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光学、电磁学(1)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光学、电磁学(1)](https://img.taocdn.com/s3/m/07203618c5da50e2524d7f79.png)
3.光的折射与透镜
※冰透镜:西汉《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向 以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鲫鱼杯:宋代《春渚(zhŭ)纪闻》:“有一鲫,长寸 许,游泳可爱。水倒出,鱼不复见。复酌水酒中,须臾 一鱼泛然而起。” ※ “蝴蝶杯”、“兰花杯”等。
4.光的色散
雨后成虹和造虹实验:
唐初孔颖达《礼记注疏》“日照雨滴则虹生” 唐代张志和《玄真子》“雨色映日而为虹”“背日喷 乎水,成虹霓之状。” 南宋蔡卞《毛诗名物解》:“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 虹生。今以水喷日,自侧视之,则晕为虹霓…。故今雨 气成虹,朝阳射之则在西,夕阳射之则在东。”
示三 意音 图石
和 对 话 石 回 声
莺莺塔回声示意图
6.古代乐器
新石器时代:陶埙(xūn) 和骨哨。
《诗经》记载:有29种之 多,包括各种弹琴、吹奏、 打击等乐器。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有: 编钟、磬、笙、排萧等。
编钟
6.律学
律学的内容包括产生乐音的规律、律制的规定、定律器的制 定,还要旁及 与历法和度量衡的关系。律学是一门综合声 学、乐学和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平面镜:“景,日之光反烛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
凹面镜:“鉴洼,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 内。… …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 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 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 必易。合于中长直也。”“鉴洼”即凹面镜,“中”为焦点, “易”即倒置。
天然磁石指南针:南宋《事林广记》指南鱼的 制作方法:“以木刻鱼子,如拇指大,开腹一窍, 陷好磁石一块,却以蜡填满,…令没放水中,自 然指南,以手拨之,又复如此。”
指南龟的制作方法:“以木刻龟子一个,一 如前法制作造,但于尾边敲针入去,…龟腹下微 陷一穴,安钉子上,拨转常指北,须是针尾后”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9f4db3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7a.png)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
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
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1. 古代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还处于前科学的萌芽阶段,严格的说还不能称其为“学”。
物理知识一方面包含在哲学中,如希腊的自然哲学,另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技术中,如中国古代的科技。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社会功能不明显。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对于西方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阶段和中世纪阶段。
(1)、古希腊-罗马阶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纪)。
主要有古希腊的原子论、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的力学、托勒密(约90-168)的天文学等。
(2)\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主要有勒·哈增,约965-1038)的光学、冲力说等。
2.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物理学与哲学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迅速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在知识水平上产生了比较系统和严密科学理论与实验;在内容上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在发展速度上十分迅速,社会功能明显,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物理学兴起及早期发展分析
![物理学兴起及早期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ec6fd743323968001c9204.png)
物理学兴起及早期发展分析一、中国古代物理历史的追溯“物理学”一词源出于希腊文,拉丁文译为physica,英译本译为physics。
最早创立这个词语并使用的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物理学》一书撰写于公元前347年,是讨论自然问题的著作。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物理”一词,且有冠以“物理”一词的著作或著作中标有“物理”的篇章。
而其含义则是泛指的,即包容了万物之理,这万物,实涵盖了天文地理、风雨雷电、帝王政务、人身服用、草木鸟兽、金石器用、医药占卜、鬼神方术,以致人事变迁、伦理道德、情理意识,等等。
[1]在古代,中西对物理的理解是相近的。
按照这样的理解,中国古代与物理有关的典籍,不仅遍及经、史、子、集,而且包罗万象,不得要领。
此外,中国古代物理又不像数学,没有专门的系统著作,而是散见于大量的古籍之内。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搜罗,确是沙里淘金。
对中国古代物理的认识,也是一个存在纷争的议题。
戴念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中对我国古代物理特点作出阐述:在中国古代,一个学者在研究他那时所经验的一切门类的学科,而非专门的学问家,这样,中国古代难以出现一个只在物理方面,而不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的学者;中国传统物理是来自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而不是来自理性的数学推演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与记载一直持续不断,这个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这种技术-物理经验以及“抓住物理本质”的方法,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有贡献的,此外,在物理学的某些方面,如乐律学,在中国古代应用数学的程度,以及取得的成就都还超过了同时代的西方。
[2]但是近代物理学还是没有在中国诞生,我国的近代物理学是向西方学习、摄取后而建立起来的。
二、中国近代物理学的产生吴大猷认为:“现在我们讲中国物理的发展史,说是在20世纪,而事实上集中起来,就是抗战前二十至三十年的时间。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a0167b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3.png)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物理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根据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一)物理学萌芽时期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觉的、思辨性猜测,来把握自然现象的一般性质,因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是属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思辨的猜测。
