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孟子阅读材料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独乐乐”与“与人乐乐”导写及范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独乐乐”与“与人乐乐”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独乐乐”与“与人乐乐”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庄暴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孟子是在借助音乐来谈"与民同乐"的治国道理,这一提法现在被各领域广泛引用。

可在现实中,也有人认为可以"独乐乐",不一定非要"与人乐乐"。

对于这一问题,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与评分要求本次作文为思辨类的材料作文,评价核心应为能否突出思考问题的辩证性。

1.以44分为基分2.基于“独乐乐”与“与人乐乐”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为一类文立意3.体现思辩性作文以48为基分,上至60,拉开分值差距4.全篇立意偏向于“分享”“团结”“合作”“取舍”“奉献”等42分以下5.不成篇、卷面过差、抄袭36分以下6.均分45以上,分值拉开梯度参考立意:融入社会享众乐,甘于寂寞获独乐个人幸福以社会幸福为依托众乐之下才能更好独乐考场优文于独乐中成长,开出同乐之花"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孟子曾言与人乐乐更快乐,现如今也有人认为独乐乐便足矣。

依我刍荛之见,不妨在独乐之中逐步成长,携起手来开出同乐之花,携手共建和谐美丽社会。

于独乐中成长,要求当代新青年在更美丽广阔的舞台上竭力汲取时代之养分,练就本领,不断成长。

沐浴着时代的甘霖,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现如今发展空间前所未有的广阔。

面对时代为我们打造出的得天独厚的成长空间,我们应像萌发之绿芽,让根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稳稳扎根,竭力汲取时代养分,不断成长。

想要构建和谐之社会,我们应先从自身作起,先练就出自身的过硬本领,学会在独乐中成长。

请君看,跳水小将全红蝉,东京奥运会一跳成名,被大家称为掌握了水花消失术的跳水精灵。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指导及范文:孟子之思继往开来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指导及范文:孟子之思继往开来

四、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

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

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

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认则认为主要强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二)写作点拨话题1作文的写作范围很明确,就是谈谈孟子“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的“可资借鉴之处”和“不足”。

因此,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孟子的设想,既要肯定其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意义,又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

话题2作文的写作范围也很明确,就是对“庖丁解牛”的“顺应自然”“保全天性”这两种寓意是否赞同:是赞同其中一种,还是两种都赞同,或是有自己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论点。

在确定观点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阐述道理时要学会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果溯因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摆事实讲道理。

理充据足,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三)例文展示孟子之思继往开来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是其仁政思想的深刻体现。

孟子的眼光,立足于时代,洞察春秋;孟子的思考,穿越了千年,启发现世。

无论是当时还是当下,仁政思想都极具意义,但也兼有不足。

仁政思想是战国乱世的产物,也是孟子对时代的思考。

《孟子·离娄上》有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争霸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孟子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的观点,提出了“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他的“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的政治主张代表了人民的基本诉求,勾画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美好蓝图,是孔子“天下大同”理想的延续。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做心怀大义的真勇者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做心怀大义的真勇者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做心怀大义的真勇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一书中这样谈勇敢:“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意思是,反躬反省,如果正义不在我方,即使对方只是一个卑微贫贱之人,我不去恐吓他;反躬自省,如果正义在我方,即使前方有千万人阻挡,我也勇往直前。

以上材料对崇尚勇敢无畏的青年人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这次作文属于单则名言式材料作文。

材料看似不是时事材料,但却直指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一方面,当下青年不乏有崇拜权力和财富,缺乏独立的勇气和质疑的精神。

从“少爷文学”的兴起到卡塔尔王子、万柳少爷的走红,评论区中网友自称愿当“老奴”“丫鬟”的,或自嘲或跪舔的腔调随处可见。

同时青年过早地社会化,面对强权和不公,不敢挺身,面对弱者和公理,不敢声援。

这种人格矮化、自我奴化的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刚勇文化的缺席。

另一方面,青年人尤其是高中生又血气方刚,应戒之在斗。

有些高中生由于缺乏明辨是非、三思后行的能力,容易为一时意气一腔孤勇而一叶障目,有勇无谋,事与愿违。

或者是错把优越感当威风当勇气,而耀武扬威,欺凌弱小。

因此,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树立正确
第1页共6页。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文章类别:语文教学亚圣—孟子(上)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

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生于士阶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孟子的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游士,学成以后二十余年间,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

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都想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

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的各篇之中。

(完整版)《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作文: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完整版)《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作文: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作文: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在《孟子·尽心》篇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孟子所说的“君子三乐”指的是这样的三种人生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是第一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

