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一、适用于消渴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适用于消渴痹、腰痛、萎证等.主要选取足三里穴进行药物穴位注射。

适用于消渴引起的胃痛、腹泻、呃逆、呕吐和便秘等之脾胃虚寒者,主要穴位有神阙、中脘、天枢.中药足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用物准备足浴盆、足浴椅、足浴保健药材的选择,2。

操作方法移动足疗机,把足疗机推到足浴椅前部位置 ;患者脚部放进足疗仓;。

将调配好的药浴浸泡脚部和小腿部;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40 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

浴足时间不要少于 30 分钟, 40 分钟较适宜,3.操作规范要点(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足部皮肤情况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水温适宜。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 ,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4.临床应用糖尿病患者足浴可以借助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

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每天坚持“热水足浴 "30-40 分钟,可调节和平衡人体分泌、舒展紧张神经、防治神经衰弱 ,改善失眠1、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 ;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 , 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 ;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 ,就不适合足浴 .2、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 ,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 .因此,最好吃完饭过 1 小时后再泡脚。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中医科的工作制度,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

它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指引着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日常。

今天就来聊聊中医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诊疗规范,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中医科的工作制度,不仅仅是一些冰冷的规章。

它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桥梁。

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像是这座桥上的守护者,肩负着健康的重任。

首先,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让我们在忙碌中保持秩序。

你想想,面对那些等待就诊的患者,心急如焚,我们必须确保每一步都做到位,才能给他们最好的关怀。

在工作时间上,中医科通常有固定的门诊和住院时间。

早上八点钟,一切开始。

医生们走进诊室,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门诊中,诊断、开方、咨询,像一场高效的演出。

大家各司其职,心里默念着“行医有道”。

这样的制度,确保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流畅且高效。

说到岗位职责,那可真是一个个小角色,缺一不可。

中医医生的职责,除了问诊开方,还要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了解病史,观察舌苔、脉象,细致入微。

这不光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每一个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故事。

我们需要耐心倾听,才能找到那条通往健康的道路。

当然,除了医生,护士也是不可或缺的。

她们就像那温暖的阳光,照亮患者的心灵。

打针、发药,甚至是简单的陪伴,都是她们职责的一部分。

她们不仅是治疗的执行者,更是患者的倾诉者。

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安慰的话语,胜过千言万语。

说到诊疗规范,这可是中医科的灵魂所在。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的理论,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就像调制一剂良药,药方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能随便替换。

比如,阴阳失调的患者,需要的可能是补肾的方剂,而热症患者则需清热解毒的药物。

有时候,患者会问:“中药到底能不能治好我的病?”这时候,我们要耐心解释。

中医不仅仅是药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饮食调理、情志管理、作息规律,都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诊疗规范及操作规程(3篇)

中医诊疗规范及操作规程(3篇)

一、概述中医诊疗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保障中医诊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范及操作规程。

二、中医诊疗规范1. 诊疗原则(1)辨证论治:中医诊疗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整体观念:中医诊疗应重视人体整体,注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诊疗程序(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病情。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神色、舌象、脉象等,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液、尿液、影像学等。

(4)诊断: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诊断。

(5)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6)疗效评估: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中医诊疗操作规程1. 中药(1)选方用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2)药材质量:确保药材质量,选用道地药材。

(3)煎煮方法:按照中药煎煮规范,正确煎煮中药。

(4)服药方法:指导患者正确服用中药。

(1)穴位定位:准确确定穴位,避免损伤重要器官。

(2)针刺手法: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选用合适的针刺手法。

(3)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留针时间。

(4)拔针方法:正确拔针,避免出血。

3. 推拿(1)手法: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用合适的手法。

(2)力度:掌握合适的力度,避免损伤。

(3)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推拿时间。

4. 拔罐(1)火罐选择:选用合适的火罐,确保火罐质量。

(2)拔罐部位: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拔罐部位。

(3)拔罐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拔罐时间。

四、中医诊疗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中医诊疗规范及操作规程。

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医科规章制度大全

中医科规章制度大全

中医科规章制度大全在医疗服务中,中医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患者提供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法和保健建议。

为了确保中医科的工作能够高效、规范、安全地进行,特制定以下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医疗服务规范1、医师应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戴工作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患者服务。

2、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不得推诿、敷衍患者。

3、严格按照中医的诊疗规范进行望、闻、问、切,准确诊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为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能够理解。