那时,物理学知识是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的。
在这个时期,首先得到较大发展的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力学,如静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
在《墨经》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记述;光学方面,积累了关于光的直进、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镜等的知识。
《墨经》上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就有八条。
在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论述,并且对光的折射现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
电磁学方面,发现了摩擦起电、磁石吸铁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声学方面,由于音乐的发展和乐器的创造,积累了不少乐律、共鸣方面的知识。
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子论、元气论、阴阳五行说、以太等假设。
在这个时期,观察和思辨虽然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用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例如,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声共振实验和利用天然磁石进行人工磁化的实验,以及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的大型光学实验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总之,从远古直到中世纪(欧洲通常把五世纪到十五世纪叫做中世纪)末,由于生产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不少物理知识,也为实验科学的产生准备了一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验,但是这些都还称不上系统的自然科学研究。
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尚处在萌芽阶段。
(二)经典物理学时期十五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大发展;席卷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起人们的探索精神。
人类物理学史上的三次危机、三场革命和三大时代
![人类物理学史上的三次危机、三场革命和三大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cb04f610b7360b4c2f3f6405.png)
人类物理学简史:三次危机、三场革命和三大时代物理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物理学与哲学、化学等等经常被混淆在一起,相提并论。
直到十六世纪科学革命之后,才单独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如同人类始终只是自然界的产物和附庸一样,人类物理学也始终只是自然界的产物和附庸。
即是说,它始终只是对自然界的反映。
如同人脑始终只是人类的产物和附庸一样,人类物理学也始终只是人类的产物和附庸。
之所以要将“物理学”称为“人类物理学”,只是因为根据事物来描述事物。
如同思维和意识始终只是人脑的产物和附庸一样,人类物理学也始终只是人脑的产物和附庸。
即是说,它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故而始终只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它附属于人类的意识,故而始终只是人类意识的附庸。
如同人类历史始终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一样,人类物理学史也始终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我们按照社会经济各时期的特点和物理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并兼顾其他各种因素(如物理学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方法),指出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和三场挽救了危机并推动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的伟大革命,把物理学史大体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经验时代——古代经验物理学时期17世纪以前,中国和古希腊形成两个东西交相辉映的文化中心。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最初的发展,初步造就了物理学这一伟大科学体系。
人类物理学的诞生和古代经验物理学时期的开始,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物理学革命——“经验革命”的直接成果。
经验科学已从生产劳动中逐渐分化出来。
这一时期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直觉观察与哲学的猜测性思辨。
所以,与生产活动及人们自身直接感觉有关的天文、力、热、声、光(几何光学)等知识首先得到较多发展。
除希腊的静力学外,中国在以上几方面在当时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尚处在萌芽阶段。
二、经典时代——近代经典物理学时期17世纪初—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形成了第二次人类物理学革命——“经典革命”,开创了人类物理学史的崭新时代。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34b3350912a2161479295e.png)
2. 积累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物理学知识开始积累形成,
代表作《墨经》《考工记》;已有大量的精美器物和文字记载。
3. 发展期:秦汉----隋唐、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物理学知识得到
应用,如张衡地动仪、刻漏计时;宋元时期达到发展高峰,这一时期出现 了人工磁化技术、指南针、赵友钦的小孔成像实验等。至此,在西方近代 科学诞生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明清时期,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一时期,西方物理 知识开始向中国输入。
八卦则是其形式化和符号化:--为阴,——为阳,分
别称作‘阴爻(yá o)’和‘阳爻’,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构成四 象: 22 四象和阴阳的组合再生八卦:乾、坤、震、撰、坎、离、艮 (gè n)、兑。 23
八卦与二进制: 若以阴爻--表示0, 阳爻——表示1, 则坤卦≡≡即为000, 乾卦≡即为111, 实际相当于八进制:0---7。 故事: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79年提出“论二进位制”, 1701年他将二进位制表寄给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白晋立 即看出二进位制与中国伏羲八卦的六爻有关,遂回信并附寄 伏羲64卦图。1703年4月1日,莱布尼兹收到回信和图,4月2 日又复信,并将论文送出发表,论文题目是:“二进位制计 算的阐述”,副题是“关于只用0和1,兼论其用途和伏羲所 用数字的意义”。
西周末年的伯阳父解释地震现象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 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
