21个(占95.45%)都可以用作构成詈词的声母。
露丝・韦津利[2]认为大约有12个词是英语詈语中的核心用词:fuck 、damn 、piss 、cunt 、crap 、bugger 、bloody 、dick 、fart 、shit 、hell 、arse (或ass )。
这12个词中,前7个词首字母为爆破音,占58.34%;中间4个首字母属于摩擦音,占33.
33%;最后1个为元音,
仅占8.33%。
可见,
汉英两语中的最常见詈语多以爆破音、擦
音和塞擦音为声母,分别都占70%左右(爆
破音又占其中的5~6成)。
为什么会这样
呢?
爆破音、擦音和塞擦音是宣泄情绪、
“以言行事”的有力手段。
詈语的主要作用
是为了宣泄愤恨、恼火、厌恶等情绪,必
须有意使听者或愤怒或尴尬难堪,语音语
调得粗粝。
“爆裂音和摩擦音都会使声音
多出一种粗粝、情绪化的特质,很适合用
来辱骂”[2](P220)。
爆破音是发音器官在口
腔中形成阻碍,然后气流冲破阻碍,造
成爆发色彩的音;擦音和塞擦音都是气
流从发音器官的窄缝挤出[3](P42)。
这种
爆发或挤出来的音听上去具有“狠
劲”,更能渲染情绪。
咒骂是一种粗俗
却有力度的斗争策略,而爆破音、擦音
和塞擦音凭借其“狠劲”成了“战斗的
利器”[4](P33)。
在咒骂时不光要使用詈
词,还要配以激烈的语音音调,而这反过来又促使语言的粗暴程度升级。
孙顺霖认为声调的正确使用也是骂技
的重要辅助手段[4]。
“声音的高低、调
子的长短音阶的抑扬顿挫的掌握程度,都
会对骂产生不同的效果”[4](P241)
,比如,大骂之时得要声音响亮、声嘶力竭。
3. 詈语通过面相身势语来帮助其实施控制。
钱冠连认为,声音气息、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等都可以作为话语的附着符号,参与交际;因为,这些附着符号都可以用于视听感知,可代表或协助语言
代表事物的某一方面[5](P111)。
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等都能表情达意,甚至有的时候比言辞本身更为丰富。
在正常的交谈中,除非有特殊的原因,面相身势与
话语的分裂是不可能的[5](P111)。
在咒骂的特定场景里,詈语的说出
往往伴随与情绪适应的体态语[4](P304)
,如咬牙切齿、凶神恶煞的神态等。
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在咒骂时被用来增强詈语的气势,尤其是面部、颈部和手脚部分。
在“破口大骂”之时,可由如下的面相身势语来配合。
口部:歪嘴、撇嘴、吐唾沫等。
眼睛:怒目圆睁、斜睨蔑视等。
鼻子:嗤之以鼻、哭天抹泪+擤鼻涕等。
面部表情:阴阳脸、冷笑、嬉皮笑脸等。
头颈部:歪头斜颈、摇头晃脑等。
胸腹腰臀部:挺胸、凸腹、叉腰、扭臀等。
手(臂)部:指点对方、勾指使唤、挥手表示不屑、做鄙视手势、手拍桌椅等。
足部:(捶胸)顿足、蹦、跳等。
身体:撒泼打滚等。
这些面相身势语往往多管齐下,相互配合。
在咒骂时,这样可以渲染气氛,宣泄情绪,加强詈骂的效果。
如果缺少这些伴随的体态语,詈语也会“失色”不少。
总之,詈词本身并不能完全实
汉英詈语的以言行事方式分析
张宜民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30036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0.14.138
-286
-
中数,否则需要重新量算,图上量算校差要求:
其中P 为量算面积(m2),M 为地籍图比例尺分母。
采用其他方法量算时,同一图斑两次量算面积的校差应符合有关要求。
分区土地面积量算允许误差一般按一级控制要求:F <P/400,其中F 为与图幅理论面积比较的限差(hm 2),P 为图幅理论面积(hm 2)。
而土地利用分类面积量算限差作为二级控制,其限差要求因量算方法(比如:求积仪法、图解法、其他方法)而异,误差亦应符合有关要求。
2.面积量算的改正
前面已经提到,在成品图纸上进行面积量算,常会受到图纸变形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使得所量算的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并超过了一定的误差范围,必要时就进行改正,这里就讨论这方面的改正方法。
2.1图纸伸缩变形方面的改正
图纸常因受到图纸材料本身或放置环境的影响,搁置一段时间后,总会或多或少发生变形,变形值超过容许的范围时,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改正。
变形的面积改正公式为:P0=P+2P γ,其中P0为实地面积,P 为图纸变形后量算所得的面积, γ为变形系数。
变形系数取一幅图中的平均长度系数,公式推导参考有关资料。
2.2地面高程变化引起的改正
我们知道,面积量算图纸一般是经过高斯投影后的图件,这类图纸采用了与大地水准面很接近的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当海拔高于1000m 时,直接在图上量算的面积跟实地水平面积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对量算面积进行改正.变形改正公式参考:P=P0+ P0×2H/R,其中P 为地球表面实地水平面积, P0为被量图形在参考椭球面上的面积,2H/R 为改正系数.通过公式推算,若在图上量测面积误差≤1/2000,而图上被量图形所在地面的平均高程<1500m 时,可以不进行改正。
2.3地表倾斜引起的改正
通过图纸伸缩变形、地面高程变化两种改正后得到的面积值为平面面积,这就跟实际地面倾斜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又常常需要对地表倾斜的影响进行改正。
地球表面是变化无规则的比如坡度变化等,因而,改正时要综合考虑精度要求及影响因素,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量算面积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土地面
积值。
3.结束语
通过严格控制土地面积量算的精度,必要时进行改正,有利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为政府合理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和规划管理决策等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因此,我们作为地籍测绘工作者,更应该本着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务必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城镇地籍测量土地面积量算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土地面积量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施控制,还得有适当的语音和面相身势来与之相配。
在汉英语两语中,爆破音、擦音和塞擦音是宣泄情绪和“以言行事”的有力手段。
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等也是帮助詈词实施控制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