“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孟子认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也就是说,君子和常人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把道德良知存放在自己心里,时刻不忘,而这是常人做不到的。

因此,孟子的“君子三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的主体内心体验,也就是说,这是君子才能获得的快乐。

父母兄弟都健康平安、没有事故,从而得以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普遍自然的期望。

这也就是“君子三乐”的第一乐。

它的更深一层涵意是:躬行孝悌会给人带来道德的满足和快乐。

因为这是人内心道德本性的需要。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也就是说,人天生就具备了各种道德本性,只要返回自身寻求,做到诚实无欺,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因此,言行举止能合乎自己的良心本性要求,做到问心无愧,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便是一大快乐。

这也就是君子的第二乐。

能得到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泽惠百姓,这对君子来说,无疑也是人生一大快乐。

【二】孟子在我心中向来是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精神健硕、白胡子飘飘的老头,会让人油然生出敬意的形象。

这段话他说出来,立刻有隐隐浩然之气在其间流荡。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永远不过时,不随时间而褪色。

孟子发政施仁高考满分作文

孟子发政施仁高考满分作文

孟子发政施仁高考满分作文Mencius believed that rulers should govern with compassion and benevolence towards their subjects, in order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ety. 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怀着同情和仁爱之心来治理他们的臣民,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His philosophy centered around the idea that humans are inherently good, and it is the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that shape their moral character. 他的哲学围绕着这样一个观念:人类本质上是善良的,而正是环境和教育塑造了他们的道德品质。

Mencius believed that rulers who practiced benevolence would be respected by their people and would inspire them to act virtuously. 孟子认为实施仁政的统治者会受到臣民的尊敬,并激励他们以善良的行为。

In modern society, the concept of governing with benevolence and compassion may seem idealistic and difficult to implement. 在现代社会,以仁爱和同情为基础来治理可能看起来理想化且难以实现。

However, leaders who prioritize the well-being of their citizens and strive to create a caring and equitable society can still draw inspiration from Mencius's teachings. 然而,那些将公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并努力创造一个关爱和公平的社会的领导者仍然可以从孟子的教导中汲取灵感。

高考作文素材:国学《孟子》

高考作文素材:国学《孟子》

高中作文资料收集-国学-《孟子》一、《孟子》简介与评价。

简介:《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涉及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学说和思想。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评价: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

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

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

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3.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

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

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

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

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君子之道,推己及人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君子之道,推己及人

作文主题训练-------君子之道,推己及人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遇见一个乞丐,他很想有所施舍,但他翻遍所有的口袋却没找到一分钱。

见乞丐的手高高地举着,他握着乞丐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

”乞丐流着泪说:“您能叫我兄弟,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线上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

”(2)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一学校学生萧钰隆因患病掉光头发不敢上学,班上同学展现同窗大爱,并以同理心呼应钰隆,迎接他重返班上。

虽然钰隆家境贫寒清苦,又遭遇家庭离异变故,但现在他仍坚定地说“我不能被打败!”请综合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现实生活中,我们欣赏且提倡的是三种对待他人的态度——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正己化人。

如果我们把这三种态度进行不同的排序,则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

你愿意对这三种态度进行怎样的排序?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应该推己及人。

材料二:《孟子》又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也是相互的。

材料三:《乡土中国》的“长老统治”一节中提到: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严父亲子也是教化性的,“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爱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

”“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社会。

”爱在传统的教化中体现。

这个世界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充满了爱。

爱无处不在,表达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请结合一则材料或综合几则材料进行分析,以“爱”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高考新材料作文“人皆可以为尧舜”导写与佳作

高考新材料作文“人皆可以为尧舜”导写与佳作

高考新材料作文人皆可以为尧舜导写与佳作高考新材料作文人皆可以为尧舜导写与佳作【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爱默生)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舒婷)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1.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孟子的话是植根于性善论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其关键是一个不能与不为的问题,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讨论个人修养问题罢了。

意思是树立起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做。

2.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舒婷话中的平凡的心是指心态而不是指人生目标,意思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良好的平凡的心态,即使手中的工作很小,那也是一份事业的起点,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在一步一步中学习,最终,会让平凡的心态成就不平凡的工作,完成自己追求的事业。

在平凡的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不是甘于平庸的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的生活去努力。

我们不需要害怕自己不被赏识、不被认可,只要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平凡的心态不等于人生要平凡,更不等于个人平庸,我们要抛弃功利、拒绝浮躁、埋头苦干,用一颗淡薄的心,引导人生的航向。

