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山海经》中的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山海经》中的显现
刘小梅
摘要:《山海经》中有着丰富的神话资源和思想内容,本文着重从《山海经》中选取光怪陆离的神人形象和奇艺的人兽合一形象与部分经典神话故事,以及《山海经》中的长生求仙思想,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山海经》中是怎样显现的。
关键词:《山海经》日神精神酒神精神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是相当独特的一部。它涵盖了上古的神话传说、历史、地理、动植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上古社会文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山海经》这一奇书的价值非凡,所以后人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山海经》版本和校注、篇目考证、作者和成书年代的研究、性质的研究、《山海经》图的研究,从美学角度来研究《山海经》的著作也颇多,但涉及《山海经》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研究成果却不多,主要成果是福建的肖衍涛1写的《<山海经>神话传说的酒神精神的初探》2。他通过对《山海经》神话中的部分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体现的是一种酒神精神, 止于对个体、‘个体’意识的消融, 而没能进一步发展出日神精神;并对这种酒神精神的历史形成、后世传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3而笔者认为,《山海经》中不光有对酒神精神进行阐释,也蕴含了日神精神。本文意欲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对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山海经》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分析,并试图解读这其中的民俗价值和美学价值。
一、关于《山海经》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中提供的神话资料是我国传世典籍之最,其记载的东西荒诞不经、虚妄离奇,“怪力乱神”之多,给人们呈现出很多奇异的东西。首先,在《山海经》里,我们可以看见大量光怪陆离的神仙和奇艺的动物与怪鬼,他们大多是人与兽的结合体,其中的神人形象,在《山海经》中描绘主要分为三类:人兽合体类(人形兽貌)、人兽伴生类(以虫为助手)和异形神人类(五官奇特)。具体有“牛身人面的赤鱬;虎身人面的神陆吾;珥蛇、践蛇之神禺、不廷胡余、兹和禺强,操蛇神夸父(博父)和于儿;
1肖衍涛( 1977- ),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大田三中教师。
2《山海经》神话传说的酒神精神的初探,肖衍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3期。
三个脑袋的三首国,三个身子的三身国,一只手臂的一臂国,一条腿的奇肱国,一只眼睛的一目国等等”4。书中不光记载这些神人形象,同时也记载了大量的有人面形象的奇异动物和怪鬼,对其的描述,举例如下:
1、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南山经》
2、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南
山经》
3、是多神鵣,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西山经》
4、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疏湖。《西山
经》
5、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
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北山经》
书中所记载的怪兽神人反映了先民改造世界、认识自我的艰辛历程。这是人类的进化史,也是文明的生成史,展现了先人改造野蛮、修饰原始、走向文明的轨迹。然而,这些半人半兽的形状究竟有何意味?半人半兽是原始人想象出来的,是先民的幻想,实际上,这些形象是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祖先的一种祭祀形式,是人类早期思维的投影。通过描绘这些半人半兽的神仙,先民们对祖先的图腾崇拜就点点滴滴折射出来。其次,这些合体类的神人形象是人兽功能合一,人兽功能互补,延伸了人体器官的功能。这些神形,都是为了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
《山海经》中弥漫着许多长生求仙的思想。渴望长生不死,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无论是古代的皇帝贵族还是平民布衣,渴求长生不老一直是人们所期望实现的,为此人类也做了很多的尝试,然而,《山海经》更是把先民追求长生不死的信念表现了淋漓尽致。《海内经》中有不死之山: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
《大荒山经》中记载了有阿姓的不死之国: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
除此之外,大荒山上有不死之人、西王母有不死之药、昆仑山上有不死的神树等等。先民们希望自己能突破自然生命的限制,得到长存,让自己的凡俗肉身能如日月江河那样长存不息,于是,先民们放眼海外,用自己的想象,遥想着遥远的昆仑山上有不死的仙树,在美
丽的世外桃源有不死之人。正是用这种幻想来暗示着自己的愿望和渴求,表达着民众的民俗心理。
此外,《山海经》中还有让我们感动和震撼的是关于英雄神话的记载。例如,《北山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生命意志的顽强和尊严的得以彰显。正是精卫的矢志不移,才使得浩瀚的东海因为精卫鸟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日益变浅;《海外西经》中关于刑天的斗争故事,即使刑天被天帝砍掉脑袋,但依然不肯放下手中抗争的武器,这种狂热的抗争意识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海外北经》记述的夸父追日,虽然太阳的烈焰最终夺取了夸父的生命,但是却无法动摇他那追逐光明的决心。
这些宝贵的神话资源为我们研究先民是文化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血液,正是如此,才会有更多的学者孜孜不倦的透视《山海经》,解读着人类社会的文明。
二、《山海经》中的日神精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日神精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两个术语解释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希腊悲剧正与这两个原则相关联。阿波罗原则讲求的是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太阳神的祭祀,与尼采所说的希腊人对日神阿波罗) 的崇拜有相通之处。日神,即太阳神,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西方的日神是阿波罗,中国的日神是《山海经》中提到的羲和,《大荒南经》中记载羲和之国有一名女子名曰羲和,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是生太阳的女神,这是中国最早的太阳崇拜的神话。但是上述这些表现只是日神精神的外在体现。《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日神精神还有深层的文化内涵。
日神精神象征的是美的外观,“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5,可以说日神精神如梦,它是形式上的美。日神精神表现为梦境, 并不是说梦境的内容是理性的, 恰恰相反, 梦境的内容往往是狂热的、不稳定的, 都是非理性的,都是原始欲望的显现,然而,梦的形式却是理性的。梦境在形式上是隐藏的、不为外界所知的, 因而主体用梦境间接地来表达着自己的潜在愿望。“日神能使人产生一种壮丽的幻觉, 以美的面纱遮住人生的本来面目, 这些幻觉在每一瞬间使人生一般来说值得一过, 推动人去经历这每一瞬间。”6所以先民们通过幻想在《山海经》中向我们展现了大量的光怪陆离的神仙和奇艺的动物与怪鬼,他们用幻想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潜在的愿望,实际上也是以幻觉或者说是梦境来宣泄自己的情5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