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6 板式热交换器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266章
板式热交换器规范
第一部份 通则
1.1 本章概要
本章节规定工厂制造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供应、安装及测试。
1.2工作范围
1)板式热交换器。
2)附件及配件。
1.3相关准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美国标准协会(ANSI)
3)美国保险业实验所(UL)
4)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1.4质量保证
1)板式热交换器供货商在中国境内的必须有组装工厂,并由原厂家组装、管理、监督和营
运。
板式换热器供货商须有下面证书
国家相关部门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
美国空调制冷协会出具的A H R I选型及认证证书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产品安全注册证书
2)板式换热器的生产、制造和测试须符NBT47004-2009板式换热器所订定的有关要求。
3)在每台板式热交换器上须附有原厂的标志牌,详细标注厂家名称、设备类型、设备生产
编号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4)系统设计、系统之各项指针、系统设备、材料及工艺均须符合本章内所标注的规范/标准
‚或其它与该标准要求相符的中国或国际认可的规范/标准。
5)热交换器之选型及换热功能不能小于设备表所示要求
1.5资料送审
1)检送制造图及完整的厂商型录数据,并标示尺寸、位置、接头大小、重量及性能
数据。
2)提交一份由厂方推荐及确认的板式热交换器所需的备件和附件列表,以便日后维修之
用。
3)提交每台板式热交换器之工厂试压认可合格证明档。
4)检验水压测试报告。
5)提交由原厂所编印的安装、操作及维修手册,内容应详述有关操作和维修程序及守则。
6)提交详尽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装配工艺要求及安装指南和装配图。
7)详细计算书包含:
整体设计换热容量、对数平均温差、总体热传系数、热传面积。
冷、热侧进出之温度、流量及压力损失。
板片及垫圈的材质、衔接头之材质及尺寸、冷热流衔接流向。
设计之压力与温度、测试压力。
1.6运送、储存及处理
1)有关设备,无论在运送,储存及安装期间应采取正确的保护设施,尤其是热交换器的换
热片及周边的密封条,以确保设备在任何情况下不受破损。
2)每一产品的卷标,应有制造厂商的名称、商标名称、参考规范及适用特性。
3)产品及包装应有清楚的标识,以便辨识厂商名称、产品、产地或组件的编号及型
式。
第二部份 产品
2.1材料
1)板式热交换器应为各种不同数量之有槽热传板片紧密组合而成型。
2)板式热交换器须由原厂装配及制造。
整个板式热交换器包括一个由低
碳钢制成的框架、经由机械加工压铸成人字波纹形(H e r r i n g b o n e)
的金属传热板片、承托换热片的上下金属导杆,固定面板和活动背板
及锁紧螺杆组成。
金属换热板片与板片之边缘和两侧水路通道周边均
须采用合适的橡胶垫片(N i t r i t e r u b b e r g a s k e t)作密封。
热交换
器的各部件必须不含石棉物质。
3)板片应为SUS 304或同级以上不锈钢制品,以机械冲压,一次成型,不得以夹
板强化或焊接处理;板片厚度由板换的承压能力决定,且可承受一边为最大
工作压力,而另一边为零之情况;板片应设计凹槽嵌入垫片(Gasket),凹槽
是锥型使热片固定,末端板片之垫片应装于固定及活动板架上。
4)板架(Frame plate)之尺寸应能满足开启及清理热传板片,板架包括上下导
杆,用以支撑及排列热传板片,上下导杆应有光滑的不锈钢表面,用以支撑活
动式端板(End frame)之滚轮轴泵,以便于移动悬挂的板片。
5)垫片应为一体成型,须为双重密封设计,以避免液媒内漏而混合。
6)支撑杆为不锈钢型,铝制或热浸镀锌碳钢制。
7)拉紧栓为镀锌碳钢制,固定螺帽为碳钢制附荷重碳钢垫片。
8)包装运送时,所有开口皆须密封。
9)进出口喉管衬套材质应为不锈钢,接管口径在二吋以下为螺纹式,二吋以上应
为法兰接头(150 psg)。
10)金属换热板片须分别由顶部和底部的金属导杆吊挂和支承,金属导杆须为高拉
力钢棒并经电镀处理制成。
11)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须能保证低碳钢框架的任何部份包括固定面板、活动背