二、病历书写与管理1、病历书写应规范、准确、完整,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治疗方案等。

2、病历应在患者就诊结束后及时完成,不得拖延。

3、病历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整理归档,保存期限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医疗质量控制1、定期开展科室内部的医疗质量自查,对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病历书写质量等进行评估。

2、对于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室讨论或邀请专家会诊,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3、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四、中药管理1、中药的采购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定进行,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来源合法。

2、中药的储存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虫蛀,定期对库存中药进行检查,防止变质。

3、中药的调配应严格按照处方进行,准确称量,核对无误后发放给患者。

五、中医治疗室管理1、治疗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各种中医治疗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六、医嘱与处方管理1、医师下达的医嘱和处方应清晰、准确,不得涂改。

2、医嘱和处方应符合中医的诊疗原则和药物使用规范。

3、药师应认真审核处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

七、患者投诉处理1、对患者的投诉应高度重视,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范本

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范本

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规范中医科诊疗活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中的优势,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诊疗原则1. 中医科诊疗活动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原则。

2. 中医科诊疗活动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积极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

3. 中医科诊疗活动应注重预防为主,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4. 中医科诊疗活动应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三、诊疗程序1. 入院诊疗:中医科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制定诊疗方案,并及时记录。

2.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3. 康复治疗:对康复期患者,制定康复计划,采用中医康复技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4. 疗效评估:中医科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疗效,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四、病历管理1. 中医病历应按照国家和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要求,规范书写,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诊疗过程。

2. 中医病历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诊断、治疗方案、用药记录、疗效评估等内容。

3. 中医病历应由医生及时填写,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如有修改,应注明修改时间和修改人。

4. 中医病历应妥善保存,便于查阅。

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

五、医师管理1. 中医科医师应具备中医药专业学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参加继续教育。

2. 中医科医师应遵循诊疗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 中医科医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诊疗水平,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

4. 中医科医师应参与科室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科室发展。

六、质量管理1. 中医科应建立健全诊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2. 中医科应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中医诊疗日常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日常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日常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提高中医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诊疗机构1. 中医诊疗机构应具备合法经营资质,设有完备的中医诊疗设备和药品,配备专业的中医医师和护士团队。

2. 中医诊疗机构应符合相关卫生规范要求,保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消毒措施得力。

3. 中医诊疗机构需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进行整改或调整。

4. 中医诊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档案管理系统,保护患者隐私权。

三、诊疗流程1. 患者来访时,中医医师应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仔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2. 中医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中医体检,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并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中医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向患者及时解释治疗原理和预期效果。

4. 中医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适宜地选择药材、配伍、用量,并在处方上加盖医师签章。

5. 中医医师在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诊疗服务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四、处方管理1. 中医医师开具处方时,应合理选药、慎重配伍,不得违反相关法规,避免使用有毒药材或禁用药物。

2. 中医医师应根据处方需要加工药材,确保加工工艺符合规范,不得使用过期药材或不洁药材。

3. 中医诊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处方审核机制,由主治医师或药师核对处方,确保处方合法合规。

4. 中医诊疗机构应建立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可控、来源合法。

五、质量控制1. 中医诊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内部质量评估,检查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 中医诊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了解患者对中医服务的评价,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3. 中医医师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医疗秩序,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4. 患者有权对中医诊疗机构和医师的服务质量提出投诉,中医诊疗机构应及时处理,给予患者合理解释。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及流程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及流程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及流程是对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旨在保障患者权益,提高诊疗质量。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一、中医科工作制度(一)医疗服务制度1、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中医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疑问,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

2、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认真书写病历、处方等医疗文书,记录准确、完整。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

2、加强对中医诊断、治疗方案的审核和监督,确保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对医疗差错和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1、鼓励科室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内部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

(四)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做好医疗器械、用品的消毒和灭菌工作。

2、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五)药品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药品采购、储存、保管和使用的相关规定。

2、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过期、变质药品的使用。

(六)设备管理制度1、定期对中医诊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

二、中医科岗位职责(一)中医师岗位职责1、负责患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辩证论治,开具中药处方,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3、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服务,操作规范、安全。

4、认真书写病历和医疗记录,及时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二)中医护士岗位职责1、协助中医师进行诊疗工作,如准备治疗器械、药品等。