④物质不灭思想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气“散而归于太虚,复其 氤氲(yīn yūn )之本体,非消灭也。聚而为庶物之生,自氤 氲之常性,非幻成也”“聚散变化,而气本体不为之损 益。”;“车薪之火,一烈而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 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 者。”;“一甑(zeng)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 所归;若盖严密,则郁而不散。”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8c65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f.png)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自然哲学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为主题,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物理学的萌芽古代物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物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
毕达哥拉斯强调数学与自然的联系,提出了宇宙的数学结构理论,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则从观察自然现象入手,提出了四元素理论和天地有机体观念,为古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物理学的诞生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期。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力学和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三大定律为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三、电磁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成为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建立了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现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观念的理解。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广义相对论则解释了引力的本质和时空的弯曲。
同时,普朗克、波尔等科学家的量子理论研究,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和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
五、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成果。
狄拉克方程、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等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规律。
同时,超导、激光、半导体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科学革命,再到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6861de9c281e53a5902ffc9.png)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古代文明这颗参天大树的枝头缀满了奇花异果,为世界文明增添了盎然生机。
中国古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了汗牛充栋的工作,他们的智慧凝聚在物化了的、丰富多姿的科技活动之中,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赋予了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中国古代物理学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物理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萌芽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到明末的普遍进展;再到明末到清末,传统物理学逐渐走向衰落、西方近代物理学的传入。
物理学是与生活和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旧石器时代人们打制的石质尖状器或刮削器,表明他们可能领悟到物体的硬度、强度以及锋刃与尖劈的作用.弓箭的发明与应用为后来对弹性材料的理论认识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新石器时代制造的各种带有木柄的生活和生产用具,表明杠杆早已在实践中被使用了.原始社会时期,钻木取火的技术成为后来热学理论的依据。
在河池旁面水寻影、梳妆打扮,又促进了后来各种镜的发展及其成像知识的诞生。
令人惊讶的是,公元前6000年,河南舞阳贾湖村人创制了具有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骨笛。
它表明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远早于古巴比伦文化。
声学知识的起点之高、在贾湖骨笛出土之前是任何人也想象不到的。
夏、商、西周时期,各种工具与机械的制造,使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经验。
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制造了镜面微凸的青铜镜。
晚商与西周时期,编磐、编钟大发展.公元前10世纪,钟工和乐师通过调音而创制了双音钟,即一个钟壳能发出二个基音。
这是人类声学技术的非凡成就.反映了西周典章制度的《周礼·典同》记下了十二种钟的形状及其与音量、音质的定性关系,这是有关壳体振动知识的第一次经验性总结。
十二律音调体系亦可能完成于商、周之际。
以《考工记》和《墨经》为代表,标志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物理学的萌芽.除了《考工记》和《墨经》之外,《国语·周语》、《管子·地员》、《韩非子》等等也是先秦时期与物理学较为相关的著作。
中国古代的力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力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ee1626225c52cc58bd6bead.png)
中国古代的力学成就中国古代物理学虽一直没有从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通过含有物理知识的著作不断地在社会上传播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其运用中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以致今天人们在追寻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历史渊源时,看到它们在中国的黄土地上已有最早的萌芽。
中国古代力学的研究范围虽然广泛,但对力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主观方面;中国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却广泛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力学知识的应用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从精密的“度量衡”的测量工具,到大型复杂的机械;除了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也对一般的理论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1、简单机械中国至迟在西周(公元前770以前)时,能制作比较复杂的车船,以及桔槔等一类简单机械。
公元前770以前,就以壶漏测时,以圭表测影,以定方向、定节气和定时刻。
另一个伟大发明是苏颂和韩公廉在1092年制造了一架大型的水运仪象台。
其中有一套称为“天衡”的杠杆装置,相当于现在钟表装置中擒纵器,以保证计时装置的齿轮等时转动。
宋、元时期之前,已有指南车和记里鼓车,但是关于它们的结构直到宋代才留下较详细记载。
根据这些记载,指南车是以车轮、平轮、立轴等各种齿轮的复合运动为基础的,只要在车子开始运动时把车上木人手指向南方,以后不管车向那个方向转动,车上木人将一直指南。
记里鼓车是利用车轮带动大小不同的一套齿轮,使车轮走满一里时,有一个齿轮刚好转一圈,并拨动车上木人打鼓一次。
这些复杂机械的制造,说明中国古代人娴熟地掌握了有关齿轮系传动的知识。