板、导杆及锁紧螺杆等,不会与流经板式热交器两侧的换热介质有任何接触。
12)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功能除须按照设备表内所示的要求选定外,仍需作足够的
预留,在毋需对框架、导杆及锁紧螺杆作任何改动下可容许增添相等于原换热
功能百份之二十的换热板片。
13)初级及次级的出/入水管接驳口须设在板式热交换器的同一侧。
两侧流体必须
逆向流动, 这样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并确保流体可以沿着板片均匀地分布。
流体
方式必须是平行流,这样便于管道的连接和减少备件种类。
对角流的方式不被
接纳。
14)板式热交换器出厂测试压力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1.3倍并须符合NBT47004-
2009测试规范要求。
15)板片的制造加工应符合NB/T 47004-2009的标准,其板片的减薄量应小于板片
厚度的25%。
16)框架由低碳钢制成并可固定在一水平基础上。
框架的设计应容许在板
片锁紧螺杆松开时,能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对所有的换热板片进行全面
的维修和清洗。
17)设在固定压紧板面上的初级及次级出/入水接驳口,其内壁须附有橡
胶衬里而外侧配有供管道接驳和符合工作压力要求的法兰接口。
如接
驳口、框架及接驳管道采用不同金属时,则需提供隔离法兰,以避免
因不同金属接触而产生电化腐蚀作用。
18)换热板片锁紧螺杆须为高拉力钢并经电镀处理及外套胶管作保护。
19)接管口径相等或大于150毫米,紧固螺栓须有轴承盒以便装拆。
接管
口径相等或大于150毫米,需要在紧压板装有不锈钢滚轴,方便拆装
避免损坏导杆。
20)接管口材料最低标准为外包橡胶或与板片材料一致。
21)板片的厚度由板换的承压能力决定,厂家可按照板换的承压能力及测
试压力的要求选择板片的厚度。
22)板片需要分流区以确保流体均匀分配地通过整张板片消除了死区以防
止腐蚀。
23)在每块换热板片的旁通口周围须提供二道密封垫片,用以隔绝两种换
热介质。
同时在最外层密封垫片上设有泄水孔,当第一道密封垫片发生泄漏时可将水排至换热器外,使维修人员及早察觉,以便进行维修
检查。
24)橡胶的密封垫片须按所依附的换热板片设计,须能整片固定及依附在
换热板片上,以便于装卸。
25)板片是一次冲压成型,保证精确度及承受更大压力
26)板片于悬挂处必须为五点定位,以保证精确排列。
27)板片悬挂定位锁定系统:
28)板片密封槽上不能有凿孔,避免凿孔影响板片的承压能力。
29)垫片为卡扣式为方便维护,有断裂或是粘胶垫片不宜被采用。
30)垫片模具必须为一块,拼装模具所产生之垫片不被接受
31)垫片材料用在低于摄氏130度必须为丁腈橡胶,用在高于摄氏130度必须为三
元乙丙橡胶
32)除按换热功能要求提供所需的换热板面积外,仍须额外多提供10%的换热板面
积。
以补偿热交换器于正常运行时板面出现结垢而影响换热效果
33)保护措施
所有金属部件,除已经防锈蚀处理或防锈蚀金属制成者外,均须在厂内按下列标准进行彻底的清洁、防锈处理及涂上外漆:
喷砂清理-S I S-S a2
油漆要求-聚氨酯(P o l y u r e t h a n e)/全天候性保护磁漆
涂层-最少两层(包括面漆)
总涂层厚度-不少于90微米或大于120微米
所有因运输或其它原因而令面层漆油受损时,须按制造商的建议进行修补
第三部份 施工
3.1安装
1)板式热交换器必须依据厂商的建议及说明书安装。
2)安装须考虑拆卸管束及热传板片的空间。
3)板式热交换器之框架需支撑于钢管或角钢制之机座上。
4)热交换器配备支架,保温/冷及保护层,要求其板片的安装及拆卸方便,其更换
不影响设备整体及所连接的管道,管道支架详见技术规格书第 15140 章。
5)热交换器所连接管道及阀门附件连接面应平整并宜设满足系统承压/温要求的柔
性接头过渡,不允许所连接的管道及阀门附件引起的任何应力及荷载作用于热
交换器上。
6)热交换器保温/冷要求如下:
热力系统:热交换器保温后,保温外壳的表面温度应≦40℃;
冷水系统:热交换器保冷后,保冷外壳的表面应不结露。
7)每组板式热交换器应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在规定的进、出水温度条件下所需交换的
热量,并于最大流量及压力时不能产生变形或振动。
8)热交换器最高点需设一接口可外接排气阀,而其最低点需设一接口能外接排水
阀
3.2 检验
板式热交换器安装完成后由承包商负责检验、测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