2、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病情、执行医嘱、提供生活护理等。

3、向患者宣传中医保健知识和护理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4、做好病房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安全。

(三)中药师岗位职责1、负责中药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和发放工作,确保中药的质量和供应。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中医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促进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有效性。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

一、总则1.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是医院中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中医诊疗服务的基本保障之一。

2. 医院应当制定和执行科学、严格的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保证中医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和规范应用。

3.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依据中医诊疗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4.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是全院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共同责任,各科室和各级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协同合作,共同推进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6.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中医工作的发展。

二、管理机构1. 医院设立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决策。

委员会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医科主任、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中医医师和护士长等组成。

2. 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研究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 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下设综合科、技术科和监督科,分别负责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

4. 医院将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列为医院中医科室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中医科主任具体负责,并设立专门的技术管理岗位,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担任。

中医科管理制度参考三篇

中医科管理制度参考三篇

中医科管理制度参考三篇第一篇:中医科基本管理制度1.1 宗旨为确保中医科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1.2 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遵循医疗伦理道德规范。

2.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加强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4. 加强设备设施建设,保障医疗安全。

1.3 管理制度1.3.1 诊疗规范中医科医师应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诊疗规范进行诊疗活动,确保诊疗安全。

1.3.2 处方管理中医科医师开具处方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

1.3.3 医疗质量监控中医科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对医疗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医疗安全。

1.3.4 病案管理中医科医师应认真填写病历,规范书写病案,提高病案质量。

1.3.5 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医科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篇:中医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2.1 宗旨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中医科医疗安全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2.2 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遵循医疗伦理道德规范。

2.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3. 加强医疗设备设施建设,保障患者安全。

2.3 管理制度2.3.1 医疗事故处理中医科应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提出整改措施。

2.3.2 医疗风险管理中医科应加强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制定应对医疗风险的预案。

2.3.3 药品安全管理中医科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3.4 医疗器械管理中医科应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定期进行维护、检查,保障医疗器械安全。

第三篇:中医科感染防控管理制度3.1 宗旨为加强中医科感染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一、中医诊疗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疗工作与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表现。

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利益,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医诊疗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医学伦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应当遵循医学道德,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权益。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意愿,不得强迫患者接受治疗,也不得利用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2. 科学诊断,精准治疗。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应当注重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力求提高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3. 注重预防和保健。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应当注重预防和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建立健全的诊疗质量监测机制。

中医诊疗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健全的诊疗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对中医诊疗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中医诊疗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中医诊疗规范化中医诊疗规范化是中医诊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建立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规范中医诊疗行为。

中医诊疗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制定各类疾病的中医诊断标准,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症状等内容,为医务人员进行科学的中医诊断提供依据。

(2)制定中医治疗指南。

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疾病,制定相应的中医治疗指南,规范中医治疗方案和方法,提高中医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规范中医治疗操作。

制定中医治疗操作规范,明确中医医务人员在进行针灸、汤药、推拿等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2. 中医诊疗信息化中医诊疗信息化是中医诊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医诊疗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

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2。

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8。

推行中医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负责中医、中药人员考试、登记、注册工作.9. 负责全院中医药统计和信息工作,协调管理全院中医专项补助经费计划。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中医科工作制度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中医应以健康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提高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病员的诊断、治疗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突出中医的特点,按中医的理论辨症施治。

四、对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或饮食禁忌)医师要向患者功家属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处方签全名。

五、需要中医治疗的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六、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七、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能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律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八、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中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实进修人员。

九、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十、积极弘扬中医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

中医科人员岗位职责一、中医科主任(一)办理职责:.在行政、营业对外工作中全权代表科室。

做好科内、科间各种关系的协调。

.参加医院规定的相关会议,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督促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操纵规程,实时进行搜检督促反馈。

.制订本科室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领导本科人员的营业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提出升、调、奖、惩的看法。

.负责科室的考勤和假期审批。

统一安排XXX出诊、会诊、值班工作和进修、轮转、实生的工作。

.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靠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进步医疗技术水平。

.对科室新药使用、仪器设施添置等提出申请。

.支配使用科室基金。

(二)业务职责:.定时查房,配合研究解决重危疑问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题目。

.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XXX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重视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定期督察科内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时签阅。

中医诊疗的工作制度

中医诊疗的工作制度

中医诊疗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中医诊疗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