早在秦汉到五代(公元前221~公元960)时期,简单机械的联合使用就有了大发展。
张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他采用齿轮系把浑象和表示时间的壶漏结合在一起,以流水下落的力量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浑象旋转。
公元132年,他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用以测定地震的震源方向。
公元2世纪毕岚发明了“渴乌”,即虹吸管,逐渐广为应用;后来唐代杜佑《通典》卷一百五十七中有“渴乌隔山取水”条:“以大竹筩雌雄相接,勿令泄漏,以麻漆封裹,推过山外,就水置筩,入水五尺,即于筩尾取松桦干草,当筩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346b79ba0d4a7303763a6c.png)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着作是:(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着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着作是:(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1)周(2)战国(3)秦(4)汉答(2)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
(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4041016851e79b896902262d.png)
物理学发展简史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
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0 引言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1 古代物理学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
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
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
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2 近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影响分析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5a90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9.png)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影响分析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对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物理学的探索和思考从未停息,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也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古代物理学的萌芽和进展古代人类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起始于早期的观察和试验。
早在距今几千年前,古代文明如埃及、希腊和中国的先民就开始探索天象运行,对地球自转和太阳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大量的物理学理论,试图解释宇宙的本质,其中包括他的著名的四元素说。
虽然这些理论相对于现代物理学来说显得相当落后,但它们奠定了古代物理学的基础,开创了后世的研究方向。
二、启蒙时代的物理学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启蒙时代的到来为物理学带来了革命般的进展。
伽利略·伽利莱用他的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了地球外的星球,提出了地心说的质疑,支持日心说。
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谈及启蒙时代的物理学革命,必不可少的是牛顿的贡献。
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为了经典之作。
通过他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完善了伽利略的力学理论,建立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
牛顿力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物理学研究的基石,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物理学现代理论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物质本质的深入探索,物理学在19世纪和20世纪迎来了新的突破。
电磁学的发现和研究是当时的重要课题之一。
奥斯特的实验、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理论推动了电磁学的快速发展,并催生了电磁波理论和电磁学统一场论的诞生。
麦克斯韦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个重大的突破是相对论的提出。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点,解决了光速恒定和时间、空间相对性的问题。
爱因斯坦接着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拓展了相对论的范畴,对引力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551146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5.png)
史理
目 录
01. 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02. 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03.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重要事件
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说起我国古代物理学,你们觉得谁最具代表性?
1.1古代物理学的萌芽
古代天文学:观测天象,制定历法 古代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 古代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现象 古代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古代热学: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 古代电磁学: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
04
1930年代, 中国物理学教 育受到抗日战 争的影响,但 仍然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
05
1940年代, 中国物理学教 育在艰苦的条 件下继续发展, 为新中国培养 了一批优秀的 物理学家
谢 谢
2.3物理学教育的普及
01 清末民初:物理学教
育开始传入中国,主
要通过教会学校进行
02 民国时期:物理学教
育逐渐普及,开设了
专门的物理学课程
03 抗日战争时期:物理 学教育受到严重影响, 但部分高校仍坚持办 学
04
新中国成立后:物理学教
育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
一批高水平的物理学院系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重 要事件
●23.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特别是晶格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3.2 近代物理学教育的发展
01
19世纪末, 清政府开始 引进西方物 理学教育
02
20世纪初, 中国物理学 教育开始起 步,建立了 一批物理学 院系
03
1920年代, 中国物理学教 育得到了快速 发展,培养了 一批优秀的物 理学家
1.2中国古代物理学家的贡献
墨子
1.2中国古代物理学家的贡献
