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必备素养的几点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铁通内训师必备素养的几点认识
6月8日—13日,我参加了甘肃铁通内训师的培训,几天的学习是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师的讲课几乎是颠覆了传统的学校授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也正是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主要在表达技巧、应变能力和课程设计等诸方面均有新的理解。当然,要将老师讲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长时间的消化吸收过程。
现在就内训师所必备的素养和意识提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1、作为内训师要增强忧患意识;
战国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对于中国电信现在所处的形势十分贴切。自电信业南北分家以来,中国电信一直受政府的非对称性管制,其影响可说是立竿见影。很多时候,我们开始是愤怒,继而是不解,到现在也是无可奈何,很多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努力,原来可以做好的事,现在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采取多种甚至是非常规的办法,还不定有以前的效果。这说明,竞争是一个企业的主要生命力,现在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强,我们的思想观念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其实,站在大政方针的角度,国家的改革无疑有它合理的成分,我们过多悲观地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长此以往,与事无补,只能耗费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企业的内训师要站
在更高的思想境界看待问题,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自豪感是应该的,再有优越感就很危险。我个人一向以为,每个人保持适度的压力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才能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更多地思考企业的命运,做好自己的工作。
2、作为内训师要有创新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原信息产业部领导强调“电信业应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加强技术业务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在业务转型的基础上推动技术、网络、管理转型,加快实现由传统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全面拓展。”可见,创新是关乎企业能否有生命力的前提,对企业而言,没有创新就会停滞不前,对个人而言,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进步。
内训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在业务、管理、技术上有独到见解,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很难吸引员工的兴趣,自己也不会有进步。
3、作为内训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学习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作为内训师更是如此。一个人的进步很多情况下不在于自己原始文凭有多高,而在于工作生活中学习得更快,更有成效,并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打铁还须自身硬”,内训师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弄清楚所要讲解的知识。我也经常有这种体会,有的东西十天半月搞不清楚,听别人三两句解释就明白了,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是有道理的。
现在上级公司和厂家的培训PPT资料多如牛毛,如果内训师只
是照本宣科地讲解,不去做归纳和总结,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失去了企业要求内训师为人师表传播知识的初衷,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此外,讲课的技巧也是内训师必须关注的,我原来有一些误解,以为作为后端纯技术的讲课是不怎么需要技巧的,只要讲清楚就行,这次培训后发现,技术知识上的讲解同样需要技巧,不然,简单的问题可能讲复杂了,反而听不懂,因为现在学习的对象和在校学生是有区别的,听众是成年人,听众掌握聆听权,甚至比内训师的水平要高很多,你无法对成年人提出强制性的听课要求,讲得不好,是不能将学员提升到目标水准的,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领会。
4、内训师的授课内容要紧扣企业的中心工作;
一个企业,总有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内训师就必须顺应企业的要求。有新的业务、营销经验、技术走势、管理理念,都有在第一时间向大众传播的必要。同时内训师最大的优势是非常熟悉本专业,有最真切的体验,讲出来的东西最具操作性,发言具有权威性,最容易引起共鸣,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起到明显效果。
5、内训师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
作为内训师,必须要作出一些牺牲,人是要有奉献精神的。那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和技术,向专家和同事请教。内训师不一定是业务和技术最优秀的,但必须是最勤劳和谦虚的,好不容易掌握了一些知识,却要无偿地与大家共享,是需要发扬风格的。
此外,内训师应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还必须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要起到振奋人心的带动作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听众,悲观、彷徨、举棋不定的态度是必须避免的。这就要求内训师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始终把最阳光的一面面对听众,坦诚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力图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听众的积极配合,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