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是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中,通过主导部门与辅助 部门的合理搭配,实现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种经营相结合。 其中,主导部门体现专业化方向,辅助部门则体现多种经营。
12.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12.3.1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
农业政策的法制化是指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 内容都应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与其相抵触。
农业政策的法律化是指农业政策项法律的转化, 即有权的国家机关将经过实践检验,却已成熟、 稳定,在较长时期内规范社会关系的农业政策上 升为国家法律,使这些农业政策具有人人必须遵 守的法律效力,使农业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法 律的促进和保障。
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工农业协调 发展的考虑
11.2.2提高农业生产率,满足社 会对农产品质与量的需求
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 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农产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都是社会发 展所需要的,但又不完全是自发的,需 要政府的积极参与
11.2.3培育农业市场机制, 稳定农产品市场
农业宏观调控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 府农业行为,是政府干预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
11.1.2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1.农业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 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 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 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农业的外部性有正有负,涉及 许多方面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 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的和发展的概念, 这要看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是否与客观的要求相适应。 所谓“相对的”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即农业产业结构 是否合理是相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经济、社 会条件而言的。所谓“发展的”是从时间上来说的, 即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生 产力水平而言的。
农业是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的 产业,
一方面,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离 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由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当的生产方式,会损害生 态系统的平衡,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自 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系统的损害,则会影响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 贡献份额将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都具有市场需求诱导性,即人 们在逐利性的驱使下,根据市场需求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和 人力资本积累。
这对于能够形成有形商品的技术进步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 周期比较长的农业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来 说,获利的可能性比较小或者说比较遥远;农业由于比较利 益低下,因而一般农民的收入低于非农产业人员的收入,农 业中一般情况是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业中人力资 本积累严重不足。
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与否,通常有四
相关的标准与法律需要政府来制定,因而是政 府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
11.3.2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与服务领域
信息是现代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准确 及时与否,决定着决策的成功与失败。
有用的信息生产成本比较高昂,但由于具有无形性, 一旦扩散出去以后,难以阻止不付费的人利用该信息, 并且增加信息利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而具有公 共产品的特性。
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必须建在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
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势必要增加政府对农 业宏观调控的力度、范围和难度,而政府行 为的失灵又会造成更大的效率损失。
因此政府必须首先培育农业市场机制,让市 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 对农业市场失灵的部分进行宏观调控。
11.2.4保护农业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多功能所提供的许多非商品产出具有不同程度的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既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的部分特性。
来自百度文库
3.农业的弱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非农产业的用地不断增加,地价不 断上涨,土地用于非农产业的报酬远远高于农业,使农地的 流失不断增加;
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使得农业中的资金和较高素质的 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造成农业的资金短缺和高素质劳动力 的缺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 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 调控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地、森林、草原、生物、水
政府必须实行严格的环境政策,保证农 业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保证农业有一 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保证农业能 够为社会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出 贡献。
11.3.8农业政策法制化 与法律化领域
11.1.1农业宏观调控的涵义
农业宏观调控是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农业部 门和领域中的特殊体现,它是政府作为主体,着 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 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所进行 的调节和控制,以促使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 优化,要素合理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 协调发展。
是否能按比例得到满足
12.2农业产业结构形成 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
12.2.1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水平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 件
2.需求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地理环境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4.劳动力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 5.资金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6.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条件
11.3.5粮食专项储备领域
粮食等农产品储备的基本功能,除稳定 供求之外,还能平抑价格波动。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全球资料计算得出 的粮食合理储备结论是:储备量达到当 年消费量的17%~18%就比较安全。
但各国的储备量多少为最佳,需要从本 国国情出发决定。
11.3.6区域性贫困与扶贫开发领域
区域性贫困就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连的集中 连片的贫困。其成因是不利的地理位置、脆弱 的生态环境、贫瘠的土地。
区域经济理论
杜能 “孤立国” 佩鲁 “增长极” 缪尔达尔 累计因果关系理论 克鲁格曼 新经济地理学
12.3.2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的评价标准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 提高经济效益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3.能最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12.3.3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 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2.农业的公共产品性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 品。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 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他所具有的不会因某一主体的消费而 减少其他主体对这一产品的消费量。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 产品,而只具备这两个特性中的一个的产品则被称 为准公共产品。
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 面的基本问题。
12.1.2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1.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 2.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 3.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
12.1.3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 结构的重要意义
1.它影响着农业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 2.它影响着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
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关系能否充分发挥 3.它影响着农村中劳动力资源能否充分合理利用 4.它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
特别是农村交通、通讯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相对不 发达,加之农业生产者经营规模狭小、生产与生活地 域分散,农民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中。 并且农民一般文化水平比较低,自我收集、整理和加 工信息的能力较差。随着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的 提高,农民迫切需要得到相关的市场与技术信息。
11.3.3农业科研、教育 和技术推广领域
12.2.2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
畜牧业生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发展速度远远 超过了种植业,从而使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 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
在畜牧业中,提供低脂肪、高蛋白畜产品的畜牧比重日 益增加 。
在种植业中,一方面随着牧业的迅速发展,种植部门生 产的粮食,越来越多地被用作饲料,种植业为畜牧业服 务的趋势正日趋明显。
11.3.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农业中的许多基础设施,如水库、大型的主干沟 渠、主干道路、气象服务等,农户无力也无法建 设,只有将其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领域,才能够 满足社会对农业发展的要求。
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意味着扩大了农业 的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 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也符合WTO“绿箱”政策的要求。
第四篇 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
11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12农业产业结构 13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4农业可持续发展
11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11.1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涵义与理论依据 11.2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 11.3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
11.1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 的涵义与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经济作物、水果、疏菜、饮料作物在种植业 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观赏植物,花卉盆景等生产部门的 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农业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存在两个客观规律:
一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结合在一起 二是专业化与多部门经营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
食发展水平。 一方面是通过各地区、各生产单位的各具特色的生产专业化,
正是由于这种自然条件的不利,才造成了落后 的基础设施、低下的教育水平和高速的人口增 长,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劳动生 产率低下,基本的食物消费得不到保障,陷入 持续性的绝对贫困。
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的介 入 ,扶贫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11.3.7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 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
12农业产业结构
12.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 12.2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 12.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12.4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12.5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2.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 点与重要意义
12.1.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 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 的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 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
相对于新兴的非农产业来说,农业科研周期较长,技术进步 相对缓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相对滞后于非农产业产 值份额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恩格尔定律的作用,农产品不耐储 运等特点,使得农业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 力,农民与非农业就业者的收入差距拉大
4.农业的不稳定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巨大的正 外部效应
11.3政府对农业宏观 调控的主要领域
11.3.1农业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建设领域
农业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的建 设,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和其市场 竞争力,使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序、公 平竞争,使消费者吃到安全卫生的食品,都是 至关重要的。
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外部性来看,正的外部性包 括形成的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持、二氧化碳 吸收、控制洪水等;负的外部性包括水土流失、 水资源耗竭、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野生动植物 栖息地丧失、农业化学品污染等。
从农业的经济外部性来看,包括经济缓冲作用、 国土空间上平衡发展、确保农村活力等。
从农业的社会外部性来看,包括社会的稳定作用、 确保农业劳动力就业、社会福利替代等。
首先,由于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 交织在一起,受到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
其次,农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 再次, 农产品的蛛网效应 最后,农产品的鲜活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
费的常年性
11.2政府对农业宏观 调控目标的确定
11.2.1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原因:在工业化初期,农业要为工业的 发展提供资本积累;后期农业贸易条件 不断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