第二条中医诊疗工作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三条中医诊疗工作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关心患者疾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中医诊疗工作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素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五条中医诊疗工作应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中医药知识,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中医诊疗程序第六条患者就诊时,应先到挂号窗口挂号,然后根据就诊序号依次就诊。

老年人、儿童、急危重症患者可优先就诊。

第七条医生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力求正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八条中医诊疗应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

医生应认真书写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并签全名。

第九条中医诊疗过程中,医生应向患者详细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第十条中医诊疗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中医诊疗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中医诊疗管理制度,明确中医诊疗工作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医诊疗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加强中医诊疗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加强中医诊疗安全的管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中医诊疗服务人员第十五条中医诊疗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业务水平,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益。

第十六条中医诊疗服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第十七条中医诊疗服务人员应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中医诊疗科学研究与教育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加强中医诊疗工作的科学研究,推广中医药知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中医科规章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中医临床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中医科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规范中医临床操作、提高中医诊疗质量,确保患者的权益,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中医科规章制度的诊疗规范。

一、诊疗流程规范:1.患者接诊:包括患者信息登记,初步询问病情,轻诊,办理住院手续等。

2.诊察: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四诊。

3.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脉诊、舌诊、检验检查等。

4.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诊断,并分析病情。

5.治疗建议:根据诊断结果,提出治疗方案和建议,包括中药处方、针灸处方、食疗方案等。

6.治疗操作: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如中药煎煮、针灸操作、推拿按摩等。

7.随访管理:随着治疗的进行,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8.病案管理: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治疗记录进行规范的整理和管理。

二、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检查工具和设备,如针灸针、药品、灸具等。

2.操作环境:保持临床操作环境的清洁、整齐和安全。

3.操作流程:按照规定的临床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例如中药的煎煮操作、针灸的穴位选择和针刺操作、推拿按摩的手法等。

4.操作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操作方式,如针灸的针刺深浅调整、推拿按摩的力度和频率调整等。

5.操作技术: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中医临床操作技术,确保操作的准确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使用安全: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和器械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确保安全无误。

2.保密规定: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隐私和病情保密,绝对不得泄露患者的相关信息。

3.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预防措施,进行感染防控和职业保护。

4.医疗风险评估:对于一些较高风险的治疗方案和操作,应提前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

5.危急情况处理: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时,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处理措施,迅速进行抢救。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医疗人员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需要具备专业的中医知识和操作技能,医疗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学历背景和临床经验,同时需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考核。

二、医疗设备要维护良好,并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

中医医疗技术中常用的设备如针灸针头、艾灸器具等需要保持清洁、无损坏,并定期进行消毒、检测和维修。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设备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中医医疗技术操作必须详细记录。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医疗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和效果等,以便于日后的跟踪和评估。

四、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需进行合理的诊疗程序。

医疗人员在进行中医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诊疗工作,包括病史询问、望闻问切等,以确保对患者的诊断准确。

医疗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

五、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需要严格控制风险。

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医疗人员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操作时,医疗人员需要注重操作的细节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意外事故。

六、医疗人员进行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时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疗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和尊重,确保患者权益。

七、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规范的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八、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需有明确的治疗目标。

医疗人员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目标,明确治疗的重点和方法,合理安排治疗的次数和间隔。

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和评估。

九、医疗人员要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效果评估。

在进行中医治疗后,医疗人员要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疗效不佳或过度治疗。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一、中医科工作制度中医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传统中医药的诊疗工作。

中医科的工作制度是保证医院医疗质量和提升中医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中医科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的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管理中医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安全。

1. 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中医科门诊工作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医生需准时上班,接诊患者,配合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完成工作。

门诊中医师应具备丰富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诊疗技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中医科住院工作制度中医科住院部门保证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确保患者得到全天候的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交接班,及时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 中医科巡诊制度中医科的医生需要定期进行巡诊,走访病房,查看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巡诊制度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诊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中医科岗位职责1. 中医主治医师中医主治医师是中医科的核心人员,负责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护理工作。

主治医师需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能够对常见病症和疑难杂症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2. 中医副主任医师中医副主任医师协助主治医师进行诊疗工作,负责指导住院医师、助理医师和护理人员。

副主任医师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协助科室主任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和患者服务工作。

3. 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是中医科的主力军,负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工作。

