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思想史全套精品课件
3、《诗经· 商颂· 玄鸟》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 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 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 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 是何 。
3、《诗经· 商颂· 玄鸟》 • 宋国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 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 开国君主成汤的功绩,热 烈赞颂了殷商高宗武丁复 兴殷商,国泰民安,四方 来朝,表现出热烈庄重的 祭祀氛围和虔诚的祝愿。 《玄鸟》以简炼的笔墨勾 画殷商史事。 • 这里也显示了神权思想和 敬德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商时期社会思潮总结
• 1、神权和专制思想
• (1)神权思想 •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天有如父亲,下面的王是儿子, 众民更在其下,所以要听从上天,听于神示。王则自有天命。 • (2)王有专制的权力 • “予告汝训汝”, “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下民的言论权受到钳
2、《尚书》中《盘庚》
•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 “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 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 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従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 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 绥四方。” 盘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 “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王 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従 康。”……
盘庚迁都
•
殷墟宫殿复原图
大禾方鼎
商
续 2、《尚书》中《盘庚》
中国社会思想史 教学课件
式、处世态度
“早熟”的中国社会思想之现代意义
• 中国社会思想的起落轨迹 • 全球化与“世界性的战国时代”。资源争
夺:世界大战—经济实力较量 • 全人类的共同生存。全球化的现实需要有
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 • 和平发展的思想理论前提——人与人(国
与国)的相处规则 • 民主人权与德治天下的权衡。(非洲)
• 宗法制完善 • 嫡长子继承制 • 亲亲、尊尊 • 周王朝“兴灭继绝”
周代宗法制
• 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 由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阶梯,形成为我国奴隶社会 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 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制传统、科层制官僚体系、
中国社会思想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文化自觉
• 什么是“文化自觉”?
–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 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明白 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联系 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 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
• 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忠君、天人 合一、差序格局、
讨论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亲土眷国、中 庸中和、天人合一、刚健有为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和平、宽厚、 知足和适可而止、和谐(人与自然、人与 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统一性(政治、思想、民族、文字)、 • 连续性(政治理念的连续性、学术思想的
中国社会思想史
绪论 原始社会的社会思想
具体内容--以孔子为例
• 社会化(人性)--诗 • 社交、处世—修己 • 社会互动—礼 • 家庭—孝悌 • 组织团体—信 •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早熟”的中国社会思想之现代意义
• 中国社会思想的起落轨迹 • 全球化与“世界性的战国时代”。资源争
夺:世界大战—经济实力较量 • 全人类的共同生存。全球化的现实需要有
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 • 和平发展的思想理论前提——人与人(国
与国)的相处规则 • 民主人权与德治天下的权衡。(非洲)
• 宗法制完善 • 嫡长子继承制 • 亲亲、尊尊 • 周王朝“兴灭继绝”
周代宗法制
• 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 由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阶梯,形成为我国奴隶社会 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 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制传统、科层制官僚体系、
中国社会思想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文化自觉
• 什么是“文化自觉”?