沈括
1.2中国古代
初中物理校本教材-《物理之窗》内容
![初中物理校本教材-《物理之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722b428de80d4d8d15a4f99.png)
第一章物理学发展简史引言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
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
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
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
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
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
科学复兴导致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近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一物理学史的分期
![一物理学史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c24d13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a.png)
绪 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普遍形式的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物理学史的分期1.古代物理学时期---科学的萌芽期时间:从远古到16世纪中叶。
特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往往是哲理性的。
文化中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是。
2.经典物理学时期:时间: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15世纪末,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进程。
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世纪晚期,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
之后,经典热力学、电磁学相继建立。
到19世纪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标志:牛顿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的建立。
3.现代物理学时期:时间:从19世纪末到现在是现代物理学时期。
19世纪末一系列实验新事实的发现,使经典物理学理论出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物理学革命;标志: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建立,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群,包括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和理论物理等主体学科以及难以计数的分支学科。
物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众多很有发展前途的交叉科学。
三个阶段古 代 经 典 现 代时期 前6.7世纪-1600年 16世纪-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地域 中国、古希腊、阿拉伯欧洲 欧美及亚州代表 人物 亚里士多,《墨经》,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法拉弟,麦克斯伟尔。
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主要 成就 基本测量技术冶炼技术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指南针发明各种镜的成像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定律,电磁场理论,波动光学,及由这些理论引出的大量新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及其派生出来的各分支理论,如核物理,凝聚态物理,非线性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大量高科技,激光,超导、航天等主要 特点 1、开始以“自然”、“物质”作为研究对象。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物理校本课程《物理学史》第一讲:古代物理学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物理校本课程《物理学史》第一讲:古代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1aab2227d3240c8447efb2.png)
第一讲古代物理学第一节启明之光一.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1.力学方面我国古代力学知识源远流长,积累丰富。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在“墨经”中,记述了墨子(公元前478-前392)等哲学家对力学方面的一些精辟见解,如“力,刑之所以奋也。
”,表达了力是使人和物的“奋”即由静到动的根本原因。
还对杠杆进行了研究,指出:“相衡,则本短标长。
”说明了在称量重物时,要想与砝码平衡,就要调整重臂“本”和力臂“标”,这一记录比阿基米德早二百多年。
我国科学家的朴素的宇宙观,例东汉的张衡强调:“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明“武备志”记载:“水战,可离水三。
四尺燃火,即飞出水面二。
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
”发展了二级火箭装置。
2.电磁学方面在静电学方面,在西汉末年,(公元前20年)就有记载,在磁学方面更有骄人记录:1)传:4000年前,黄帝与蚩尤打仗,但蚩尤作雾,黄帝则使用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使蚩尤大败。
2)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秦始皇为了防避刺客,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若刺客身怀刀刃将被磁门吸住。
3)指南针比法人古约特早几百年。
3.天文学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张衡(公元78年-139年),生于河南南阳石桥镇,公元111年担任了东汉主持天象观测、编订历法的太史令,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国际天文学组织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和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
元朝的郭守敬等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4.π的计算“π”是物理、数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常数,测算它的精确值对科学的发展很重要。
先秦取圆周率为“周三径一”魏晋时期的刘徽应用极限思想,采用割圆法,算出了当时世界上π=3.1416的数字。
*割圆法:刘徽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其面积“将与圆周合体,而无所缺矣。
”据说他将正多边形割至了3072条边。
南北朝的祖冲之(429-50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的值推算到3.1415926~3.1415927的人。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5be442df28ea81c758f5786e.png)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物理学虽一直没有从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然而通过含有物理知识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科技知识等著作的流传和有关的教学活动,物理知识还是不断地在社会上传播,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其运用中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以致今天人们在追寻物理教学的历史渊源时,不能不看到它们在中国的黄土地上已有最早萌发的绿芽。