3.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爱默生的话告诉我们: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是平凡的升华。

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万事万物之初,皆起于一,一与一相生,以至于千万。

他的意思是:细小平凡的事物,日积月累,可以化成大的事物。

许多人都向往成为伟大的人物。

这是梦想,而要实现这令人神往的梦想需要的是坦然面对现状,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勇于拼搏。

高考材料作文“‘为富’与‘为仁’”导写

高考材料作文“‘为富’与‘为仁’”导写

材料作文“‘为富’与‘为仁’”导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滕文公上》中,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意思是说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秦时代的一部分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多变,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吾辈青年又该如何看待“为富”“为仁”两者的关系呢?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本题材料是孟子引用的阳虎的一句话。

阳虎,也称阳货,是春秋时鲁国国卿季氏的家臣。

“为富”是发财致富的意思,阳虎所说“为富不仁”指向统治阶级靠滥征税而发财致富。

“仁”即儒家所推崇的“仁政”、仁爱之心。

阳虎是说,(诸侯人君)靠滥征税而发财致富就不可能讲仁爱、行仁政,讲仁爱、行仁政就不会发财致富。

阳虎的这句话表明了当时社会上对“为富”与“为仁”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为富不仁”。

该成语并不是说所有的富人都不仁义,而是指那些为了发财致富,根本不讲仁义道德的行为。

而宋代理学家朱熹把“为富”注作“人欲”,把“为仁”注作“天理”,两者互不相容。

题干中指出本文写作应针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互交织的大背景”,“吾辈青年”既是写作主体又是阅读主体,“又该”暗示对“为富”“为仁”两者关系的讨论应该不囿于阳虎的观点,甚至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提出与之相反的看法。

行文时,说理要有层次。

第一,当代青年要对“为富”与“为仁”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为富”是追求物质财富,“为仁”是保持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优秀品质并在生活中践行义举。

“为富”与“为仁”都是必要的。

第二,要阐明“为富”与“为仁”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冲突,且相辅相成。

第三,结合时代特点,将“为富”的主体由个体“小我”扩展到青年群体,由追求小家小户的富裕扩展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共同富裕,将“为仁”的义举,由对身边人的爱扩展到对自然万物的爱。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孟子·滕文公上》:“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存之者。

”材料二:《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有人认为“知易行难”,也有人认为“知难行易”,你更赞同哪个观点?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在表明观点的基础上体现出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文其实是关于“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的辩论题目。

要求我们回答“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你更赞成哪个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知”和“行”的含义。

在本文中,“知”指的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行”则是指将这种认识和理解付诸实践。

“知难行易”。

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实践更加困难。

因为只有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例如,孔子到了晚年仍然坚持学习《易传》,韦编三绝,这表明求知是极其困难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找到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

例如,电灯的发明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这表明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知易行难”。

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实践更加容易。

因为只要我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就可以轻松地付诸实践。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知道很多道理,但在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行动力和毅力。

因此,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写作时我们要选择更认可的一种观点。

可以阐述这个观点的内涵,采用举例、引用、对比等方法论证;还要与另外一方观点进行比较,说明为何你更赞成所选观点。

这里需要注意,“比较”不等于否定,因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你可以基于某种理解和背景而更赞成某种观点。

比如更赞成“知易行难”,可以从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出发,如今获得知识比较容易,但“行”却很难,一是因为这种知识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实践所得,理解并不透彻,导致行动困难;二是时代特点让我们思想和身体更加懒惰懈怠,总想要轻易获得成功,无法耐心去实践等。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孟子思想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孟子思想

作文主题训练------孟子思想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一书中这样谈勇敢:“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喘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意思是,反躬反省,如果正义不在我方,即使对方只是一个卑微贫贱之人,我不去恐吓他;反躬自省,如果正义在我方,即使前方有千万人阻挡,我也勇往直前。

以上材料对崇尚勇敢无畏的青年人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说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秦时代的一部分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多变,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百年大变局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吾辈青年又该如何看待“为富”“为仁”两者的关系呢?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写作。

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说:“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对于如何处世,孟子主张积极有为,而庄子则追求顺应自然的“无为”。

在“内卷”日盛的当前社会,激烈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常常侵扰着我们内心的平和。

身处其间,你希望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三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即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使他们更加优秀,更好地回馈社会。