–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 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明白 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联系 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 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
• 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忠君、天人 合一、差序格局、
讨论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亲土眷国、中 庸中和、天人合一、刚健有为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和平、宽厚、 知足和适可而止、和谐(人与自然、人与 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统一性(政治、思想、民族、文字)、 • 连续性(政治理念的连续性、学术思想的
中国社会思想史
绪论 原始社会的社会思想
具体内容--以孔子为例
• 社会化(人性)--诗 • 社交、处世—修己 • 社会互动—礼 • 家庭—孝悌 • 组织团体—信 •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7)[58页]
第一节 洪秀全、洪仁玕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洪秀全、洪仁玕的社会思想
洪秀全“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平等论 洪秀全的妇女解放思想 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洪仁玕的近代化思想 洪仁玕的近代社会福利观
洪秀全其人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嘉庆十九年 (1814年) 出生,卒于同治三年 (1864年), 出身于农 民家庭,16岁时因家贫辍学,一边随父兄种地, 一边读书。18岁后开始做 乡村塾师,同时多次 参加科举考试,但均名落孙山。他痛恨政治腐败, 科场黑暗,从 此与科举仕途决裂。1843年, 洪秀全因阅读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 《劝世良言》 而开 始信教,并创立拜上帝教。在传教过程中, 与地主团练发生冲突,使洪秀全逐渐由 “传教者” 转变为农民革命领袖。
三、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其次,要想实现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就必须实现土地 公有,将一切土地按 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各户农民耕种: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 则迁此处。凡天 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 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 荒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 寡则分寡。”
三、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从内容上看,作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包括了政治、军事、 文教、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具有全方位特性。其理想社会论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三、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构成模式
首先,洪秀全理想天国的基本原则可以用 “四有二无”来加 以概括,即: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二、洪秀全的妇女解放思想
在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洪秀全则借助基督教的平等理论,突 破了封建 “夫权”的枷锁,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男女平等色彩 的主张和措施。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点: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48)[46页]
二、论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仁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孔子的“仁”是一 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一言以蔽之。“仁”的要求是很高的,孔子从不轻易说谁是 “仁人”。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他对“仁”的高度概括,所谓仁就 是克制自己,使礼治得以实行。我们认为孔子的“仁”,就是社会制定的人与人关 系与每个人主动服从“礼”,主动按社会规范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等行为的有机总和。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第六章 “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 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第八章 “法后王”以改造社会秩序的荀子及韩非法家社会思想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孔子提出的各项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都是从“己”出发的,自己处于什么样的 角色,就要按照这种社会角色所应持的行为你标准去与对方交往。孔子还认为,在 这些人际交往的准则中,最重要、最爱基本的是“孝”和“悌”。家庭生活中形成 的孝悌观念,将影响人的一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保持温良恭俭让的本色。
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 出,中国古代的社会关系结 构,不是西方式的“团体格 局”,而是一种“差序格 局”,是以“己”为中心, 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 人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 的分子一般大家在一个平面 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 愈推愈薄,社会范围是一个 根据死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第二节、孟子的社会思想
性善论 论社会交往准则 论社会分工 对社会问题的考察及社会管理方案 理想中的小康社会模式
孟子其人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26)[95页]
第一节 李觏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李觏的社会思想
论人性与人的欲望 论礼的社会功能 论社会控制 论社会治理
李觏其人
李觏 (1009—1059年),字 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 (今江西省 南城县)人,出身 于小地主家庭, 少年时家境已衰败。曾两次应试不中, 晚年由范仲淹等推荐为太学助 教, 后为直讲,故被称为 “李直讲”。 李觏一生以教授为业,曾在南城立学, “为之 师,四方来学尝数百人”, 又创立盱江书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版) 主编:王处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第五篇 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
第五篇 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论人性与人的欲望
在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中,李觏并没有超出董仲舒、韩愈的思 想格调,他对中国 人性理论的发展,在于他对前人的几种人 性论加以综合,形成了他性三品、人五类的 学说。
一、论人性与人的欲望
李觏认为,只有韩愈的性三品之说才是最为正确的,最能反 映现实社会中的人性。他对中国人性论的发展,正是以韩愈的 相关理论为基础的。 韩愈论人性有三品,其中大多数人属于 “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社会化。李 觏则在此基础 上,又把人分为五类:
二、论礼的社会功能
第四,论作为行为规范的 “礼”。 李觏把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 “礼”又称作 “法制”。其内容 包括 “礼乐刑政”,而 其中的礼居于核心地位,乐、刑、政 皆统一于礼,而且是同出于礼而辅助礼的。
二、论礼的社会功能
第五,论礼与其 “三支”、“四名”的关系。 “三支”就好像人的手足—样,是 “同生于人而辅于人者 也”。 如果没有手足,头部和胸腹部都不能动弹,只有 “手 足具而人身举”。同样的道理, “三支”对于礼的关系是: “三支立而礼本行”,故他认为 “三支”是 “礼之用”。
《中国社会思想史》PPT课件
---
人的社会化:管仲的社区教育观
» 管仲一方面认为四民定居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有助 于青少年社会化,因为社区中阶层相同,文化模式一致,可以互 相暗示,模仿,不致发生行为失范。
» 如士在同一社区,“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 农在同一社区可互相探讨学习种田技艺,也可以互相传授经验, 商谈讨作买卖.
