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9 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1.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2.《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3.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A. 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 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D. 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C. 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董仲舒在《春秋繁露?4.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5.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D. 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6.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提出,从文明史的角度主要
A. 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B. 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 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D. 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7.,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 )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D.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C.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8.视为
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9.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 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 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D. 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C. 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10.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违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 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 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D. 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自由缺乏必要环境C.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11.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2 -
A. 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B. 否定教会权威
D. 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路德的“因信称义”,进一步坚定了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的信心,强化了上帝创造的12.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的观念,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最根本的。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这表明宗教改革()
A. 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
B. 强化了对上帝的崇拜
D. 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 C.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13.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学派
C. 康德
D. 柏拉图
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14.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 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B. 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D. 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C. 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马丁?15.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 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 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D. 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C.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16.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产生C. 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