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

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

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参考思路: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三乐”的概念,即“生而知之者乐,不知而求之者乐,知而行之者乐”。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第一段:生而知之者乐1. 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人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具备了知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取到新知,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第二段:不知而求之者乐1. 探索的重要性:人类通过不断地探索,才能发展出各种科学技术,解决种种难题,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2. 探索的乐趣: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会面临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种挑战和困难激发了人们的动力和创造力,使人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从而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第三段:知而行之者乐1. 实践的意义: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

2. 实践的乐趣:当我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条件时,自然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体验到知行合一的乐趣。

结尾:通过对孟子三乐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是生而知之、不知而求之还是知而行之,我们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趣,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为了未来的成功和幸福,让我们牢记孟子的教导,努力实现人生中的三重乐趣。

第一段:生而知之者乐生而知之者乐是指天生聪明才智的人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从而获得快乐和乐趣。

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探索人类文明的宝库,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每当我们解开一个难题、探索一个新领域、理解一个深奥的知识点,都会感到内心深处的愉悦和满足。

这种乐趣不仅在于学习的过程,更在于学习的成果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时,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意思是,只有真正的士人在没有固定财产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做人的底线,坚守道德操守;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就可能不守法度,肆意妄为。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

你认可孟子的说法吗?他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供的是《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这段话,它指出了两种人,一种是士,能够不因境况之窘而改变操守;一种是普通人,没有“恒产”就难有好的德行。

结合“你认可孟子的说法吗”这一提示,考生需要明确对这句话的态度,并结合这句话来谈自己的思考。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可以由此立论,倡导向士人学习,同时强调要努力改善百姓生活,并对其进行教育,普遍提高国民素质。

但这话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它过于绝对化。

所谓士人,指的是读书人,无恒产的读书人未必在没有恒产的情况下保持道德操守,而一般百姓中境况不佳的人,也有不少秉持着良好的品质,由此立论,我们可以对孟子倡导德行的本意进行赞许,而对其语言的绝对化进行批评,同时倡导这样的意思:无论境况如何,人们都应该砥砺德行,提高人生品位。

题干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可以按照议论文的通常思路行文,如开篇引出孟子这段话,接着对这段引语进行阐释,明确自己的认知;接着分析孟子观点的价值,明确其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然后指出这段话给我们的启发,结合当下现实,明确它在当下的价值,当然也可以指出该看法的不足;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高考作文素材:孟子

高考作文素材:孟子

高考作文素材:孟子一、关于孟子经典范文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

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

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

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

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

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

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

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

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

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

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

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

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

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

”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

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

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终继五国迁灭”。

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吧!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为与能(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为与能(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为与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请根据以上对话的的内容,确定立意和主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要点】重点抓住孟子所说“挟太山以超北海”的不能和“为长者折枝”的不能的含义和区别,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要在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等方面有良好的养成。

【审题】本题的材料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段对话,要先了解这段对话的内容。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

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这段话是在讨论“不能和不为”,学生可以从中提炼话题。

做任何事情,都有“不为”与“不能”的现象发生,二者所反映的属性不一样。

“不为”蕴涵着“能为”,选择“不为”,实际上体现了人性中“恶”的倾向。

“不能”,表达的是一种客观能力的制限。

“不为”传达的是人的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养成的问题,它的存在与发生,反映了一个社会教化与风尚高下的分野。

一个人唯有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明的熏陶与感化,才有可能克服“不为”的现象发生。

故考生应该重点写杜绝“不为”,竭尽全力去“为”一类的观点。

【立意】(1)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2)应该有所为;(3)不遗余力,全力以赴;(4)避免不能和不为。

【素材】(1)“不能”与“不为”甚至可以相互转化。

许多人碰到困难,便因“不能”灰心丧气而“不为”。

能力是有限的,努力却可以无限度付出,“勤能补拙”就是硬道理。

遇到“不能”时切莫首先想到“不为”,而是应该给自己定个目标,如何超越自己的“不能”。

一生为仁政奔波的孟子作文

一生为仁政奔波的孟子作文

一生为仁政奔波的孟子作文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啊,人需苦才知甜,苦与甜是既相对,也共生的两项。

老天若要把大任降于平凡之人,必定会让此人受苦,苦后方有甜,人往往都是只想获得甜,不想经历苦,然而,他们往往都错解了甜的真正意义。

甜也就是成功,通常,成功的喜悦不在于达到理想的高度,而是享受了成功门前获取钥匙的过程。

如果老天真的要把大任给平凡之人,定会让其享受甜的过程,而不是甜的结果,过程大于结果,结果不等于过程。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