---
人性论 :孟子的性善论
» (1)关于人性的主义:“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人的自然属性不是性,而人的社会属性才是性。
» (2)人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自然属性人与动物都有,而社会属性如仁义礼智之类 则只有人才有,“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无论士农工商,子弟则同处相应的社会环境中“少而习焉,其心 安焉,不见异物之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 不劳而能。”其目的是避免社会流动,保持稳定。
---
人的社会化:孔子的学校教育观
» (1)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 (2)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
天命观神学论商代以德配天因为天命无常作事无愧于人周代至周公天民皆重一方面认为周王受命于天必须敬天而且必须有德行敬德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民的重要性牧野之战认为牧民如子顺应民心让人民顺从才能让社会长治久安知已疾苦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第一讲:绪论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参考书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人的社会化:管仲的社区教育观
» 管仲一方面认为四民定居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有助 于青少年社会化,因为社区中阶层相同,文化模式一致,可以互 相暗示,模仿,不致发生行为失范。
» 如士在同一社区,“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 农在同一社区可互相探讨学习种田技艺,也可以互相传授经验, 商谈讨作买卖.
---
人性论 :孟子的性善论
» (1)关于人性的主义:“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人的自然属性不是性,而人的社会属性才是性。
» (2)人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自然属性人与动物都有,而社会属性如仁义礼智之类 则只有人才有,“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无论士农工商,子弟则同处相应的社会环境中“少而习焉,其心 安焉,不见异物之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 不劳而能。”其目的是避免社会流动,保持稳定。
---
人的社会化:孔子的学校教育观
» (1)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 (2)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
天命观神学论商代以德配天因为天命无常作事无愧于人周代至周公天民皆重一方面认为周王受命于天必须敬天而且必须有德行敬德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民的重要性牧野之战认为牧民如子顺应民心让人民顺从才能让社会长治久安知已疾苦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第一讲:绪论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参考书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社会思想史.ppt
研读思想史属于基础训练的一部分,从它那里 不仅可以吸取必要的营养,以扩展自己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性格和理路的亲近与跟随 中,可以测知自己可能发展的趋向。
制度的焦虑和生命的焦虑,是人类的两大 焦虑。是思想家们所思考并力图解决的核 心问题。 人类是以群居形态生活于一定的环境中的, 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品质, 而环境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其社会制度的是 否合理,如何制定一个适应共同体文化传 统的社会制度,实现长治久安,这是制度 的焦虑。
在知识越来越被学科化切成各种零碎、科 学越来越被教条化束住自身潜力的今天, 不断回到思想史的鲜活源泉,吸取创生时 刻的伟大强力,乃是各科学术贯通发展的 真正内在需要。
“思想”也许沉睡在“历史”里,思想史研究 却是一种清醒的、活生生的当下活动。 在关键的时刻,那些暂时休眠的伟大传统会苏 醒过来,帮助我们突破现实的困定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
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是社会学研究和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实践中,中国社会 思想史教学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具体来说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一)社会学学科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会学理论的需要 1. 社会学学科若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的 发展,其应用研究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 社会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不能与自身的传 统结合,以形成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则 不能对中国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发挥指导作用, 整个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意义将会降低;