这里,我们仅对古代在传授物理知识方面比较突出的著作中的主要物理内容及其运用物理知识的典型事例,作一扼要的介绍。
一、《墨经》《墨经》是墨家学派的著作,也是他们进行私学教育的教材。
《墨经》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内容,主要是在力学和光学方面。
1.力学方面《墨经》中对时间和空间概念分别作了正确的定义。
如“久,弥异时也”。
“宇,弥异所也”。
就是说,时间是不同时候的通称。
空间是包括各个方面的一切地点。
并区分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如“始,当时也。
”“时,或有久,或无久。
始,当无久。
”就是说,时间可分为“持续(有久)的”和“非持续(无久)的”,即瞬时的两种。
“开始”则属于“无久”的瞬时的那一种。
墨家又把机械运动定义为“动,或(域)徒也”。
意思是说,运动乃是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动。
《墨经》中对力的概念提出了初步的论述。
“力,刑(形)之所以奋也。
”即是说,力是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加快运动的原因。
《墨经》中还进一步把重量与力联系了起来,“力,重之谓。
下与(举),重,奋也”。
显然它指出了物体的重量也是一种力。
并说明物体下落或向上举时,都有力的作用。
墨家以桔槔和秤的工作原理为例,总结了杠杆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本(重臂)”、“标(力臂)”、“权”、“重”等概念,论述了等臂杠杆和不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并指出“挈,长重者下,轻短者上。
”即杠杆的平衡,不但取决于两物的重量,还与“本”、“标”的长短有关。
可见墨家已知道了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调节杠杆的平衡,并已进行了杠杆原理的探讨。
墨家还叙述了斜面上的物体失去平衡的道理,以及利用斜面来提升重物的方法。
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e74dba27dd36a32d737581fd.png)
二、库仑的引力实验 1.库仑(1736-1806): 法国人,当过法国部队的技术军官,后 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2.库仑的扭秤实验 金属丝的扭力正比于扭转角,将扭丝悬挂起来,可以测 万分之一格令的小力,1785年库仑据此制成电秤,以测定电 力。 3.库仑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4.库仑定律的建立使电磁学进入了定量的研究,使电磁学真 正成为一门科学,数学的引入,使这门科学更锦上添花。 ※类比方法的成功 如果不是与万有引力进行类比,单靠实验具体数据的积 累,严格的库仑定律的形式将很难得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类比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欧姆定律(1787-1854) 欧姆定律 欧姆,德国人,家境贫困, 欧姆,德国人,家境贫困,中断大学学 业后当了中学老师。 业后当了中学老师。后被慕尼黑大学任命为 教授。 教授。 将付里叶在热学中提出的热流、热阻, 将付里叶在热学中提出的热流、热阻, 类比电学中的电流、电阻, 类比电学中的电流、电阻,温度差类比电势 通过实验验证, 差,通过实验验证,在1826年发现了欧姆定 年发现了欧姆定 律,由此与电流相关的物理量可以测定和推 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 出。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 姆”。
二.古代物理学
1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1)力学方面 (2)电磁学方面 (3) ) ) ) 的计算( ) 天文学 (4)π的计算(5)声学 ) 的计算 2古希腊时期的物理进展 古希腊时期的物理进展 埃拉多塞(公元前 公元前275-公元前 公元前195)用三尺 埃拉多塞 公元前 公元前 用三尺 长的竹竿测地球周长 阿基米德 铜镜烧船 杠杆定律 3古印度、巴比仑和阿拉伯的贡献 古印度、 古印度
小插曲: 小插曲: 为了验证“地电” 天电”的相同处, 为了验证“地电”与“天电”的相同处,富兰克林想 到雷可以击死动物,于是他就实验用“地电”去击杀火鸡, 到雷可以击死动物,于是他就实验用“地电”去击杀火鸡, 结果被电打昏了。苏醒后,却不介意地说: 结果被电打昏了。苏醒后,却不介意地说:“我本想用电杀 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了一个傻瓜。 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了一个傻瓜。” 然而,风险是的确存在的。 然而,风险是的确存在的。1753年,俄国的里赫曼在 年 做大气电实验时不幸中电身亡,为科学献身。 做大气电实验时不幸中电身亡,为科学献身。 发明避雷针: 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并不满足,将他的发现转化为了新的发明。 富兰克林并不满足,将他的发现转化为了新的发明。 避雷针诞生了。 避雷针诞生了。 科学兴趣广泛 命名了正电,负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命名了正电,负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研究了火炉 的改良,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 的改良,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 写出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的著作。 写出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的著作。 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 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为祖国 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的政治活动家。 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的政治活动家。
卡约里物理学史每章简介
![卡约里物理学史每章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219b0a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6.png)
卡约里物理学史每章简介大家好呀!今天来给大伙讲讲卡约里物理学史每章的简介哈。
一、第一章:古代物理学的萌芽。
这一章啊,就像是物理学这座大厦的地基。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聪明的古人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的发现。
比如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琢磨物体的运动啊,像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观点后来被证明不太对,但那也是探索的开始呀。
还有中国古代,对力学、光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像墨子就对光学现象有过一些记载,这多牛啊!总之呢,这一章就是让我们看看物理学在古代是怎么一点点冒头的。
二、第二章:中世纪物理学的发展。
到了中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就像是在曲折的小路上慢慢前行。
一方面,宗教对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束缚,很多研究都得在宗教的框架下进行。
但另一方面呢,也有一些学者在努力突破。
这个时期,一些大学开始兴起,学者们有了更多交流和研究的机会。
比如说,对天文学的研究就有了新的进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一开始不被大家接受,但那可是挑战传统观念的大胆想法啊!这一章啊,让我们看到了物理学在中世纪那种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发展过程。