住院医师需要全面了解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4. 护士护士是中医科的重要辅助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能够有效协助医生完成各项医疗任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中医科诊疗规范1. 规范诊疗流程中医科诊疗应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辨证施治等环节。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中医科及开展中医医疗技术的相关科室。

第三条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二、医疗技术分类第四条医院中医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医疗技术准入与审批第五条医院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和批准。

第六条医院中医科及开展中医医疗技术的相关科室,应向医务科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第七条医务科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八条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批准的意见。

第九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床应用。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十条医院中医科及开展中医医疗技术的相关科室,应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开展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遵循中医诊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中医医疗技术。

(三)定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四)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按规定报告。

五、监督与考核第十二条医院医务科负责对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监督和考核。

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

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

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中医科诊疗服务和管理工作,提高中医科诊疗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特制订中医科诊疗管理制度。

二、诊疗管理机构中医科诊疗管理机构是指专门负责中医科诊疗服务和管理的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完善中医科诊疗规范和标准;2. 组织中医科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培训;3. 监督和检查中医科诊疗活动,保障中医科诊疗质量;4. 汇总和分析中医科诊疗数据,制定中医科诊疗发展规划。

中医科诊疗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中医科诊疗流程中医科诊疗流程包括患者接诊、初诊、辨证施治、复诊、出院等环节。

1. 患者接诊:患者前来就诊时,接待人员应当热情礼貌,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并登记患者基本信息。

2. 初诊:中医医生应当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做好望闻问切,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3. 辨证施治:中医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辨证施治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4. 复诊: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后,应定期复诊,中医医生应当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5. 出院:患者病情好转或治愈后,医生应当进行出院检查,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建议。

四、中医处方管理中医处方是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辨证施治原则开具的治疗方案。

中医处方应当符合中医学理论和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1. 处方开具:中医医生开具处方时,应当认真核实患者病情,合理搭配药物,注明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签名确认。

2. 处方审核:处方应当经过医院药事管理部门审核,保障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处方存档: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处方存档制度,存档的处方应当保存至少5年,并定期进行清理。

五、中医科药品管理中医科药品是中医医生常用的药物,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和规范要求合理使用。

1. 药品选用:中医医生在选用药品时,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辨证施治原则,选择适合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薰洗(中药足浴)
适用于消渴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二、穴位注射
适用于消渴痹、腰痛、萎证等。

主要选取足三里穴进行药物穴位注射。

三、艾条灸、隔姜灸
适用于消渴引起的胃痛、腹泻、呃逆、呕吐和便秘等之脾胃虚寒者,主要穴位有神阙、中脘、天枢。

中药熏洗(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用物准备
足浴盆、足浴椅、足浴保健药材的选择,
2.操作方法
移动足疗机,把足疗机推到足浴椅前部位置;患者脚部放进足疗仓;.将调配好的药浴浸泡脚部和小腿部;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

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
3.操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足部皮肤情况。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水温适宜。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4.临床应用
糖尿病患者足浴可以借助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

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每天坚持“热水足浴”30-40分钟,可调节和平衡人体分泌、舒展紧张神经、防治神经衰弱,改善失眠
5.中药足浴的禁忌
1、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2、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

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泡脚。

6.预期目标
(1)患者和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足部清洁并达到一定疗效,增加舒适感。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穴位注射
概念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一、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经常规消毒即可使用。

一般可使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局部常规消毒,用无痛进针法刺入穴位,然后慢
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入。

三、使用穴位注射法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物。

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止使用。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四、药物不宜注入关节腔、血管内和脊髓腔。

若药物误入关节腔,可致关节红肿、发热、疼痛;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五、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有触电样感觉,应及时退针,更不可盲目地反复提插。

艾条灸
概念: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用桑皮纸将艾绒制成圆柱形的艾卷,将其一端点燃,对准腧穴或患处施灸的方法。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艾灸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注意事项
一、施灸部位先下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二、施灸时注意弹艾灰,防止艾火脱落烧灼皮肤及衣被。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
防止复燃致火灾。

三、施灸部位皮肤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须处理,可自行吸
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四、对热证、实证、重要器官、大血管处、颜面部及孕妇的腰腹部不宜施灸。

健康教育
一、注意休息。

二、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予以热饮料,或盖被子保暖,以助微汗出;宜清淡温热
饮食,可多饮温开水及汤汁,忌生冷。

三、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按摩穴位,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五、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防止寒邪入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