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 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 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 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的内在历史过程 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学科。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35)[64页]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到稍后的阮籍、嵇康时期,则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 想 宣战了,再到向秀、郭向时期,则更进而以注疏 《庄子》 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了。这就是所谓魏晋玄学。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玄学既然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思想体系而与儒学对称,自有其 不同于儒学的自身 特点,这就是以 “道”为思想核心,以 “贵无”为主导倾向,将 《老子》、 《庄子》、 《周易》 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第二节 何晏、王弼社会思想 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 第四节 嵇康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 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 “独尊”的社会条件,儒学能否适 应新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存 在与发展,已成 为当时儒学以及整个思想界面临的新问题。 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在这 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 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王弼其人
王弼 (226—249年),字辅嗣,魏 国山阳 (今河南焦作)人,有年仅24岁。 “当 何晏风徽鼎盛之时,有不世之天才王 弼出,始树立清谈之宗风,开玄学本体论 之端绪,合儒道第一义而为形之上学”, “由生生化化之宇宙观,而至于处世接物 之人生 哲学,治国平天下之政治理论,皆 为此体用一如之大机大用一以贯之,实中 国文化上 一种至高无上之境界,广大精微, 圆融无间,诚伟观哉”。他是汉末党锢八 骏之一 王畅的玄孙,清流自由之士王粲的 侄子,因此这个早熟的思想家,其学虽谓 创新,实 承家学,复遭际时会,秉天纵之 才,集时代之大成。由于他的思想学说深 得何晏赏 识,遂被并称为 “何王”。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
中国社会思想史53页PPT
第六章儒学反思的谶纬化 “谶”“纬”之风 谶纬政治的现实需求 儒学谶纬化的理论动力 儒学的谶纬化 儒学谶纬化的终结
第七章儒学反思的抽象化(形而上学化)
玄学的浸润与儒学反思概念的抽象化
佛学的风薰与儒学反思方式的纯化
P3
理学的兴起与儒学反思的体系化构造
第一讲儒学社会的概念
相关概念的质疑 一个新的视角 中国社会的历史演进
中国
社会
思想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ocial thoughts
W W W . E - S H I P .C O M
主要章节内容
绪论:儒学精神的三个命题及其合理化路径
儒学社会及其主导精神
儒学反思的三个命题
儒学反思的内在规定性
儒学精神的合理化路径
第一章儒学反思的场域
远古社会中的“巫文化”
部分西方研究者运用的概念 资本主义的情结
P7
相关概念的质疑之二:“传统社会”的概念质疑
“传统” “传统社会”
P8
一个新的视角:儒学社会
西周—春秋战国 —汉武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前儒学社会 儒学社会…… 儒学社会的解构…………后 儒学社会
P9
儒学社会
一种理想的社会类型
P11
儒学精神
儒学的基本精神或基本理念是指,在前儒学社会以及儒学 社会发展过程中贯穿于整个儒学发展过程的、不变的基本 要素。
儒学精神是精义儒学、经典儒学以及解释儒学的最大公约 数。
如果不仅就其理论形态而言,而且考虑到儒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意义,那么儒学精神可以进一步被表述为三个相互联 系的命题或要素:
P4
相关概念的质疑之一:封建社会的概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21)[47页]
第一节 墨家的社会思想 第二节 杨朱学派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墨家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墨家的社会思想
论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 论社会问题 管理社会的方案 理想的社会模式 论社会控制
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 468-前376年,正是战国初年。他自称为“贱 人”,没有贵族身份,也没有耕作之累,但 会做木工,尤其擅长造车,自夸与鲁班各善 其长。相传他早年受过儒家的教育,后来抛 弃儒家,创立了自己的学派。
四、理想的社会模式
指出社会的弊端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管理社会的过程就 是实现理想社会的过程。墨子构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 爱”、“尚同”的社会。
四、理想的社会模式
第一,在墨子的理想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不分亲疏,互相 关爱,形成“爱无等差”的关系。墨子认为,社会冲突和矛 盾是由群体成员不能互相关爱引起的。人与人之间,集团 与集团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应该“兼相爱、交相 利”,从而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会。
三、管理社会的方案
墨子为管理社会方案 立下宗旨,即“求天 下之利,除天下之 害”,并提出要因地 制宜,针对各诸侯国 的不同社会问题采取 不同的方案。在此基 础上,墨子还提出管 理社会的几项原则:
三、管理社会的方案
第一、必须体察下情,这是社会治乱的根本。 第二、要有一定的步骤。 第三、要制定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价值准则。 第四,要鼓励人民自由竞争,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社会的贤者。 第五,必须注重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第六章 “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 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第八章 “法后王”以改造社会秩序的荀子及韩非法家社会思想