三、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物理学的变革。
哇哦,文艺复兴时期那可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代啊!就像是一场热闹的狂欢派对。
这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对科学的追求变得更加热烈。
伽利略这位大神就闪亮登场啦!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对物体的运动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那可是推翻了之前一些错误的观点。
还有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为后来牛顿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这一章就像是物理学从沉闷的中世纪走向光明未来的转折点,超级精彩!四、第四章:经典物理学的建立。
经典物理学的建立那可是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啊!牛顿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他就像是物理学界的超级巨星。
牛顿的力学体系,把天上的行星运动和地上的物体运动统一了起来,这多厉害啊!还有热力学、电磁学等领域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1.力学方面我国古代力学知识源远流长,积累丰富。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在“墨经”中,记述了墨子(公元前478-前392)等哲学家对力学方面的一些精辟见解,如“力,刑之所以奋也。
”,表达了力是使人和物的“奋”即由静到动的根本原因。
还对杠杆进行了研究,指出:“相衡,则本短标长。
”说明了在称量重物时,要想与砝码平衡,就要调整重臂“本”和力臂“标”,这一记录比阿基米德早二百多年。
我国科学家的朴素的宇宙观,例东汉的张衡强调:“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明“武备志”记载:“水战,可离水三。
四尺燃火,即飞出水面二。
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
”发展了二级火箭装置。
2.电磁学方面在静电学方面,在西汉末年,(公元前20年)就有记载,在磁学方面更有骄人记录:1)传:4000年前,黄帝与蚩尤打仗,但蚩尤作雾,黄帝则使用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使蚩尤大败。
2)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秦始皇为了防避刺客,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若刺客身怀刀刃将被磁门吸住。
3)指南针比法人古约特早几百年。
3.天文学比较突出的是张衡(公元78年-139年),生于河南南阳石桥镇,公元111年担任了东汉主持天象观测、编订历法的太史令,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国际天文学组织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和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
元朝的郭守敬等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4.π的计算“π”是物理、数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常数,测算它的精确值对科学的发展很重要。
先秦取圆周率为“周三径一”魏晋时期的刘徽应用极限思想,采用割圆法,算出了当时世界上π=3.1416的数字。
*割圆法:刘徽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其面积“将与圆周合体,而无所缺矣。
”据说他将正多边形割至了3072条边。
南北朝的祖冲之(429-50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的值推算到3.1415926~3.1415927的人。
祖冲之利用方法:方和圆的相互转化。
据说祖冲之做了更细致的工作,在圆内接12288,……个边的多边形,具体的研究方法写入“缀术”,但这本书在宋朝失传了。
国际上已把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命名为“祖冲之”。
5.声学1979年出土了战国时期制造的曾侯已编钟,说明了古代祖先对音节音律方面的极高造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等,巧妙地应用了声学原理,至今仍令人为之瞩目。
6.小结中国是世界上科学发展最早的国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古希腊时期的物理进展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30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世界观的胚胎、胚芽。
——恩格斯泰勒斯(公元前7世纪)的天文观、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说都发展成古代科学的瑰宝。
古希腊与中国成为东西方两个交相辉映的中心。
1.埃拉多塞(公元前275-公元前195)用三尺长的竹竿测地球周长。
埃及的尼罗河旁有两个城市赛恩和亚历山大,由于已修路,联系比较便利。
在塞恩有一口很深的井,夏至那天,阳光会照到井底,而同时阳光在亚历山大对竹竿将有一个投影,由此我们可测出θ角,根据几何关系可知,∠AOS=θ,OS=0A为地球半径,则:折算出的地球周长与当今的计算值相差仅几百公里。
2.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出生在古希腊的叙拉古。
1)铜镜烧船:地中海,罗马要灭亡叙拉古。
阿基米德让妇女用铜镜组成一面聚光镜烧战船上的帆,浸了油的绳与桅杆和帆都烧起来了。
1747年,法国科学家布韦为了验证这一情况,用360面镜子,拼成一个大凹镜,烧灼了70 米外的木堆。
2)杠杆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3)数学上,得出了球体、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古印度、巴比仑和阿拉伯的贡献古印度、巴比伦和阿拉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贡献也很惊人。
据载,古印度发现了十进制记数法,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逐步演变为当今的“阿拉伯记数”。
在祖冲之之后1000年,阿拉伯数学家求得圆周率π,准确到小数之后17位。
总之,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瑰丽的文明,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被发现和记载下来,成为今后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古代物理学的特点1.物理现象虽被发现和记录下来,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2.受神学的支配很强。
3.天才的臆测建立在笼统的直觉观察之中。
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马其顿国王私人医生的儿子,18岁进入柏拉图学院,约在公元前342 年,他成为亚力山大大帝的私人教师。
一生著作颇丰,在科学领域里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某些大科学家“比起亚里士多德不过是小学生。
”——达尔文2.主要观点提出物理学名称的第一人,强调科学分类若物体不受力,运动即停止物体越重,下落速度应该越大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行星和月亮应该围绕它转亚里士多德像托勒密地心说图亚氏观点从归纳日常生活出发,加上哲学思辩,后来发展为经院哲学,成为自然科学的障碍。
﹡经院哲学: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适应神学,人的知识不必来自实践,而是存在于教义之中。
3.被利用亚氏的某些观点符合封建与宗教统治者的利益,统治集团将其抬到吓人的高度,企图让科学成为宗教和封建统治的装饰。
僧侣主义扼杀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活的东西,而使僵死的东西永世长存。