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

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

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舜的耕田换来了成功,管夷吾的监狱过程也换来了成功。

通常,
人们都不会想要成功前的苦难,但是每当你成功了,你会珍惜那些苦难的回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始于苦难。

”每当你成功之时,你会想:那时我就要退缩了,我又挺过来了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

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

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

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

”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右手《孟子》,左手《庄子》
我很庆幸,在生命发展需要的阶段,我读到了《孟子》,也读到了《庄子》;我很欣慰,随着阅历渐长,涉世愈深,我对两部著作重读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我感觉我的生命里已离不了二位圣贤已汩汩流淌了两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养。

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紧握《庄子》,才能竭诚尽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

求之有得,得之有命”、“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

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

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

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昼易过,黑夜难熬。

同样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辗转难眠之夜里,该到那里去寻找守望月亮的树,才能让湮没红尘日久难免沾染世俗之气的心灵得到洗涤、澄彻?从不奢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显要富贵,但如何使有点蒙尘纳垢的心灵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原来先生也有着与我一样的迷茫和困惑。

可是先生远比我等“有见,口未能言”之辈看得深刻、精辟、透彻。

与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为何不去寻求“乘物以游心”的顺应自然,保持追求心灵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语“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许望尘莫及,但循着先生指点,试着学会超脱坦然面对人生善恶、得失、祸福,我也能感觉到环绕在渺小自我的周围原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它本就和天际群星交相辉映,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片绝妙的“神境”呀!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即使仍然踌躇歧路,踯躅险要,只要一边右手高举《孟子》,扬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律之风,一边左手紧握《庄子》,汲先生自爱自觉自由自然之气,我就能充实、踏实、朴实、真实地度过我唯一的一生。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

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

”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右手《孟子》,左手《庄子》
我很庆幸,在生命发展需要的阶段,我读到了《孟子》,也读到了《庄子》;我很欣慰,随着阅历渐长,涉世愈深,我对两部著作重读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我感觉我的生命里已离不了二位圣贤已汩汩流淌了两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养。

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紧握《庄子》,才能竭诚尽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

求之有得,得之有命”、“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

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

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

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昼易过,黑夜难熬。

同样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辗转难眠之夜里,该到那里去寻找守望月亮的树,才能让湮没红尘日久难免沾染世俗之气的心灵得到洗涤、澄彻?从不奢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显要富贵,但如何使有点蒙尘纳垢的心灵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原来先生也有着与我一样的迷茫和困惑。

可是先生远比我等“有见,口未能言”之辈看得深刻、精辟、透彻。

与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为何不去寻求“乘物以游心”的顺应自然,保持追求心灵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语“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许望尘莫及,但循着先生指点,试着学会超脱坦然面对人生善恶、得失、祸福,我也能感觉到环绕在渺小自我的周围原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它本就和天际群星交相辉映,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片绝妙的“神境”呀!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即使仍然踌躇歧路,踯躅险要,只要一边右手高举《孟子》,扬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律之风,一边左手紧握《庄子》,汲先生自爱自觉自由自然之气,我就能充实、踏实、朴实、真实地度过我唯一的一生。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人皆可以为尧舜
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

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

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

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

”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右手《孟子》,左手《庄子》
我很庆幸,在生命发展需要的阶段,我读到了《孟子》,也读到了《庄子》;我很欣慰,随着阅历渐长,涉世愈深,我对两部著作重读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我感觉我的生命里已离不了二位圣贤已汩汩流淌了两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养。

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紧握《庄子》,才能竭诚尽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

求之有得,得之有命”、“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

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

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

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昼易过,黑夜难熬。

同样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辗转难眠之夜里,该到那里去寻找守望月亮的树,才能让湮没红尘日久难免沾染世俗之气的心灵得到洗涤、澄彻?从不奢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显要富贵,但如何使有点蒙尘纳垢的心灵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原来先生也有着与我一样的迷茫和困惑。

可是先生远比我等“有见,口未能言”之辈看得深刻、精辟、透彻。

与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为何不去寻求“乘物以游心”的顺应自然,保持追求心灵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语“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许望尘莫及,但循着先生指点,试着学会超脱坦然面对人生善恶、得失、祸福,我也能感觉到环绕在渺小自我的周围原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它本就和天际群星交相辉映,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片绝妙的“神境”呀!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即使仍然踌躇歧路,踯躅险要,只要一边右手高举《孟子》,扬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律之风,一边左手紧握《庄子》,汲先生自爱自觉自由自然之气,我就能充实、踏实、朴实、真实地度过我唯一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