第一节 墨家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墨家的社会思想
论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 论社会问题 管理社会的方案 理想的社会模式 论社会控制
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 468-前376年,正是战国初年。他自称为“贱 人”,没有贵族身份,也没有耕作之累,但 会做木工,尤其擅长造车,自夸与鲁班各善 其长。相传他早年受过儒家的教育,后来抛 弃儒家,创立了自己的学派。
四、理想的社会模式
指出社会的弊端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管理社会的过程就 是实现理想社会的过程。墨子构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 爱”、“尚同”的社会。
四、理想的社会模式
第一,在墨子的理想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不分亲疏,互相 关爱,形成“爱无等差”的关系。墨子认为,社会冲突和矛 盾是由群体成员不能互相关爱引起的。人与人之间,集团 与集团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应该“兼相爱、交相 利”,从而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会。
三、管理社会的方案
墨子为管理社会方案 立下宗旨,即“求天 下之利,除天下之 害”,并提出要因地 制宜,针对各诸侯国 的不同社会问题采取 不同的方案。在此基 础上,墨子还提出管 理社会的几项原则:
三、管理社会的方案
第一、必须体察下情,这是社会治乱的根本。 第二、要有一定的步骤。 第三、要制定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价值准则。 第四,要鼓励人民自由竞争,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社会的贤者。 第五,必须注重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 第六章 “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 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第八章 “法后王”以改造社会秩序的荀子及韩非法家社会思想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二版)课件:原始社会及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氏族社会时期社会思想的产生
恩格斯说:“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 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克 拉拉·汤普逊说:“社会不是某种与人相对 立的东西,而是由人创造,同时又创造了 人的东西”。也就是说人类与人类社会是 同时产生的。我们则更可进一步说,人类、 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社会思想是同时产生的。
二、原始宗教与社会习俗所体的社会思想
在原始社会的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 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人们对于自然和 现实社会的歪曲反映,是一种被歪曲了的 社会思想,但它一经产生,就对氏族社会 的群体生活起着控制作用。
三、 巫觋文化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规 律知道的还很少,所以面对自然界对人类 生活的困扰,常感到无能为力,他们常常 感到自然界不照他们的期望的情形变化和 运动,因此他们就幻想到在自然界的背后 藏着一些小神小鬼,有意地与他们为难, 原始宗教就从这种情结中产生出来。
三、 对人民英雄的歌颂
古代神话中,还塑造了很多为民除害 兴利而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人物。
四、 古代神话所反映的社会思想之特点
1、它是非常粗浅、简单而不发达的; 2、它是各不相关,没有系统的; 3、在全部古神话中,可分为人对自然和人对社 会两类,而属于人和社会的一类为数甚少,绝大 多数是反映人和自然斗争的情况的; 4、只是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隐隐约约地反映出 一些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进化的思想, 而没有抽象的社会思想。
第二节 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一、 古代神话与社会思想
神话的产生并非出于人类的毫无根据 的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所 以说,“古代每一个时期的神话所包含的 特定意义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能离 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而作 凭空的推想。”
一、氏族社会时期社会思想的产生
恩格斯说:“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 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克 拉拉·汤普逊说:“社会不是某种与人相对 立的东西,而是由人创造,同时又创造了 人的东西”。也就是说人类与人类社会是 同时产生的。我们则更可进一步说,人类、 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社会思想是同时产生的。
二、原始宗教与社会习俗所体的社会思想
在原始社会的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 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人们对于自然和 现实社会的歪曲反映,是一种被歪曲了的 社会思想,但它一经产生,就对氏族社会 的群体生活起着控制作用。
三、 巫觋文化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规 律知道的还很少,所以面对自然界对人类 生活的困扰,常感到无能为力,他们常常 感到自然界不照他们的期望的情形变化和 运动,因此他们就幻想到在自然界的背后 藏着一些小神小鬼,有意地与他们为难, 原始宗教就从这种情结中产生出来。
三、 对人民英雄的歌颂
古代神话中,还塑造了很多为民除害 兴利而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人物。