——列宁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第一节新芽破土一、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契机(15世纪后半期开始)1.社会物质条件欧洲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耕得到改进,风力水力得到普遍使用。
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发明经蒙古,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更为其发展推波助澜。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环游世界,这些都刺激了资产阶级对生产技术的兴趣,科学的发展有了社会物质条件。
2.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丁的神曲,米开朗基诺的雕塑,莎氏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出现,代表了人们要求思想自由,科学要求摆脱神学附庸地位,反对迷信和权威的心声。
3.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培根:“证明前人说法的唯一方法,只有观察和实践。
”“实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我的老师。
”2)达·芬奇(1452-1519):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科学革命的风暴已经不可避免了。
二、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1.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地心说:地球是绝对静止的,一切运动都是相对于地球而运动的。
地心说受到宗教的吹捧与肯定。
日心说:如果是地心说,这样的观点来描述行星的运动时,行星有无法解释的忽快、忽慢、逆行及留的现象。
地动日心说可以对天体的运动给予完满的解释。
“天穹的周转是一种视运动,实际是地球运动的反映。
”2.“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写成,它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三、第谷与开普勒1.丹麦人第谷(1546-1601),经过20年的反复的天文观测,积累了大量准确的星体运动观测资料,被人誉为“星学之王”。
2.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第谷的学生与助手,从第谷对火星的观测资料与他理论计算的8分之差入手,发表了开普勒三定律。
写出“宇宙和谐论”,使我们对天穹星空的认识,由杂乱到有序。
开普勒的一生,虽多病贫穷,但都未动摇他破解天体奥秘的决心,他把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四、舍生取义的布鲁诺布鲁诺(1548-1600):因宣扬日心说,1592年被捕。
1600年,面对宗教法庭的审判,他说:“我希望你们到大庭广众中去把我点燃,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可以以自身燃起的大火,去照亮后人的道路。
”布鲁诺英勇就义于罗马的鲜花广场。
总之,16世纪中期,日心说与地心说的血与火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宗教桎梏下解放的标志,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自然科学在批判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开创着自己的道路。
第二节运动学的奠基人---伽利略一、伽利略对落体问题的研究对运动无知,也就对大自然无知。
——西方谚语1.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比萨。
奠定了经典力学中运动学的基础,改进了望远镜,使之能放大32倍。
代表作《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33年,69岁高龄时曾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
仍致力于科研,于1638年又写出了《关于两门新科学对话》一书。
直到1979年,300多年后,教会才宣布为伽利略平反。
《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封面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爱因斯坦2.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怀疑:怀疑:如果轻物体m下降的速度比重物M慢,那么用一根绳子把m、M栓在一起又怎样?“冲淡引力思想”——斜面理论:为了研究落体的情况,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以“冲淡引力”,延长落地时间,便于观测。
3.斜面实验:二、意义1.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结合的成功不是单纯做实验,而是从明确的物理思想出发,进行数学推证,选典型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2.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检验的成功之路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演绎的巧妙结合。
3.落体运动也是一种匀加速运动1586年,斯蒂文和德哥罗在一所二层楼做实验,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
4.伽利略的预见“一门广博精深的科学已经启蒙,我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它的开始,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将会探索到各个遥远的角落。
”第三节牛顿的伟大综合和理论飞跃一、牛顿简介1. 牛顿1642年生于英国。
从小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还未出生,父亲逝世,两岁母亲改嫁,在舅舅和姥姥家长大。
2.1661年考入剑桥大学31 学院。
由于学习勤奋,受到巴罗教授的赏识,1664年成为研究生。
3. 1665年开始研究微分和积分及万有引力定律。
1665年伦敦大瘟疫,一个夏天病逝3万人。
牛顿回到家乡,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苹果落地”的故事。
(据说是法国作家伏尔泰从牛顿侄女那儿听来的。
)4. 1687年出版旷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由好朋友哈雷资助出版。
人们争相购阅。
5. 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终身会长。
6. 1705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称号。
7. 1727年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让我们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
”——碑文二、牛顿取得成功的历史条件1.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航海的发展,需要对天体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对机械加工作物理原理的解释。
2.物理方面的进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摧毁了附着在神学上的宇宙观,得到了几乎所有科学家的认同,教会的迫害反而使真理的声音广为传播。
伽利略奠定了在运动观上的正确理论,各种力正在被发现。
3.在英国,政局比较稳定,商业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从自身的角度,开始注重科学研究。
4.科学的国际研究联系加强。
英法成立了“皇家学会”和“皇家科学院”。
三、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意义(1687年发表)序言:“我把这部著作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我希望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从力学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