四、 古代神话所反映的社会思想之特点
1、它是非常粗浅、简单而不发达的; 2、它是各不相关,没有系统的; 3、在全部古神话中,可分为人对自然和人对社 会两类,而属于人和社会的一类为数甚少,绝大 多数是反映人和自然斗争的情况的; 4、只是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隐隐约约地反映出 一些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进化的思想, 而没有抽象的社会思想。
第二节 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想
一、 古代神话与社会思想
神话的产生并非出于人类的毫无根据 的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所 以说,“古代每一个时期的神话所包含的 特定意义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能离 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而作 凭空的推想。”
中国社会思想史ppt
乐是“六艺” 之一。“六艺”是孔子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六门课艺, 它是准备从政的士应该具备的六种基本技艺。“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据《周礼》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又说: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就是六门课程: 礼,是通过学习懂得各种礼仪程序,以及不同等级的人在各种礼仪中 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实际是一门政治课;乐,是音乐舞蹈课;射、御 是学习作战本领,是军事体育课;书,是文字书法课;数,是数学课。 通过“六经”的讲授和六门课艺的教学,把那个时代已有的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传授给弟子了。“六经”主要传 授古代文化典籍先王遗文,侧重在文化理论水平的提高。“六艺”主 要培养一个士从政的基本技能,侧重于实践和训练。
《春秋》一书包含了孔子定名分,寓褒贬,别善恶的社会政治思想。 它是孔子对弟子进行当代政治历史教育、了解各国国情的教科书。孔子 用《春秋》教育弟子有两个目的:一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留 给后世效法;二是培养出一批笃信他的政治理想,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 去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可见孔子教《春秋》,并非仅仅是传授近现代历 史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六书 ”是孔子在教育中实施智育的主要内容。 由上可见,在孔子创立的教育体系中,德、智、体、美样样俱全,面 面俱到,形成了一个古代中国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每一项都融合了德 育的内容,孔子把德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孔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孔子学琴所反映的教育思想
《乐》是孔子施教的重要内容。《乐经》已经失传,《乐》的教材无 从得知。乐,基本指音乐舞蹈,而《乐》教本是学习音乐舞蹈的基本知 识。孔子施行《乐》教,不单是给弟子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 《乐》教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而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满足艺术 修养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 孔子的乐教是和诗教、礼教融合在一起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礼乐教育不限于形式,重要的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思想内 容。礼乐教化人有着不同的功能。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仁政礼治”是孔子的政治思想纲领,孔子把它与礼乐联 系紧密,足见他是把“仁政礼治”思想寓于乐教之中。从这一点看出, 孔子的乐教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历史学的分类
历史学分类:社会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内容。相 应地历史学可分政治经常史学,政治史学,社会史学,文化史学,思 想史学。
思想史分类:思想史研究人类的思维历程,而人的思想是社会现实在 人头脑中的反映,所以又相应地可分成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 化思想史,社会思想史以及哲学史,思想史是思想家思想的历史。
» 周文王翦商,武王克商,周公东征,牧野之战。大分封,宗法制, 等级制,井田制。统治机构,三公(太师,傅,保),诸有司, 宗教职能削弱,军队,刑罚,礼乐。农业生产,全属农具,手工 业生产,青铜器。敬天保民,《周易》。内部矛盾,周边矛盾, 人民反抗,周厉王,武王至幽王,厉王,280余年。
---
先秦史概述:春秋
✓ 三国(220-280),西晋(280-316),东晋(317-419),南朝 (420-589),北朝(386-581);
✓ 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907-960); ✓ 辽(907-1125),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79),西
夏(1032-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 ✓ 明(1368-1644),清(1614-1911); ✓ 中华民国(1912-1945)
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史 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史,上限,下限
---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历史概述
✓ 夏 ( 21-16 ) , 商 ( 16-11 ) , 西 周 ( 11-771 ) , 春 秋 ( 770476);
✓ 战国(475-221),秦(221-206),西汉(206-8),新(825),东汉(25-220);
---
先秦社会思想的历史地位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先秦社会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的源头,它对秦以后历代的社会思想 家影响极大。
---
先秦史概述:奴隶社会简史
» 170万年前元谋人,70万年前兰田人,50万年前北京人,1.8万 年前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村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英 雄时代的禅让制,炎黄*龙战争,三皇五帝,尧舜禹。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第一讲:绪论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参考书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教学计划 • 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作为社会学学生,系统学习学科知识。我们所学的知识 都可以说是社会学史知识,但社会学还有史前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的特征
农业社会 封闭社会 相对循环发展社会 专制社会 礼治社会 二元社会
---
中国社会思想史:线索
先秦时期—萌芽 秦汉时期—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融合 隋唐—走向统一 宋元—大一统 明清—衰败 近代—救亡
---
第二讲:先秦社会思想
• 先秦社会思想的历史地位 • 先秦史概述 • 先秦社会的特征 • 先秦社会思想的特征 • 先秦诸子群生像 • 先秦社会思想概述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历史和历史学
• 历史:商时是负责祭祀、记事的官,希腊人的理解是把已发生 的事经过调查研究记录下来,如希罗多德的《历史》。
• 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问就是历史学。开始有文 字记载(散文记事)的历史著作才有历史学;中国从春秋开始; 西欧从前5世纪开始。
•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区别。
世态度、生活方式、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社会问题、社会模式 (理想社会) ✓ 陈定闳的观点:社会起源,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动力及 规律,社会制度,社会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行为控制, 文化的性质功能,地理人口,社会理想与社会进步。
社会学的定义及其内容。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相关学科
» 710年,周平王迁都络邑,建东周,分春秋,战国(前476年), 周室衰弱。大国争霸(齐,晋,楚,吴,越)。生产力发展,铁 农具,牛耕。井田制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赋税制改革,前 594年初税亩,独立的手工业者与商人出现。国人暴动,奴隶起 义,地主阶级弃权。
---
先秦史概述:战国
» (前476-221):战国七雄,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封 建统治发展
---
先秦社会的特征
半农业社会 非封闭社会 非专制社会 非礼治社会 多阶层社会 变动社会
---
先秦社会思想的特征
济世之学 平民之学 多元化 流派化
社会思想史:是人类群体生活在思想家头脑中的反映、折射。社会学 产生之前思想家曾经思考、论述过的与当代社会学有关的问题都是社 会思想史的内容。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的内容
前人的论述:
✓ 社会问题说(孙志文) ✓ 社会生活 ✓ 社会行动 ✓ 社会理想 ✓ 王处辉的观点。社会生活(社会规范、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处
• 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起了文化热,作为学社会学的,不 应只听史学界,哲学界的,还应该有自己的东西,用社 会的角度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 社会思想史。
• 社会学的中国化。
---
参考书
• 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 •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 •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 商汤灭夏,建都毫,盘庚迁都。王位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国家机构扩大,司陡,司马,司空,司寇等。百僚,多尹,小臣, 军队和刑法加强,军队宠大,刑法残酷,宗教占卜。农业发展, 牛耕,作物多,青铜工艺,手工业发展,百工。奴隶名目繁多, 人殉人祭。从汤至纣,共17代,30王,600年。
---
先秦史概述:西周
---
பைடு நூலகம்
先秦史概述:夏
» 启于前21世纪建夏,定都阳城(河南),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 建立国家,包括各级官吏,军队,监狱,贡赋,城郭等。二里头 文化,各种石器,陶器,玉器,青铜,酿酒,车辆,建筑,贝币, 夏小正,日食记录。从禹到桀,共清14代,17王,500年,前16 世纪灭亡。
---
先秦史概述:商代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历史学的分类
历史学分类:社会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内容。相 应地历史学可分政治经常史学,政治史学,社会史学,文化史学,思 想史学。
思想史分类:思想史研究人类的思维历程,而人的思想是社会现实在 人头脑中的反映,所以又相应地可分成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 化思想史,社会思想史以及哲学史,思想史是思想家思想的历史。
» 周文王翦商,武王克商,周公东征,牧野之战。大分封,宗法制, 等级制,井田制。统治机构,三公(太师,傅,保),诸有司, 宗教职能削弱,军队,刑罚,礼乐。农业生产,全属农具,手工 业生产,青铜器。敬天保民,《周易》。内部矛盾,周边矛盾, 人民反抗,周厉王,武王至幽王,厉王,280余年。
---
先秦史概述:春秋
✓ 三国(220-280),西晋(280-316),东晋(317-419),南朝 (420-589),北朝(386-581);
✓ 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907-960); ✓ 辽(907-1125),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79),西
夏(1032-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 ✓ 明(1368-1644),清(1614-1911); ✓ 中华民国(1912-1945)
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史 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史,上限,下限
---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历史概述
✓ 夏 ( 21-16 ) , 商 ( 16-11 ) , 西 周 ( 11-771 ) , 春 秋 ( 770476);
✓ 战国(475-221),秦(221-206),西汉(206-8),新(825),东汉(25-220);
---
先秦社会思想的历史地位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先秦社会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的源头,它对秦以后历代的社会思想 家影响极大。
---
先秦史概述:奴隶社会简史
» 170万年前元谋人,70万年前兰田人,50万年前北京人,1.8万 年前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村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英 雄时代的禅让制,炎黄*龙战争,三皇五帝,尧舜禹。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第一讲:绪论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参考书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教学计划 • 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作为社会学学生,系统学习学科知识。我们所学的知识 都可以说是社会学史知识,但社会学还有史前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的特征
农业社会 封闭社会 相对循环发展社会 专制社会 礼治社会 二元社会
---
中国社会思想史:线索
先秦时期—萌芽 秦汉时期—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融合 隋唐—走向统一 宋元—大一统 明清—衰败 近代—救亡
---
第二讲:先秦社会思想
• 先秦社会思想的历史地位 • 先秦史概述 • 先秦社会的特征 • 先秦社会思想的特征 • 先秦诸子群生像 • 先秦社会思想概述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历史和历史学
• 历史:商时是负责祭祀、记事的官,希腊人的理解是把已发生 的事经过调查研究记录下来,如希罗多德的《历史》。
• 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问就是历史学。开始有文 字记载(散文记事)的历史著作才有历史学;中国从春秋开始; 西欧从前5世纪开始。
•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区别。
世态度、生活方式、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社会问题、社会模式 (理想社会) ✓ 陈定闳的观点:社会起源,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动力及 规律,社会制度,社会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行为控制, 文化的性质功能,地理人口,社会理想与社会进步。
社会学的定义及其内容。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相关学科
» 710年,周平王迁都络邑,建东周,分春秋,战国(前476年), 周室衰弱。大国争霸(齐,晋,楚,吴,越)。生产力发展,铁 农具,牛耕。井田制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赋税制改革,前 594年初税亩,独立的手工业者与商人出现。国人暴动,奴隶起 义,地主阶级弃权。
---
先秦史概述:战国
» (前476-221):战国七雄,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封 建统治发展
---
先秦社会的特征
半农业社会 非封闭社会 非专制社会 非礼治社会 多阶层社会 变动社会
---
先秦社会思想的特征
济世之学 平民之学 多元化 流派化
社会思想史:是人类群体生活在思想家头脑中的反映、折射。社会学 产生之前思想家曾经思考、论述过的与当代社会学有关的问题都是社 会思想史的内容。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的内容
前人的论述:
✓ 社会问题说(孙志文) ✓ 社会生活 ✓ 社会行动 ✓ 社会理想 ✓ 王处辉的观点。社会生活(社会规范、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处
• 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起了文化热,作为学社会学的,不 应只听史学界,哲学界的,还应该有自己的东西,用社 会的角度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 社会思想史。
• 社会学的中国化。
---
参考书
• 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 •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 •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 商汤灭夏,建都毫,盘庚迁都。王位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国家机构扩大,司陡,司马,司空,司寇等。百僚,多尹,小臣, 军队和刑法加强,军队宠大,刑法残酷,宗教占卜。农业发展, 牛耕,作物多,青铜工艺,手工业发展,百工。奴隶名目繁多, 人殉人祭。从汤至纣,共17代,30王,600年。
---
先秦史概述:西周
---
பைடு நூலகம்
先秦史概述:夏
» 启于前21世纪建夏,定都阳城(河南),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 建立国家,包括各级官吏,军队,监狱,贡赋,城郭等。二里头 文化,各种石器,陶器,玉器,青铜,酿酒,车辆,建筑,贝币, 夏小正,日食记录。从禹到桀,共清14代,17王,500年,前16 世纪灭亡。
---
先秦史概述: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